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中國70年奮鬥歷程與憲法

新中國70年奮鬥歷程與憲法

全國法治宣傳教育諮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李林

【聚焦】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与宪法 憲法是共和國的基石,是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根基,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加強憲法制度建設,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新時代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

回顧新中國70年走過的輝煌歷史,回望新中國憲法70年的發展歷程,展望“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我們愈加深切地感到,我國憲法的發展同黨和人民進行的艱苦奮鬥和創造的輝煌成就緊密相連,同黨和人民開闢的前進道路和積累的寶貴經驗緊密相連,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歷史命運和美好未來緊密相連。

我國憲法是在深刻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

黨領導人民制定、修改和實施憲法,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70

一、新紀元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憲制根基

馬克思主義認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新國家的第一步,是人民爭得民主,掌握國家政權,使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列寧說過:“如果沒有政權,無論什麼法律,無論什麼選出的代表都等於零。”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國家政權、成為執政黨之後,為了建立、鞏固和發展共和國的新政權,必須廢除舊法統,制定新憲法,創立和實行新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現行憲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些文獻都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進行的英勇鬥爭,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說:“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第一部建國綱領和建設藍圖,是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人民大憲章,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共同綱領》的頒佈實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國家層面和憲制體系上徹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從此在人民共和國當家作主,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開闢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和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歷史新紀元。

新中國建立初期,通過《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土地改革法》《婚姻法》《工會法》等法律法令的有效貫徹實施,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家政權逐漸得到鞏固,社會秩序逐步好轉,人民安定團結的局面已經形成。在這種形勢下,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的條件趨於成熟。1953年初,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毛澤東同志任委員會主席。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五四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總結了新中國社會改造與社會建設的經驗,規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了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目標,是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最高政治法律標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的憲法”。

“五四憲法”的制定和實施,對於鞏固新中國革命政權、確保中國人民站起來,對於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發揮了積極推動和保障作用。

二、新時期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憲法保障

1978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路線方針政策,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成敗得失,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要求,我們全面修改制定了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

現行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全面體現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明確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黨的領導和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和奮鬥目標,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通過改革開放實現富起來,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國人大分別對“八二憲法”個別條款和部分內容作出必要修正,實現了憲法的與時俱進。例如,1988年修憲,將私營經濟寫進憲法,明確其“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地位;1993年修憲將“堅持改革開放”與“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進憲法,明確了改革開放國策的憲法屬性;1999年修憲將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寫進憲法,同時明確規定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修憲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進憲法,並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我國憲法與時俱進地修改完善,使其在保持穩定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緊跟改革開放時代的前進步伐,及時確認和記錄了改革開放各個階段取得的勝利成果,有力推動和保障了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新時代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憲法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全面依法治國翻開歷史新篇章。新時代,我們黨更加重視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憲法問題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2012年12月4日,在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全面有效實施;2018年1月,在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上專門就現行憲法修改、憲法實施、憲法宣傳教育等問題發表重要講話;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發表“更加註重發揮憲法重要作用把實施憲法提高到新的水平”的重要講話;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2018年12月,在第五個國家憲法日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邁出歷史性步伐,貫徹實施憲法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憲法制度不斷髮展完善,引領和保障中華民族昂首闊步走向新時代強起來的新徵程。

(一)新時代首次修改憲法。2018年1月,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提出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對憲法作出適當修改,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黨中央決定用一次全會專門討論憲法修改問題,這在我們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充分表明黨中央對憲法修改的高度重視。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高票通過了新時代首次《憲法修正案》,實現了現行憲法的第五次與時俱進和完善發展。新《憲法修正案》共21條,主要有12個方面的內容:(1)確立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2)調整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內容;(3)完善依法治國和憲法實施舉措;(4)充實完善我國革命和建設發展歷程的內容;(5)充實完善愛國統一戰線和民族關係的內容;(6)充實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內容;(7)充實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內容;(8)增加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9)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的有關規定;(10)增加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11)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各項規定;(12)修改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有關規定。

這次憲法修改是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中華民族邁向強起來的根本法律引領和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憲法修改後各方面反響很好。”

(二)加強憲法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國家“七五”普法(2016年—2020年)規劃專門規定,要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認真組織好“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2018年3月11日,《憲法修正案》通過的當天,黨中央就對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等憲法宣傳教育活動。這些重要舉措和活動,使憲法學習宣傳在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取得良好效果。

(三)認真貫徹實施憲法。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要把保障憲法實施、維護憲法權威擺在全面依法治國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全會作出了許多重要部署,對貫徹實施憲法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貫徹實施憲法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

一是加強完善憲法制度方面的立法,以科學立法落實和推進憲法實施。例如,制定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國歌法、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修改立法法、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預算法;依據憲法,授權國務院、“兩高”或者地方、軍隊等進行改革試點,涉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公務員制度改革等方面,確保有關改革試點在法治框架內依法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2013年至201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接受報送備案的規範性文件4778件,對188件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逐一進行審查,依法糾正50多件地方性法規和司法解釋中存在的與法律不一致問題,維護了國家法制統一。

三是通過一系列決定、決議,推動和保障憲法貫徹落實。例如,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為香港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有序完成行政長官換屆選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通過關於成立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籌備組的決定,根據憲法精神和有關法律原則,採取創制性辦法及時妥善處理遼寧賄選案,維護了憲法和法律權威。2019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決定》,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九次特赦。截至9月12日,全國法院共裁定特赦罪犯15858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2019年9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對42位中外功勳模範人物授予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高銘暄教授榮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

四是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2018年憲法修改在全國人大下設立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承擔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監督、配合憲法宣傳等工作職責。此舉對於從憲制體制和機制上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具有重大意義。

四、新中國70年與憲法發展的寶貴經驗

憲法興則國興,憲法強則國強。新中國70年來,從共同綱領到五四憲法,再到現行憲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憲法有力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有力保障和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貫徹實施憲法取得顯著成就,積累了彌足珍貴的中國經驗。

一是堅持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時代首次憲法修改,在憲法序言確定黨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又在總綱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強化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憲法的靈魂中樞和根本要求、根本保證。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是70年新中國法治發展和憲法制度建設最根本的寶貴經驗。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國家主權屬於人民是我國憲法的重要特徵。以憲法為基礎構建完備的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國憲法的立憲初衷和時代使命。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只有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憲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眾,憲法實施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三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從國情和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深刻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和憲法發展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綜觀世界各國,凡是憲法制定、修改和實施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走對了路,舉對了旗,定對了制的。新中國70年法治建設和憲法發展的基本經驗和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開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走適合自己的憲法和法治發展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四是堅持憲法體制,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總依據。憲法體制是國家體制的集中體現,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載體,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基礎,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憲法具有至高的權威、尊嚴和法律效力,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這些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寶貴啟示,必須倍加珍惜。

五是堅持發揮憲法治國安邦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憲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強大的法治力量,確認、鞏固和保障了黨領導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勝利成果,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在新中國建國立國、富國強國的70年曆史進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定海神針”作用。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長期執政能力,必須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推進國家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

【聚焦】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与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