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菜鳥"緣何戰勝海戰強國

導語:

戰爭往往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走向和命運。在歐洲戰爭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拿破崙橫掃歐洲大陸,也可以看到蘇聯攻破柏林。但環繞地中海而居的歐洲人民也一直為爭奪海洋霸權在不斷努力。在公元前241年的3月,以海戰聞名於地中海的海洋霸主迦太基竟然在"新手"海戰國家——羅馬的船隊攻擊下不堪一擊,迅速敗亡。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這次海洋戰爭的結果又會如何影響兩個強大國家的走向?

1、 迦太基的海洋之路

公元前的八世紀,在今天北非的突尼斯北部,一位由於國家滅亡而不得不逃亡的腓尼基人公主狄多帶領著她的僕人們飄洋過海來到了突尼斯灣。在她們的央求下,當地人允許借給她們一張牛皮棲身之地。公主與她的僕人們將一整張牛皮剪成了一根根細條,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然後在靠近地中海的地方圈了一塊土地,建起了她們逃亡後的第一座城堡,這座城便是迦太基城。

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迦太基的勢力範圍迅速發展。憑藉著強大的僱傭軍,迦太基佔領了北非沿海的地帶。之後迦太基也開始染指歐洲大陸,佔領了西班牙南部地區。藉由靠近海洋了優勢,迦太基同樣也建立起來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迦太基開始與希臘爭奪地中海西部。公元前535年,迦太基人佔領了科西嘉島。之後的兩個世紀,迦太基與希臘為了爭霸地中海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公元前四世紀初,由於希臘所有城邦都參與了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而元氣大傷,迦太基人最終佔領了西西里島,成為了地中海霸主。然而,此時的歐洲強國羅馬正處於極具擴張的階段,這兩個公元前強大的帝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

2、 羅馬帝國的發展

據古羅馬史書的記載,羅馬的祖先埃涅阿斯與迦太基的祖先狄多曾經有過恩怨,而後世珀賽爾創作出來的歌劇《狄多和埃涅阿斯》則描述了未來羅馬的創造者埃涅阿斯與北非女王狄多之前悽慘的愛情故事。甚至古希臘歷史學家波里比阿曾經宣稱見過羅馬與迦太基在公元前509年(即羅馬共和建立的那一年)簽訂的條約,條約上表示羅馬並不會侵佔迦太基的海洋領地。但是直到公元前三世紀,這兩個民族之間都很少產生聯繫。羅馬的統治模式並不是純粹的武力征服,他們會向戰略要地派出自己的公民去進行殖民,將當地人分為三六九等並且授予當地貴族極大的權力,即允許地方自治。

正是因為,這種統治模式,羅馬才能迅速的發展,在短短兩個世紀內,便征服了半個意大利。當羅馬開始向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邦展開攻擊時,希臘本土的城邦開始參與進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羅馬人聯合迦太基對付希臘。在羅馬人和迦太基人的合力攻擊之下,希臘人不得不放棄意大利。但是深諳戰爭之道的伊比魯斯國王皮洛士在離開意大利時,留下了一句至今令人震撼的名言:我給這兩個民族留下了多好的交戰地!

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

3、 迦太基與羅馬的海洋霸權之爭

確實,在這次戰爭之後,之前鮮有交集的羅馬與迦太基的勢力範圍開始逐漸交叉,很快,他們便開始了在西西里的戰爭。羅馬人一向以陸戰見長,在與迦太基開戰前甚至沒有像樣的海軍。但是,就連他們的對手迦太基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羅馬人在戰爭中不僅迅速迅速組建出一支強大的海軍。雖然在軍事戰爭的初期羅馬人的損失慘重,但他們並不放棄,繼續進攻,直到迦太基人也遭受到巨大的損失之後,他們才肯罷休。

伴隨著戰爭的劇烈程度,戰爭也一度從地面轉移到了海上。對於從未建立海軍的羅馬人而言,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船隻的打造。但是,就算匆忙建立出來的海軍也無法與已經在海洋上稱雄百餘年的迦太基抗衡。因此,如何將羅馬的陸戰優勢轉化為海戰優勢又是擺在羅馬人面前的另一大難題。

公元前260年,羅馬和迦太基開始了第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然而,這次海戰的結果卻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在戰爭後,迦太基人130艘戰艦中有將近50艘被擊沉或奪取,近萬人死傷或被俘,剩下的軍隊只得倉惶逃竄。那麼,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羅馬人擊敗了迦太基人最為之自豪的海軍?

原來,在戰爭的最開始,羅馬人便尋找到了大批的希臘匠人,為他們打造戰艦。之後,又聘請了希臘教練為他們訓練海軍。在最開始的海戰中,羅馬人大敗而歸。然而,正是由於最開始的作戰失敗,羅馬人開始改變了他們的海戰戰術。首先,便體現在對戰艦的改造上。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揮羅馬陸戰的優勢,羅馬人在戰艦的最前端安裝了一根木柱,然後在木柱上安裝上定滑輪,在木柱的前面安裝了一個吊板,兩邊都有欄杆,而在吊板的底部則有鐵錐,與中國古代城市護城河內的吊橋極為相似。在此次海戰剛開始的時候,羅馬人並沒有急於進攻。

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

無論迦太基人如何對羅馬人的船隻進行攻擊,羅馬人的船隻只是默默的靠近迦太基船艦。直到雙方戰艦靠近時,羅馬人放下了船上的吊板,大量的羅馬軍隊從吊板上進入了迦太基的船隻。此時,一場海戰已經被羅馬人變成了陸戰。令迦太基人更為恐慌的是,由於吊板下的鐵錐將雙方的船隻緊緊連接在一起,無論如何迦太基船隻都無法逃脫。最後,迦太基最先派出的三十艘先頭戰隊戰艦全軍覆沒。之後,羅馬人乘勝追擊,便有了先前迦太基人落荒而逃的局面。在米萊之戰戰役結束之後,羅馬人將他們的戰艦命名為"烏鴉船",從此開啟了海洋征服的道路。

在此次戰役4年之後,羅馬海軍在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登錄北非的作戰失敗之後,羅馬人又趁迦太基的僱傭軍內亂佔領了科西嘉島。在長達23年的戰爭之後,羅馬由於長期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人人拒戰。因此,最終以羅馬佔領西西里島、科西嘉島宣告羅馬與迦太基之間大海戰的結束。

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

四、迦太基的滅亡

在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之後,因為失去了海上霸權,迦太基開始了向利比里亞半島北部的發展。這時,漢尼拔的優秀軍事指揮才能開始體現了出來。在公元前218年,軍隊從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出發,在越過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後合約中規定的國界之後,漢尼拔率領著近6萬名士兵開始沿著地中海岸向羅馬進發。在秋季時,漢尼拔到達了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腳下。之後,在帶領眾人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後,漢尼拔率領軍隊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開始向羅馬進發。

在一開始在作戰中取得勝利之後,漢尼拔順利地進入了意大利本土。之後,在舉世聞名的坎尼戰爭中,漢尼拔採用包抄迂迴的戰術向世人展示瞭如何以以5萬軍隊大破羅馬人的8萬軍隊的奇蹟,創下了遠離本土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之後,由於遠征的疲憊以及缺少補給,漢尼拔的遠征不得不停止,而之後一系列的戰爭失利使得迦太基不得不放棄利比里亞半島。甚至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後期,羅馬人甚至在迦太基城的附近展開了戰鬥。最終,在迦太基人提出議和的情況下,第二次布匿戰爭才宣告結束。這次戰爭使得迦太基人近乎喪失了除迦太基城之外的所有領土,從此再也無力與羅馬對抗。

公元前的大海戰——海戰

在十年後,羅馬人發起了第三次迦太基戰爭。而迦太基人只在抵抗了三年之後便城破國滅。至此,創立了五個多世紀的迦太基宣告滅亡。地中海地區迎來了羅馬帝國的統治。

結語:

在羅馬與迦太基的鬥爭中,海戰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正是因為羅馬人對戰艦以及海戰戰術的改變決定了羅馬人的勝利。在此,回顧中國歷史,我們發現,這與中國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何其相似。同樣是水中作戰,同樣是陸軍面對水軍。只是,羅馬人不是曹操,迦太基人也不是周瑜。羅馬人因地制宜的創新使得他們成為了有一個地跨歐亞非大陸的龐大帝國。

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所推崇的主旋律。但是,創新的精神一直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從小處說,創新決定著一個企業是否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往大處講,創新也可能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讓我們不斷創新,使我們的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