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發布

4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規劃》22項主要指標達到序時進度,個別指標提前完成,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建設順利推進。(第一環保網公眾號對話框回覆關鍵數字“15”下載報告全文)


面臨的主要問題


報告強調:儘管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績,但仍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總體形勢比較嚴峻,工作中存在挑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牢固。

(一)部分地區面臨發展和保護雙重困境,經濟下行壓力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所放鬆。

(二)環境汙染治理任務艱鉅繁重。結構性汙染問題依然突出,全國汙水管網存在較大缺口,固體廢物尤其是

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案件仍高發頻發。

(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方、領域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薄弱。城鄉生態環境治理不平衡,農村地區環境基建嚴重滯後。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發布

(四)生態環境監管存在短板。生態環境隊伍有待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投入不足、渠道單一,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五)部分約束性指標圓滿完成存在風險。全國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指標壓力仍然很大,少數地區劣Ⅴ類水體比例、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兩項指標改善程度不高,個別地區化學需氧量、氨氮指標未達到序時進度要求。


下一步重點工作


報告指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大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支持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進一步深化

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完成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核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發布

(二)聚焦目標打好標誌性戰役。深入推進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力爭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三)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快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修復進程,完成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做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

(四)切實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積極做好重點領域環境社會風險防範工作,推進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加強有毒有害化學品風險防控。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和預警。

(五)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

長江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制修訂,貫徹實施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