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深夜暴斃的原因是什麼?現代醫學如何通過史料記載解密死因?

菜蟲~


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時,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暴斃於鍾粹宮,從此兩宮垂簾聽政變為慈禧的一宮獨裁,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成為138年來的疑案,種種懷疑與猜測,流傳最廣的說法,當屬慈安被慈禧毒殺。



慈安太后受咸豐帝寵愛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她雍容華貴,容貌俊美,溫柔善良,對人比較隨和,一生無子女。她比慈禧年輕兩歲,無論長相還是人品都勝慈禧一籌,史書記載,“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在咸豐帝對嬪妃發脾氣時,慈安總能以溫柔通情達理化解。咸豐帝對她非常信任和寵愛,她16歲進宮,被咸豐帝直接封為貞嬪,短短几天后就封為貴妃,一個月後被擬為皇后,四個月後被隆重立為皇后母儀天下。晉升皇后的速度如此之快,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咸豐帝對她恩愛有加,未曾冷淡過。


慈禧母憑子貴登上聖母皇太后之位

慈禧和慈安都是1852年同時進宮,慈禧只是被封為貴人,比慈安初封時低一級。慈禧當時長啥樣,大家可參考她近70歲時的真人照片。

從照片上看,晚年的慈禧根本談不上美,這長相在眾老太太中也就一般以下,如果根據照片猜測的話,她年輕時也美不哪去。那麼她怎麼會受寵呢?根據史書記載慈禧擅長魅惑,會勾引咸豐,嗓子好會唱小曲,她勾引咸豐成功後,生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母憑子貴,逐步高升,後來被咸豐封為貴妃。無論權勢和地位都在慈安之下。



1861年咸豐帝病死,慈禧的親兒子6歲的載淳繼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因嫡庶有別,簡單來說她倆一個是正室一個是小妾。所以慈安是母后皇太后,慈禧是聖母皇太后,慈禧無論身份還是權勢仍然在慈安之下。慈禧對於年紀比自己小兩歲的慈安輕聲稱呼“姐姐”。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張,仍要徵詢慈安的意見,慈安對慈禧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慈安和慈禧多次衝突,慈禧有殺慈安的動機

慈禧對慈安一向是面和心不和。慈禧自從懷孕就一來就多次挑釁慈安,二人衝突不斷直到慈安去世。

一,1880年慈禧和慈安一同去東陵祭拜咸豐,因為次序禮節的事二人撕破臉大吵,慈安警告慈禧,咸豐活著時自己是皇后,慈禧只是貴妃!你慈禧全靠兒子爬到太后之位。這戳到慈禧痛處,犯了慈禧忌諱。

二,特別是最厲害的一次衝突,慈安誅殺慈禧的心肝寶貝大紅人安德海。安德海“以柔媚得太后歡”,並贏得慈禧的器重,當上了總管太監,成為慈禧的特別內侍。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培植黨羽,干政擅權,勢焰熏天,不把朝臣和皇帝放在眼裡。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清朝有“太監出都門處死”的規定。1869年無法無天的安德海向慈禧申請去江南購買龍衣,獲慈禧批准,他一路招搖,禍害地方,當他來到山東巡撫丁寶楨的地牌被捉,丁寶楨上報朝廷,慈禧屢屢袒護請求慈安,慈安“立命誅之”。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對慈安的決斷力深表佩服,唯有慈禧惱羞成怒,顏面盡失,卻無計可施。


三,1872年,在同治帝的立後一事上,慈安看中品貌皆佳的阿魯特氏,慈禧看中俏麗聰明富察氏。二人爭執不下讓同治決定,同治卻選了慈安看中的女孩,慈禧心中不快,自己親生兒子竟然和對手聯合,作為母親的心情可想而知。

四,慈安和恭親王是一個團體,慈禧要想獨攬朝政必須走打壓恭親王這個路子,如果不除去慈安,打壓恭親王也就是個笑話。所以慈禧有殺慈安的動機而且很大。

五,慈禧爭奪地位的野心太大。慈安死後她都沒有放手,在慈安喪事上她下令減殺禮儀,不以正宮之禮厚葬慈安,慈安的棺材雖然用了楠木,但厚度和歷代皇后相比相差甚遠。慈禧命人用厚度不過一寸七八的多塊木頭拼成,這與慈安的正宮地位根本不符。她還違背祖制亂改降低慈安的諡號,否認慈安的正宮之位,在遭到大臣極力反對的情況下,慈禧只好作罷。

對於慈安的死有幾種說法

1,第一個版本被慈禧刺激、逼死。

有一次慈禧大病,慈安一人掌握全部的權利,《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力慾極大,慈安基本不怎麼處理朝政,不和慈禧爭權,二人相安無事。光緒七年初,慈禧病倒在床一年多,眼睜睜看慈安獨攬朝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慈安老實,言語笨拙,氣不過就“吞鼻菸壺自盡”。“鼻菸壺”一般有玉石、琺琅、水晶、瑪瑙、瓷、等製造,裡面放一些磨碎的菸草,樟腦、冰片等有的配兌上香料和名貴的麝香等藥材。慈安被逼“吞鼻菸壺”自盡這種說法被大多數人不認可。



2,第二個版本病死及現代醫學解密死因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的發病情況,包括脈案、藥方。在《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一共病了三次:

第一次,慈安26歲時發病,病症“有類肝厥,不能言語”。醫學醫學判斷,慈安此時有輕微中風先兆,恢復快。

第二次發病是1870年,慈安33歲時,她再次病倒,“厥逆”,供血不足腦中風,及時醫治病好。醫學上根據記錄判斷,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

第三次犯病是1881,據史載,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見軍機大臣,處理軍國大事,未見慈安身體異常,只是“兩頰微赤”。次日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晚間即暴病身亡。

“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如此之急,令人難以接受。

從以上記載現代醫學專家診斷出,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臨床表現:“神識不清”慈安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醫學上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在《宮女談往錄》中,描述慈禧精通養生之術懂藥理,對於食物之間的相剋,慈禧瞭如指掌。如果慈禧引誘慈安吃肝陽上亢的食物或者將慢性毒藥放進食物,天長日久“自然病死”這也很有可能。

3,第三個版本慈安被慈禧毒死

據《崇陵傳信錄》載,在咸豐帝死前,他深知嗜權如命的慈禧會對與世無爭的慈安不利,他留下密詔保護慈安,密詔中給慈安隨時處死慈禧的權利。慈安看到慈禧驕橫跋扈時,忍無可忍就把密詔拿給慈禧看,以示警告。從此密詔成了慈禧的催命符和緊箍咒,讓她日夜難安。有一天,慈安生病了,慈禧實施“苦肉計”,把自己手臂上的肉割掉給慈安當藥引子,慈安感激涕零,毀掉了密詔,慈禧的催命符被毀,慈禧可以任意妄為了,她命人在慈安的點心裡下毒,毒死了慈安。

毒死慈安後,慈禧召集大臣入宮,翁同龢的住處到皇宮至少得3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段老謀深算的慈禧早做好了準備,給慈安化妝整理遺容,清理現場。

慈安暴斃時,軍機大臣左宗棠剛到北京不久,他昨天才得到慈安召見,他聽到慈安病逝的消息直跺腳,公開宣稱:“昨天太后召見我時,她還好好的,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言語有力,我不相信她是壽終天年的。”這一句話已經明說,慈安應該是被害死的!這讓大家更加認為慈安死的蹊蹺。

對於慈安太后的死亡,以上是根據多方面的史料記載推測出來的,也有部分人認為慈安是正常死亡有所爭論,想知道慈安之死的真相,開棺驗屍也許是最準確的方法。

參考《清史稿·孝貞顯皇后傳》《清宮遺聞·安德海》等


小姐姐講史


慈安太后的暴斃之謎,是清廷的又一樁謎案,由於慈安太后的去世太過突然,導致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再加上其去世之後慈禧獲利最大,故而大量野史將慈安之死的矛頭指向了慈禧。而根據史料記載的慈安發病症狀推論,慈安很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而且是發病極為迅速的腦中風或腦出血。

△慈安太后

慈禧害死慈安之說大多見於野史

根據《清碑類鈔》的記載,對於慈安的暴斃,朝野上下完全沒有準備,就連當時的軍機大臣左宗棠聽說之後,也不禁生疑的說道,“昨早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也就是說,昨天慈安太后還好好的,根本不像是生病的樣子,如果是因疾病而死,怎麼會這麼快呢?

△左宗棠對慈安的突然去世也很疑惑

於是,朝野上下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產生了各種猜測,人們憑藉著少之又少的“線索”,想象力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還原”出了各種版本的事件“真相”,而大多故事都將矛頭指向了慈禧。而其中最為吃香的觀點有兩個,一個是慈禧逼死了慈安,另一個則是慈禧毒死了慈安。

1、慈禧逼死慈安之說。這種說法記載於《清碑類鈔》,按照其中所載,咸豐帝死後,慈安與慈禧共同執掌朝政,不過慈禧權力慾極重,而慈安卻很少直接參與政事,並不與慈禧爭權,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都是相安無事。直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禧由於身患重病而臥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於是這段時期內朝政大事主要由慈安負責,這令慈禧大為不悅。病癒之後,為了重掌朝政,慈禧便“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慈安對此異常氣憤,但因木訥不能與之辯,憤恨之下,逐“吞鼻菸壺自盡”。

△慈安、慈禧兩宮太后

2、慈禧毒死慈安之說。這種說法記載於《崇陵傳信錄》,按照其中所載,當年咸豐帝彌留之際, 由於深知慈禧權力慾望極重,於是給慈安留下一份遺詔,要其監視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卻將此事告知了慈禧,慈禧自然懼怕無比,於是謹小慎微,百般討好慈安,最終導致慈安當著慈禧的面將這份遺詔燒燬,而陰險毒辣的慈禧雖然表面對慈安感激不盡,卻實際上已經起了殺機,不久後便趁著向慈安進獻點心的機會,將其毒死。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雖然各種版本對此事記載都極為詳細,似乎如親歷者一般,然而這恰恰成為了最大的疑點,這種宮中秘聞外人是根本無法如此詳細探知的,例如遺詔內容、燒燬遺詔、暗中下毒這種事情,外人如何知道如此詳細?再加上這些多為民間傳言或野史記載,可信度實在不敢恭維。

慈安很有可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慈安不是被人所害死,而是真的死於疾病,那麼無論是何種重病,總會事先有徵兆才對,那麼慈安有沒有患病的徵兆呢?答案是有的,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翁同龢

更難能可貴的是,《翁同龢日記》中記載了慈安太后的脈案、藥方和病發情形,“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如此詳細的記載,給我們分析其病因提供了極大便利。

現代醫學專家從這段記載分析出,慈安的病情特點表現為“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如此快速的病情發展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而慈安病症的臨床表現則為“神識不清、牙緊”,“有遺尿情形”,可見已經產生了意識障礙、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慈安太后

根據病情特點和臨床表現,醫學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心腦血管疾病,且應該是“腦中風”,這與《翁同龢日記》中記載的“類風癇甚重”相吻合。


而且,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慈安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是舊疾,之前便已經出現過兩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歲時,“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計二十四天,而根據有類肝厥,不能言語”的表現,依據現代醫學解釋,應當屬於中風前兆,不過病症較輕,加之慈安年輕,因此恢復較快。

△慈安太后曾有兩次病史

第二次則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菔子”,這其中說的“厥逆”依然是由於腦供血不足引發,不過由於及時治療,因此沒有造成後遺症。

從《翁同龢日記》的記載來看,慈安太后應當有腦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據《述庵秘錄》記載,慈安太后發病前一天“兩頰微赤”,已經是高血壓的表現,再加上病發突然且迅疾,最終誘發腦中風,甚至是腦出血而亡。


香茗史館


很大可能是慈禧害死的,為的就是獨攬大權,掃清障礙。

慈安和慈禧雖然同名為太后,但是慈安是正宮,屬於第一太后,慈禧只是一個第二太后。雖然慈安清心寡慾,不怎麼摻和政事,但是她的聲音在當時是要比慈禧大的,朝中大臣更願意聽從慈安的話。所以慈安的存在對慈禧的奪權是一種威脅。



關於慈安死亡的猜測,有下面幾種:一是慈安吃了慈禧的糕餅後,中毒而死;一是慈禧給慈安的湯中下了藥,導致慈安暴斃。這是現在主流的說法,就是慈禧害死說,不過慈禧連自己兒子都能毒死,還有什麼做不出來。



還有一種說法,慈安是中風而死,主要依據是《翁同龢日記》,裡面記載的慈安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狀況,可以從中瞭解慈安發病過程,這個根據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很大可能是腦血管疾病急發所致。



但是根據慈禧的為人來看,小編還是更傾向於慈禧害死說。


歷史伶俜者


慈安太后的死,死得突然,導致了各種野史秘聞都把矛頭指向慈禧太后。

據《清史稿》記載:光緒七年三月辛未(1881年三月初九),慈安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與鍾粹宮。



野史秘聞

傳說咸豐帝臨死之時,留下了一道手諭給慈安太后,寫著“如果慈禧跋扈,就用賜諭諸之”。後面心地善良的慈安把手諭拿給了慈禧看,並當著她的面把手諭燒了。

數日之後,慈禧請慈安到長春宮,並用點心招待,結果慈安吃了點心之後,腹痛惡心,當晚即在鍾粹宮暴斃。也有說法是慈安被慈禧欺辱,一氣之下,“吞鼻菸壺而死”。

但這些就如民間傳說一樣,不可全信,畢竟深宮秘聞,平常人如何得知?而且還能惟妙惟肖地把當事人的表情、語言全部記錄下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正史記載

現在研究慈安太后死因的人員,多半是從光緒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研究的。裡面寫道:“雲神識不清、牙緊。有遺尿情形”等等。

現代研究人員諮詢了一些中醫專家之後,從“牙緊,遺尿”兩方面,初步估計慈安太后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是傾向於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當然啦!翁同龢的日記也未必就是正確,畢竟他也不是醫生,不能只看一眼就全部描述出來。特別是翁同龢也記載過同治皇帝的病情,但卻有點自相矛盾。

據翁同龢日記所記,同治皇帝有“發疹、治疹、氣色皆盛”等疑似天花的病情,可同樣出自於他的日記裡,也有“脈息無力、流膿、流腥水、色白氣腥”等接近梅毒的說法。導致同治皇帝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都無法說清。

值得注意的是,翁同龢日記還有一句“宮廷隔絕,其事莫能詳也”。也就是說他自己也不敢肯定。至於同治和慈安究竟因何而死,大概也是一個難解之謎了。



狐史首丘


深夜暴亡的病一般都是心腦血管的病。


老樹瘦馬454


只有像搜尋到光緒皇帝遺體或頭髮,經過現代醫學化驗之後,才有可能查到原因!

可是估計搜尋不到慈安太后遺體或其他~

因此,就無法用現代醫學對此做出確定的分析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