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鳴樑海戰,以少打多創造了世界海戰史的奇蹟

鳴梁海戰

1597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攻擊倭艦一百三十餘並殲滅一半,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蹟。鳴梁海戰的勝利,不僅粉碎了日軍的海上進攻,而且使敵陸軍也不得不龜縮在南海岸的狹小地帶。

朝日鳴梁海戰,以少打多創造了世界海戰史的奇蹟

朝鮮名將李舜臣上書朝廷

朝日鳴梁海戰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餘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再次大舉侵朝。

此次豐臣秀吉的日軍是從水陸兩路進犯朝鮮,7月7日,日本水軍統帥九鬼嘉隆決定一雪前恥,他率領龐大的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世濟島北端西)的朝鮮海軍。他考慮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鮮龜船的對手,所以此次日本海軍專門針對朝鮮海軍的龜甲船做了改進,把原有的安宅船及大關船都臨時包上鐵殼,變成了巨型鐵甲船。開戰時,朝鮮海軍以為日本的艦隊是路過的運輸艦隊,沒有料到日本艦隊突然發起進攻,由於當時還在談判期間,所以朝鮮海軍沒有絲毫戒備,在戰役中朝鮮戰船全被日本海軍擊沉擊毀,海軍指揮官三道水軍都統制元均被火炮擊中身亡,朝鮮水軍被重創。

戰後日本水軍配合陸軍水陸夾擊漆川島的朝鮮水軍,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海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日本陸軍分為左路軍和右路軍。登陸後採取的是鉗形攻勢,兩路軍分別向南原和全州前進,根據計劃,這兩路軍應在朝鮮王京漢城會師。8月1日,14000餘日本左路軍進攻全羅道,正趕上明軍進駐全羅、忠清兩道。明軍楊元率3000人守衛南原,經奮勇戰鬥後因寡不敵眾,明軍兩千七百餘人戰死,南原失守。駐守全州的明將陳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這樣日本右路軍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

攻下兩地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漢城已經無險可守。8 月19日,明軍除守衛稷山外全線退至漢城,日軍已經佔領了全羅道全部地區。大敵當前,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強烈要求重新啟用李舜臣。朝鮮王迫於形勢,不得不順應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

1597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攻擊倭艦一百三十餘並殲滅一半,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蹟。

朝日鳴梁海戰,以少打多創造了世界海戰史的奇蹟

朝鮮官軍衝上敵船

朝日鳴梁海戰,以少打多創造了世界海戰史的奇蹟

朝鮮民船將主帥船拖出漩渦

在壬辰倭亂時期屢立戰功的朝鮮名將李舜臣因讒言一度入獄。接管朝鮮海軍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戰中指揮不利大敗於日軍。朝鮮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元均也陣亡。日軍佔領了包括釜山在內的朝鮮多個島嶼。危機時刻,李舜臣被複職。當時朝鮮海軍只剩下漆川梁海戰後殘餘的12艘板屋船。由於與日軍的兵力相差過於懸殊,李舜臣決定在鳴梁海峽與日軍決一死戰。鳴梁海峽是珍島與大陸之間的狹窄海峽,水流湍急。每隔3個小時鳴梁海峽內的海流方向會發生逆轉。

海峽僅寬約294米,狹窄到可以在兩岸拉鋼索,方便李發揮龜船、板屋船質量勝於日軍船的優勢而不讓日軍的數量優勢得以發揮,之後李又動員百艘民船拉上軍旗在後以壯聲威。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準備就緒後,李舜臣派出一艘軍艦引誘敵軍進入事先設好的圈套。在日艦駛入鳴梁海峽時,李舜臣早已在對面準備好了。等日艦靠近時,隱蔽在山腳的李舜臣海軍對日艦發起猛烈的炮轟。由於日軍的艦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搖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軍有山體的遮掩,日軍的炮火無法打中目標。

而朝鮮海軍使用的是平底船,船身平穩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峽內事先已經拉起了鋼索使入侵的日艦處境更加悲慘。入侵的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日軍將領來島通總也被擊斃。很快鳴梁海峽的海流開始逆轉,日艦開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亂。李舜臣趁亂率領朝鮮海軍對日軍展開猛烈攻勢。大量的日艦擁擠在狹窄的鳴梁海峽內,成了極其被動的攻擊目標。

雖然李舜臣只有12只軍艦,憑藉著地利天時擊沉了倭寇31艘軍艦另有大約92日艦被損毀到喪失戰鬥力。洶湧的海水也使得跳下船的日軍因無法游到岸上而被淹死。此次海戰朝鮮宣稱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陣亡人數只有34人。但是參戰的藤堂高虎(2,800)、加藤嘉明(2,400)、脅坂安治(1,200)、來島通総(600)、菅平右衛門達長(200)加起來總數還沒有到八千。李舜臣在鳴梁海峽的勝利,有效地切斷了日軍從黃海對稷山之戰的供給,使日軍最終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