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據統計,全國農村公共快件取送點達6.7萬個,鄉鎮網點覆蓋率達到92.6%,而高達74.9%的建制村尚未配備農村網絡鄉村網點,這意味著大部分村民收取快件需要前往鄉鎮。購買東西需要去相對較遠的縣市地區才可以,由此可得,我國農村物流發展不利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短板。農村地區農產品短缺,農民消費水平低下,農村市場狹小,農村地區的經濟環境較差,並且和物流相關的交通運輸設施十分落後,而便利的交通是發展物流所必須的,沒有便利的交通,農村物流的整個流通鏈條是斷裂的,直接使得農村地區的資源、信息無法和外地的資金、資源進行互通有無。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阻塞的交通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居民的消費活動都侷限在農村,但是現在我國農村地區經濟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機器化、農產量也大幅提升,農產品出現過剩,農民消費需求不斷上升,需要更加廣闊的市場。“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仍然存在物流行業。尤其是農村物流發展落後。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我國農村物流的不足,制約了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產業化不充分,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欠缺,規模較小,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使得農村物流管理混亂,信息交流不暢使得城市和農村地區出現信息不對稱,城市無法獲得新鮮便宜的農村資源,農村無法獲得穩定的市場需求,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進程,影響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影響了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農村物流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狀況,培養專門管理人才,與城市物流相結合建立長久合作,為農村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農民一詞最早出現在《穀梁傳·成公元年》一書中:“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而最早也是最常見的關於農民的含義為:“農民,播殖耕稼者。”農民範疇則是廣義的農民,包括傳統農民和新型農民,二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傳統農民是一種歷史長期形成的被動標記的身份,而新型農民則是主動的職業選擇。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新型農民包括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這種新型農民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選擇,更加激發群眾的積極性,更加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而關於農民消費,由於本文研究的內容是農村物流和農民消費之間的關係,因此就必然需要對農民消費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我們日常所說的消費都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狹義的消費,都是在生活中可以以一定的貨幣或者實物進行價值衡量的消費活動。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有狹義的消費必然有廣義的消費,而在經濟學上廣義的消費則不僅包括狹義的消費中人們所享受到的一定的商品或服務,還包括在享受這些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與之相關的一切與消費者的本體、消費的客體、消費的環境等有關。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網絡在農村也逐漸普及起來,我國農村也開始進入了信息化的網絡時代,大部分農民尤其是年輕一輩的農民也不再侷限於農村市場,而是通過網絡把農產品銷售到更加廣闊的市場。雖然網絡暢通了,信息比以前更加全面及時了,但是農村物流在農村地區發展卻並不樂觀。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物流都沒有一個統一的代收點,使得農產品的外售和其他產品的購買都存在一定的不便,為了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物流,這對於縮小城鄉差距,弱化兩級分化十分重要。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我國各地政府實際已經認識到了發展現代農村物流是促進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加上國家日益重視“三農”在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下,各地政府也把發展農村物流提上日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相對於發達的城市,農村的物流體系建設還是比較薄弱的,物流公司通常只能配送到市縣一級,農民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購買及銷售的活動基本無法達到。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農民要想對接大型的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的網上買賣,必須和中間商進行合作,一旦交易鏈條中加入了第三方服務,就必然會認為商品的買賣成本需要上升,成本上升而農產品本身是低技術密集型產品,就會降低農產品的銷售,這就無疑弱化了農產品的競爭力。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近十年來,我國城市居民人均消費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都處於不斷上升狀態,但是城市居民人均消費一直高於農村居民人均消費,並且近年來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消費增長率都是處於一個不斷波動的狀態,並且城市居民人均消費增長率這些年來基本上都要低於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增長率,近年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增長速度不斷加快。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首先,發展農村物流可以完善農村地區的各種信息機制,為農民消費行為的選擇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選擇,方便農民消費行為;經濟學中講究效用最大化定理,一個消費行為的完成必須儘可能的向消費最優努力。發展農村物流則可以豐富農村市場,為市場提供更加多樣化、全面性的產品和服務,讓農民的每個消費行為既是自己最滿意的,又是最優的;消費和市場是一種雙向的促進作用,擴大市場可以促進消費行為,消費行為的提升可以促進消費市場的擴大。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發展農村物流無疑就是最直接的擴大消費市場的行為,必然會促進農民的消費行為;其次,發展農村物流需要學習城市物流的先進經驗和技術,與城市物流相結合,把農村市場和城市市場形成統一體,為兩個市場商品的互通有無提供最直接的通道,最終形成網絡鄉村網點配置。

74.9%的農村未配備網絡鄉村網點,這個事對我們農村影響太大了!

網絡鄉村網點配置,這樣的城鄉一體化物流系統可以讓農村物品進入城市銷售,同時方便城市物品進入農村地區,為農民帶來更多的選擇可能,改變農村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最後,發展農村物流可以加快建立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一體化系統,從而完善農村物流,提高農村地區交通通行能力和通行水平,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農產品損失和消耗,進而有效的減少流通成本,讓農民獲利並刺激農民消費;發展農村物流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更是一種經濟發展“乘數效應”大幅度的提高農村地區人民的人均收入,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