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育直抵學生心靈

史鐵生是清華附中的校友,是清華附中學生們熟悉又陌生的作家。說熟悉,是因為清華附中的學生學習史鐵生的文章,閱讀了他的很多作品;說陌生,是因為他1967年從清華附中畢業至今已經50餘年,2010年12月31日,隨著史鐵生辭別人間,學生們只能通過文章和照片去了解他,再也無法與他面對面地溝通和交流了。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更促進了學生們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感受生活之美、感悟自然之美和創造生命之美的能力。

作為清華附中的校長,我也讀過不少史鐵生的作品,當然,沒有我的學生們讀得多、讀得深,我也沒能跟學生一起排練和演出《史鐵生》這部劇。但是,我曾與史鐵生當年的同窗、一起插過隊的知青戰友、生前好友、研究史鐵生的學者等一同觀看過學生們的演出。通過觀看學生們的戲劇表演,從學生們投入的情感以及他們的現場表現力上,我深受感動,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清華附中一直重視美育教育,不斷致力於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這麼多年的堅持,成效是顯著的。一個人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對於他的視野、胸懷、修養、品格等都是非常有影響的,在實現“為領袖人才奠基”這個教育使命的奮鬥之路上,我們要更好地發揮美育的巨大作用。

在現實中,有一些美是很難用語言這一種形式完全表達的,它可能是需要靜心品味的境界之美,也可能是需要通過動作表達的行為之美,還有可能是蘊含學科內在的需要沉浸其中去享受的結構之美、邏輯之美。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我能感受到數學有簡潔的美、有嚴謹的美、邏輯的美和結構的美。如果教師們都能夠從學科教學和教育的行為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本學科的內在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愉悅,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我想,美育的意義和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

著名學者費孝通說:“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話放在學校的美育方面來說,就是在強調:任何一個學科,任何一種事物,都有美的內涵、美的成分。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帶領他們去欣賞美,使他們學會用美來涵養自己、改變自己,更讓自己有能力創造新的美,讓整個世界更美。

史鐵生年紀輕輕就雙腿癱瘓,他雖然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但是,從他的作品中,學生們卻能感受到他強大的精神力量、健全的人格和不屈的拼搏之美。我認為,美育是要塑造精神上全面健康的人,是“立德樹人”的很好載體和展現方式。

清華附中的美育教育,在音樂、科技、藝術等學科實施得非常好,在語文和英語學科,主要通過戲劇教育來展現。以前,教師們更多地指導學生們改編名著、表演名著,或是學生自己創作,教師再加以指導和修改。最近,清華附中向東佳老師大膽地嘗試自己創作劇本,並在劇中設置了“歌隊”,這對語文學科教師來說,無疑是非常大的挑戰!《史鐵生》這部劇,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了史鐵生的同學、朋友和部分專業人士的讚揚和好評,參演的學生更是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這是美育教育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清華附中培養學生,就是要提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環境和條件,美育更是如此。向老師自己,也成為學校美育的教材,在他的影響下,編寫、創作、表演等素養,一定會自然而然地變成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教師自身成為美育課程,就更能帶領學生把課程落到實處,讓學生喜歡學,願意參加活動,從而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向老師在《獨立與超越——〈史鐵生〉之舞臺藝術》一書中,比較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創編劇本的經過和演出情景,我相信,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會和我一樣,想親眼再看一遍學生們的現場演出。

希望這部劇,能成為清華附中的經典,讓美育教育直抵心靈。

(作者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16日第1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