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宅家,有的家長自嘆,學習教不了孩子,玩不如孩子會玩,遊戲不如孩子會打,你怎麼看?

龍行Dada


是的,在某些方面我們不要說小孩笨,其實我感覺他比我們強多了,一下子給你搞個遠程辦公,你適應了,但小孩已經適應上網課了,他的題你會嗎?不要說你有多高的文憑,這根本不管用了,因為大人只顧著掙錢,早已經把別的事擱一邊了。所以說,不要光埋怨孩子怎麼樣怎麼樣,其實大人在某些方面也無能為力。


嫦娥奔月745


小學生喜歡玩遊戲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煩惱,疫情期間這個現象又變得更加嚴重。

煩惱的原因則是在於怎麼教育孩子都不聽,怎麼樣都沒有辦法阻止他玩遊戲。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說法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而孩子在未接受這個世界陌生的事物之前,他所有的行為都來自於對父母的模仿。

因此,如果家裡大人就是一天到晚摟著個手機玩,那就別怪孩子喜歡玩手機。

因為他是跟你學的。

有效阻止孩子玩手機,就要把他從那個他自己以為很好玩的環境中拉出來。

父母首先就不能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機,帶孩子娛樂也好,散步也好,甚至看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也好。

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中國詩詞大會有一個很厲害的小選手,從小到大,她玩得最多的是父母和她一塊玩的飛花令遊戲。

能不優秀嗎?

2.給孩子說明利弊,讓他自己選擇。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能力就是孩子的獨立選擇能力。

很多時候,家長為了方便教育,都會對孩子撒謊,這樣其實是不對的。

一個6歲左右的孩子是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的,你要把打遊戲的利弊告訴他,讓他自己選擇。

比如說會傷害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戴上一塊玻璃就不好看了;

再比如會浪費時間,耽誤了學習就沒有相應的獎勵了;

……等等。

把孩子放在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跟他商量而不是命令他。

相信他會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3.制定相應的獎勵,讓孩子在玩遊戲中進步。

既然孩子很喜歡玩遊戲,做家長的不妨好好利用一下這個小興趣。

可以以學習成績為等價交換,得到多少分能夠玩多長時間的遊戲,考到什麼程度再額外獎勵遊戲角色人物什麼的(視具體遊戲情況而定)。

這樣的話就讓孩子有了一個目標,為了能夠玩到遊戲,他也會好好學習,小孩子的思想是很單純的。

要注意的就是孩子一旦達到某個成績,做家長的就不能言而無信。


江西英姐


說明現在孩子接受能力強,聰明,家長教不了,總可以讓他學五頁,做五頁作業,你監督,再對答案,這些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鄺樂樂


真是這樣的話,家長也是落伍了,要及時充電了!

要說家長不會玩遊戲倒是能理解,很多家長上班辛苦哪有時間玩遊戲啊,很會玩遊戲的家長若不是工作太閒,就是以前也是個問題學生…

說到不會輔導孩子學習,要分開來說,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初高中的話,家長也已到中年,多年不操練估計知識也早已生疏了,自然是輔導不了孩子,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的話,家長最多也就是80後,是受過完整良好教育的一代,有高學歷的家長也不在少數,怎麼會教不了孩子呢,小學的知識都忘記了未免太誇張了…

當然教孩子知識也是一門技術活,也是講究科學方法的,不是你有高中,本科學歷就能教的,沒有學歷連基礎知識都不具備的話則更教不了了…

所以說生子容易,育子更難,教育孩子是難上加難,別看孩子小他們現在接觸和學習的東西比以前的我們可大不一樣了,眼界和常識不一定比大人小,家長不與時俱進,及時充電學習的話,很快就落伍了,面對孩子的學習除了嘮叨和抱怨,使不上勁也別無他法,時間長了在孩子眼中除了沒文化就是個”“怨婦”型家長,自然而然就逐步有了代溝…所以為了下一代成長加油吧各位家長,我們共勉一起努力!





虞海棠


宅家的父母子女,各有各的難呀。

孩子們超長版假期,第一次的全體學生網課,一切都是挑戰。

這是一次對孩子自制力的檢驗,對孩子學習習慣的檢驗。越自覺自律的孩子,在這段時間,不僅可以順利完成網課學習,還安排規劃時間讀書,發展興趣愛好,鍛鍊身體,提高了自主意識,養成了更多適應未來發展的好習慣。這背後,家長的有效監督和引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這種作用至關重要。

下面的漫畫生動形象的再現了我們居家的一種情境。孩子和家長鬥智鬥勇。[捂臉]

居家學習,家長做什麼更有效?怎麼做更重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父母的職責是什麼,三點很重要。第一,做好後勤保障工作,這是為人父母的任務。第二,立規矩,督促孩子,宅家也要有約束,勞逸結合。第三,和孩子聊聊疫情,學會感恩。這點很重要。心存感恩的孩子,就會理解父母,理解老師,關心他人,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特殊時期對每個家庭都是考驗。各司其職,明確要求;合理規劃,勞逸結合;獎懲分明,督促鼓勵;和諧關係,一起度過。




中學思政趙老師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多,家長的話就會慢慢變得沒有公信力,孩子就會會對家長產生質疑。另外很多孩子,尤其是初高中生,面臨學業難度加大,心理的叛逆期等問題,會和家長關係緊張。

今年比較特殊,面對這樣的疫情,孩子們只能整天宅在家學習,和父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矛盾會變得更多。所以家長們應該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要自身做出榜樣。想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就首先不能玩手機。當孩子上課的時候,可以拿起一本想看了很久的書,在孩子身邊靜靜的閱讀,這會是一幅和諧的畫面。不能只是一味的吼著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在旁邊津津有味的追劇。

其次現代父母要做一個終身學習型的父母。你必須身上始終有讓孩子感到佩服的地方,甚至是打王者榮耀。孩子小時候為什麼聽話,對你說的深信不疑,因為你有權威性的存在。大了也一樣。

我覺得父母們可以一起和孩子學習,以此來激勵孩子。可以在約定的時間一起和孩子打打遊戲,就像小時候的親子游戲一樣。這樣和孩子之間就會有共同語言,避免產生代溝。

第三給孩子傳播正能量。比如上網課老師出現了一些突發狀況,不要埋怨,教會孩子寬容和理解。孩子天天在家,教會他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他喜歡吃的菜,鼓勵他去做。不要讓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多些生活的煙火氣,家庭就會更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