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近日翻閱《明清名人法書》十二卷,此書為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館長的江兆申先生主編,日本二玄社出版(圖1),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明清名人信札、日記、小品。江兆申先生的眼光水準、學問水平很高,但也不免有走眼的時候,偶見其中兩開宋克《鍾繇、王羲之小傳》,以及一開劉玨(完庵)信札似曾相識,遂翻檢資料,果有發現。現解密如下: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1

江兆申編《明清名人法書》十二卷

其中卷一一開劉玨信札,是寫給沈周的,其中還提及徐武功,也就是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貞。徐有貞與沈周又是親家,因此這封信很重要。但從書法角度看,這開劉玨信札總有不順以及乖逆之處,書法水平也不高(圖2)。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2

《明清名人法書》卷一,“劉玨致沈周札”

巧的是在《上海圖書館藏明代尺牘》八冊中也有與此內容完全相同的一開劉玨信札(圖3)。而這一開的書寫水平更差。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3

《上海圖書館藏明代尺牘》,“劉玨致沈周札”

劉玨,字廷美,長洲人,仕至山西按察僉事。祝允明在《成化間蘇材小纂》中這樣描述他的書法:“書效李北海、趙魏公,入妙品”。我見過他的草書真跡,實在是有大氣度。以上兩胞胎從書法角度看,不是一真一假的問題,更像是二者皆偽。

再翻文徵明父子與嘉靖年間的刻帖《停雲館帖》,則真相大白,原來這兩通墨蹟本,皆是從《停雲館帖》臨摹而來(圖4)。大家只要將三件放在一起比對,很容易得出母本是誰的結論。一般來講,用刻本或拓本來證偽墨蹟本是需要非常小心的,因為刻本往往會有刻工的主觀美化意識,往往使得刻本與墨蹟本稍有不同,甚至移字、刪文的情況都會出現,所以要

用刻本證偽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刻本來自於可靠的標準件,如《停雲館帖》所刻明人法書;

2,刻本的書法時代性特徵、字體皆早於墨蹟本的時代性,比如墨蹟本出現了後世才應該出現的筆法信息,而刻本無此矛盾;

3,刻本呈現的信息量多於墨蹟本,比如印章、文字為墨蹟本所無。這才是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停雲館帖》對於明代書法來講,可以當標準件看待,因為皆是從文氏父子倆所見真跡中甄選勒石,更未見其中有可疑者。看《停雲館帖》上的劉玨致沈周信札,鈐印為“劉氏廷美”而兩個墨蹟本皆不是,刻本的書法水平高於墨蹟本。因此刻本不可能來自於這兩件墨蹟本。反倒是這兩件墨蹟本的母本。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4

《停雲館帖》之“劉玨致沈周札”

再看《明清名人法書》卷一的另一件,元末明初大書家宋克,《鍾繇、王羲之小傳》兩開,此帖結字筆法皆有宋克味道,確是寫本,而且書於宋藏經紙的背面。乍一看不免心動。然細讀其書,卻又見許多不合其筆法、章法處。令人疑竇頓生(圖5)。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5

《明清名人法書》中墨蹟本宋克《鍾繇、王羲之小傳》

宋克(1327-1387),乃元末明初書法大家,其影響力穿越了整個明朝。特別是明初的頭一百年,基本上在宋克的影響之下。被永樂皇帝譽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卻是宋克的再傳弟子。到了正統皇帝,宸翰之餘,偶見宋克書法,問大臣商輅:“仲溫何人?而書法若此,真當代王羲之也”(見宋克《杜子美壯遊詩卷》商輅題跋,見2009年嘉德秋拍圖錄)。宋克將章草融入行草書,功力非常人可及。宋克的存世書法幾乎都是在元朝末年寫下的,存世極少,因此也特別珍罕。

2007年6月的嘉德季拍中也曾見過一開紙本宋克的《王羲之傳》,擺在一起看,雖然佈局排列不同,但每一個字卻高度相似,令人更覺狐疑(圖6)。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6

嘉德2007年6月季拍宋克《王羲之小傳》

再拿《停雲館帖》中的一件相同內容的宋克《鍾繇、王羲之小傳》對比,遂真相大白,疑竇全開(圖7)。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7

嘉靖期間刻帖《停雲館帖》宋克書《鍾繇、王羲之小傳》

對於多胞胎書法作品的鑒定原則如下:首先判斷是否同一作者的一稿多寫,如果是,則不屬於“多胞胎”,比如祝允明一生寫過多件小楷《黃庭經》,陳淳寫過多件《草書千字文》,皆不屬於“多胞胎“的概念。

“多胞胎”概念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同一件作品被揭成上下兩層。這種情況不存在有真有偽的問題。

2,不論同一內容或不同內容,卻有著相同內容的題記,其題記的內容具有唯一性,比如記錄了特殊事件、時間。這類多胞胎則必然有一件以上是偽作。

3,相同的內容,不論題記是否相同,結字筆法章法皆非常相似。或臨摹、或勾摹。其中必有偽作。

對於“多胞胎”的辨偽邏輯:

1,如果“多胞胎”的書法水平懸殊,對於有名氣的書法家來講,水平高的當是真跡,水平低的必是偽作。

2,如果“多胞胎”的水平相當,要仔細查勘,是否其中有勾摹本。排除勾摹本,屬於自然書寫的,如果書法與作者的標準件結字筆法相符的為真跡。否則都是偽跡。

對於以上三件宋克,書法內容相同,其中兩件墨蹟皆無宋克題記,只有名款。而《停雲館帖》本則有題記。題記如下:

“志學吳公善篆隸真草,且甚喜僕書,出此紙令餘書鍾王二小傳,筆墨久廢,愧不佳也。宋克職。”

因此,兩件墨蹟本皆不可能是碑帖本的母本。但是否屬於同一作者在不同時間裡書寫的異本呢?

同一個作者在書寫同一內容的行書或草書作品時,絕不可能出現下面圖中的狀況,也就是同一作者書寫相同內容的作品時,會根據當時的書寫狀態,變換字體、避讓、收放,絕不可能寫成如此相同。不僅圖示部份,如果逐字對照,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字都是一樣的結體、佈局。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其中有兩件以上是根據同一個母本的臨摹本(圖8)。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揭秘】明代人如何造假:兩件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雙胞胎書法


圖8

兩件墨蹟本與碑帖本局部比較

其中唯一的可能是母本的,只有《停雲館帖》中的宋克。理由是:

1,三件比起來,碑帖本的書法水平明顯高於兩件墨蹟本,而且自然順暢,符合自然書寫的狀態。雖然是刻石,但可以想像原作的精彩面貌。

2,墨蹟本可以看出許多接筆、猶豫等與自然書寫不符的乖逆之處。而且水平相差太多。

3,《停雲館帖》刻於嘉靖年間,文徵明父子的鑒定水平都很高,明代部份,全部是根據原作刻帖。所以可以視為明代書法的標準器。

結論是:兩件墨蹟本,皆是以《停雲館帖》為母本的臨摹本。臨摹的年代尚不可考。

平日賞讀明代信札,總以為作偽的可能性比較小,市面上看到明人信札,往往放鬆警惕,其實其中的偽作,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轉自近墨堂,特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