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被稱作“金三銀四”的春季招聘轉眼已經過半,但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的春招市場顯得格外冷清。許多企業以降薪、裁員、縮減用人需求等手段尋求自保,不少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猶如石沉大海。在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20年之春,874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之路究竟該怎麼走?廣大中小企業又如何才能打贏特殊時期的人才招聘戰?作為一家致力於服務大學生成長和實踐的企業,刺蝟教育創始人、CEO李亞平(中歐EMBA2005)校友得以近距離觀察和思考這一現象,以下是她的分享。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之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整體來看,這次疫情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影響比較大,人才市場的低迷狀態估計也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20年之春,應屆畢業生到底有多難?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874萬;留學歸國的畢業生大約在60萬;此外,300多萬考研大軍中的失利者也將回流人才市場,三者構成了校招市場的主力軍。

受疫情影響,截至目前,不少行業的人才需求還未被喚醒。此前Boss直聘發佈的《2020春節後七週就業市場追蹤報告》顯示,餐飲、酒店、廣告傳媒、線下教育、旅遊行業等服務業的人才需求量尚未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0%。此外,可以看到每年為畢業生提供了70% 以上就業崗位的2000多萬家中小企業的春季招聘崗位供應也嚴重下滑,令大學生的就業環境雪上加霜。

宅在家裡的畢業生們都在幹什麼?

一般來說,大學生參加春招和秋招的熱情是最高的。在這個特殊的“金三銀四”招聘季,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宅在家裡一定非常“著急”。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應屆畢業生目前在家主要還是以娛樂為主,想要等疫情過去再開始求職。很多學生家長出於安全性的考慮也不太鼓勵孩子做過多外出嘗試。於是今年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氛圍:學校和老師們包括社會各界都十分著急,而有些畢業生們卻還是氣定神閒,淡定自若。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並不如我們想象得高。從刺蝟實習的數據一手來看:大二、大三年級中有實習意願的學生佔總體比例僅為20%;而真正能夠出去實習的不超過一半,且其中很多人做的是兼職工作,能夠堅持三個月以上真正實習的人數或許要再縮減一半,這樣也就只剩5%了。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們的很多專業學習更多停留在書本層面,因此我們一直強調,具備社會實踐經歷對於畢業生來講是一個突出優勢,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們應該利用寶貴的學生時代積極地去試錯,通過實踐去了解社會、瞭解自己,少走彎路,尋找內心熱愛的職業道路。

先做好職業規劃,再決定是否考研

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政策,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上世紀90年代,上大學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今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多了。去年大家討論的大約4%的中國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相當一部分得益於20年來持續的高校擴招政策。因此,今年的研究生擴招對緩解短期就業壓力一定有著積極作用。當然,隨後高校增配導師、未來研究生就業等一系列工作也要跟上,這也是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

困難之處在於這可能會導致未來的2022年的畢業生們面臨更大的就業困難。而更核心的問題是為什麼去考研,數據顯示,今年有350多萬大學生參加考研,即使加上擴招,也意味著將有200多萬畢業生在考研成績出來後才開始找工作,這會讓他們在求職中處於相對被動的狀態。這個現象並非孤立事件。歸根結底,我認為還是跟整個社會的人才觀有關。

一方面,當今社會上很多公司比較看重學歷,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在招聘時將研究生學歷作為一個門檻。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為找不到熱愛的職業和努力的方向,在迷茫中懵懂地隨大流,被動選擇了考研。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我的建議是,大家還是要通過實踐瞭解自己,認真做好職業規劃,之後再決定是否真的值得用年輕時寶貴的兩年時間去讀研。高學歷並不意味著高薪,真心想要從事研究工作的人才應該去考研。要記住,選擇學術道路的原因,永遠應該是內心的熱愛,同時還要守得住枯燥和清貧。

而且每年除了考研成功“上岸”的那60-70萬名佼佼者,大量考研失敗的畢業生懵懵懂懂進入社會,恍然發現已經錯過了崗位最多的秋招機會。很多人只能被迫地接受一個並不喜歡的offer,或者選擇一個並不瞭解的行業參加工作。工作一兩年後,又發現自己無法熱愛這份工作,只能再換一個,甚至連續換幾份工作。

有數據統計,2019年90後的平均離職時間已縮短到了7個月。而企業很可能花了很長時間,剛把一個員工培養出來,而他卻突然對企業說這不是我想要的。企業也非常委屈,從而導致很多公司不再想要應屆生了,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很大的資源浪費,非常期待這個現象在未來能得到改觀。

給年輕人的三個求職錦囊

刺蝟實習是中國最大的實習平臺之一,每年我們服務的用戶達幾百萬人,通過觀察和總結在此我想給年輕的大學生們提3點非常真誠的建議。

首先,擁抱變化。我們堅信,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是向好的,在疫情的倒逼之下,會出現更多的新興崗位和工作方式。這就更需要同學們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珍惜時代給予的機會,開放自己,擁抱潮流和擁抱變化。

第二,自律,讓人生多一種可能。這段時間雖然還待在家裡不能返校學習,但更應該堅持自律。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律,比如可以用一些工具,也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並切實執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但我們這裡說的“學習”,不僅僅是看本書或只是在B站上刷一刷視頻,而應該像在學校裡一樣,認真、系統性地學習行業知識和補足技能。

第三,適應當下的招聘潮流。可以預見,視頻面試在未來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種面試形式。關於這點,不管是刺蝟實習,還是其他平臺都給了大家很多指導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夠適應新的形勢,好的表現依然依賴不斷的練習,建議大家注重細節,從小處著手。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特殊時期,中小企業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嚴峻的就業形勢讓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將“穩”字擺在了求職需求的首位,對於競爭力相對不那麼強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心儀的人才呢?簡單來說,有這麼幾個步驟:

  • 第1步,先讓別人看到你;
  • 第2步,把優秀人才吸引過來;
  • 第3步,留住Ta;
  • 第4步,讓Ta死心塌地成為你的夥伴。

這其中的關鍵是,雖然資源有限,但是中小企業要勇敢地站得足夠高、聲量足夠大、覆蓋足夠廣,增加自身吸引到優秀人才的概率。

我常常告誡同學們在求職過程中要認清現實,這點對企業家也十分重要。中歐有很多優秀的校友原來在大平臺上做到很高的職位,自己創業後依然想用原平臺的標準招募員工,這其實是不現實的。在新的階段,我們就要接受從零開始,更努力地去尋找和培養人才,找到自己的創業夥伴。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路該怎麼走?

最後,我想給中小企業朋友兩點人才招聘建議:

一是逆向思維與長期思維。由於整體經濟的聯動效應,現在其實大部分企業都很難,但請不要忘記,這其實也是收穫優秀人才的好時機。此時開展招聘的公司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如果這時候你願意把崗位真正放出來,可能會有機會收穫比以往更加優質的人才。

二是修煉內功,自強不息。相信不少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巨大壓力,但這個時候剛好我們有機會,一邊堅守業務,一邊有時間來健全和完善自己的員工成長體系,包括新員工培養、晉升體系的搭建以及完善很多制度。當下,我們要稍稍停下來,把土壤刨松,才能讓新的人才更好地在公司落地和成長。

疫情就像一場大雪,大雪過後很多東西會沒有了,但也一定有很多東西留下來。在大雪之後能破土而出的,一定是最強韌、最蓬勃的生命力。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求職招聘季,祝願每位求職的畢業生都能找到合適的職業發展平臺,每位企業家也都能招攬並留住心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