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终于要来写一些死亡这码事了。

怕死,是很多人的一个心理状态。

死亡在人类的心灵当中,大多是阴森可畏的。

谈死色变是人之常情。

我的潜意识里也有这样的东东。

直到我读了《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生的许许多多的认知。

但是我却一直不敢写,关于死亡,关于《西藏生死书》的感悟。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1 “关于死亡,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或许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好好思考的问题。


直到今天凌晨,我醒的很早。我的头脑问自己:“关于死亡,我的感受是什么?”

于是,我的大脑里面,给出了一系列关于死亡的既定“程序”。如下:

“死亡太可怕了。

死亡特别的痛苦。

我不能接受死亡,

我害怕死亡。

死亡是一件很可怕,很可怕,很可怕,很可怕,很可怕的事情。

死了就结束了。

一切都没有了。

我死了,我的亲人们会很痛苦,悲伤,活不出来。

不知道死了会去哪里。

想想死亡,就觉得阴森可怕。

死亡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

想想死亡就觉得毛骨悚然。

不敢死。

不能死。

不想死……”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我想,这就是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类潜意识深处,关于死亡的集体意识。

死亡是什么?

死亡真的是一切的终结吗?

死后还有生命吗?

死亡的瞬间,死亡过后的那几天发生了什么?

在古老的西藏智慧中,那些上师们称“死亡是生命解脱的神圣时刻”;说死是人一生当中最有可能获得证悟,解脱,进入无上荣光的自由世界的机会。

那些了悟生死的智者观生死犹如观手掌。

我很钦佩他们对于死亡的这一份淡然超脱。

在我常年所学习的圣经当中,也有关于死亡的论述。

耶稣钉十字架死亡和复活后,宣告他吞灭了死亡的权势,把永生和复活的荣耀带给了人类。

前提是你必须得相信,不相信的话,这个死和复活的荣耀也跟你无关。

“相信”是一个生命中极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秘诀。

有人喝一碗小米粥,带着极大的虔诚感恩心,连癌症也疗愈了。

可是对一个怀疑这,怀疑那,这也信不了,那也信不了,连自己也信不了的人,就算耶稣活生生的站在你的面前,他的死和复活所带来的永生跟你还是无关。

天助自助者,所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在《西藏生死书》里有很多章节,论述了肉体死亡之后,灵魂意识离开身体所必经历的旅程。

这些论述,不能说是子虚乌有,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古老传承。

其中有很多的生命智慧可以借鉴。

与其说《西藏生死书》是一部关于死亡的书,毋宁说他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关于人生的如何活着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启示。


2 死亡其实是生命的一位非常好的导师。


死亡其实是生命的一位非常好的导师。

死亡也是上帝对人类的一个真诚而友善的设计。

假如人类永远活着不死,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没有思考死亡的深深的智慧,就没有面对生命的敬畏和超脱。

读《西藏生死书》的过程,成为了我的生命,一次一次拷问自己的过程: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死亡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怎样活着,算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在这个喧嚣的,像洪流一样飞速前进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份内在的定和安,就很容易被外部世界的洪流带走。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一个朋友前几天去了乡下,他坐大巴车回家的路途当中,看到一辆大货车,拉着满满一车箱的猪。

猪的身上都被都被盖了印章,下一站就是屠宰场。

但是猪们对此浑然不觉,它们在那里悠然自得,若无其事地享受着那个旅途。

没有觉知的人类,何尝不是如此。

“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这是《圣经》里面对死亡,对人类的一个警示。

在《西藏生死书》里面提到了,死后人的意识比活着的时候清醒7倍的情形。

你活着的这一生,所做的一切的事情,无论善恶,无论大小,甚至是一个念头,全都在那个时刻,集中显现出来。

而你平生所有的一切,会把你带到一个跟你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匹配的维度去。

这也是佛教经常提起的六道轮回。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在《了凡四训》里面,云谷禅师对了凡说过一句话,说大善的人,命数拘他不住;大恶的人,命数也拘他不住。

凡夫介于两者之间。

人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甚少觉察。

《圣经》当中也有这样的论述:“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西藏生死书》里面写到了许多有濒死体验的人,在死亡的那一刻,看到了一生所作所为。

他们活过来之后,会对生命变得非常敬畏,不再急功近利,不再苟且,不再作恶,而是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当中。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活在罪恶当中,活在无明当中的人生,类似于要被拉到屠宰场,却浑然不觉的那群猪。

死亡实在是一件,特别值得感谢和敬畏的事情。因为它教会你,你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你也并不是可以骄傲,甚至是傲慢的存在。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3 关键是如何活着。


那天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他说人类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存在,在整个宇宙,地球的历史当中,人类并非主宰。

而人类却错觉自己就是主宰。

比起眼睛看得见的一切,看不见的一切更为浩瀚无垠。

人类都深深知道:那分明存在,更高更大的神秘力量,天道的力量,才是人类和历史,宇宙的主宰。

《心经》说,一切都是空,一切的起源都是那个空性。

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恐惧的一切,头脑所认知到的一切,在最根本上面都是空的。

在《圣经》所罗门的箴言中,也说:“虚空的虚空,万事尽都是虚空。”

前不久,我因为一些事情比较执着,放不下。

我的朋友说,你太认真了,太当真了。

这句话很触动我。

是什么让我们痛苦?

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

是什么让我们接受不了?

是什么让我们在那里不停地抗拒,抗拒,一直耗尽自己?

其实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银行卡不再重要,身份,地位不再重要,做了什么,有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也不再重要。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4 在死亡临到的那一刻,可能真正重要的是:你这一生,究竟对自己,对人类做了什么?


在死亡临到的那一刻,可能真正重要的是:你这一生,究竟对自己,对人类做了什么?

两三年来,我算是听闻了很多智慧的教导,对生命有了一点点领悟,对我来说,让我成长最多的几点是:

——放下自我。

自我紧紧抓住不放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都得放下。

这个是一辈子行走的方向。

——让灵魂觉醒。

不要像那些被盖了戳,即将进屠宰场的猪一样,过一个浑浑噩噩,浑然不觉的人生。

对自己的一切要升起觉知。

这个觉,是如此的重要。

——敬畏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

有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说过,中国人最大的特性是不爱自己,特别的牺牲。

牺牲的结果就是,扼杀掉自己所有的生命力,让自己充满怨恨和委屈。

这一生,对我们来说,一个最巨大的课题就是:学会接受自己,允许自己,感激自己,信任自己。

因为这生命,实在是上帝对我们的一份馈赠。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敬畏身边的人,珍惜他们。

若能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就当尽力。

仔细想想,死亡有什么可怕呢?

死亡又有什么好狰狞的呢?

死亡又有什么好抗拒的呢?

如果我们,能够活好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每一刻;

如果我们,能够活出我们心中真正的良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良善;

如果我们,能够活出我们心中的爱,能够圆满自己的生命,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感激,安心。

在死亡来临的那个神圣的时刻,有个叫做小德兰的修女,面对很多为她哭泣的人,曾经告白:“我不是死亡,我是进入生命。”

愿我们都能够活一个明明白白,生命绽放的人生,最终带着一份圆满脱去这具身体,以死亡为开启新生命旅程的起点。

观生死,犹如观“掌中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