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文: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對於一家公司而言,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優秀人才的離開。

一週前,好朋友志明告訴我,他準備辭職了。 我問他:“不是在那家公司提前轉正,乾得很好嗎,為什麼突然要離職?”

他當時是這樣說的:

“本來的確是想在這家公司好好幹的。每天朝九晚六,週末加班也能接受。沒想到的是,公司壓榨員工的情形變本加厲。

老闆一施壓,領導就立馬給部門所有的員工增加工作量。工作量本來就很飽和的他,有時候一連幾周都要半夜起來臨時加班。

更讓人心寒的是,公司奉行嚴格管理,他的領導就投老闆所好,下狠手懲罰員工......”

工作將近一年,志明思前想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去了另外一家福利待遇更好的單位。

有人說,優秀的員工離職,就像“無聲處聽驚雷”,我覺得挺對。

這些員工平時在公司既出活兒,又聽話,往往卻又是最讓人意想不到地突然離開。

為什麼優秀員工都會悄無聲息的離開?

領導只關心自己,把員工當成業績機器

努力工作,卻沒應有的回報

錢途有限,職業發展受阻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的靜態平衡!

企業必須打破低層次的平衡、構建高價值的動態平衡

三種低層次的平衡:

  • 1、將感情、事情與利益糾纏不清的平衡。
  • 2、低價值的忠誠與情感性利益分配的平衡。
  • 3、以感情為基礎、按資排輩的世俗觀念平衡。

值得我們深度思考的三個問題,這是構建高價值動態平衡的關鍵:

  • 1)如何讓老員工保持激情和活力,持續創造與高收入匹配的高價值。
  • 2)如何建立以績效為核心、以增值為導向的科學分配機制。
  • 3)如何倡導、沉澱正確的團隊價值觀。

在制定2018年薪酬激勵政策的時候可以參考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這個企業給員工設計這套加薪績效模式,是不是更為合理呢,而又增加企業成本?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創新KSF薪酬全績效激勵模式(關鍵成功因子)

  • 1、定出績效指標;
  • 2、匹配績效指標的工資;
  • 3、匹配績效指標的平衡點;
  • 4、制定超越平衡點的獎勵規則;
  • 5、制定低於平衡點的少發規則。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數據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生產經理KSF薪酬模式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為什麼你的優秀員工悄無聲息的離職,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決定去留!

總結:

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每種激勵模式,必須要與時俱進,並且要適合自己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