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升分享:播音腔怎麼練?

簡單的講,訓練發聲就是氣息、唇舌力量,和今天要說的口腔共鳴三部分組成。當然口腔共鳴是最基礎的,還要練習低音需要用的胸部共鳴和高音需要用到的鼻腔共鳴,學習聲樂還要練習頭顱共鳴。我們現在講的是針對非職業主持人的簡易練習,所以咱們先把最基本的口腔共鳴練練好就夠了。

把聲音豎起來豎起來,說的俗氣一點,就是口腔裡面儘量打開呀,空間大了,聲音自然就立體了。就像有些播音老師說的,像嘴巴里面含著一個雞蛋一樣,雞蛋是豎著的哦,就是往上下撐開而不是左右撐開的。

那麼口腔裡面怎麼上下撐開呢?你想想,無非就是口腔的上下左右全部打開。

上面,首先是“提顴肌”,就是顴骨這裡,蘋果肌這裡,說話時往上提,音色就會明亮。

還有一個“上面”,就是“抬上顎”,說話時,有意識的將上顎往上抬,這樣口部空間就變大變高了,聲音更加立體圓潤。

左右兩邊,就是要“打牙關”,就是上下兩排牙齒最裡面,說話時有意識的把上下牙根打開,這樣空間又變大變高了。

下面,就是“松下巴”,說話時,注意下巴要放鬆,平時練習時可以有意識的感受一下自己的下巴,是緊張的還是放鬆的。可以觀察一下美聲唱法演員表演的時候,我簡直能看出來她們的下巴習慣性的往下抻。

要想聲音更立體,除了上下左右儘量打開之外,還有兩條。

第一,演講播音時,感覺每一個字砸到硬顎中間,就是吐字的時候,感覺每一個字落到了硬顎上,就是上排牙齒牙齦後面一點的位置上,這樣吐字歸音清晰有力。

第二,演講播音時,說話時感受舌頭中縱線用力,就是舌頭中間那條線在用力,這樣發出的字音就更加立體飽滿。

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口腔內部空間更加立體,發出的字音就會立體圓潤飽滿。

最後講一下聲帶的保養。由於疲勞、熬夜以及空氣質量差等原因,現代城市人幾乎大多數都有慢性咽喉炎,要想保護好嗓子真不是那麼容易。除了忌菸酒、忌辛辣、忌諱冰火兩重天比如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冰飲料,還要非常注意保暖,千萬不能感冒,春秋季也要戴圍巾,尤其要注意脖子就是喉部的保暖。我說的這些,其實我自己也是做不到的,但是儘量注意就好了,儘自己的可能做到最好。

大家可能聽說過有一種保護聲帶的方法叫做“發氣泡音”,發氣泡音就像運動前的熱身以後運動後的拉伸按摩放鬆,確實非常有效和必要。就是發不出聲的“啊”音,感覺氣流震動聲帶,有一種顆粒感,彷彿在按摩聲帶。如果你發不出來,說明聲帶比較緊張。可以試試早上一醒來,躺在床上的時候試一下,這個時候聲帶是最放鬆的,你一定可以發出氣泡音。

眾所周知,藝考大部分專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話要標準,特別是播音主持專業。

一、口腔打開、舌面放平

所謂的口腔打開並不是指嘴巴張大,而是不管說話與否,你口腔上顎都存在向上的力量,好像含著一個雞蛋一樣。

舌面放平的意思是,整個面舌頭是自然下放到下口腔的。多數說話大舌頭的人存在舌頭後半部分隆起的情況,可通過吞嚥動作進一步的感受和控制。

標準:張嘴可以看到小舌。

達到這個標準,我們發音的時候口腔內的容積將極大程度的增加。舌頭能夠更輕鬆的輾轉騰挪,就不會顯得說話笨拙了。

二、舌頭伸直、力量集中

一個舞蹈者,如果想要讓自己舞姿優美,那必須要能精確的控制自己的身形。我們說話時候,如果想要讓自己聲音清晰,必須讓自己的舌頭指哪打到哪。大多數“大舌頭”說話時舌頭並沒有控制好字音的形成,所以會顯得說話綿軟無力、渾濁不清。

方法論:學會舌頭伸直聚攏。

三、唇齒相依、共鳴靠前

聲音的渾濁不清,也是口腔共鳴靠後的表現。在說話時,稍稍的微笑,讓上唇和上齒有貼合感受,並且感覺聲音都是從人中處“透出”的。這樣就能讓整體共鳴集中靠前了。

四、明確位置、吐字歸音

還是拿跳舞做例子,舞者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到什麼姿勢、姿勢間的改變應該是什麼樣的過程,那他沒法跳好。同樣,我們說話時候,字音的形成起點、過程、終點,唇舌的用力位置變化都不清楚,那怎麼說清楚話呢?

一個又笨又土又老卻是最高效的方法:系統學習聲母、韻母發音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