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極貧鄉的“牛代表”,脫貧致富有“牛招”

“牛代表”不姓“牛”,但他卻是當地名副其實的“牛人”。他創辦的德江縣桶井鄉思福養殖場,在桶井鄉是頗有名氣。通過發展肉牛養殖,覆蓋帶動了全村60戶174人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為桶井鄉下坪村脫貧出列出了很多“牛招”,做了很多“牛事”。他,就是德江縣桶井鄉人大代表、下坪村代理村主任王思福。

德江:极贫乡的“牛代表”,脱贫致富有“牛招”

發展肉牛促脫貧

“今年,我們家又收到思福養殖場的分紅資金了,‘牛代表’養牛技術真是牛,收益好,而且按期分紅,為我們脫貧致富幫了大忙哦。”下坪村中寨組安永英老人高興的說。

“我們家也得了,聽說他養殖技術好,為人處世很親和,政府相信他,投了好些錢,項目覆蓋我們村60來戶呢!”隔壁杜大爺也高興的附和道。

分紅資金上賬的第二天,村裡面討論王思福養殖場的聲音越發強烈。今年42歲的王思福,從事肉牛養殖已經好幾個年頭了。2016年擔任鄉人大代表以來,他在鄉人代會上建議加大對養殖業的政策和資金投入,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這一建議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2017年鄉政府向思福養殖場投入了財政扶貧資金,作為下坪村集體經濟項目,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後,王思福吃住在養殖場,天還沒有亮就爬出被窩,割草、喂草、喂水、打掃牛棚等等,他對每一頭肉牛都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精心細緻的照料著,在他耐心細緻的餵養下,肉牛出欄率很高,收益很好,每年都按期分紅。另外,他還將周邊沒有外出務工、缺技術的村民吸引到養殖場打工,無償向前來學習的養殖人員講解養殖技術,積極帶領全村鄉親們一起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政策好、人勤勞、致富帶頭奔小康。”思福養殖場這副標語格外亮堂,指引著他好好發展肉牛產業,帶領村民們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德江:极贫乡的“牛代表”,脱贫致富有“牛招”

疫情防控守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是人大代表,牢記代表職責。狙擊疫情有我,守護群眾安全。”疫情戰役打響以來,王思福內心一直堅守著這個想法,靠著這個信念,在下坪村疫情防控監測點一呆就是30多天。

“真不知道王思福是怎麼想的,又不怕傳染,家裡事情也不管,每天都在監測點執勤,腦殼(頭腦)是不是有問題哦。”這樣的話語在疫情防控期間經常會傳到王思福耳中,但他總是一笑而過。在他看來,他不僅僅是下坪村一名普通村民,還是下坪村的代理村主任,更是桶井鄉的一名人大代表,王思福知道,新冠肺炎是一種特殊的、前所未有的病毒,傳染性強、危重性高、群聚發病、潛伏期(無症狀)傳染等特點給控制疫情蔓延傳染帶來了很大挑戰。他必須要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疫情監測點站好每一班崗。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領導及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下坪村440戶1976人沒有一人感染。

德江:极贫乡的“牛代表”,脱贫致富有“牛招”

履職為民辦實事

“以前村裡沒有人清理轉運垃圾,道路沿線到處垃圾遍野,如今交通方便了,每月清理轉運三四次垃圾,垃圾得到了有效轉運和清理,咱們村民生產生活環境衛生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這些都離不開‘牛代表’的辛勞付出!”村民杜執翠一句話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聲。

“本來想哪天抽時間去醫院看望您,一直沒有時間去,今天來得急,沒有買什麼,給您100元買點東西吃,要多注意休息,好好養身子,有什麼事情隨時給我打電話。”得知下坪村大屋基組簡子玉老人生病住院後,王思福因家中事情太多沒有去醫院看望,對此內心一直無法釋懷,當得知老人從醫院回家後,匆忙開著自家貨車去看望送去了溫暖。

“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場戰役都必須打贏,我們下坪村是深度貧困村,到目前為止,全村還有13戶33人還沒有脫貧,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儘快按期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脫貧序列。”一直以來,王思福始終懷著對農村和農民的深厚感情,將這份深情與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職責融合在了一起,把更好地為群眾“代言”、謀福利,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在為民履職的道路上謀劃著脫貧致富的“牛招”,一步一個腳印,真正為群眾辦了很多實事。(何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