文學的目的是什麼?

殘陽未頹


修養性格,滋養人心。和平時,修身養性,戰時,弘揚民族正氣。從古至今,仁人志士都是在文學的滋養下成長的!文天祥仰慕岳飛,于謙仰慕文天祥,《滿江紅》《正氣歌》《石灰吟》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國文人,每當民族危難之時,總會有有志青年投筆從戎,抵禦外敵。文學對於塑造愛國的熱忱,關注民生的憂慮至關重要。張載曾說過讀書人有四為,為天地立心,為蒼生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學的目的是教化人,是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培養愛國,犧牲,奉獻,善良,同理心,自尊心,自立自強的一個過程。


寒貞童


在我個人來說,文學對我就是一種啟示。對個人生活,思想,見解,認知,情感等等的一種啟示。文學形式包括很多,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隨筆等等,都算是文學類的。它不像吃喝住穿,是一種生活剛需。今天你不讀書沒關係,但你不吃飯不行。但是在物質基礎逐漸滿足之後,精神的需求自然而來,這個遵循馬洛斯的層析需求理論。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我們有思想,會思考,有邏輯,會推演。所以我們需要文學作品的消費來滿足我們精神上的需求。然後不斷的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奮鬥。我一直在想,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奮鬥到馬洛斯層次需求理論的頂端之後,我們還需要什麼呢!其實,大部分的普通人都不能到達頂層。到達不了頂層時內心的煎熬和不滿以及面臨的情緒的崩潰,巨大壓力怎麼辦呢!文學來給予我們精神力量,或說給予我們安慰和滿足。這或許是我們消費文學作品的必然吧!假如我們到了最頂層,高處不勝寒的地方,難道說我們就停止了探索和向前嗎?那種空虛感,無力感,又怎麼辦呢!文學作品或許會給我們更多啟示。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人最終的落腳點,最好的地方應該是文學的世界吧!


百果味優選


文學的目的什麼?至少有以下幾點,按重要程度排列:一,歷史的表現和推動,人民的鼓舞和引領。文學不是孤立存在的東西,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風雨,它是人間的聖物。它是有著特定的品質和形象的人類的產品。它是有著階級和民族性的。正如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的,文藝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它是無產階級的文藝,它一刻也不能離開它的人民的屬性。如果文藝離開了一定的階級和民族,成為八面玲瓏的矯揉造作的無病呻吟的造物,它就是一個任人把弄的玩物,失去了它原應該有的美好的靈魂和氣質,成為金錢利益的奴僕和人間天地的垃圾,早晚會被歷史唾棄。它決不是萬人迷。壞人有壞人的文學,好人有好人的文學。資產階級有資產階級的文學,無產階級有無產階級的文學。特朗普有特朗普的文學,趙立堅有趙立堅的文學。涇渭分明,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文學啊!你要有什麼樣的文學呢?

二,個人獨特的記錄和表達。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小的社會個體,他們都有要記錄和表達的權利。但是,每個人都是存在於特定的階級和社會里的,他們有不盡相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認識,他們都代表著自己屁股所在的精神特質。屁股決定思想,這又回到了第一點。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用文學表現自己。就是人們常說的,我不贊同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說話的權利。

三,娛樂自己和大眾。文學有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也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所以,文學是很好玩的一個東西,文學承擔了人們娛樂和交流娛樂,達到了互相學習,互相關注,共同提高,以致甚至最後來求同存異的目的。批評和欣賞是相輔相成,一事兩面的,所以,才產生了文學評論。才產生了論爭,產生了文學的鬥爭。這是自然而然的。這又回到了第一點第二點。

文學總是不同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有一點問題和缺憾的,應該這樣問:人民文學的目的是什麼?誰的文學是關鍵啊。蓬佩奧的文學一定很糟糕透頂,塞爾維亞的文學一定令人稱道。



馬衛東日記


是讓識文篡字的人不寂寞,文學就成了我的消譴解悶的遊戲,抽離殘酷激烈血腥的現實生活,逃避在文學中看才子佳人調情談愛,看比我還要悽苦的戰爭飢餓場面。

我馬上欣慰的感到幸福我還不至於戰死餓死。

看到別人家男人沾花惹草,女人出軌,老人犟頭不聽話,兒女不孝順時,還好我還在位中掌控著這一切。

世界很亂這槍戰那黑幫戰爭,洪水,饑荒,疫情,蝗蟲,大火,地震,我卻在安全國度裡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賜給。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說來話長。。。。。有五千年那麼長。。。

文學的目的從來都是一個容易打嘴仗的問題、

因為,

第一,文學有沒有目的,就容易幹起來。我認為文學是有目的的,哪怕僅僅是為了歡樂,為了解決無聊,這也是目的。人類的行為,很少有無目的的行為。

第二,文學的目的不可一概而論。因為有很多文學沒有那麼大的宏大主題,可能僅僅是一種個人趣味。有的文學是為了救國救民,比如托爾斯泰、魯迅等人。也有的是為了抒情,為了歌頌。

都可以。

文學一旦給它限定範圍。它就死了。

第三、文學的目的不好例舉,但是比較合適用負面清單的的方式去描述。

就是文學作為一個人類精神食糧的科目,最好不要用於做卑鄙的事情。文學可以不去崇高,但是千萬不要從事卑鄙。

文學也不要去做虛假的事情。只要是真誠的、真實的,觀點不同都沒關係。真理越辯越明。

文學不要沒有觀點,不要做老好人,可以不勇敢,但是最好觀點明確。不要投機,不要做牆頭草。

最後,如果奢望一下,文學的目的最好能提升人類的精神,讓人類在社會改造中不斷成為一個完美的種族。


上書房假行僧


文學不是宣傳,文學也不只是為了教化,文學是人類的精神生產。文學是人學,是關於人的生存、性情、命運的心靈寫照和感悟,是對人性的解剖和燭照,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藝術指引。文學是應該具有社會效益和交換價值的,但文學創作應該是沒有功利目的和制約的,是自由的。



曹宗國


傳統觀點是成教化,助人倫。或曰嫉惡揚善。反之則是惑亂人心,誨淫誨盜。傳播淫穢,聳人聽聞,誤人子弟。現在看來文學藝術也不外乎是“引領正氣,揚善懲惡”八個字。舍此而它求皆有失文學的宗旨。



江上老漁


文學的目的在於用審美的視角和語言反映和表現生活,讓人們富有感性的理解生活,熱愛生活及追求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文學當然可以並需要暴露醜惡、痛苦、不幸,但目的仍然是要揭示這些東西的“反價值”,從而激發人類的希望、信心和勇氣。文學最終是為人民實現更美好生活服務的,這也是一切文明成果的目的。


天深淵遠


這是一個多年的老話題。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細說。

文學,顧名思義,就是文化的學問。我們的作者,不管是文化,藝術,歷史,科學等等。所提供的作品,一定要是團結人教育人,激人奮進向上向前的文字。與時俱進,宣傳正能量,把時代推向前進的作品,才稱得上好作品。總之,文學的目的是一致的。喜怒哀樂形式的不同,目的一致。


張克成


文學是用文字將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現給讀者,這與繪畫.音樂一樣都能為欣賞者帶來快適。所不同的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所展開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很快地進入到他的文字世界裡,這叫引人入勝。而差的作品就有些難以理解或過於浮誇,脫離了現實生活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