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近40年的狂風戰鬥機即將退役,殲擊轟炸機為啥沒能走到最後?

周億軒


因為多用途戰鬥轟炸機完全可以取代戰鬥轟炸機

歐洲狂風戰鬥轟炸機,是英國、德國、意大利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一款戰鬥轟炸機。該機1974年首飛,機長16.72米,翼展13.91米(全展開,後掠角25°)至8.60 米(全後掠,後掠角67°,空重13.9噸,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載彈量9噸,配備兩臺羅爾斯羅伊斯的RB-199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7.5噸。
狂風戰鬥機分為對地攻擊型的狂風IDS和截擊型的狂風ADV兩種型號



狂風ADV主要使用捕狐犬雷達和天空閃光中距離空空導彈超視距攔截敵方轟炸機,但狂風戰鬥機整體推重比較低,空中機動性能不太理想。

狂風IDS的超低空性能可以用為所欲為來形容,配備地形跟蹤雷達、自動配平系統並且機翼和進氣道等都進行優化設計。
正開啟反推裝置,打開減速板降落的狂風,狂風的起降性能極好,可以在500米長跑道起飛,300米長跑道降落。這樣可以在蘇軍對機場轟炸後利用剩餘跑道進行起降。

狂風使用的RB-199發動機性能非常出色,在帶反推裝置情況下推重比依然可以達到7,而且三轉子結構有效避免渦扇發動機的喘振毛病,唯一問題是中推,這導致狂風作為戰鬥機來說,推力不足。
實際上狂風戰鬥轟炸機設計初衷是超低空突襲,繞過蘇軍第一波裝甲集群,飛到緊隨其後的摩托化步兵等輕裝甲目標以及後勤車輛等進行片轟炸,炸癱蘇軍的後續攻擊波。

狂風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用撒佈器快速拋灑一片的子母彈頭,對於輕裝甲目標和軟目標有極高的威力。

狂風戰鬥轟炸機使用撒佈器成片轟炸動圖,非常的帥


但是這種轟炸模式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臨空轟炸極容易受到對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攻擊,而狂風戰鬥轟炸機又沒有A-10、蘇-25這樣專業對地攻擊機的裝甲防護和抗損毀性能。所以海灣戰爭期間,狂風戰鬥轟炸機按以前一樣去超低空突防轟炸伊拉克機場,結果第一週就被擊落6架,被迫放棄超低空突襲任務。
而海灣戰爭中另一款明星戰機F-15E攻擊鷹,則表明,多用途戰機使用激光制導炸彈、紅外製導導彈和電視制導導彈等,在中高空中遠距離進行精確制導攻擊,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打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的保障自身安全。狂風戰鬥轟炸機賴以為豪的超低空突襲突防,價值越來越低。


陣風攜帶風暴陰影空射巡航導彈。當滑翔制導炸彈、空射巡航導彈等防區外打擊武器出現後,多用途戰機可以不進入對方防空武器區域完成對地攻擊,打擊效率和安全性更高。
以色列空軍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對敘利亞發動了上百次空襲,大部分躲在黎巴嫩或戈蘭高地上空使用防區外武器在敘利亞防空導彈射程外進行攻擊,讓敘利亞防空系統乾瞪眼。在目前以低烈度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為主要形式下,多用途戰機防區外打擊足以滿足對地攻擊需求。

所以最終,英德意最終以颱風戰鬥機取代狂風戰鬥轟炸機,狂風這種屬於特殊環境下的機型,在現代作戰環境下,效率和費用已經不如多用途戰鬥機。


五嶽掩赤城


在英國威爾士西部“馬赫谷”進行低空訓練的“狂風戰鬥轟炸機”,利用複雜的地形地貌遮蔽,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是它的主要進攻手段。

戰鬥轟炸機這個機種是1960年代中期出現的,當時“一型多機”的設計理念開始主導作戰飛機的發展方向,那麼什麼是“一型多機”呢?這裡面的“型”指的是型號、“機”指的是機種,也就是說:設計一個型號的作戰飛機,並且在它的基礎上衍生出其它種類的作戰飛機…比如:設計一型機體體積較大、冗餘度較高的飛機,根據作戰任務需要,即可以當做戰鬥機攜帶導彈去進行空戰,也利用該型號改進衍生出執行戰術/戰役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這種一個型號可以升級、衍生出其它種類的設計方式就叫做:一型多機。

這種設計思想的好處就是:改變以往飛機種類間的條塊分割、減少了飛機的種類和型號、可以大大的節省設計和製造經費、由於飛機的種類和型號的減少,實現了飛機制造的標準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極大的減輕地勤保障的負擔!
蘇聯的蘇-24,乃至美軍在F-111都是早期“一型多機”


設計理念的產物。

但是理念雖好,可是受到當時設計不成熟和技術水平的限制,“狂風”、蘇-24、F-111的空戰性能都非常的差!雖然可以使用“空-空彈”進行空戰,但是飛機機體笨重,機動性差根本就不是“空優戰鬥機”的對手!所以,這三型飛機最後都被用作戰術/戰役轟炸機來使用,它們也沒有衍生出空優戰鬥機的型號,以至於最終“狂風”和F-111光榮而孤零零的退役,蘇-24還在勉強支撐走完最後的服役時光。
時間進入到了1990年代初,隨著“一型多機”
設計的成熟和航空科技的進步,一個型號的機型改造和衍生出多種任務的機種變成了現實,美系的F-15/16這兩型當初專職空戰中“空優戰鬥機”,已經變成了可以進行空戰的戰鬥機,同時還具備了強大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蘇系的蘇-27更是衍生出了:蘇27、蘇30/33/34/35這樣龐大的多機型家族!

現代的戰鬥機已經是設計先進,製造工藝優良的“多用途戰鬥機”了,不論是空戰還是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都非常的強大,已經完全可以統一早先的:空優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強擊機…等機型,既然是這樣“狂風”戰鬥轟炸機這類機型就沒有必要再去發展了。


皇家橡樹1972


“狂風”是一種雙發、雙座、可變後掠翼戰鬥機,包括戰鬥轟炸型,電子戰鬥型、偵察型、防空攔截型三種型號,三種類型都使用了RB-199渦輪風扇發動機及其改進型,高空速度超過2馬赫,由德國、英國、意大利共同研製。


“狂風”低空突防機動戰術明顯的降低了被對方傳感器發現的概率和減少了飛機在防空系統中暴露的時間,顯著的增加攻擊機的戰場生存能力的同時,也使攻擊機更加依賴傳感器探測目標並降低機載導彈武器的有效射程。

2000年以後,隨著歐洲合作的颱風戰機入役,英、德、意和沙特的“狂風”戰機基本被颱風取代,這也是由於機體老化,聯合研發國沒有繼續投入升級的後果,同時歐洲國家正在努力研發“颱風”戰機的原因。

“狂風”對於許多歐洲人來說,在英國的退役令他們百感交集,同時歐洲正在聯合研發“颱風”戰機這無疑是歐盟國家空軍的重大改變,但無論如何“狂風”戰鬥機在歐洲空軍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皇見漢武


要實現高精度,高速度!該退出歷史舞臺的始終要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