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樂山大佛: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數年前,和幾個老師同學自成都去九寨溝,當時圖方便,報了個小團,坐了一輛依維柯說說笑笑去的。

途經樂山,車專門停下來,讓我們站在岷江邊,遠遠的眺望了一眼樂山大佛,司機導遊添油加醋的介紹了大佛顯聖的故事,說有求必應。面對這尊國內最大的古老坐佛,哥幾個就跟許多沒見過世面的屌絲一樣,無不表現出驚奇震撼的神情,被這1000多年前的奇蹟所傾倒,紛紛擊掌讚歎不已。

那次一別,老魏留在成都,繼續做他閒散的大學老師,老林回來就傾力開他的夫妻店,至今已列成功人士矣,還有同行的幾位兄弟,忙著經營自己的生活,有的做餐飲,有的當了公務員,各自忙碌,幾年都難得一見。

時間匆匆,也不曾詢問幾位哥們是否在大佛前許了願?這麼多年過去,是否有佛的護佑?那年許下的心願又達成了幾許?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再去,已是幾年之後了,和成都的一群攝友相約自駕西北大環線,穿過川陝青甘四省4000多公里回蓉,又去看樂山大佛,和同在樂山犍為的羅城古鎮,這回終於真的用最近的距離和大佛親密接觸了。

我一直詫異,四川的地理土質屬鬆散的砂土質,每年多塌方泥石流事故,偏偏這樂山大佛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建造了近九十年的大工程,將一座山岩開鑿成71米高的大佛像,瀕臨岷江水岸,居然扛住了千年的風雨侵蝕江水拍打,可謂神蹟了!說不準,真有佛祖暗中保佑,民間才有了那麼多神乎其神的故事傳說。

話說唐玄宗開元初年,樂山岷江邊的凌雲山中有個老和尚海通,目睹了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凌雲山下,激流旋渦水勢兇猛使往來舟船傾覆無數,人亡船毀屢屢發生,百姓苦不堪言。海通和尚心生慈悲,遂發願以一己之力,籌款修造一尊大佛,鎮三江匯流處,欲借大佛無邊法力,減殺水勢,“易暴浪為安流”。

按現在人看來,這位海通老和尚可謂“妄人”,且不說憑其一人修建大佛將何等萬難艱辛,即便是修好了,又如何能保證靠一尊石佛就能鎮住洶湧江流?

可是痴妄之人終有執著之志,在1300多年前的唐,不像今天出行上有飛機下有動車,那是車船不便的農耕時代,海通和尚硬是隻身走遍大江南北,化緣募款,竟然如願在公元713年,開始動工開鑿大佛。任何人任何時代,想做成件什麼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海通同朝的唐僧法師去趟西天取經,還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呢!唯其不易,才愈顯出成功的可貴。傳說當年大佛工程才開鑿,就有官吏前來找茬勒索,海通和尚被逼自挖雙目,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用堅忍的意志和血淋淋的決心嚇退了不良官吏。所謂壞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可是,身殘志堅的海通法師也忒苦命了些,歷經千辛萬苦,大功未成,卻在大佛修造至肩部處就仙逝了,工程至此中斷十年。

此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俸得以繼續修佛,沒幾年,章節度使調任,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另一位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繼承前人遺志又再捐俸續修,如此歷經三代工匠,費九十年時間,終於在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樂山大佛建造完工。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修鑿成的大佛頭與山齊,高71米,肩寬24米,腳踏江面,撫膝端坐,俯視眾生。這座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佛像之大,光一隻腳面,即可坐上百人。

如今,樂山大佛已經望江靜坐了一千二百多年,不知是否鎮水安民了。

大佛頭頂有座凌雲寺,也因佛而改稱大佛寺,山門鐫刻一聯曰 “大江東去,佛法西來”,可謂簡約貼切又富深意。古往今來,多少人文人墨客驚歎大佛的鬼斧神工氣勢雄偉,留下了許多詩詞記載,讓後人得以瞭解大佛的前世今生。從山門拾級而上,凌雲禪寺的香菸繚繞,香客絡繹不絕。其實,如今寺院高牆,僧俗內外已無多少分別。

似唐代海通和尚心懷救苦救難善念的大德僧人,實難尋覓了。

我們沿著崖壁開鑿的“九曲棧道”,從左手下到大佛腳邊,再從右上攀登到大佛的右側,仰望高七十一米的佛像。

沿道山壁和懸崖,密佈佛龕雕像,約有數百上千尊大小佛像,那些都是古人出資雕塑,每一尊佛像背後都是一個信眾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供養,寄望可以藉此求得佛祖保佑,以保閤家性命財產平安。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千年歲月,渡盡劫波,樂山大佛及大佛寺亦經歷數次戰亂,尤其是南宋抗元持續40年血戰,使原本建有十三層的大佛閣毀於戰火;後世復修七層樓閣,又毀於明末張獻忠之亂,原本為大佛遮風避雨的大佛閣,終究是蕩然無存。同例,遠在阿富汗的兩尊1500年曆史的巴米揚大佛,也已於2001年遭塔利班轟炸燬於一旦。

與之相比,樂山大佛算的上是命運平順了,歷經滄桑,尚能完好保存至今。

沒有了大佛閣的遮蔽,現在的大佛無遮無擋的風吹雨淋日曬,損毀風化日趨可危。當年工匠在一千多年前修造大佛時,已經巧妙的設計了一套排水系統,自佛頭髮髻至衣領胸背臂膀,均有暗溝排水、隔溼、通風,避免了風化侵蝕,這應是大佛曆千年而健在的主要原因了。不禁心裡暗暗驚歎,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想象力。

仰望佛頂凌雲寺,有陽光透過林間,灑在大佛滄桑斑駁的螺髻頂上,宛如佛光照耀。

坐佛膝前的滔滔江水,日夜無盡東流去。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大佛不語,看盡人間幾多變遷。惟願歲月流轉,俗世安好。

川行記: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