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戰“疫”·“導”語心聲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科技戰疫情,青春勇擔當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鄧小平同志在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首先明確提出和論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自此以後,我國科學事業迎來了歷史性轉折。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我國的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加速發展,經歷了翻天覆地地更迭。


如今,在經歷了過去二十年全球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革命的普及和推廣後,我國社會已經廣泛進入了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從大的角度來說,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包括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運用,都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從我們身邊來看,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離不開數字化的支持。

當你有一天打開手機,發現所有的應用軟件都在向你推送感興趣的內容時;當你停在紅綠燈路口,發現交通信號燈可以實時調節等候時間時;當你得知華為研發出的“河圖”,能夠建立更加貼近現實世界的虛擬三維數字地球時,你會強烈地感受到:儘管影視作品裡展示的奇妙無比的智能時代還未完全到來,但中國已經用科技叩響了智能社會的大門。


在2020年春天的這場疫情中,大數據、AI等新技術大顯身手,在防止疫情蔓延的戰場上,打響了一次技術戰“疫”。這一次,有了新技術的支持,我國在控制疫情的方式方法上,相比17年前的非典時期又有了重要突破和重大飛躍。

這一次,大數據告訴你,標紅的地方千萬不要去。我相信很多同學在前一段時間內,每天一睜眼,都是先打開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實時動態”,從全國疫情的最新數據,到本地數據,再來看一看“疫情小區”地圖。你要知道,大數據為政府部門提供了防控決策的依據,也為我們的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一次,機器人給你打來電話,即使用方言也能零阻礙交流。阿里巴巴達摩院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語音合成等技術,使得機器人能夠理解人類語言,給出接近真人交互的體驗,還能精準處理方言識別、多輪對話等難題。你要知道,人工智能大大減輕了疫情排查工作的壓力。

這一次,無人機為你消毒,完全不必擔心“誤傷”。上海、江蘇等地成立了很多無人機消毒戰“疫”隊,進行消毒噴灑和防疫巡查。很多人擔心被消毒藥水“誤傷”,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你要知道,就算是從十萬株玉米中為其中一株玉米二次噴灑,對它來說都不是難事,因為在移動通訊技術和大數據的共同助力下,無人機可以實現釐米級的精準定位。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智能電梯控制系統、紅外人體體溫快速篩查系統、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等等一系列新技術產品。就在昨天,3月17日,國家科技部發布了首批283項疫情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內容涵蓋了新冠肺炎診療、日常醫療工作、醫院建設、體溫檢測與監測、疫情防控、安全防護與消毒滅菌、醫療與生活物資配送、企業復工復產、社區管理與服務等九大方面,新技術在防止疫情蔓延的許多陣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學們,你們是互聯網的一代,你們的生活習慣、成長烙印都與新技術息息相關;你們陪伴著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網絡廣告、網絡教育等市場不斷髮展,你們與新技術同呼吸、共命運。當大數據、人工智能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仍舊在學校的你們,除了學習好專業知識、掌握基礎專業技能之外,還應修煉出互聯網時代的專屬精神。

1.像釘釘子一樣持之以恆

釘釘子,往哪兒釘很重要。如果釘不到點子上,釘子就會打歪。這就要求你們首先找準人生的方向。字節跳動有限公司創始人張一鳴在上大學時報考了微電子專業,隨後又轉專業到軟件工程,他說:"你的行為,你的輸出,都要快點看到變化。而計算機是最快的。"找準了方向,就要一錘一錘,一步一腳印,把釘子錘實扎牢。我們這個時代,什麼都快,車馬快、書信快、文化快、變化也快。然而越是在快節奏生活中,越要慢下去、沉下來,不斷鞏固所學知識,不斷在理論和實踐中,提升品質、沉澱知識、拓寬人生的厚度。

2.像企業家一樣敢闖敢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從落後到跟跑,到並跑乃至超越,和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密不可分。華為作為民族企業的領頭羊,甚至成為5G技術的國際領頭羊,是因為華為的研發投入力度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你們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把握時代的脈搏,就要迎接時代的挑戰,努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多看、多聽、多問、多思、多做,從而在不斷改造自己的過程中,向創新型人才努力。

3.像斜槓青年一樣成功跨界

科學在20世紀以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與技術的融合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滲透。不僅是科學研究領域,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擴展的今天,你會發現,在經歷了跨界融合之後,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向“互聯網+”轉型。而你們需要做的,是以時間為資本,不斷整合資源投資自己,用最少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和收益,把自己打造成一支獨一無二的“潛力股”。你們可以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可以自學編程語言;還可以和專業學習計算機、軟件工程相關的同學多交流碰撞。無論你的專業是文科、理科還是工科,都可以從“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出發,把脈行業變革,尋求自身價值。


42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了科學的枝椏;42年後,新技術正席捲而來,披荊斬棘全力抗擊疫情,摩拳擦掌想要改變這個時代;而未來的科學技術又將如何發展,青年一代將在這場變革中身負何種使命,如何用所學去創造更方便、更迅捷、更不可思議的世界?答案將由你們填寫。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科技戰疫情,青春勇擔當

END


作者/軟件學院 馮斐然

排版/餘海淼

初審/慄明媚

審核/王文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