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是我寫的一份考研指南

前陣子跟考研的朋友聊天,突然想到我 7 年之前總結過一些經驗,就找出來整理了一下發給她,順便重新讀了一遍。

讀罷發覺,雖然過去很久了,考研對我的幫助依然十分巨大。這些我過去是全然沒有意識到的。

考研對我的幫助至少體現在:

項目管理。考研不像日常上課,沒有老師安排、沒有日程規劃,都需要自己完成。這就對在象牙塔裡二十年的我們有了新的考驗:怎麼做項目規劃和管理?許多同學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大半年時間就不分科目、不分方式地隨便看書、隨便做題,效率極低。

迭代。考研的規劃未必精準,在複習過程中時常要檢驗和修正。比如單詞背得比預想中順利,就要把時間勻給其它科目;有的內容啃得吃力,就多加加班。

ROI 。那個年代還沒有這個詞,通常用的是性價比。比如同樣是數學科目,哪些部分複習起來成本低、得分多,哪些相反,識別出來就很有意義。或者同樣的時間,花在看教材上速度快,還是做題庫速度快,也是可對比的。

內容輸出。考研結束後,我發現很多學弟學妹跟我開始時一樣,處於對項目管理、迭代、ROI 這些概念十分混沌的狀態,所以就把各種經驗做了總結,寫了許多文稿,整理出來分享。(還做了視頻,叫《阿飛考研講座》系列,早年在計算機考研圈還是略有知名度。)這些幫助我後來寫產品經理分享時有極大的幫助,算是一次 MVP 的實驗。

美國作家弗蘭納裡·奧康納寫過一本書,標題就是《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這句話有很多解釋,最近看我當初考研的這些經驗,莫名想到這句話。感覺自己如今的許多境況,無論是做產品經理,還是做自媒體,與當初的諸多選擇和努力都有關係,都串聯起來了。

還想到身邊很多厲害的人,無不是如此。曹德旺 13 歲就跟父親偷偷做生意,揹著書包翻山越嶺,之後深諳經商之道,走上富賈之路;半佛仙人從小學就愛寫東西,寫了 11 年文字,終於在公眾號和 B 站的時代抓住了機會。所以耐心一點,只要做有價值的事情,這些上升的一切,總會在高處匯合。

以下就是當時寫的考研經驗的全文,恐怕有 90% 的讀者看來是無直接價值的了,分享出來是覺得,一來可以看到我當初對考研的思考(幾乎很少有具體考研內容的輔導,均是思維方式),從中能得到些許啟發;二來若身邊有考研的朋友,也可以分享給他/她。

全文 44000 字,可收藏後閱讀。

考研真相

成稿於 2012 年,百度閱讀電子書名為《考研真相:考研複習實用指南》(已下架)。

目錄

1 基礎

1.1 為什麼考研

1.2 考研考什麼

2 入門

2.1 春季複習方法論

2.2 性價比概論

2.3 單詞和輔導書

2.4 計劃的重要性

2.5 數學複習資料

2.6 考研心態

2.7 輔導書的選擇

2.8 新大綱發佈前如何對待舊大綱

2.9 考研自習室

3 進階

3.1 學會算賬

3.2 學會吸收

3.3 學會調整

4 高階

4.1 英語方法論

4.2 專業課方法論

4.3 數學方法論

4.4 政治方法論

4.5 考試注意事項

考研需要什麼技術,考研不就是埋頭讀書嗎?

考研不就是找個自習室,堆一桌子的書,背背單詞、看看公式、做做習題?

考研不就是租個沒有電腦和電視的單間,早出晚歸,吃著方便麵,喝著礦泉水?

考研不就是報個輔導班,聽著老師講講段子、念念課本,然後自己寫寫筆記?

考研不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日積跬步以至千里?不就是天道酬勤、有耕耘就有收穫?

是的,所有人都這麼說。

你只是找到自習室、報了輔導班、過上深居簡出的生活了,當你面對這一年的複習生活時,你仍然會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你也會聽說哪間自習室最值得常駐,聽說哪本輔導書最受歡迎,聽說報哪個輔導班成功率最高,聽說考研複習又累又苦需要堅持…...但有人告訴你下一步嗎?

我選好自習室了,然後呢?作息時間怎麼安排?

我買好輔導書了,然後呢?要逐字細讀,還是大概瀏覽?要多久看完一遍?要不要做裡面的每道習題?

我報好輔導班了,然後呢?每節課都去聽嗎?那個老師說的這個看幾遍那個看幾遍,我要嚴格遵守嗎?

我知道考研複習要堅持,然後呢?怎麼堅持?堅持不住了怎麼辦?

就好像你準備駕車駛向一個目標明確的地方,所有人都湊上來說,要沿著這條大路走、要掌握好方向盤、要加滿油再上路、要保持精力別疲勞駕駛。但是沒人告訴你離合器在哪、手動擋怎麼用、加汽油還是柴油、累了到什麼地方休息。

你在駕駛座上發呆,旁邊的家人和朋友還在喊:開啊!於是你跌跌撞撞地開起來。

這本書就是你此時急需的駕駛員技術指南,告訴你在通向考研成功這條路上必需的知識、經驗和技巧。

這些知識、經驗和技巧有些可能幼稚可笑,有些可能荒誕無稽,有些可能讓人匪夷所思。不過只有當你親身經歷過,你才知道,他們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 11 年的考研成績: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1 基本知識

1.1 為什麼考研

上路之前,彆著急開車門,我們先討論下為什麼要考研。

我在網上找到不少關於考研理由的文章。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下面這幾種情況:

1) 學術追求。

這個毋庸置疑,想讀研讀博走學術這條路,倘若沒有保送資格,也就只能考研。對於學術追求,我不予置評。但是想要在研究所、國企過上踏實的科研生活,就不要覺得碩士畢業就可以了。鑽研學術不僅需要大把大把的精力和時間,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對科研不感興趣,家裡又無錢無勢,只是聽說體制內的花天酒地就欣然神往,勸你早早打消念頭。沒有哪個體制肯收留你這樣的人。

2) 就業。

關於就業,我覺得需要分情況看待。

如果僅僅是因為找不到靠譜的工作,想多度過幾年輕鬆而悠閒的大學生活,把賭注放在幾年後,我勸你最好也打消這個念頭,屈指一數我們在校園的溫床裡已經16年了,若是再一事無成地混個文憑,你一生的1/4就這麼迷迷糊糊地過去了。況且,現在就業形勢既然不容樂觀,誰也不知道你研究生畢業那天就業會是一副什麼景象。把這兩年的悠閒讓步給兩年在社會上的打拼,是絕對不會吃虧的。

如果你是預測到幾年後你的就業狀況確實能值回這幾年的寶貴時間和金錢(錢的話還好,二十幾歲最珍貴的是時間),那我絕對支持你的決定。不過你還要做一個比較,就是如果這幾年的時間去工作,到時候的狀況和讀研之後的狀況相較如何?有很多專業,特別需要實踐和經驗的,像營銷、管理、軟件,幾年時間用來背書做題還是到社會上去摸爬滾打,不用我幫你選了吧?

3) 排解空虛。

這個……有些同學畢業工作了幾年,結果發現自己生活實在是平淡如水沒有什麼動力,或者有些同學本科玩了幾年,覺得荒廢了學業想在研究生階段把它們補回來。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的想法,不過同樣要慎重考慮,尤其是前者的情況。在不能保證產出的前提下,不要貿然投入。

4) 其他的原因。

比如,因為家裡的期望,或者因為自己自尊心很強想要證明自己,或者跟隨身邊同學的決定等等,這些各式各樣的理由源頭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並非那麼明確。這是一個危險的定時炸彈,會讓這些考研的理由在你努力到一半時煙消雲散。

我覺得作為考研的準備工作,準備一個明確的、有說服力的、能站得住的理由是至關重要的。可能你有很多看似不錯的理由,我們不妨來舉兩個例子試試。

“大家都在考研,我反正也沒事做,況且考上更好,考不上找工作也來得及。”

這個理由就很危險。現在的招聘會很多都在秋季也就是研究生考試初試之前。試想,你抱著這個理由在自習室裡認真看書的時候,手機突然來了一個短信,班裡哪個哪個同學簽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你還有心思坐在那兒看書嗎?如果在招聘會和自習室之間來回折騰,結果往往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家裡想讓我考研,我快被他們煩死了。”

這個理由的危險性在於你會把考研的動力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在別人身上的動力,顯然已經不足以支撐著漫長而艱苦的考研歲月。我敢說,大部分抱著這個理由的同學,複習到一半便開始把注意力從怎樣把厚厚一摞書搞定轉移到怎樣勸家裡人打消讓自己考研的念頭了。

這是我隨便舉的兩個例子,周圍由於動機混雜在考研中途放棄的故事已經可以編成小說出版了,而沒有很好的動力,即使堅持到最後,這中間的心理壓力和精神摧殘,也要比別人要嚴重得多。

這時候估計有人會問我,那要不要考研呢?阿飛你給我個考研的好理由唄?每當有學妹學弟問我這種問題時,我總覺得他們像在問我:那我傻不傻呢?阿飛你覺得我傻不傻呢?

就跟前面說的,我只給大家一些抽象的建議,告訴大家要有堅定的理由才能好好準備考研的複習,而這個理由需要你們自己去尋找。當然,要實在找不到覺得非問不可,可以去百度知道。

另外,我發現網上有一則有趣的新聞說,有大學生因為考研成本高所以猶豫不決。這就好比要去金山挖礦卻擔心路費太貴,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報道里說,因為各種輔導班和外出租房以及購買輔導書的錢需要很多,家庭狀況不好就開始猶豫了。且不說輔導班只是小撮人在報、考研的同學也並非全都搬出宿舍,就按他換算出來的一共合計3000元的“高消費”,難道對考研來說算多嗎?我覺得以大部分人考研為就業的目的,畢業後如果工作一個月還不能賺回考研半年這筆開銷,那真是一次徹底失敗的投資。當然,不以就業為目的的考研一般是更高層次的追求,更不必在乎這些花費。

本章結尾附送一篇文章,是我的學長對於為什麼考研的命題作文,供參考。

送給大家一句話:不要等到走了太遠,才想起當時為什麼出發。

我們是否應該考研

@葫蘆娃HS

每個人考研都有他不同的理由,理由這個東西,就跟理想差不多,沒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能說為了學術的人就比為了找個好工作的人更牛叉,也不能說為了自己喜歡的妞放棄北大考哈工大的人很傻逼。我覺得,只要是自己認真思考過、能夠讓你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的理由都是好理由。

在這裡,我可以說一下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1.分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其實不論是做什麼樣的選擇,都需要從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發。比如說性格,一般來講,性格內斂的人不適合去做些人際溝通的工作,平時三分鐘也坐不住的人也不適合去做學術研究。拿一個朋友來講,他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很樂觀很積極,但是也有粗心和懶惰的一方面,讓他跟人交流溝通比讓他調試代碼更讓他高興。

2.思考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清楚的明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之後,還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是最難的一步。有很多同學,得過且過,只考慮過晚上吃什麼,下週去哪玩之類的事情,卻從來沒想過自己的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是這件事情是必須在大學畢業之前考慮清楚的,不然一輩子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渾渾噩噩,雖然你不情願,但是也必然成為“隨大流”中的一員。根據我的朋友對他自己的分析,他發現,他不想過平平靜靜毫無波瀾地日子。所以,體制內安逸的生活不適合他。純技術類的工作也不適合他。走技術管理、產品管理或者創業這樣的生活比較適合他。也是他想過的生活。

3.要過這種生活,需不需要考研?讀研能讓你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嗎?對我我的朋友來講,他希望能先去一家國內比較大型的IT企業從事技術相關的職業,詳細的瞭解企業的流程之後再出來自己創業。但是他現在的技術能力很差,本科四年沒怎麼正兒八經寫過程序。如果現在直接去工作,基本就是各種打雜,估計對他的成長沒什麼好處。然後他就決定讀研,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先通過了IT巨頭的門檻之後,再向技術管理方向發展。

當然,可能我的這個朋友的想法還很幼稚,畢竟還沒有走向社會,職業生涯是個怎麼回事也沒有什麼體會。但是,至少,他在決定考研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動力。他很清楚自己是什麼人,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也明白只有通過考研才能讓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這樣的一個理由,完全能夠支撐他走下考研這一年的艱苦。也只有這樣的分析之後,考研二字對你才是有意義的。否則,你不過是在成為考研大軍中普通的一個分母而已。

1.2 考研考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剛剛上路的同學可能並沒有太多瞭解,只是大概知道考研會考數學、英語、政治以及專業課。這四門課除了政治是亙古不變幾乎人人必考,其他的都會因為專業不同而不同。數學分為三種,也就是數一數二數三。英語現在也分為英一和英二。專業課統考的還好說,不統考的就特別複雜,學校自主命題也是五花八門,需要自己取經自己研究。

作為貼心的技術指導,我經過思考,決定不講這四門的內容,因為你在百度視頻隨便一搜,網上的介紹琳琅滿目。我想告訴你的是,考研考你的哪些方面,需要你具備哪些素質。需要具備素質聽起來實際上是挺滑稽的一件事兒,來面對似乎枯燥乏味的備考生活和目的性很強的筆試考察,我們真的需要素質嗎?

我的回答是:特別需要。

不要著急,我們先回憶一下我們心酸的筆試人生。

從小學開始,我們的個人能力就跟考試成績掛鉤了。而中考和高考,更是應試能力的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揮。也許你覺得拿出中學那份心勁兒來努力一把,無非都是做卷子,估計也能一樣的金榜題名。但是問題就在於,考研的備考跟中學的備考一樣嗎?而且,那時候的你跟這時候的你,一樣嗎?

拿數學來說,試想中學時期,每天都有兩節數學課,老師能夠拿出一星期十幾節課的時間來講一章的內容,就連記憶力最差的同學也能牢牢記住那些公式和概念。然後,在考試前夕,我們會有海量的測驗、作業,我們會熟悉所有的題型、會知道所有的考法。於是,在考場上,我們只是把平時的那些應試的能力慣性地發揮出來。

而考研的數學,利用這種方式有可能嗎?

首先,考研的數學內容繁雜。我記得網上有個總結,數一的知識點好像在800個左右。而且考研數學的每道題目按規定都得是多點結合,必須是三五個知識點湊在一起這樣命題。也就是即使你做過千題萬題,也幾乎沒有可能碰到原題。如果不會精確快速地讀懂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點,這道題僅靠之前做題的慣性,是絕無可能做得出來的。不相信的同學可以翻出自己的中學卷子,每一道題考查的知識點一看便知,而考研數學絕非如此。這就預示我們需要掌握一種素質:讀題,更高層次的要求就是,迅速判斷命題者的意圖,也就是題目考察的知識點。

其次,考研的備考是獨立勞動。這時候,沒有老師再總結什麼知識點而且給你做成講義和測試卷讓你熟悉,更沒有周圍許許多多的同學跟你一起探討難題研究方法。這一點要特別清楚,這需要我們掌握一種素質:獨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最後,前面我提到的,這時候的你已經不是中學時候的你了。你經過十幾年應試的洗禮和備考的摧殘,也應該足夠成熟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覺得你應該有能力把考研變成一種充滿智慧和理性的冒險,去面對這場宏大的戰鬥。至少對於我來說,這些看似應試的能力考研之後都成了不可多得的經驗,對我在處理事情時如何規劃、如何針對性地準備以及如何適當地具體操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只是想告訴每一位有志考研的同學,一定要用頭腦來化解困難,用素質來打敗應試。

這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區各族各界萬餘人身著節日盛裝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隆重集會。熱烈慶祝:

A.西藏自治區和平解放58週年

B.西藏自治區成立44週年

C.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

D.首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這是2010年的政治真題,我很喜歡這道題,它完美詮釋了考研題目和素質的關係。

對考研政治有大概瞭解的都知道,政治考試有五大部分。其中四個部分是我們大學期間學習過的政治課本內容,最後一部分是形勢與政策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其中形勢與政策就是我們常說的時事。而每年的時事都是沒有官方考查內容的,也就是得自己總結。各種輔導書和輔導班都會給出大量的知識點需要記誦,然後許多同學看到廣告就受到誘惑,買了一本甚至許多本大部頭的考研時政書在那兒研讀。考研最後最最寶貴的兩個星期,耗在政治上的同學不在少數。

我們只要稍作思考,這種行為的荒謬就畢露無疑。我們看命題的分數設置:時事歷年只會考2個單選和1個多選,很多時候也都是跟前面四部分結合的,完全不需要記誦的內容。而這幾道題即使都是記誦的內容,也最多值4分。為了考研500分中的花時間不一定拿到、不花時間也不一定拿不到的4分,許多同學就心甘情願地把彌足珍貴的這段時間坦然浪費,然後成了考研政治的炮灰。

好了,我們再回到這道題,看一看題目。這個事件說實話並不會作為時事的主要記誦點,而且幾乎沒有時事的書會猜到它。我們跟當年的絕大多數同學一樣,沒有見過這條新聞,但是別慌,我們看一看選項。

第一條和第二條,成立44週年?解放58週年?根據經驗告訴我們,對於成立和解放這種事情,中國人更喜歡拿帶尾數是5和0的週年來慶祝吧?

第三條,九屆人大?還是第二次會議?而且是西藏的?似乎不是很重要吧?當然也有可能在會議上做出了特別重要的決議…等等,題目中說的是“召開”。哪有還沒召開大家就未卜先知隆重集會的。

這樣來看,最後一個選項才比較靠譜。簡單的排除,這道題的分就拿到了。而且在做題時,思考的時間不會比之前記誦過的同學花費的長太多,但備考時的時間成本,那可是天壤之別。

你看,懂得對時政這一小部分如何備考和操作,就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才是考研所考查你的方面。

而假如一直死讀硬讀上面的例子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首先,因為信息不對稱,備考時候自己的複習規劃將無法跟考試大綱相結合。

其次,因為沒有考慮到性價比,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在沒必要的方面。

最後,因為不會解讀題目、運用常識來進行簡單的推理,遇到生題只能靠蒙。

考研考的方面很多,但並不是要求你方方面面都很完美。只是在某些時候,掌握一些技巧,多一些思考,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而有些彎路對你考研備考的影響則是致命的。

所以,我們考研要擁有這樣一種素質,而且要學會用這樣一種素質打敗我們當前的敵人——應試教育。我會在後面,慢慢告訴大家,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掌握更多的技巧。

我從來不承認考研成功的人智商就高,也從來不認為考研成功的人必須要付出不捨晝夜的時間精力。你如果能夠擁有我前面所說的這種素質,雖然考研自習室裡看似所有人都在一樣地按部就班一樣地早到晚歸,但你毫無疑問已經超車走在了前面。

2

入門指南

2.1 春季複習方法論

說到春季複習,就得跟其他階段的複習有所比較,所以我們先來討論下考研備考的幾大部分。

一般來說,暑假是考研備考的重要分界點。暑假前,暑假中和暑假後是三大部分。暑假前,我們暫且稱為春季複習階段。暑假是單獨的一個部分,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完成承上啟下的工作。暑假後就是最關鍵的幾個月,這段時間的學習才是正式的備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複習中來。

春季複習具體什麼時間開始,也就是說考研複習具體什麼時間開始,這個說法很多也難有定論,主要是大家情況都不太一樣。一般來說,3月份開學的時候就得開始瞭解考研的信息,這個信息包括你對口的專業情況、招考你想報考專業的招生單位情況、你想報考專業的考試科目情況等等。另外,對於你今後的複習安排也得早做打算。比如,可以打聽下考研比較權威的輔導書和比較好的複習資料,可以觀察一下你可以長期自習的教室,可以瞭解下秋季學期的課程是不是比較繁多,是不是還有其他會影響到你下學期複習的事情沒有解決,這些細節方面的東西特別特別重要,不要像中學那樣等著老師發給你資料然後告訴你怎麼做。我感覺我自己去年在這期間獲取的信息還是太少,只是悶頭看書了,如果這時候多花點功夫搞明白考研的很多東西,後面有許多時間就不會浪費了。

獲取這些信息呢,除了在網上各種百度之外,請教一下上屆考研的學長學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來他們能夠告訴你你們自己學校和專業的情況,比如秋季學期的課程會不會跟自習有太多衝突,比如一般在哪兒自習環境比較好,二來他們可以告訴你專業複習的許多內部信息,尤其是學校自主命題的科目,也能對輔導書有些好的建議,要是能給你一些命題有關的筆記和講義的話就更好了。

這些各式各樣的信息,實際上就構成了一些你考研的軟實力。經常聽到有人說,哎呀我複習時間不夠啊或者沒有好的自習室啊或者我用的輔導書不如別人的好啊等等這些問題,然後開始抱怨自己運氣差別人那是走運,其實把諸如此類可以早作打算的事情全推卸責任到運氣上,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上面這些是春季複習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同學問我,是不是9月份複習就晚了呢?實際上,春季這個階段即使沒有大量的學習,之後還是可以靠勤奮趕上來的。但是如果還是愣頭青一個,考研考什麼也不知道,專業課有哪幾門也不清楚,複習計劃需要怎麼安排也不瞭解,就會發生南轅北轍的悲劇,這些即使再勤奮也補不回來。

除了主動獲取信息之外,春季期間當然要保證適量的學習。適量要根據自己情況來定。一方面不要太早地高強度學習,搞得自己還沒到暑假就疲憊不堪,沒有耐心繼續複習;另一方面也不要以前者為藉口,認為自己不能長期堅持,所以還是花天酒地的,寄希望於暑假之後。

春季的學習是需要一個過渡的。估計現在看視頻的90%以上的同學,現在平時去自習的強度是遠遠達不到考研應具備的強度。許多課程比較松,課餘活動又比較多的同學,更難有在自習室裡坐得住的可能。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漸進的日程表。比如4月份每天上一個小時自習,5月份每天去兩三個小時,6月份保證半天在自習室,到暑假就慢慢調整到一個白天,下學期正式開始就可以順勢變成全天候的自習。

這時候即使對自己太有信心,也不能太不在乎春季的這段時間。試想一下,你今天還正過著上午玩dota下午逛校內晚上看個片兒的美好生活,明天就讓你上午英語下午數學晚上專業課,你能保證自己能看得進書去嗎?

除了有蒐集考研信息和提前適應的作用,春季複習當然還是要有實際的學習效果。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英語。英語的性價比是整個考研中最低的,但又是不能不注意的。倘若政治的性價比低,那還罷了,因為政治裸考都幾乎不可能不過線。可是英語過線率卻一直是單科過線率中最低的,每年都有無數猛士卡死在英語這堵牆上。

英語的難複習在於想短期提高是非常有難度的。尤其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5000個單詞背完就精疲力竭了,再看考研閱讀那些叫人內牛滿面的題目,真是連死了的心都有了。

所以,春季複習,不管英語水平如何,無論你是已經過了六級還是四級都沒過,必須都得先打好英語的堅實基礎,至少要把那5000個單詞讀熟。秋季複習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來給你昏天暗地地背單詞做閱讀的,那時候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務等著你。

春季來說,其他內容的複習機動性就很大了。可以自己隨意挑選。但是這個挑選不要按照喜好,要按照你自己的情況。如果覺得自己對這個沒有概念,我的意見是把數學和專業課的課本通讀幾遍。這個通讀包括全書的各個部分,不管是講解、例題還是習題,都要通讀一下,通讀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公式拿出來你知道它如何證明又能推出什麼結論,章節拿出來你知道它前後的關聯,習題拿出來你可以立刻想到思路。通讀多少不是問題,重點在養成一種注重質量的讀書方法。這裡提一下,有同學問我,通讀是要通讀幾遍呢?我讀這本高數課本,讀幾遍才行?

其實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通讀有不同的解釋,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讀法。我見自稱過幾天通讀一本書的同學,但是一個月下來讀了七八遍什麼東西都沒記住。也有的同學花了一整個春天才讀了大半本,但是已經能夠靈活運用公式和概念,考研的真題也能自己做出許多了。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只問量的多少,自己還去盲目地追求,是非常可笑的。

有同學可能問,你沒提到政治。沒錯,政治在春季複習甚至暑假期間的複習都是無足輕重的,即使有同學在認真讀政治書,但往往是讀著玩兒,這類同學讀的肯定都是近代史。政治春季不接觸的理由有這麼幾個,一個是這是門存在大量記憶的科目,春季背誦的東西,到了秋冬基本倖存不了多少,即使記住幾段內容,想在春季記住這4本書的東西而用到冬季的考試還是有點蚍蜉撼大樹。

第二是政治的真題有很多繼承性和連貫性的內容,每年都能總結出考查的重點,而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是2011年的考研輔導書,認真複習必然是南轅北轍。

第三是政治每年的大綱都有變動,而且這些變動都對真題有幾乎十分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指導作用,大綱未出,政治最好不動。具體的政治複習,放到後面的講座裡去說。

說了這麼多,可能都是抽象的東西,聽著也沒有什麼味道,不過的確很重要。最後還是給出幾個關鍵詞,大家最好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春季的複習。

信息(網上搜索和前輩請教):考研專業和科目、自習室、考研複習資料(教材、輔導書)、課程衝突情況等

過渡:逐步提高自習強度、開始有早睡早起的習慣

內容:英語單詞、數學和專業課的權威課本

2.2 性價比概論

性價比是我們買東西時常用的一個名詞。衣服的材質樣式或者電腦的配置性能跟價格相除做一個比較,然後選取自己感覺性價比高的那件。

考研也是如此。倘若你分配時間和精力不考慮性價比,就會發生很多悲劇。比如說,每天10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你把這10個小時按考研500分總分換算,然後平均分給四科,也就是兩個小時政治,兩個小時英語,三個小時數學和三個小時專業課。你按照這種看似可行的分法複習半年,我敢保證會釀成巨大的悲劇。

性價比在考研裡是怎樣表現的呢?我們應該這樣描述: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大的收效。這個收效,是能且只能通過考研初試分數來衡量的。

我慢慢來解析這個定義。

第一,時間和精力並不完全對等。不要覺得時間多了就是用功了。時間跟精力的高度結合才能產生高效率。為什麼這麼說,比如早上、下午和晚上理論上自習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是精力會完全不同。如果中午沒有休息,或者白天覆習太累,到晚上的精力就跟不上,看似同樣的時間用掉後,學到的東西肯定不一樣多。另外,狀態好不好我們自己也都有感覺。如果複習一些內容一直是狀態不好的時候,那麼付出的精力也不能跟時間對等。

第二,收效特別重要。並不是說,拿一本書全學會了就是達到一本書的收效了,其實以考研的角度來說,可能大綱規定了只有一半的內容在考試範圍,這樣就有一半的時間和精力沒有收效。另外,以分數衡量就要求我們不能單單是掌握某些知識點、會背過某些單詞,更重要的是,能把他們跟考題聯繫起來,知識點會用到做題中,單詞會用到閱讀中。

性價比在考研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每當你開始準備一段時間的學習時,可以先思考一下,這段時間的性價比如何,怎樣安排才能使性價比最高。

下面我們從最重要的方面來分析下性價比,也就是如何安排幾門課程的複習。這裡還是以絕大多數理工科同學的情況,將考研科目分為政治英語數學和專業課。

我們先看政治,政治考卷中選擇題打醬油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單選,在沒有複習的情況下基本能答對一大半。多選不說,後面的綜合題只要寫字就會給分。這樣裸考政治50多分是差不多的。而政治短期記憶的內容特別多,所以考前1~2個月是最重要的時期,如果努力學習,提高到75分以上應該也問題不大,即使是隨便翻翻背背模擬題也能到65分以上。所以,就政治的總體來看,小的付出有比較大的收益,性價比很高。當然這個前提是考前大量複習。如果現在就開始政治的背誦,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跟我在上期講座提到的,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再看英語。英語的提高非常困難。大部分六級通過的同學分數會穩定在50-60之間,如果考研複習期間沒有再鞏固,可能會降到40-50。而想從50多分提高到跟上面政治說的65分以上甚至75分以上,那就需要比政治多出數倍的精力。從5000個單詞來說必須非常嫻熟,而且閱讀能力有大幅度提高。這樣性價比就非常低。實際上確實有能夠在考研複習中大幅度提高英語的例子,但是就我瞭解的情況,更多人還是在保證英語單科過線的基礎上穩定了原本的英語水平。於是,現在普遍的說法都是春季背單詞,秋季做閱讀,考前背作文,基本上是性價比最高的做法。

最後看數學和專業課。數學和專業課一樣是必須循序漸進的。既不能像政治一樣突擊過關,也不能跟英語一樣先緊後松。秋季學期的複習重點應該在這兩科。而且這兩科性價比並不低,因為英語和政治即使可以提高,在總分上能提高的潛力不大。我們初試成績的總分,主要就是靠這兩門給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性價比就不能單純以複習花費時間精力和最終得分來計算。要考名校的同學,再怎麼往這兩科下功夫也不為過。

當然這期跟上期一樣,也都是泛泛的理論。不過就是這些提煉出來的經驗,才是過來人能留給大家的精華。像有人發帖描述自己具體到某月某日的考研複習日程表,我覺得是特別誤人子弟的。雖然可能得罪人,但我確實覺得假如我之前用的是別人的日程表,現在就連學都沒得上了。

還有一點,可能有同學疑問,本來不是說要用素質打敗應試嗎?為什麼分析出來是冷冰冰的性價比,好像我們考研是在做生意一樣。其實正因為我們有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目標,所以就要求我們一切以這個目標為中心。有同學可能覺得複習的時候依自己的興趣多看點兒東西,不要帶太多的功利性,說不定以後還能用得上。比如學政治,多看點兒政治經濟學;學數學,多讀了點兒喜歡的數學歷史和數學人物。試想,這些耗費了大量精力不說,也會給大家的學習產生很多副作用,會讓複習失去重點並且精神上變得鬆懈。最危險的是,養成了一種沒有目的性沒有計劃性的生活方式,這樣不僅僅考研會成問題,今後的學習生活肯定也會讓你茫然失措。

只要掌握了性價比,大家就可以知道,今天上午究竟是翻一翻閱讀好呢還是背一背單詞好,下午是讀讀數學課本好呢還是做做題目好呢。在考研有多門科目,而且每科裡面有許多部分的情況下,有性價比做一個風向標,會讓你不再茫然失措,不再面對著大把大把的時間最後卻只能扔進考研的垃圾桶裡!

2.3 單詞和輔導書

每每提到考研單詞,必定是哀嚎一片。單詞的背誦,不如背語文有意思,順便可以感受下字裡行間的意境;也不如歷史好玩,可以前後有關聯,上下有鋪墊。每個單詞看起來都像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望無際的5500,讓人望而卻步。

放棄背單詞直接開始複習真題的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有說真題複習順便就能背到很多單詞了,有的說單詞太耽誤事兒了不如直搗黃龍。有很多同學可能會舉出我上期講座提到的性價比的例子,說單詞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啊,這麼多時間卻並沒有直接對考研英語有幫助,這樣值嗎?

來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澄清一個問題,就是注重性價比高的內容不是說就不注重性價比較低的內容。我已經說過,春季複習最最重要的是打好堅實基礎,這個基礎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有了複習的良好心態、有了披星戴月去自習的恆心和有了相對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另一個是英語、數學和專業課的基礎知識。

舉個例子吧,比如有兩款手機,一款是諾基亞1280單色直板,現價不到200,如果你充一些話費,甚至都可以送你;另一款是蘋果iphone,採用視網膜屏幕,功能強大,外觀精緻,不過需要5000塊錢。前者性價比自然很高,因為就打電話發短信的要求來說這就夠了,但是當我們有足夠預算的前提下,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有一臺iphone,這就好比我們現在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的前提下,能夠面面俱到才是最重要的。當複習時間越來越短、複習的計劃越來越緊迫時,我們才需要越來越注重性價比。不知道這麼說大家明白嗎。

況且還有一點,單詞可能比大家想象的重要的多。

我們來分析下英語的基礎知識。單詞(包括詞組)和語法是處於底層的,不管題目簡單或變態,無論題型常見或特殊,每句話全部都懂永遠是王道。

在基礎知識之上的,就是將其靈活運用來做題。

看考研英語的幾種題型,第一是完型。完型填空我們都不陌生,這20道題10分,明顯都是對詞義和語法的考察,沒有別的可能。完型這20道題在命題時是有規律的,而且這個規律不可能被修改,就是考察的幾方面,如名詞詞義、動詞時態、助詞應用以及形容詞和副詞在語句中的含義等等,都是必須考察到的。單詞的背誦跟完型填空的緊密關係我想毋庸置疑了吧。

第二,閱讀。閱讀中的許多題目都有需要一定詞彙量才能讀懂的情況,例如下面這道題: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我們看到這裡面有幾個相對陌生的單詞,incurred和suspicion。而這個動詞完成時態作為形容詞然後跟名詞搭配,就略顯複雜。如果對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不是很熟悉,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還有一道題: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這個對單詞的考察顯得更深入。AD兩個選項裡的單詞可能就比較陌生,而這道題的答案是B,帶入原文是用到了它的坦率、直爽這個意思。我在做這個題的時候就只覺得frank有坦白的意思,而AD兩項都不熟悉,於是錯選了self-centered,自我中心這項。

還有一道: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這個也是直接與單詞詞義有關的一道題。

這幾道只是說直接與詞義有關,而在題幹或者選項裡,整個句子的意思的推敲也必然跟一些我們不夠熟悉的詞義有關。在很多時候,文章中原句會因為特殊的單詞詞義,例如詞義本來就有褒義貶義之分的,或者詞義中本身就含有肯定或否定的方面,都會對整個文章的理解產生很大的作用。

翻譯就更不必多說,完全就是考察詞義和語法的一部分。

寫作可能是關係不大的一個部分,暫且不說。

我花這麼長時間來講述單詞的重要,只是想讓大家對單詞有足夠的重視。

下面我簡單說下單詞背誦注意的方面。

第一,輔導書。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網上流傳的大量所謂的考研指導和經驗之談往往都是以輔導書為主,時間表為輔,最後是各種鼓勵各種抒情。時間表因人而異的原因我在前幾期的講座提到了,關於為什麼到現在才提到輔導書,理由是相同的,完全因人而異。後面我會單獨有一期講輔導書。

既然講得這麼細,我就特別提一下考研英語單詞的輔導書。英語單詞需要一本比較權威的書作為主要複習對象。而市面上獲得好評最多的,推薦程度也是穩坐第一把交椅的,就是俞敏洪的那本紅寶書。這個我也舉雙手贊成。

這本書其實我剛開始讀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好的地方,因為我一直覺得單詞書嘛,無非就是從詞典上把考研大綱上的詞彙一個個對著抄下來。不過到後來,我發現它的確有兩個不同。

第一是記憶方法。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記憶法的詞彙書,廣告詞上都說開創了某某記憶法,有分類記憶的有看圖記憶的有搞笑記憶的等等。我曾經特別痴迷於詞根詞綴記憶法。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些記憶法的書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努力讓所有大綱詞彙以他們自創的記憶法解釋。這樣解釋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為畢竟不是5500個單詞都可以畫出記憶圖來,或者都能分解出合適的詞根詞綴。紅寶書的方法就好在沒有固定的記憶法,怎麼好記怎麼來,這點是比較優秀的。

第二個是短語和例句。其實我背了幾個月的單詞只是想方設法把它們的主要意思記住,其他的意思看都沒看,例句也基本忽略掉了。我也是後來發現例句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幫助記憶單詞的意思。比如一個單詞: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假如背誦“財政金融”和“為xxx提供資金”這兩條,只看中文估計很難記清,或者說很難把這個單詞放在句子中理解。而單詞後面給出的幾個短語和例句,看過一遍,雖然不用完全記住,但是有這麼一個印象,大學裡的金融學這個金融,還有政府提供貸款的這個提供資金,這兩條背起來就不用太麻煩了。

我這樣明目張膽指名道姓地提到紅寶書,不僅是因為它已經被歷屆考研的同學所證實確實比較優秀,更因為我是憑著良心說的,問心無愧。可能被指有托兒的嫌疑,我事先再做一個聲明吧,因為後面很可能還會做一些推薦。

我的推薦完全是個人經驗,與別人無關。認為確實有幫助的同學我不取分文,認為我在瞎扯淡的同學我也不予爭辯,孰是孰非試過便知,我盡最大努力保證我的公正。

好了,回到輔導書。一本考研詞彙書是必須要有的,一不要拿雅思GRE或者四六級的單詞書隨意地背必須要在5500個單詞範圍裡去背,二不要只弄一份考研單詞表,沒有足夠的註釋和例句,三也不要覺得辭典上的註釋最全就按照辭典一條條地背。好的詞彙書要有好的記憶方法、挑選出來適用於考研的註釋和針對這些註釋的例句。手中已經有一本考研詞彙書的同學當然沒必要非要換紅寶書,只要自己覺得合適就好。

另外呢,我個人建議再配幾本詞彙書。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單詞枯燥無味,尤其是順序排列的單詞,背了一個月發現H都沒背完於是心灰意冷。新東方有本亂序的詞彙書,其實跟紅寶書沒什麼區別,即使不會因為開頭字母而糾結,看到書已經背到哪兒就心裡有數了。所以我當時的做法是弄了兩本舊書,它們的單詞順序和內容跟紅寶書差距很大,然後這三本交替著背,就不會覺得特別枯燥,而且不會背了後面忘了前面。其中一本讀真題背單詞的書,效果不錯,不僅能背背單詞,還能瞭解真題中單詞的考法。

最後,希望大家都印一份考研詞彙表,包含全部單詞和簡單的解釋,單詞在左邊解釋在右邊,這樣可以摺疊起來做測驗用。這個我會上傳一份到我的考研交流群裡。我們的複習必須講究效果,只是背來背去永遠不能知道自己背單詞達到了什麼程度。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第二,幾種背誦。

有沒有同學發現,雖然同樣說是背誦,但是你跟周圍別人的背誦講的並不是一回事?

也許你的背誦只是能看得懂單詞,也許你的背誦你瞭解單詞的各種意思,也許你的背誦可以達到直接運用單詞到作文中的效果。

我們背單詞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效果?

其實上述的幾種背誦都要有。但是英語大綱裡沒有像數學大綱一樣把單詞考察的程度一一羅列,這就要求我們自己注意。

我大概地說一下吧,實際上這個還是在大量的單詞記誦中慢慢體會出來才好。

第一種,就是既要明白意思,也要默寫出來,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類的單詞非常少,而且就考研作文來說,語法達到四六級的水平也就夠了,單詞可以借用很多模板來寫,平時大家複習的時候如果覺得這個單詞的意思比較特殊,比如像與最近比較火的事件有關的詞彙:核電、海嘯、地震、環保、道德等等,或者一些華麗的形容詞,都可以單獨背誦,以備寫作使用。其實即使在現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忽略掉這一種背誦,到考前臨時準備作文模板也是完全可以的。

第二種,是最重要的一種,就是了解單詞的常用詞義,而且看到它在句子中,立刻就能想到在這裡它是什麼意思。這類單詞是相對於第三種而言的。

第三種就是用到最少的,只是留個印象,知道詞性就可以的單詞。比如有一個大綱單詞是chancellor,英國的大臣法官、德國和奧地利的總理以及大學校長。倘若死腦筋先把單詞背熟,c-h-a-n-c-e-l-l-o-r,再背英國的什麼德國奧地利的什麼還有大學校長,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而實際上看這個單詞,翻譯考到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假如閱讀考到的話,也會類似the chancellor of English這樣的出現,實際上在看到之後我們只需要判斷它是英國的某一個職位就好了,所以記誦的時候只需要知道chancellor這個音以及它表示的是重要職位。

原本5500個考研單詞,通過剔除掉第三種單詞,再去掉四六級已經熟悉的單詞,實際上需要我們真正記誦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除了輔導書和背誦的程度,背單詞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前面說過單詞似乎是獨立的個體,實際上很多單詞還是相通的。通過詞源,也就是找出詞根詞綴,來背誦單詞的確是很好的方法。不過單詞在形成過程中畢竟會經過各種千變萬化,如果詞根詞綴的字母排列或者原本的詞義已經變得滿目全非,還是不要用詞根詞綴法硬記某個單詞因噎廢食。

用大聲讀的方式背單詞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對我來說出聲念單詞會擾亂我的思考,安靜地在紙上抄寫更有效果。還有推薦一邊聽MP3一邊記單詞的方法,這個也很不錯。正版的紅寶書有女聲朗誦,效果挺好。大家可以都嘗試一下,選出適合自己的最好方法。

現在背誦單詞不是說以後就不用背了,數學公式或者專業課的概念即使暫時忘記最後衝刺階段回憶一下還是相對容易的,可是單詞如果中間有一兩個月沒背,之後再記就特別棘手。所以就要求我們考到哪記到哪。從現在到初試的前一天晚上,背單詞都不能停下。

我記得網上有很多專門為單詞準備的記憶時間表,羅列了每天記多少個單詞可以防止遺忘,用一兩個月的時間週期來背幾千個單詞,那個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做參考。

單詞的背誦是每個考研人都必須經歷的第一個困難,它確實需要下功夫沒有捷徑可走的,不過也讓你最先嚐到甜頭。當秋季複習,許多人還在看著一篇一篇的考研閱讀文章茫然失措又回頭無奈地背單詞的時候,你已經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你投入的地方了。

2.4 計劃的重要性

我也是在複習了很長時間才體會到計劃的重要性。計劃這個詞看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給複習安排下任務而已。但是這個安排卻有很多講究。

例如,春季計劃學數學,暑假計劃學專業課,秋季計劃把所有內容都複習一遍。這是一種計劃。上午把昨天沒完成的數學章節讀完,剩下的時間背些單詞,中午好好休息,下午做一套英語真題,連同晚上的時間把這套真題的解答搞明白。這又是另一種計劃。

假如在平時的複習中只有前面的計劃而沒有後面的計劃,你會變得越來越被動,積攢的未完成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雖然你在自習室的時間比所有人都長,你付出的精力也看似比所有人都多,但就是學得比人家少。最後苦不堪言只能歸結到智力高低上。這是很悲哀的。

計劃有怎樣的重要性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計劃會讓你確實完成適當的任務。

對比一下我們突擊平時的考試所經歷的情況:假如沒有計劃,前段時間會比較鬆懈,總覺得放到後面來學還是來得及的。可是到了最後幾天突然發現還有一大半的內容沒有完成。這時候破釜沉舟夜夜通宵,總算可以把落下的內容給補回來。

可是考研可能嗎?

沒有計劃的複習對考研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對你來說,做完一個複習的總計劃之後,也許春季的確是要好好學數學,但是春季複習的每一天,分解出來的每一個小小的部分,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數學並不能靠一天兩天來完成。於是你很容易就抱著這個態度一天天地過去了,時間在沒有計劃的荒野裡風馳電掣。春季結束後,你回望當初,左手拿著日曆表上每天超過10個小時的自習時間沾沾自喜,右手又拿著遠未達到目標的零星收穫自愧不如。後來你就會加大複習的強度,增加複習的時間,企圖用這種方式來彌補這段時間的過失。於是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任務永遠完不成,知識點永遠那麼多,題目永遠做不完,直到考試那天。

這是為什麼,你有沒有想過?

因為當你沒有比較細緻的計劃,沒有給每天甚至每個小時一個翔實的內容來複習的話,你會優哉遊哉地恣意而為。拿到一道複雜的數學題,你可能花費半天甚至花費一天來搞明白它,翻各種資料,進行各種求證,最後再徹底演算一下,得出答案,在深夜到來之前對著這個題目沾沾自喜,對這一天也非常滿意,因為一整天都在看數學題,而這個數學題確實是考研數學複習的內容,也包括在你當初的總計劃中關於這段時間複習數學的安排。

如果你能屈尊,即使只拿出一點點的時間來給自己做一個計劃,比如今天要完成一套習題,因為完成一套習題才能保證我後面的複習穩步前進,到春季結束可以複習完數學。這樣計劃之後,當做到上面說的那道難題,你會發現它有可能浪費很多時間,或者說你做到一半發現它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複習了,於是你會毅然決然把它暫且擱下,只是大概簡略地看一看答案的解答,倘若有疑問就記在某個筆記本上等到日後有時間慢慢求證,轉而去做其他的題目。

看到沒有,同樣是一天,同樣是在自習,一種情況下只做了一道題,另一種情況下卻做了一道題。即使在理論上,兩種情況都是認真學習,刻苦鑽研,但效果可想而知。

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做題上面,所有的複習都很適用。

好的計劃除了確保你完成適當的任務,也能通過各種層次的計劃環環相扣,自下向上地把考研的所有內容分散到每天的學習中去。複習將不是5月份數學、6月份英語、7月份專業課這樣的抽象概念,而是每一天必須看完的課本、必須做完的題目和必須記完的筆記。這樣自己對每天有詳細的打算,如果沒有做到,第二天就加把勁彌補回來;如果提前搞定,完全可以放鬆下自己去看電影玩遊戲。

這樣當你完成任務優哉遊哉吃著火鍋唱著歌走出自習室去哈皮,看到旁邊一起考研的同學投來鄙視的目光的時候,心裡就不再有一絲的愧疚和不安,因為你可以看到他桌上翻開的書從早到晚一直都是一個頁碼。

2.5 數學複習資料

數學呢,是考研科目中比較難的一門。雖然是專業課,但我想難度應該是可以說凌駕於其他專業課之上的,當然這個很難有一個量化的比較,畢竟大家另外一門專業課題型不太一樣。我就見過一張卷子就幾道簡答題分析題,也見過一張卷子密密麻麻全是選擇題。不過數學大家幾乎都是考一樣的,8道選擇,4道填空,9道大題。前面12道小題每道就是4分,後面重要的大題如果沒有思路很可能都無法下筆。因此,數學要足夠重視,而且要根據它的命題規律、卷面的情況來重視。

為什麼我要分析它的題型呢?因為從題型看到,我們必須對所有的知識點都爛熟於心,至少不能在基本的概念定義和公式上失分,小題分值太貴了,我們丟不起這個分。另外最最重要的,就是我今天要講的,知識點要綜合看,有了知識框架才能妥當地分析大題並快速地找到解決辦法。而綜合地看,就千萬千萬不要繞過教材。

先看一個例子吧。

就說關於極限這個知識點,我們來看教材和全書的對比。這裡教材使用同濟高等數學第五版上冊,全書用李永樂的2010年考研複習全書。

對極限的定義,全書上只有三行,一行一個定義。定義1.1定義1.2定義1.3。後面羅列了極限的幾個性質,列舉了兩個重要極限。然後是一個例題,判斷極限大小和有界。

教材呢,先介紹了劉徽的割圓術,詳細地用數學方法來解釋割圓術的極限思想,然後講數列,並把數列在幾何上進行描述。並且通過對數列層層分析,用具體的幾個實例來完成具體到抽象的講解。緊接著是三個例題幫助理解定義。後面性質等等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看到,教材與全書的差別不僅僅在於基礎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內容的篇幅有巨大的不同,更在於教材前後知識點的連貫性。

知識點的連貫性可以讓你對所有內容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前後的關聯何其重要。你會知道數列的極限與函數極限的關係,會知道極限與導數的關係,會知道微分積分和極限的關係等等等等。而這些在全書中是找不到的,你只能找到一個個獨立的定義定理和公式,作為單獨的個體去死記硬背。後果就是你只會做每個定理後面給你安排好的題目,只會硬生生地往裡套。當真正上考場時,你猛然間發現每個題目上面居然沒有寫什麼定理和公式,於是就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該用哪個,甚至說有哪個公式定理可以用都毫無概念。

當然,內容的豐富也不會浪費你寶貴的複習時間。你可能說,這個定義我從大一就背熟了,現在都可以默寫出來。可是你知道定義是從何而來嗎?你知道割圓術用極限定義是如何解釋的嗎?或者說沒有對定義充分的理解,如果遇到變化了形式的考察定義的題目,你保證可以聯繫到這個定義上嗎?

所以說,我們複習的一切要以會做題為準。會做題就絕不僅僅是背過公式和定理並且把書後提供的幾道例題看會。會做題要背熟所有的知識點,並且,最最重要的,看到題目,你知道該用哪些知識點。這就好比一個老生常談的例子,後者是數字1,前者則是數字0。當有了1後面填補的0才有意義,當然填補得越全越好越多越好。但是沒有前面的1,後面的0再多都沒有意義。

前面說這麼多就是想證明,教材的確很重要。我觀察了論壇裡許多高分同學的經驗,無一不說對教材十分重視。甚至可以說,如果個人的總結能力和判斷能力足夠強,只拿一套教材和考研大綱,照樣可以征服考研數學。

當然全書並不是不重要的。全書畢竟是為考研而生,它主要是對考研知識點的提煉和總結,並且給出了所有可能遇到的題型。這其實是省去了我們正常複習中的記筆記的環節。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拿著一套筆記複習半年就奔赴考場,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境地,教材永遠是王道。

這其實又回到我前面經常提到的,考研複習要學會思考,要與中學的那種題海戰術那種沒有目的地完成老師佈置任務的狀態劃清界限。全書就相當於又有人給你悉心地總結、無微不至地照顧,並且把總結好的講義和卷子一股腦兒地交給你,讓你重複中學的學習模式。拿它最後鋪墊和整理思路是能節省相當多的時間精力的,但我覺得這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只看全書是並不合適的。

上面主要說的是教材和全書的講解內容。那麼就做題來說,我個人還是建議先完成教材上的題目,而且是全部完成,一個不落。有同學質疑完成這些題目的性價比很低,或者說這樣進度會比別人慢很多。似乎人家看全書,嘩嘩幾天把一章看完了,自己卻還在做第一節的習題這樣趕不上人家。這裡就涉及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做題方法。不知大家有沒有開始做同濟高數的習題,在前面有大量的計算題和重複的定義題。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做。比如我在做導數和積分的題目時,就會簡單分類,基本運算的選幾道,三角函數的選幾道,有根號的選幾道,有冪函數的選幾道等等。這樣就保證做題覆蓋了大部分的計算類型。而另外有些計算複雜的題目,完全可以選幾道做,剩下的只是列出公式或者定理,心裡簡單想一下計算過程就可以了。既然要的是效果就不要像以前中學那樣費力不討好地把做題當成做作業一樣的任務,很死板地一步一步做出來,這樣的確是影響複習的。第二個呢,就是比進度的問題,這屬於心態範疇,而不是學習程度的範疇。拿別人的進度來要求自己很讓人匪夷所思。適當地鞭策自己是可以的,而時不時害怕複習不完就放棄考研這就人神共憤了。具體我下期講座慢慢說。

我當年是在8月份開始看書的,起初也是覺得教材用處不大,草草用了一個月看完了所有數學課本。9月份、10月份一直看全書。結果兩個月下來做了一些自我測驗,發現結果慘不忍睹。但我痛定思痛,再用11月份翻閱了一遍教材,就如同醍醐灌頂,對前後不明白的地方全都恍然大悟。於是12月份又看全書,所有知識點綜合了一下,就迎來了數學的考試。不管是比學習的時間還是學習的內容,我都比不過別人,我周圍有同學在暑假前就完成了課本,全書用四個月重溫了四五遍,我想要是進度能決定考研成績,我早該直接退出了。但是從最後的成績來看,我數學還是相對比較滿意的。

最後呢,對具體的資料說一下。同濟的高數,浙大的概率論,還有清華的線代是公認的權威教材,經典之作。全書方面建議配備一本兒,使用方法如上面所述,不過具體大家可以去書店試讀一下,李永樂和陳文燈的全書都各有千秋。有其他一些輔導機構的老師寫的全書也是不錯的,擇其善者而用之。另外,李永樂的線代輔導講義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也是公認的。其他的書就半斤八兩了,也是自己選擇吧。

2.6 考研心態

我們在開始複習的時候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究竟要以怎樣的心態來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決鬥之中呢?在我們潛意識裡,考研往往會跟幾個詞很有關係,高考,煉獄,神經衰弱,渾渾噩噩,深居簡出等等。它們都會以非常負面的情緒出現在我們考研漫長的路途中。當你自己已經把考研描繪成魔鬼的化身,你自己就逐漸變得無法戰勝它了。

就我看來,考研心態往往存在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看似可笑又不那麼可笑,看似不重要又不能無視。但是考研的良好心態就如同我們呼吸的空氣,無處不在又不可或缺。

考研心態會遇到的問題有很多很多。下面這些是最近我通過為同學們解答問題發現的近期複習的出現比較嚴重的方面,0在今後的講座中,我會陸續講到其他的一些方面。

考研心態中,借鑑、模仿和拷貝的問題。有一句話說的是,每一個成功都無法複製。但考研學子,尤其是第一次準備考研的同學,卻常常深陷在試圖複製別人的成功這個沼澤中不能自拔。我前面的講座提到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你無法比較。即使你詳細地記錄了某個成功學長每天的日程表,你也只是記下了日程表而已。你不可能知道他在這張表內安排的時間裡做過什麼。更危險的地方在於,也許你請教的學長學姐,或者網上查閱到的別人的經驗,用在你身上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比如你數學看的慢,自己也發現按照別人推薦的方法可能學不完了,但是你卻堅定地認為這時候拋下數學再去看看英語是人家已經成功了的經驗,於是你帶著這種心理安慰坦然地放棄了數學轉去看英語,也同時坦然了放棄了考研成功的機會。

可能有人問,那阿飛你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完全自己去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什麼經驗都不管嗎?當然不是。

我這樣說只是因為現在我所接觸的同學都多多少少對成功經驗有一些迷信,信手拈來。這就好像我們經常嘲笑那些天天讀著什麼成功學的名著叫囂著自己要創業啊自己要牛逼啊但是連下頓飯都不知道在哪吃的人0。雖然看起來可笑,但我們真正遇到這種事情,更多的是悲哀。0這就要求我們對待經驗有一個自己的判斷,適當的借鑑可以怡情,但完全的拷貝必然傷身。對待經驗有借鑑、模仿和拷貝這三種不同的方式,我始終建議使用第一種。

考研心態中,比進度的問題。0這個我實在是不想多說了,考研複習的進度跟作業進度、工程進度或者別的什麼進度都不一樣。因為作業進度和工程進度都可以看你是不是做完規定的任務了,是有可以量化的標準的。但是考研複習進度用什麼衡量呢?難道能用做了幾套卷子、看了幾頁書來衡量嗎?有人兩個小時就解決完一套卷子,有人花一個上午做完,還有人可能一整天都在研究卷子,這如何量化?那用時間衡量?不過兩個小時的複習就一定比一整天的複習效果差嗎?就算時間和精力都綜合來看,但複習的這套卷子,看的這幾頁書,就真正能夠對考研起到作用嗎?

所以,一切的一切,衡量就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能夠在考研初試那天,得到應該得到的分數。其實這麼來看,進度的問題就清晰得多了,綜合我在第四期講的性價比和第六期講的,我們只要有自己穩定的複習步伐,有自己翔實有效的複習計劃,並且能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我覺得我們自己也就沒必要對周圍同學的進度做太多的比較了。

考研心態中,不要讓複習影響正常的生活的問題。這點我也是深有體會。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相同,所以不要以為考研就必須擁有同樣平淡無味的、同樣臥薪嚐膽的生活。在大家心中往往有一個思維定勢,比如考研就不能談戀愛,比如考研就必須每天都要自習等等。這個不僅是毫無必要的,而且是有可能起消極作用的。

一方面來說,假如你根深蒂固地有了某種思想,把自習的考研方式無限縮小並且強制限定了,例如考研複習期間除了吃飯睡覺永遠不能走出自習室一步,這是非常危險的。當你實在累得不行,寧願在自習室裡對這一道題端詳三四個小時,也不願走出自習室稍作休息,去散散步或者跟同學聊聊天。因為你感覺假如你走出自習室,你的考研必定失敗。這樣會慢慢讓你走火入魔,即使有一天你意識到了,這種思想是不健康的,但你還是走不出自習室去,因為它已經成為你唯一的心理安慰,可以告訴你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所謂的成功經驗也都是這麼過來的,只要死心塌地地在自習室裡學習就好了。你會害怕告訴自己之前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時候你自己都不會相信自己了。

另一方面,當考研不但沒有融入到你正常的生活中去,反而像癌細胞一樣開始吞噬你原來有條不紊的生活時,你的考研複習就岌岌可危了。因為你不僅要應付大量的學習內容,同時還要應付被你自己整得面目全非的日常生活。舉個例子,準備考研的很多同學都有疑問,說假如考研,是不是要放棄跟朋友交流的機會,甚至說放棄某些友情呢?如果隨隨便便就放棄一些友情,那麼在自習室裡我想你鬱悶難過的時間要比你認真學習的時間都要多。

實際上,如果這些朋友對你實在非常重要,你何必非要把考研跟朋友對立呢?自習結束後招呼朋友一起去吃飯,週末複習累了偶爾跟朋友出去踏青出去喝酒,都是考研複習完全可以接受的。況且,真正的朋友怎麼會不支持你考研,只是由於你不跟他們玩兒就結束了這段感情的朋友不交也罷。

這是個簡單的小例子,不要讓考研影響正常的生活,首先就不能讓考研成為你生活的敵人,不能自己去製造他們之間的矛盾。保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是平時正常的休息不能影響,有人就是比較缺覺,睡覺時間少就不能學習,那何必苦撐著非要跟別人一起起床一起入睡;二是保持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儘量不要把自己完全跟世界隔絕起來,除了周圍的研友,偶爾也跟好朋友或者家人聊聊天談談最近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註銷了校內,關上了手機,這都是形式上的隔絕,心如止水是不必太在乎外界的干擾的;三是不會影響考研的生活習慣適當保留。愛看電影的同學不用戒掉電影,愛吃零食的同學也不用戒掉零食。自己有節制地有計劃地調整一下即可,否則當考研複習剝奪了你的愛好,你會對它懷恨在心,以這種心態複習,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我的考研複習來說,我覺得考研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在生活的對立面。我跟之前三年一樣正常起床洗漱,穿衣吃飯,在自習室潛心學習,晚上自習後,還會跟女朋友打情罵俏一番,偶爾還上會兒網。週末的時候會睡個懶覺,自己放鬆一下,玩一會兒遊戲。考前一個月,我甚至還去電影院看過電影,還有一兩天沒有去自習。雖然我也一直擔驚受怕,去網上問一些很2的問題,諸如早晨起得很晚考研會不會就考不上了或者找了女朋友,考研會不會就考不上等等,不過半年下來,我能夠以相對還比較好的心情、比較健康的心態去參加考研,結果讓我很滿意。考研讓我沒有失去原來的生活,而且有了新的收穫。我的生活方式自然不是給大家一個模板,讓大家也去睡懶覺,找女朋友,看電影玩遊戲,只是告訴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考研生活才是最最重要的,當考研嚴重影響你的心情的時候,不是那摞厚厚的輔導書打敗了你,也不是永遠不夠用的時間打敗了你,而是你自己打敗了你自己。

2.7 輔導書的選擇

輔導書是亙古不變考研必然會討論的話題,而考研輔導書經過幾年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漸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許多很有意思的潛規則。輔導書的良好利用對考研的幫助我想不用多說,而對於數學、專業課來說,大綱沒有任何指定教材和輔導書,就要自己去找出合適的資料來配合學習,英語更是連教材都沒有,這讓許許多多從小的學習模式就是伸手就來的同學很是憂慮。

這裡我還是要格外提醒一下眾多的伸手黨,千萬要小心自己這種依賴於別人的學習方式。沒有老師,好,沒關係我去報輔導班;沒有資料,好,沒關係去網上下載別人總結好的;沒有方法,好,沒關係去請教學長學姐。這些做法不僅僅將你的考研複習破壞得支離破碎,更是讓你心態上一直保持忐忑不安的狀態。這在輔導書的選擇中表現出來,就是對一本書評價高低的迷信,和對輔導書好壞的失去判斷。

比如,你已經跟一個考上清華的牛b學長要到了一份書單,你覺得這份書單就好像藏寶圖一般,有了它就遲早能獲得琳琅滿目的寶藏。當你複習到一半的時候,你發現這裡面有本書寫得很晦澀,寫得很難懂,而旁邊有位研友所用的書則非常容易理解思路也清晰,這時候你就會陷入到一種矛盾的境地:是繼續用自己的還是借他的看?

一種情況是你不屑地瞅了那位同學一眼,自己嘀咕一聲,我那考上清華的學長明明說了,我這本是好書,你那本不是好書,所以你丫就考不上了。於是繼續啃自己這本晦澀的書。

另一種情況是你決定放棄自己的這本,選擇那本用起來更適合自己的。但是你會經常糾結:我放棄了清華學長的建議,是不是會有不好的結果呢?每當有題目做不出來時,你也會想到,難道是我當時沒有用那本書嗎?

大家看,這兩種情況都很危險,一種是死心塌地地迷信了別人的經驗,另一種是心態上飄忽不定惶恐不安。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理解我為什麼不公開自己的考研分數,或者自己的考研信息了吧。假如我的成績在你自己的要求之上,你會潛移默化地認為我的經驗就是必須接受的,只要聽我的話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假如說我的成績在你自我要求之下,你會立刻關上視頻還嘀咕一句,才考成這樣就來教育別人,我還是去參考清華學長的經驗吧。

無論怎樣都是我不想看到的。因為我一直說,我的經驗由你自己分辨,好的接受,不好的丟掉,這樣才能為你所用。而不是樹立一個詭異的標杆,要麼無條件地追隨,要麼就無條件地摒棄。

似乎又跑題了,不過上面我說的至關重要,如何對待考研生活中永無止境的指導、勸告、建議和慫恿,就決定了一個人要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考研。

說到這裡,輔導書的好壞如何評價呢?

其實我原本打算暑假再給出輔導書的建議,因為我提到過,現在的考研複習還在基礎階段。基礎就是像我第七期說的,需要教材來提供綜合的全面的知識框架。所以至少在暑假之前,我個人認為是不需要針對考研的輔導書的。

可惜現在有不少有些急功近利的同學,已經開始給自己配備各種輔導書和輔導資料,似乎這是萬無一失的準備。實際上,準備的書能為考研提供多少幫助還未可知,買來的資料直到考研那天真正能看完的也是未知數。考研之路這麼的漫長,現在就往揹包裡塞進一堆一堆的資料,只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不過既然都在談論輔導書了,我還是給出一些簡短的建議吧

最近在群裡我發現了一些啼笑皆非的對話。有同學A問,某某書怎麼樣。另一個同學B說,這本書不好,今年tmd又漲價了,坑爹啊,不要買。然後同學A就說,嗯,知道了,不買了。還有同學C問,某某書怎麼樣?另一個同學D說,這本書都是抄的,不要買。然後同學C就說,嗯,不買了。

大家不覺得這兩個對話很荒謬嗎?

一本考研輔導書就因為漲價了,就變成壞書了?另一本考研輔導書就因為內容有抄襲的嫌疑,就變成壞書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很容易分辨的偷換概念,我覺得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有足夠的判斷力了。

漲價了性價比低了確實是出版商從商業利益考慮的,他利用考研來賺學生的錢,可能的確有些壞,有些齷齪。但是這個壞跟這本書本身的好壞有半點兒關係嗎?

另外,一本輔導書的內容肯定會包含許多的教材知識點和歷年的考研題目。而教材的內容和考研真題的內容都是無法原創的,所謂的雷同或者抄襲的嫌疑其實很多書都有。這點突出表現在政治上。政治輔導書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要照搬政治大綱解析上的內容,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就因為這點否定一本書的好壞,豈不也是南轅北轍捨本逐末的做法?

阿飛在這裡懇求大家為自己的考研負責,不要隨隨便便就判定一本書的好壞。我看群裡很多同學批評聲討的輔導書都是我當時用著如魚得水的好書,而大家批評聲討的理由千變萬化,就是沒有一個在點兒上。

除了上面我說的兩個詭異的理由,其他最多出現的則是:推薦你那本書的學長考的是xx大學,我的學長是xx大學的他說這本書好。簡直是狗屁不通臭不可聞的理由。假如說不好,你可以說裡面章節的編排不好,裡面對題目的解析有問題,裡面講解的部分與大綱脫節等等等等,這都是與考研有關的,也能給大家給自己一個判斷的機會,有同學認為更需要清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同學則更需要整個書的內容寫得易懂寫得順暢。就跟長年對李永樂和陳文燈全書的評價,永遠是兩個陣營對罵。其實前者更側重於基礎後者更側重於提高,完全不衝突本身也沒有苛刻的好書壞書的界定。所以書的好壞不是這倆字就能說明白的,是需要自己去判斷自己去體驗的,你考上xx大學的學長管什麼用。

我在考研複習的過程對輔導書也曾經處在迷茫和迷信的狀態,不過在後來我懂得了只有對自己考研有幫助的才是好書,決定放棄了很多本早就買好的被稱為經典的書,而找到了幾本小眾的但是細節方面做得不錯的書,一路走了下來。

其實我個人認為,多花時間逛書店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不要為了蠅頭微利就從考研成功的學長學姐那兒買二手書,也不要在網上訂購一大批評價五星的書。平靜一下心緒,安撫一下心情,在書店多翻一翻輔導書,只要這本書有你需要的東西,這本書有你認為是亮點的地方,它對你來說完全有理由被稱為是一本好書。平時關注網上的經驗帖子或者輔導書推薦的文章時,也要善於找出每本書的優點與缺點,以自己的情況多加分析,決定要不要用這本書。

一本書的得心應手對你來說,比一本書在網上被誇得天花亂墜更有效果。

2.8 新大綱發佈前如何對待舊大綱

說到大綱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定義:考研大綱是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獨家出版的、規定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相應科目的考試範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它既是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也是考生複習備考必不可少的工具書。每本書後均附有最近三年的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如果對這個定義不明確,很容易誤入歧途。對每個考研的同學來說,大綱就是聖經對於基督徒古蘭經對於穆斯林一般的存在,你可能今天聽學長的建議明天上輔導班去學習,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指導和建議,但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你是在準備考研,那麼大綱就是唯一必須遵循的準則,服從它就是服從了考研的要求,學習它就是學習了考研的內容。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同學就立馬跑到書店去買一套考研大綱來學習了,或者還有同學會有疑問,為什麼沒聽說學長學姐買過考研大綱啊。這還是我說的,做事之前一定要多思考。大綱很重要就一定要買嗎?即使買來,真的會看的又有多少?

大綱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囊括了考試要求、考試範圍,不過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一頭撞死在南牆。

不同的科目大綱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大綱的使用方法也很不一樣。我在這裡簡要地敘述一下,對於詳細的使用方法我會在新大綱發佈之後再說。

先說政治,政治大綱這本書不用買,因為我一直建議必須要買大綱解析,大綱解析和大綱同樣是命題組編寫,裡面包括了完整的大綱內容,而且有詳細的解釋。最最重要的是,考題範圍就是一本大綱解析。

所以每年輔導機構對政治大綱的分析其實往往都是對大綱解析的分析。這點我想不用多說。政治大綱類似於我們平時考試前老師劃重點,有一個知識點的彙總。大綱解析好在囊括了所有會考的內容,不好之處當然就是內容太多,需要掌握技巧。

英語大綱這本書更不用買。英語大綱是沒有知識點詳解的,而且大部分內容都沒用。為什麼沒用呢,看這句話“考生應能讀懂選自各類書籍和報刊的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還應能讀懂與本人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文獻、技術和產品介紹等。”什麼叫讀懂,這麼抽象的詞語絕不像政治一句一句板上釘釘的各種政策各種事件或者數學裡一個一個確鑿翔實的公式定理那麼好理解。後面大綱又說了:“對所讀材料,考生應能:理解主旨要義、理解文中的具體信息、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義”等等一共八條。

我敢打賭假如找一個外國的教授來給他篇考研文章解釋解釋什麼叫主旨要義什麼叫具體信息什麼叫概念性含義,他也說不準,也不能把命題組所想的都能想到。那麼這些該怎麼去理解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真題、讀真題、學真題,與其死啃這些模糊不清的句子倒不如從真題中領會命題的趨勢,這也是英語不同於其他幾科的地方。這是說大綱前面敘述考研內容的部分,而後面95%的部分是考研單詞,沒有一個註釋,一點兒用都沒有。要背單詞,完全可以參考輔導書已經總結好的考研詞彙。所以說英語大綱唯一有用的就是考研英語的題型,通過這個看每年的新變化。10年考研大綱大換血,許多很大的變動,其中有一條就是小作文增加了一個題型。而據我瞭解,就在今年11年考研初試之前,還有很多同學並不知道有這回事。所幸今年沒考新題型,否則又有不少人大眼瞪小眼了。對題型有了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所謂的英語基礎好,即使再好遇到從沒見過的題目也會手忙腳亂的。

數學大綱跟政治大綱類似,不過也不同買。因為數學大綱的內容實在太少了,考試知識點沒幾頁,後面都是網上有、其他輔導書裡也會有的歷年真題,而且只有三年。數學的知識點不像政治大綱解析那麼詳細,往往就是了解xx的性質,理解xx的概念,掌握xx的定理。這三個詞瞭解理解和掌握,用微妙的方式來表達出了知識點的重要性,這個後面再說。不過他們沒有表達出知識點會如何考察。因此數學大綱劃出的範圍很大,就像老師劃重點只劃出了章節,而沒有劃出很具體的範圍。

專業課的大綱基本上跟數學是一樣的,當然除了統考各個學校命題的方法也都不一樣大綱的使用也千變萬化,但都是至關重要的。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2012年的大綱發佈還晚,所以等大綱出來再複習,或者等大綱出來再詳細地複習認真地複習,唯恐自己複習多了複習錯了。其實新大綱還沒發佈不代表舊大綱就沒有用途。

在新大綱發佈前對待舊大綱,要了解幾個方面:

第一,每年的大綱與前一年相比,改動往往不會特別大。2009年政治和數學大綱做了很大的改動,這預示著在近幾年政治和數學將會是比較小的改動。尤其對2012年的大綱來說,按常理應該跟2011年大綱區別不大。數學的舊大綱放心使用就好了。對於政治大綱我在春季複習的講座中提到了,政治新大綱的發佈非常重要,這也是現在不建議複習政治的理由之一。英語就如我上面所說,舊大綱的確沒什麼用途,新大綱重要性在於題型的改動,現在複習還是老老實實背單詞、做真題比較好。

第二,考研大綱在歷經這麼多年的改動、變化之後,對考研的指導作用越來越重要,不僅僅表現在當年的考研中,還表現在通過它每年的變化來了解命題的方向。這個突出表現在政治上,每年變動的內容都是考研政治的熱點,會在當年的試卷中出現的幾率很大。

第三,我不建議大家購買大綱,只是因為性價比很低。對於舊大綱的知識點,手裡最好還是要有一份,電子版的也可以。很多不靠譜的輔導書每年都忙著重印,忙著賺錢,就不踏踏實實地針對每年的大綱改動來修改書的內容。複習時對比著大綱的內容,如果有超綱的果斷放棄,不要迷信輔導書,即使是奉為經典的作品。

總的來說呢,舊大綱雖然已經有些過時,但現在還是應該作為唯一的指導;而新大綱還未發佈,大家現在的複習就應該以基礎為主,英語的大部分單詞和歷年真題,數學的重要公式和定理,都是不可能因為新大綱發佈而受到影響的。這樣即使新大綱發佈,對大家的考研複習也不會產生某些副作用。

瞭解大綱其實就是了解命題人的想法,知彼知己,對考研複習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2.9 考研自習室

可能有同學一想到要花至少半年的光陰在考研自習室中,心裡就打退堂鼓了。煉獄般的生活,座無虛席但死氣沉沉的教室,堆在桌子上半人高的書本資料,無一不是相當恐怖的畫面。其實要能在自習室裡坐得住,還是在於心態的調整,第八期我講過心態的重要性,它反映在自習上就要求大家首先拋開一切不必要的恐懼心理,以平常心投入到考研自習中。

我曾經考研的自習室並沒有原來想象中的那麼恐怖,甚至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是大學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珍貴經歷。我和同一個自習室的幾個哥們中午和晚上一起到食堂吃飯,那短短20多分鐘是每一天最開心的時候。我們會講笑話,聊八卦,偶爾還會互相提幾個問題,當然,我們很少比進度。在每天自習室裡的同志們開始自習之前,往往會閒扯一會兒。到考前一個月的時候大家就常常聊政治,各種基本方針、基本政策、根本、本質等等拗口的政治術語就是在那時候耳濡目染的。初試前一天晚上,教室裡的幾乎所有人都齊聚一堂,開玩笑或者聊政治緩解壓力。大家以戰友相稱,在精神上成為考研的重要動力。上面這些方式都是可以參考的,但沒有必要全部模仿,只要讓自己在自習室的生活變得舒適,就好了。

說到舒適,我指的是精神上的舒適,不是物質上的。桌子上面擺著盆景和布娃娃,桌洞裡是吃不完的零食,桌子下面放一個大暖壺,買個高檔的杯子並且天天泡名茶、泡咖啡。為了補充營養可能還要帶到自習室各種水果,為了緩解壓力可能要用mp3和耳機……大家想想看,這種舒適能為考研提供幫助嗎?其實自習的時候開小差並不是有的人會有的人就不會,只是因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而已。當你全心投入到學習中時,其他的感官就不會太影響你了。假如你剛做幾道題,就看到左邊的零食,右邊mp3,這時候開不開小差真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了。我的建議是桌上保持乾淨整潔,計劃表可以放在顯眼的位置以鞭策自己。這樣就夠了。

另外,剛到自習室的時候花一定的時間先讓自己淡定下來,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想想之前的計劃,並且展望一下美好的未來。有個好辦法就是,分析一下自己自習的時候是怎麼開小差的,想到什麼東西容易導致自己開小差。比如說,政治大綱剛剛發佈,而這一天的計劃是學習數學,所以很容易就變得浮躁。這就可以先自己考慮一下,安排第二天早上開始好好看政治大綱的內容,心裡有底這樣這一天的數學學習就不至於太浮躁了。否則做完一個題就糾結一下啥時候看政治啊政治大綱都出了自己卻還在學數學怎麼辦啊之類的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段時間並不是在浪費精力,而是為了後面更好地安心學習。有的同學剛開始靜不下心,就覺得自己效率低,然後就越來越浮躁,反而進一步降低了效率。

這裡我想講一下沉沒成本的問題。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許多同學常常深陷在沉沒成本的沼澤中不能自拔。比如進行了一個星期的學習,結果總結時發現效果很不明顯,有可能是方法有問題,也有可能是效率太低。然後就開始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浪費這一週的時間簡直就是十惡不赦,而且會自己意淫出來一個景象:就是這一週時間裡所有其他人的考研進度已經趕在自己前面了。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險的。如果所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適當地感慨一下總結一下是最重要的,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後悔來自己嚇自己,只會耗費更多的沉沒成本。

自習室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心態的問題。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幾點,還要注意不要因為自習室佔座或者被別人影響就破壞了考研的鄰里關係。我有個朋友在自習室裡跟別人因為座位發生了衝突,後來雖然勉強解決了,但他再也沒有心情去那兒自習。我想大家也都有類似的感觸。

論壇裡有人說他特別討厭自習室的一個人自習的時候嗑瓜子,聽起來就像蒼蠅飛來飛去,到後來他腦袋裡全都是嗡嗡的聲音,完全看不進書,大怒之下到黑板上寫了幾句抗議的話。實際上這種處理方法雖然當時可以洩憤,但是事後跟嗑瓜子的那個同學關係肯定就變得很僵,於人於己都沒有什麼好處。這一類的事情千萬不要特別關注,聽到有聲音心裡就開始罵:他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啊,這樣還怎麼學習。這種心理暗示會讓你原本不會受影響的心態遭到破壞,越想越煩,越聽越惱,直到把之後的學習時間全部浪費在糾結這種無聊的事上。

3 進階指南

3.1 學會算賬

這一章我教大家算兩個賬。考研裡這兩個賬算好了就能賺,算不好或者壓根就不會算,就會虧本。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賬,就是很影響大家心情的時間賬。

大家似乎是很習慣去故意糾結一些不必要的問題。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而這個不夠用,它的理論基礎在哪呢?有什麼根據嗎?很多同學給出的理由是,當年學長學姐都是春季就開始複習的,或者輔導班的老師說了,考研複習要趁早,一年的時間都不一定夠等等。

作為一名考研的學生,沒有一定的獨立判斷怎麼行呢?

時間不夠用的另一個理由是內容太多,複習不完。其實這個也是毫無根據的,尤其是得出這個結論的同學,大部分對於考研到底要學多少東西根本毫無概念。

就看數學吧。數學作為考研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很具有代表性。它需要理解的內容很多,需要記憶的公式和定理也有不少。所以很多同學看到課本就打退堂鼓。不去想每天克服一點兒考場上分數就能多得一點兒,而是愁眉苦臉杞人憂天。

我當時用了一本小冊子,是某輔導班的考研數學必備手冊,定價五塊,打完折三塊錢。這本冊子記錄了考研用到的95%的需要記憶的東西,同時它也能疏通知識點、給出大概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手攜帶,每天都多多少少翻一翻。這本冊子呢,128頁,除去前後沒用的內容,還有中學就學過的特別簡單的那些部分,最多也就是100頁的知識點。這100頁知識點,每頁不超過10個定理或者公式。這樣的話,假如100天的複習時間,如果安排得當,數學拿出平均每天5個小時來看,平均一個小時就只需要完全掌握兩個定理或者公式。這個難度很大嗎?時間特別緊張嗎?有的同學花費一整天功夫去背那麼兩三條公式,自然會用更多的時間,這樣不光100天不夠用,給他一年時間都不一定夠用。

我們換個方式算算賬,看數學的章節。以數學一為例,高數在考研數學中佔分數的比重是一半左右,當然就難度來說相對比較大,所以花費的時間在70%左右比較合適。我們就按70天的複習時間來看,大綱裡一共有8章,第一章算特別簡單忽略不計。後面7章,每章基本是9節的內容。相當於每天完成一節就可以了。對於大家想象中苛刻的考研複習強度來說,一天花費5個小時來完成僅僅一節的內容,應該也不算難事吧?

當然這個賬只是個比較抽象的計算,對於實際操作來說,要考慮要隨時複習之前的內容,鞏固提高才可以。儘管如此,這筆賬對於安撫我們焦慮的心態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第二個很重要的賬,就是分數的賬。有的同學只看著總分,想象著能考很高的分,或者擔心著會考很低的分,可就是從來不再多想一步,想想具體怎麼拿到這些分。

我在第一季裡已經講過性價比了,也提出了有針對性地、分情況地來對待考研的複習內容。比如,佔分數的比重一樣的兩部分內容,要優先考慮比較簡單的,因為這部分事半功倍。特別難的、特別麻煩的東西,先放一放,甚至可以棄之不用。這些東西苦思冥想,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很多同學就愛鑽這個牛角尖,越複習困難越覺得這些一定會考,不搞明白不罷休。這就是典型的自虐狂心理。在考研生活中是相當危險的。

那麼我說的這個分數的賬就是自己來計劃一下,怎麼得到理想的分數。不要覺得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這些看了到時候分數就肯定高一點兒,所以就無止境地複習下去,這樣永遠複習不完達不到理想的目標。

我在複習的時候,桌面上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張紙,上面是分數的規劃。最開始,紙上只有一個數字,就是總分350分,這是一個對剛開始複習的我來說,比較滿意的分數。後來,紙上寫出了對350分總分來說,四個科目適當的分數,是政治70,英語70,數學105,專業課105。

再複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對考研英語的理解有了質的提高,所以就把英語的目標改為75這個比較有把握的分數,並且針對考研英語的每個部分列出了理想的分數。像完形填空,這個6分就是比較理想了,也符合我瞭解到的輔導班或者其他的考研機構給出的平均分,因為這部分內容分差不高,性價比又很低,所以放到次要的位置。閱讀理解A是重頭戲,對往年考試成績的分析來看,20道選擇題,如果答錯的題數在3道以下,就完成目標了,這樣預計的分數就是34分。閱讀理解新題型,就我做真題的情況來看,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所以10分預計能拿到8分。英譯漢和寫作是比較麻煩的一部分,這些是主觀題,沒有好的測試辦法,做真題也不能給出評卷老師會給出的分數,但我搜集了過去幾年的考研主觀題得分情況,把平均分作為自己的目標分數,這就比較合適了,所以27分就作為主觀題的目標。這樣6+34+8+27就等於75。是就我自己來說,最合理的分配方案。

有了這個方案,最後一段時間的英語複習就胸有成竹了。每個部分會有浮動,假如哪個部分用真題或者模擬題測驗的分數偏低,那麼就找一下問題在哪錯誤在哪;哪個部分基本上趨於穩定,都能達到目標分數,那麼這一部分就可以放到一邊去了,把時間精力留給更重要的複習內容。

也就是用這種方法,通過複習的感覺和做真題的結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修訂一次計劃,預計的分數也在穩步提升。複習到最後一個月,桌上的這張紙已經寫得滿滿的,上面從總分到單科的分數,再到每一部分,甚至每一個題目的得分,都已經清晰可見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哪些分數是肯定丟不掉的了,哪些分數是還有些危險的等等。這樣就不會出現有的同學學到最後,就知道自己一直在看書一直在做題,卻始終不知道自己會得多少分,於是必然就心中沒底,直到上考場還是覺得多拿一分是一分,把考研複習完全當成了日復一日漫無目的的看書做題。這樣自己就算這100多天只在看同樣的內容也不覺得荒廢時間,因為心裡以為看書做題就是複習。不僅是複習質量上,到最後連心態都肯定會出問題。

所以同學們,抓緊時間算好這兩筆賬,時間夠不夠用的賬,還有分數要怎麼拿的賬。這兩筆賬算好了,你就是考研複習中最牛B的會計。

3.2 學會吸收

我們應該如何吸收別人的經驗、並適當地消化呢?其實在前面我多多少少提到幾次,要理性地對待別人的經驗,尤其是在評價一個人的考研方法的時候,不能只拿結果來看。

我覺得很多同學現在對於考研經驗的態度急需端正。有同學曾經劈頭蓋臉地就上來問,英語怎麼複習啊,我做不對題呀。或者,政治怎麼複習啊,我背不過概念啊。然後一副想得到什麼秘籍寶典的樣子,好像我能傳授一種絕技,學會了考研就必然得高分。

還有些同學呢,願意聽故事,愛打聽各路高分學長學姐的考研經歷。故事聽完,覺得過癮,自己複習的時候卻找不著北。有的在網上查到了各種複習方法,什麼84分英語考研大牛筆記,什麼初試狀元複習經驗,全都複製粘貼。一項一項照葫蘆畫瓢。這兒就會碰到一個問題,假如前輩們的方法不太一樣呢?沒關係,比比他們的考研分數,高分是王道嘛。於是拼湊出來這麼一份考研的複習方法。大家覺得這樣出來的辦法有用嗎?

經驗教訓,這些是個人的方法,不是普遍的技巧。買東西要貨比三家,學習經驗還要看雞蛋是哪隻雞生的嗎?

舉個例子,網上流傳著一份考研英語的複習辦法,我以前也看過,覺得寫得也很不錯。但它也屬於個人方法的介紹。在背誦單詞的時候,他提到將生詞製作成卡片,隨身攜帶,方便記憶。於是有同學就埋頭苦幹,花了好幾天時間,總算把卡片做好,然後每天照著念,沒頭沒腦地瞎背,過了一段時間卡片背完了,發現複習時間也差不多沒了。

問題出在哪呢?就是這個方法應該用在什麼地方。做卡片是背單詞的一種方式,而背單詞也只是考研單詞的一部分。單詞又是英語複習的一部分。英語複習重點是閱讀,單詞要服務於閱讀。每個單詞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懂了,這豈不是全廢了。

所以說,方法要收為己用,不要拿來主義。

我複習英語的時候也想過做卡片,但是一來特別麻煩,費時費力,二來做這麼多卡片不方便用,而且容易丟,看起來也不舒服。於是我找到一份打印版的大綱單詞,40多頁,擺在桌子前。背誦的話還是用紅寶書。每天到點自習,先翻開這摞單詞,不會的跳過,會的打鉤。然後背一會兒單詞書,開始其他的複習工作。時間一長,這40多頁單詞表上打鉤的越來越多,每天需要背的越來越少,這樣就慢慢完成任務了,絕不耽誤其他的複習。

對比來看,我是根據自己情況制定的方法。卡片是為了方便隨時去看,但我複習都在自習室,有書可以看就沒必要做卡片了。卡片另一個功能是做測驗,會的扔一邊去,不會的留下來繼續背。其實這個效果還不如單詞表上做標記。卡片扔了就不會再看了,或者說也不知道已經扔了的還記不記得住。單詞表是可以根據標記的數量來判斷的,可以先背標記少的,再背標記多的。

這就是如何對待別人用過的方法:一,要清楚這個方法是用來做什麼的。卡片就是來背單詞的,你把政治書全抄在卡片上,倒是也方便,但並不適用。二,知道做什麼,就要明白這個方法要使用多久、要如何使用。有同學覺得卡片這方法真好用,然後天天看卡片,什麼都不幹了。或者什麼時候都在背卡片,吃飯吃不好,睡覺睡不踏實。這都是南轅北轍的做法。

有時候我也愛看別人的勵志經驗。故事一般都很曲折,主人公一般都很幸運,讀者一般都很受啟發。蒐集這些來看,對我來說主要是心態上有一個幫助。複習生活相對比較孤單,在各位周圍的也就是為數不多的研友。而這些勵志的故事,能讓你體會到全國各地都有無數前赴後繼的同學在一起奮鬥,這時候不管算是鞭策也好安慰也好,會讓複習的心情好很多。除了千萬不要照搬複習的方法,還有一個建議就是,不要太在乎裡面的數據。有人確實是9月份看完了兩遍複習全書,但並不意味著你就一定考不過他。

最後還是一句話,考研的成功需要的是有些“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的方法,加一定要滴水不漏腳踏實地的辛勞,再加上堅持到底破釜沉舟的氣魄!

3.3 學會調整

我在前面提到過心態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調整心態以及調整考研的生活,在這裡我給出七個方法,大家自助挑選,好用就行,未必面面俱到。

1、心理暗示之捨我其誰

我記得有一則狀態,在我考研初試的前幾天廣為流傳:

全國考研151.4萬人,其中36.9萬人找到工作不會去,29.7萬是裸考,40.2萬不能正常發揮,15.4萬會遲到,28.9萬不和你考一個學校。剩下的1000人,369人不如你,513人有各種心理問題,117人忘帶文具,那麼你剩下的對手只有一個:你自己!

這段話很經典,雖然一眼就知道是開玩笑的,但是這種文字讀起來會給自己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你至少知道真的會有裸考、不正常發揮、沒帶文具的人,假如在考場上發現還真有人沒去考試,那心情必然就大好,肯定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捨我其誰就是時刻保持自信,心裡認定,別人能答對的題目我為什麼不能答對,別人看書這麼快我為什麼不能這麼快,這種看似很幼稚的心態如果加以利用,也是會在考場上厚積薄發的。只有把自己看成對手才能保證正常的心態,要是把五湖四海全部考研的都算作能擊敗你的對手,那想想就得愁得要死,哪裡有心思好好複習好好做題。

2、心理暗示之別人都不行

這種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強項,沒事兒就跟周圍同學的弱項比較,如此以來心情肯定能好不少。比如你看數學比較早,全書看完了在糾結真題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問問周圍的同學,結果全書都沒看完,你得意得笑一笑,就會覺得其實慢慢來就好了,只要不焦躁,再做題時,效率必然有所提高。當然這種方法使用要適度,天天這麼想,也就容易作繭自縛,死得很慘。

3、做運動

這是對我來說一種治療失眠的絕好辦法。有時候晚上睡不著,就起來做幾個簡單的運動,身體疲勞了,睡覺就更香了,而且也有利於增強考研的體質。

記得有段時間自習室被學校強制徵用了,我們都很艱難地找地方自習,往往也看不進書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就圍著教學樓走了幾圈,然後去體育場跑一會兒步,路上聽聽音樂,想想事情,很快就把煩心的事兒給忘了,回到自習室心曠神怡。有同學則乾脆當成給自己放假,收拾書包回寢室睡了幾天。我是反對這種遷就環境的做法的,即使自己找時間給自己放假也不要因為客觀原因就不來自習了,這樣容易養成太容易屈服太容易遷就別人、遷就環境的習慣。

4、回憶美好的事物

有種理論說,人總是會將美好的回憶記得清楚,而不美好的瑕疵都是會被忽略的。所以常常回味一下過去的美好事物,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至少在情緒方面會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可以回想自己最優秀的時候,回想高中時鐵桿的兄弟和至交的姐妹,回想自己做過有趣的事情,等等。在潛意識裡考研是恐怖的無趣的乏味的,但回想這些生活中的美好,能讓考研也變得美好起來。

5、想象美好的前景

這個很簡單,大家的考研一般都是為了更好的前景,那麼在想象中考研成功後會發生什麼,你的生活又會有怎樣的改變。這些都是能夠鞭策你激勵你的,而桌上的一本本複習資料,也會變成通向未來美好的必經之路。

當然這個辦法的缺陷很明顯,就是想得多了往往會造成更多壓力,心理脆弱的同學就轉而去糾結考研失敗了會怎樣。

6、跟老朋友交流下感情

這是我個人一個調節情緒很有效的方法。如果看書頭暈眼花了,或者實在坐不住了,那乾脆出去,到幽靜的地方跟老朋友打幾個電話。雖然我們常說考研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周圍能交心的研友可能不多,而且人家都在學習也不方便打擾,就給以前有時間的老同學老朋友打個電話,聊一聊最近的煩心事,也一起說說過去好玩的人和事。這樣既緩解了緊張的情緒,也增進了互相之間的感情。

7、時間週期和時長較短的娛樂

這是放在最後的,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娛樂在考研中並不是不能有的,但也不是必不可少的,當然能在苦行僧的生活狀態中堅持下去,不考慮什麼娛樂活動,不上網不玩遊戲也不影響心態,那樣最好。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要適當地放鬆一下。

但是對於這些娛樂的選擇要動點腦筋,知道哪些可取,哪些碰都不能碰。一些耗費精力太大的,像網絡遊戲,是絕不能玩的。其他容易上癮的也是少碰為好。劇烈的運動,籃球足球,偶爾可以參加一下,但不要太頻繁。

我的推薦是可以看看書看看雜誌,或者玩會簡單的遊戲。只要不會耗費太多精力,時間控制好,頻度也不算太高,這樣就很有利於考研複習的調整。

還可以在每週的計劃裡分出一點時間來作為自由活動的時間,只要計劃執行得嚴格,這段時間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比如可以安排週日的晚上到圖書館看雜誌,這樣每週就都會有一個小小的期盼,覺得週日可以去休息一下。不至於憋得很慘,否則一週一週毫無時間概念地日日夜夜坐在自習室裡,可能哪天考研的心態就會突破崩潰的邊緣。

上面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但是得視情況而定的,缺乏自信的時候需要心理暗示,情緒緊張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心理安慰,舉步維艱的時候需要適度的休息和娛樂,只要這些調整做好了,那麼考研的心態也就不再是複習的攔路虎了,你在考場上最大的對手也已經被你搞定了。

4 高階指南

4.1 英語方法論

本章我們就英語考試的各個部分來說一下。

完形填空,這個我前面提到過,別糾結於這一部分,甚至不看也行。為什麼呢,就舉個最直白的例子,完型的選項考的很多都是語義、單詞的習慣用法、同義詞的比較等等。連一本厚厚的單詞書都已經讓大家頭疼不已了,還要把所有可能考到的單詞用法和同義詞比較這些東西通通背過,這不是要命嗎?我建議的辦法是,好好花半天或者一天時間,找一本完型的輔導書或者一套完型的教學視頻來看,一定要看針對考研英語的。可能書裡或者視頻裡講的細節很多,那麼就選一些好記住的能理解的來作為自己做題的技巧,比如說哪些助詞一般都是正確的、哪些連詞在什麼條件下使用等等。計劃的時間過了怎麼辦?過了就不管了,花這麼多時間浪費在你這完型上已經很給面子了,剩下的時間爺不伺候了。

閱讀A,是英語真題的核心部分。這些題也是有一些潛規則的。比如,最簡單的一條,其實大家都懂得,就是乍一看很像答案的選項肯定就不是正確答案。還有,選項裡很多單詞跟原文裡一模一樣,那這個選項也肯定不是正確答案。閱讀A的題目噁心就在於它總要拐幾個彎才能找到結果。我在做題的時候,確實沒找到特別巧妙的一蹴而就的辦法,還是得一點點地看,從原文裡找。

這裡我就推薦下自己的做題技巧,有很多輔導班老師也提過,就是瀏覽一遍原文,標記一些單詞,包括生詞、帶感情的詞、特有名詞像人名機構名國家名等等。這樣以來,大概知道了文章在講什麼每一段在講什麼,做題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原文,再進行細讀。標記的部分主要用在像問2011年真題第22題(請自行搜索原題)這樣一個人如何評價另一個人的地方。直接看原文有這兩個人名的地方,再看有表達個人主觀感情的詞,問題就好辦了。

除此之外呢,就是這部分的學習要好好總結錯題,這是跟其他部分跟其他科目不太一樣的。數學錯了,可能是不會分析題目,可能是公式記錯了,也可能是算錯了,跟答案對比後立刻就能找出問題。但英語閱讀完全不同。你看到答案,只是知道它為什麼正確,但是不仔細思考的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錯了。其實可能你每次都錯,但都是錯在同樣的陷阱裡,那麼這個無論怎麼做題練習都是沒用的,要好好看錯題是哪裡理解錯了,以後修正。

閱讀B有三種題型,都是跟文章段落的順序有關的。順序推斷的根據有兩個:一是段落大意,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是通過段落大意來看最好分辨的,就先拿出來;二是有承上啟下的詞語,這個很重要,能迅速找出來就萬事大吉了。像2011年真題的閱讀B,裡面的段落B,開頭就是“his concern is”,這說明上一段的最後必然得提到一個人,還是個男人。這樣的話就可以肯定B前面是F或者G,因為只有這兩段最後提到人名了。

閱讀B做出答案後,要放進原文中通讀一遍看是否通順,當然如果考試時的時間緊張,這項工作可以放在最後做完其他題以後。

翻譯這部分我總覺得很陌生,因為說實話我從沒正兒八經地複習過翻譯。這個跟完型一樣,也是很綜合的一個題目。要能翻譯好,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明白句子的意思就得知道所有單詞的意思,這樣又得把所有單詞掌握好。但這裡提醒大家,難或者說不好複習,並不代表就一定得分低,大家知道翻譯這兒已經是主觀題的部分了,主觀題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有時也是壞處),就是摻雜了很多判卷老師的主觀因素。所以確保兩點:第一點,句子通順,意思明瞭。即使有些地方對句子的意思還是沒太有把握,也要像很有把握一樣寫得通順,不要塗改,不要留下位置給不懂的地方、留個空什麼的,即便翻譯得有些囉嗦甚至有些錯誤也要把句子寫全;第二點,就是字寫得漂亮。這樣的得分是不可能低的。

作文的話跟翻譯也類似。模板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推薦大家臨考前一個月背誦,而前面這幾個月就是總結和摘抄。有同學問我,作文模板大家都看書上推薦的,會不會撞車,讓老師看煩了。我說,那你就不能用一些非主流的模板嗎?你完全可以拿一本書,從第一篇模板裡摘出第一句話,從第十篇模板裡拿出第二句話,這麼自己拼湊出來的模板,肯定只有你自己用。其他要注意的不多,市面上流行的作文書都可以借鑑,因為這部分始終不是什麼重點。

這樣英語的部分就說得差不多了。還是那句話,好好背單詞,偶爾做做題,一直撐到考研那天,想不成功也難。

4.2 專業課方法論

本章我們講專業課。限於我個人專業是計算機,所以這裡以計算機的專業課為例。當然,複習的方法也適用於報考非計算機但同屬統考專業的同學。

我認為統考這件事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應該是很有好處的,第一就是公平了,沒有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基本上大家都是通過同樣的渠道獲得同樣的信息;第二呢,就是內容固定,有往年的大綱和真題作為參考,更重要的是,題目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大家不會見到模稜兩可的答案或者糾結噁心的題目。

計算機的考研複習是能驗證我之前講過的性價比的很好的樣本。首先我們看,計算機一共有四科,它們的難度不同,考察方式不同,複習方法也就不一樣。

第一科是數據結構。它應當是四科中最難的。但是,我在這裡特別想提出一個定義,就是難是指什麼方面比較難。我們潛意識裡,聽說什麼很難,就會接著想到這個很難學,然後題目很難做,最後就是很難拿到分數。其實很難理解、很難學,並不意味著就很難做出題、很難拿到分。數據結構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說它難是指內容很難,尤其是在後半部分,要理解並記住那些算法並不容易。不過,數據結構的題目卻難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考點不多,能考察的東西也不多。雖然算法很難,但是選擇題大部分都是計算題,做多了也就是那幾個種類,綜合題裡考算法就是有限的十幾個,只要理解好了,根本不是問題。而且算法到目前為止,都沒考過比較複雜的,都是菜鳥級別的線性表實現等等。

數據結構的複習,就是以每章主要的那幾個算法為中心,理解透了,基本這一部分就可以手到擒來。有很多同學認為這部分特別難,大都是把很多複雜的算法當成重點,大量的代碼都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學起來覺得累,也很浪費時間。更有甚者,以為數據結構必須要寫出大量可以運行的代碼,在電腦上調試成功才算學會,這是很荒謬的。

數據結構從來都是筆試,沒有機試,在調試的過程中很多錯誤很可能都是語法錯誤或者環境配置的問題,且不說現在考研複習時間緊迫,就算是平時學習這些理論知識而不是程序開發,是完全沒有必要上機實驗的。

在我看來,數據結構雖然跟組成原理佔同樣的分數比重,但需要花費的精力應該要小於組成原理,大概佔計算機複習時間的25%就可以了。

第二科是組成原理。這一部分是最棘手的。其實大部分知識點分別拿出來看,都是不難理解的,題目也都不算太難,可是問題就在於組成原理的知識系統特別龐大,內容很多,知識點瑣碎,甚至可以說整個組成原理前後都沒有什麼關聯,簡直就像是一套英語詞彙,記住一個單詞很容易,但背完一本詞彙書就難上加難了。

這一方面操作系統也比較相像,都是知識點零碎,內容很多。這兩科不僅在這方面相似,在內容上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比如存儲器和輸入輸出這兩部分。所以這兩科可以同時複習,採用同樣的方法。

複習的時候,題海戰術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很多人批評題海戰術說只是靠希望蒙到一樣的題目來得分的方法,其實這有些片面。平時我們的學習當然要優先考慮理解為主,做題為輔,但考研複習長期作戰的特點就要求我們還是要以做題為主,教材為輔。為什麼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溫故知新,通過題目來鞏固知識。

有很多同學問我,知識點太多了,背了前面忘了後面,背了後面忘了前面,背了中間前面後面都忘了,這該怎麼辦。我一般都是說,要縮短複習的週期,多看幾遍,而且要偶爾翻一翻之前看過的內容。題海戰術呢,正好可以作為補充。

我當時複習的時候,就是做完一本書,去找同學借一本書或者去書店買一本新書,繼續做。遇到做過的題,正好就作為檢測,看有沒有進步,遇到沒有做過的題,就可以作為知識點的鞏固,而且又多見識了一種題型。這樣的題海戰術,何樂而不為。

這其實也是我對待輔導書的態度。對於這種知識點散亂瑣碎的部分,我就多參考幾本輔導書。不誇張地說,當時我複習計算機的時候,市面上能買到的輔導書我都看過了一遍。只要注意看的方法,保證看書效率,其實這不是難事。

這樣來看,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比較重要,加起來大概佔複習時間的60%。

最後是網絡。這個部分看起來跟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非常像,也是由一些零散的知識點組成。但是奇怪的是,這些年的真題顯示,這部分的題目難度都不小,考察的內容也有些非主流。所以我認為在上面描述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的方法的基礎上,應該再多參考一些教材和資料。把方方面面的知識盲區都搞定,尤其是像報文和數據幀這樣的部分,在教材上和輔導書裡介紹並不多。題海戰術在這裡可以放在次要位置,主要是蒐集一些網絡方面的資料,多看多讀,多理解多記誦,也許效果會比較好。

對於整個計算機的複習來說,還有幾點我強調一下:

1、因為知識點特別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要略過,也不要一碰到就鑽牛角尖,先查教材,書上沒有結果,就簡單記下來,記了一定數量之後,分批地跟周圍的研友討論,這樣來解決,如果沒有討論出結果,就到百度去搜,到計算機考研論壇或者其他論壇去問。一方面不要因為某個題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另一方面也不要把搞不明白的地方都丟掉不管。

2、計算機的考試只有選擇題和綜合題。所以不要過分地去背誦大量的內容,保證在做選擇的時候可以理解題意,並且能記起相關的知識點就好,不必嚴格詳細地表述。綜合題同樣也不需要很嚴格的描述,只要清楚大概,理解原因就可以。

3、對於算法題,如果不能一字不差地把具體代碼記下來,那就把步驟牢牢記住。保證在做題的時候能夠自己寫出來而且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再次提醒大家,計算機考研的內容非常多,一定要常常做題,保證自己沒有忘掉很久之前複習的內容。

4.3 數學方法論

數學跟專業課很相似。首先要注意,大量的知識點需要系統地複習。在開始打基礎的時候,剛開始看書的時候,可以不用關心互相之間的關係,但是在後續秋冬季的複習階段,必須要到更高的境界才行。

這個境界的要求是,我們要把原來散亂的知識點和計算方法給彙總成可以迅速對題目作出判斷的知識結構。

我們可以先回憶下中學時候的數學題都是怎麼做的。往往都是用什麼什麼方法計算什麼數據,或者用什麼什麼方法證明什麼公式,如果題目中沒有表明具體要用什麼來做,那就是把心裡能想到的所有公式啊定理啊全都實驗一遍,恰好能用,那就萬事大吉,沒找到那也沒辦法。

現在估計很多同學也是這種笨辦法,雖然你可能不承認。比如你見到一個題,出現了積分,那你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關於積分的各種公式定理,然後心裡在演算它們是不是能用上。這樣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會解決問題,但對時間的浪費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考場上,如果對一道題用這種匹配的辦法去試來試去沒有成功,那心態會變得很不好。一個公式似乎馬上就想到了,但一緊張又給忘了。這樣整套卷子很可能就陷入惡性循環中去,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我建議的方式是這樣,不斷地細分構架。先把數學分成高數、線代和概率論,當然數二的同學只需要分成兩部分。這些都是大家肯定已經能夠分辨的。然後其中一科比如高數就可以大致分成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之間幾乎沒有聯繫,極限、積分、微分、空間解析幾何、級數和常微分。大多數同學到這個階段也是可以分辨的,至少能看得出來哪個是積分哪個是微分。不過這時候你的思維就不應該是看到一個數列就自然而然想到級數的什麼公式或者定理,而是看到一個數列,想到是級數這一部分,再去考慮用什麼方法。看似多繞了一個彎兒,但是這其實是更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你不再是拿這個題目去匹配一個又一個不確定的公式,而是正確地匹配了級數這部分內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再從下面細分的更小的部分裡去找到解題的辦法。級數在考研大綱中有11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是一個更小的部分,對這些知識點要耳濡目染,而且要知道每個公式和定理是屬於哪個知識點的。

還是舉個例子吧。

没错,这是我写的一份考研指南

像這道題,如果用前面所說的方法,可能大家大腦中會先掠過很多的公式,從極限到導數,最後再到偏導數。然後就繼續想偏導數有哪些公式啊,這些公式裡哪些跟二階連續導數有關、哪些又與函數可導有關、與極值有關?這樣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公式來解題。

我說的方法的流程正好相反,是要先判斷這道題屬於高數的微分這部分,而且是多元函數微分。之後再根據總結的知識框架找到多元函數微分中偏導數的內容,再從偏導數的內容中獲得關於這道題的信息,最後解出題目。

看似差不多,但在很多知識點特別隱晦,或者說考察了多個知識點的情況下,後者往往更有效果。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很有幫助的好處,就是當你把所有的知識點羅列到草稿紙上或者全部在腦海裡回想之後,你會覺得這道題總會屬於哪個已知的部分,只是暫時還沒有選出有用的信息來解題;而前一種方法,會讓你覺得大腦一片空白,只是不停地在演算、不停地在嘗試各種解法,這樣不踏實的感覺會嚴重影響考試的情緒。

以上是我最想說的部分。下面再簡單說幾點:

1、就數一來說,應當說是高數的難度要大於線代和概率論。而概率論的難度要大於線代。就跟我上一期所說的一樣,這個難度不是說知識點本身的難度,是說考試得分的難度。高數後面的一些知識點和線代、概率論都不會出很難的題,尤其是線代,基本上每年題型都差不多。在複習的時候,還是要以微積分和級數作為重點,這些內容雖然好理解,但是每年的題目千奇百怪,雜糅了很多知識點,如果學得不透徹,會很麻煩。

2、線代推薦李永樂的輔導講義。這個我已經說過了。具體也沒必要多講,這本書前後多看幾遍,線代就不用多管了。

3、數學是可以做一些模擬題的,但是真題仍然非常重要。從真題裡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概率論的一些知識點雖然在大綱裡提到,但很多年從來沒有考過,那麼這個部分就可以暫且放一放,留到以後再說,不用作為重點。這些都是要自己體會的。

4.4 政治方法論

政治的話,我當年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上面,因為這門課太適合衝刺階段複習了。以下是一些政治的複習方法和做題方法:

政治的考試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選擇題,一部分是主觀簡答題。這兩部分的做題方法完全不同。就選擇題來說,是隻有一個正確選項的,可以用很多方法判斷,當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知道正確答案,第一眼就看出正確選項。還有就是通過題目給出的信息輔助判斷,像2011年的真題第一題,就算從沒有看過馬原的相關內容,也會猜到這個跟適度很有關係,連題目中都出現了合適這樣的詞,你還等什麼?題目基本上都能看懂是政治跟其他幾門課最大的不同,也是為什麼裸考也能及格的原因。換作其他的科目,沒認真複習過是不會有存活可能的。第三種方法呢,就是排除法。這個也很有用,可惜只能用在單選題上。像2011年的真題第五題,怎麼看都知道第一個選項說得更基礎,這個原因也肯定是根本原因,對比來看後三項肯定就不對了。

特別提一下多選。其實選擇題往年錯題都錯在多選題,單選一般錯一兩個比較正常,多選如果不認真複習很可能錯一半。多選有一個規律比較有意思,就是三選的和雙選的最多,但是每年都又都保證肯定有全選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形勢政策的題大多都是三選或者全選。這條規律可以在做完題之後檢查一下,如果都是雙選,那肯定有幾個題不正確。單選也可以用類似的規律,比如我當年考試的時候最後一個不太確定的單選題,就用假設ABCD四個選項佔的概率是一樣的方法,最後做對了。這些可不是歪門邪道,在真正考研的時候,還是非常有用的。有興趣的可以去搜下每年各種選項的概率,作為參考。

簡答題是主觀題,由於是主觀題,所以大段大段的概念和闡述完全都是廢話。在判卷的時候,最有用的或者說是唯一有用的,就是你答題分的幾個序號123後面緊跟著的一句話。甚至這句話都不一定是嚴格正確的。可能有些習慣於背書的同學問,難道政治後面這麼多簡答題都只是看起來正確就好了嗎?很遺憾地告訴你,確實是這樣的。道理非常簡單,可以自己琢磨琢磨,我就不跟大家換算一個判卷老師平均花多長時間在你的一個簡答題上了。

簡答題的回答,首先當然要分條,不分條就已經是半隻腳在棺材裡了。然後,第一條一定要點明題意,就跟作文的題目一樣。比如有個題問,這段材料說明了實踐論的哪些原理,你就必須在第一條裡完整地寫下這段材料說明了實踐論的哪些原理。後面第二條表述材料表明了什麼什麼樣的狀況,最後解釋為什麼跟實踐論的這些原理是一致的。三段論的寫法百試不爽。再提醒一下,最重要的句子寫在每條的前面,最好能跟後面的闡述區分開來,這樣判卷老師看到你三條的第一句話,分數就拿到手了,而那些寫得再正確但是沒有分段沒有條理的答案,老師願意自己在密密麻麻的段落裡找到一句可以給分的地方就不錯了。分條不僅僅用在三段式的這種答題方式上,也可以用在很多分時間的、分類別的題目中。比如2011年真題,36題第二問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社會變革的歷程,什麼什麼,就要分成幾個階段來闡述。分條永遠是王道,也是政治主觀題的絕招。

之前是按題型,下面按大綱內容分別說一下。第一部分馬原,這個確實是最難的,要加深理解。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是物質論什麼是實踐觀,如果你翻一翻過去很多年的試題,考馬原的大題肯定會說,從實踐觀的角度來說,怎樣怎樣。如果你只知道各種原理,卻不知道哪些是實踐觀,麻煩就大了。再比如說只知道現象與本質啊形式與內容啊,但不知道它們都是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如果考試只提到基本範疇,肯定也是必死無疑。所以說馬原要條理清晰,知識結構一定要完備。

第二部分,毛中特和近代史。這兩個部分重合的地方很多,而且重合的地方都是比較重要的考點。這塊兒要掌握比較零碎的知識點,確實需要好好背。說到背,我要給像上面提到的習慣於背書的同學提個醒,不要再使用李陽瘋狂英語式的變態背法了。我以前複習的時候,周圍就有很多背書狂魔。我們在自習室裡看書,他們就成群結隊朝五晚九地撕心裂肺地在走廊裡背書。這種方法完全不可取。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周圍嘈雜的背書聲中效率更高,但是這樣一點腦子都不動,只是依靠慣性把他們記住,真正考試的時候是一點兒用都沒有的。比如我們小時候背古詩詞,如果說把上一句寫出來,讓你寫下一句,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說請寫一首描寫春天萬物復甦的古詩,那就沒幾個人能記起來。道理是一樣的,這些背書帝到考場上也大都不會知道每道題應該寫上背的哪一段。

所以背書一定要有講究。什麼是背過,不是覺得記住了很眼熟就是背過了。而是隨便拿一套題目,都能想出大概的答案,這才是背過了,甚至如果大段背不下來或者沒時間背,只記住這條原理就完了,剩下的現場發揮,跟把書裡的東西背下來沒有什麼區別,況且書裡的東西也大都是編書的老師們現場發揮的。對於選擇題要用到的細碎的知識點,就要跟英語一樣,不斷地複習不斷地去記憶,到最後你自己都會驚訝自己的成果。

思修就不說了,這個看看目錄,估計就滿分了。

最後是形式與政策,會出一個單選和兩個多選題,這個是比較糾結的一部分。我在本書開始就提到過,有的同學買了一大堆書來看,沒有什麼效果。其實隨便翻一本就夠了,記住是翻不是背。翻的時候有個比較犀利的小技巧,就是如果某個知識點有多個條目,多注意那些內容有3條的部分。對,只注意有3條的就行了。為什麼呢?因為形勢與政策幾乎不會出有雙選的題目,有也是簡單得不用背的。所以記住了有3條的部分,三選的題目基本就搞定了。剩的當然不用看,都是全選。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也大概翻一翻就行了,這個會出大題,但一般是跟毛中特結合的,所以特別花時間在上面。

最後一個月的時間,政治就按照我上面說的方法,肯定是很有效果的。對於輔導資料,不推薦大家看考研視頻,不推薦做大量的題目,因為模擬題跟真題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偶爾做一下檢測檢測背誦知識點的狀況即可,不要拿這個檢測實際複習成果。

其他的科目也是,最後這段時間千萬不要再拿模擬題檢測來檢測去,沒用。就我周圍的同學來說,當時少數模擬出來的成績特別好的,覺得自己這樣不可思議的,最後考研成績確實沒那麼好,而當時大多數模擬出來成績都很不好,搞得心理壓力特別大的,最後考研成績往往都要好很多。大家做的模擬題良莠不齊,算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這些檢測完全沒有價值。

4.5 考試注意事項

考研初試之前這一週,千萬千萬不要只看書自習了,要查缺補漏,把必須安排好的事情都搞定。看考場,給自己安排兩天的作息時間,每天幾點起床,早飯午飯晚飯都在哪吃怎麼吃,怎麼到考場考完試怎麼回去,回到住的地方要看什麼學什麼,千萬安排好,這裡就不要擔心多花幾個錢了,這兩天就算吃住都在大酒店也絕對物有所值;準備文具,一定要有好幾套備用的文具;瞭解下考試的注意事項,比較需要了解的是清楚放卷子的那個信封的拆封和封條的問題,這個很多渠道都能知道,這裡就不多說了。很多同學最後交信封忘記交卷子了,或者交信封把身份證給一塊兒交上了,或者拆卷子的時候把卷子劃爛了,

大家不要笑,這都是每年必有的狀況。其他需要準備的也要考慮考慮,可以到網上查或者問一下師兄師姐,看自己有沒有需要的。比如紅牛,這個我當時也買了一堆,但是心理作用遠大於生理作用,喝完之後沒覺得很精神倒是覺得特別有信心。另外,不要吃喝平時自己沒接觸過的食品飲料,萬一鬧個肚子就麻煩了。

上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事情,可以說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出了一點兒小問題考試的時候就特別麻煩,這個麻煩主要還是心理上的。就算你比計劃時間花了10分鐘匆匆忙忙終於把問題解決了,但是心理上的焦慮能讓你10個小時都不痛快。

說到心理,很多同學都會擔心真題模擬的結果很悲劇怎麼辦,單詞又背不過了怎麼辦,或者特別煩躁看不進書去怎麼辦。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很簡單,三個字,不用管。有同學又開始糾結了,這怎麼能不管呢,你看我這單詞背不過呀,不用管就考不上了呀等等。

這都是屁話,前幾個月的時候,剛開始複習的時候你怎麼不說單詞背不過就考不上了,現在開始糾結了沒有用。更重要的是,你得把自己的情緒抽離出來分析問題啊,既然單詞就到這個水準了,最後一個星期的熬夜和焦慮,是絕對沒有用處的,而且是肯定會起到反作用的。本來這幾個月雖然複習得並不完美,不過考出比較理想的成績應該還是問題不大,但偏偏絕大多數的同學就非要在最後一週裡糾結這個單詞背不過那個模擬題分數低,怎麼辦怎麼辦的,把心態搞得一團糟,該看作文的時候看單詞,該背公式的時候做模擬題,身體也因為焦慮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失眠,上火,感冒。用了半年時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礎在一個星期裡被自己親手毀掉。最後一個星期,千萬不要糾結於一些形式上的東西了,比如他們都在熬夜我不熬夜是不是就考不上,比如他們做去年真題的成績怎麼比我好很多我考不上了吧。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不要還像小學生一樣去緊張焦慮。

最後呢,告訴大家兩件真相,第一件就是,沒有人能夠複習完美,能夠每道題都做對。你可以打聽一下各個學校的考研第一名,他們在考試前是不是也覺得沒複習完,題目還有很多不會,這是毫無疑問的;第二件就是,這世界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會緊張,所有考研的人都在緊張,他們中有的把緊張搞得更緊張,熬夜看書,不停做題,試圖最後一週創造奇蹟,這些人大都精神疲憊,心態不穩,很少能正常發揮。就算是心態正常的人,在考場上能發揮正常就已經很不錯了,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影響考試成績,前面說了根本沒有人每道題都能做得完美,那麼肯定就會碰到不會的地方或者棘手的地方,碰到這種地方大多數人就會緊張,往下做題的心態就會差一些,這樣做不出題的概率又會變大,然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心態真的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大家要相信我。

最後提幾個小建議。第一個就是一直說心態,心態要怎麼調整,這個可以參照我前面的一集講心態的。看電影玩遊戲上網都是好方法,我在考試前幾天還打了一局Dota,當然做這些的前提是保證有一定的自制力,能把握住分寸。

第二個建議就是考試的時間分配。這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按分數分配時間。比如150分的題,一共180分鐘,所以就可以1分鐘做1分的題,剩下的30分鐘機動使用或者做檢查。比如政治選擇題50分,簡答題50分,一共有180分鐘的時間,那麼就可以花50分鐘做選擇,100分鐘做簡答,剩下30分鐘機動安排。因為簡答題寫起來比較慢,而選擇題一分鐘一道題還是比較有把握的。做一道10分的簡答題,花20分鐘是正常,如果花了25分鐘,說明已經用掉了多出來30分鐘裡的5分鐘,這樣機動時間就剩下25分鐘了。以此類推,做題的時間就能安排得有條不紊了。

考研可能是我們之中大多數人第一次自己來安排並且執行這麼重要的持久的一個任務或者說一項工作,這裡面的每一個腳印每一次選擇都將成為日後我們生活中難得的寶貴財富。希望大家都能成功,我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考研結束後,也歡迎大家來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微信(wocaishiliufei)跟我討論各種關於考研的或者無關考研的各種事情。

祝你們考研成功 :)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