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进你的心

“我家那位有一叔叔是开3路有轨电车的,有次我在江湾路上行走,冷不防叮叮当当刹了车,唤我上了车,与叔相站,靠站时才能叙谈那是一定的。

侬晓得伐?(你知道吗?)乘有轨电车最有味道的是立勒(站着)驾驶员旁边看伊(他)开车,伊是立勒格开车格(他是站着驾驶的)。”

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进你的心

老上海的有轨电车,是旧上海最早出现的现代公共交通工具,行驶在南京东路上的1路有轨电车倚窗可望,叮叮当的声音时时可闻,亦常伴老上海人入睡,进入梦乡,1963年,见证了南京路上行驶55年的有轨电车的铁轨被拆除,从此远离了有轨电车,老上海人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

有轨电车因不需要橡胶轮胎、燃油,是一种适合当时经济状况的交通工具。最初轨道交通建设是在租界内进行。

一开始上海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提议开办电车事业,租界当局认为虽然有轨电车铺轨架线投资较大,但鉴于其行车成本低、乘客容量大、乘坐平稳舒适的优点,决定采纳,并着手研究。

法租界在1906年1月由公董局与比商国际远东公司签订电灯电车专营合同,规定电车由远东公司经营,1906年6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成立,接收比商国际远东公司在法租界举办之电车电灯事业,1907年10月开始铺轨,1908年5月6日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2路正式营运,起始站十六铺,到7月延伸至徐家汇,线路全长8.5公里。

由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电车在各自区域内辟线铺轨,互不相通,乘客跨区远足必须换车,并另购车票,很不方便。为此英电开办后不久,即向法电提出互通电车的建议。

到1927年底,市区已辟有有轨电车线路22条,其中英商11条,法商7条,华商4条。营运地区东至外滩、杨树浦,西抵徐家汇、静安寺,南起卢家湾、高昌庙,北及北火车站、虹口公园。日均运客达48.6万人次。

由市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车轨和穿梭其上的有轨电车,不仅给上海人带来了行路之便,也传递着都市生活快速的节奏。

人有时常会进入沉思,回忆往事、趣事,有趣的是似乎所有的上海人也都喜欢怀旧,张爱玲不例外。

这不就是张爱玲记忆中最喜欢的“当当车”吗,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应该还有机会坐过。

“叮叮当,叮叮当”,有轨电车穿梭在老上海的大街小巷。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腕挎手袋,见其婀娜多姿地踏上电车的踏板,头戴礼帽的老克勒侧倚在车厢里的木长椅上,漫不经心地浏览着车窗外的南京路。这一幕幕街景,像泛了黄的月份牌,将我们带回风花雪月的老上海。

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轨电车已遍布上海市区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并成为公共交通的主要生力军,直至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的拆除,上海正式全面告别近70年的有轨电车历史。

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进你的心

有轨电车原来是上海最出名的公共交通工具,犹如现在的地铁,虽然在七十年代末期已被全面拆除了,但那个“叮叮当当”的声音仍会一直留在上海人和所有对上海文化留有深刻记忆人们的心里。

可以说老上海有轨电车代表了上海的历史之一部分,在这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纪录片中翻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一辆辆有轨电车有条不紊行驶在街头,也驶进了我们记忆中那片空白的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