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近日,在武漢,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被女兒的作文氣到變形的視頻。


女兒寫作文,全篇飽含深情地歌頌媽媽的愛,卻一句都沒提到爸爸。爸爸十分嫉妒,義憤填膺地為自己“申辯”: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雖然爸爸一直在為自己正名,但女兒並不買賬,逐條確認這些都是媽媽的貢獻,直至把爸爸氣到崩潰。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最後,不服氣的爸爸只好強行讓孩子寫:

爸爸的愛在哪裡。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看到視頻中氣到語無倫次的爸爸,不免讓人有些心疼,網友說:說好的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呢?這小棉襖漏風啊!


還有網友給小女孩支招:不是讓寫爸爸的愛嗎?可以寫成“爸爸的愛全塞在機票和混凝土裡”。


雖然語言略有生硬,但一語道破現實。


在現在的家庭中,一般經濟主力仍是爸爸,由於工作忙,他們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對孩子來說,誰陪伴的時間多,誰的愛就多。


當爸爸一直處於缺位,也難怪女兒對爸爸媽媽的愛厚此薄彼,這不過是對長期的父愛缺失的回應。


如果想讓孩子也愛自己,最重要的是,不缺位才行。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缺位的爸爸,是一個家庭最深的痛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安家》中,由海清飾演的宮蓓蓓是一個擁有高學歷背景的婦產科醫生。


在生了二胎之後,和公婆間的育兒矛盾凸顯,她想買房搬出去住,在看房途中和丈夫發生了爭吵。


原因是,丈夫希望宮蓓蓓感恩他在生活上的付出,但宮蓓蓓斥責他對家庭的缺失。


最後,宮蓓蓓絕望地說:“我應該謝謝你,我不想生老二你讓我生,我生了兩個孩子你什麼都不管,老大你一塊尿布都沒換過,到現在老二你都不會用尿不溼。”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這番話,引起很多女性共鳴。


生孩子之前,哪個媽媽不是幻想著養孩子是兩個人的事,要共同完成。


雖然知道要經歷懷胎之苦,分娩之痛,但一想到未來的幸福,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後來才知道,孩子出生才是痛苦的開始。


每天餵奶、換尿不溼、哄睡的事情都應該由媽媽來做,家務活也歸媽媽管,每天要面對柴米油鹽,經常搞得自己疲憊不堪,曾經嚮往的詩和遠方,早已不復存在。


再看看爸爸,不是下班回家躺沙發上玩手機,就是無休止地加班工作,一週到頭陪孩子的時間寥寥無幾。


可以說,在很多家庭的育兒過程中,女性是既當爸又當媽,而丈夫成了空洞的擺設。或者,就像宮蓓蓓家一樣,在這些爸爸的眼中,每天只要問一問孩子有沒有拉臭臭、吃了什麼飯,媽媽就應該萬分感激了。


殊不知,爸爸缺位,是一個家庭最深的痛。


當父親一直處於缺位,母親會不由自主地抱怨,釋放心中的焦慮,對父親的怨恨加重。這樣做,讓父親越來越想逃離。繼而母親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放到了孩子身上,於是,孩子被控制和裹挾。


最後,也就造就了一個什麼都要包攬的媽媽,和一個什麼都不管的爸爸,也就是我們常看到中國式家庭模式: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崩潰的孩子。


一個好爸爸,原本應該是孩子成長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但因為長期缺位,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困擾,也給孩子帶來了深深的傷害。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父愛缺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可估量


我有這樣一個朋友。


她老公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半夜才工作完回家,早上很早又匆匆的出門,別說陪伴孩子,很長時間孩子連他的面都見不著。


朋友戲虐地把丈夫稱之為:隱形爸爸。


朋友說,她現在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爸爸的長期缺失,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畢竟爸爸的作用是媽媽替代不了的。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有人把爸爸比作一座山,山峰巍峨,決定了家庭的方向與高度;把母親比作一條河,何碧水微瀾,決定了家庭的氣氛和溫度。


如果父親能給予孩子長久陪伴,孩子將會變得陽光、自信,內心更有力量;反之,當爸爸的陪伴時間太短,將會造成孩子父愛缺失,讓孩子內心變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


並且,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問題:


  • 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相對於媽媽的親暱和愛撫來說,爸爸是力量的象徵。

在爸爸的舉高和追逐的活動中,能夠刺激孩子在體重、身高和肢體協調等方面的生長髮育。


  • 社會適應能力差


調查顯示,疏於父親關心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

因為在人際關係上有不安全感,會影響社交。


  • 性格叛逆


父親是孩子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的引領者,如果父愛缺失,容易造成孩子人生觀和責任感缺失,出現叛逆心理。


  • 智商會低一些


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與父親相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

……


曾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


父親的言傳身教,是榜樣,也讓孩子勇敢走向未來的強大支撐。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真正的教育,是拼爹


還記得那個模仿李佳琦火了的天天小朋友嗎?


他模仿李佳琦賣文具,從說話、神態到語言,簡直模仿到了精髓。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這把尺子配上這塊橡皮,一個鴨屎綠,一個失血白,真的是絕配。”

“所有小學生,買它,買它!”

……


就連李佳琦本人,也忍不住為他留言。


看過這則視頻後,很多人都會忍不住猜測,是什麼樣的家庭生出這麼一個逗趣的娃。


直到天天和爸爸拍攝的另一個視頻又火了。


《孩子考了60分》,一張考了60分的試卷,天天和爸爸模仿不同國家和地區家長的反應,用搞笑的方式演繹出來。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媽媽也用越劇客串了一把,一家人歡樂的不行。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凡是看過的人,都忍不住笑翻了。


這時,我們才知道,天天之所以有戲精的“天分”,完全是受戲精家庭的遺傳。


天天的爸爸在生活中本就是一個樂觀有趣的人,陪孩子拍視頻只是他們互動的一部分。


為了讓孩子體會最純粹的快樂,天天的爸爸拒絕一切商業合作,僅利用假期,接一些公益廣告,充實孩子的假期生活。


在快樂的環境下成長的天天,不僅成績不錯,人也開朗自信。


這不正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嗎?


在這麼愉快的家庭氛圍下養育孩子,想不優秀都有點難吧!


我們常說,真正的教育是拼爹,其實拼的不是能給孩子多少金錢,而是在孩子的成長中,陪伴的時間有多少,質量有多高。


當一個父親願意多陪伴孩子,就能夠在孩子的生命之初,給予正確的人生引導,那麼孩子的幸福之路就開始了。


而且,作為父親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有期限的,此時不陪伴,以後將再也沒有機會。


所以,不妨適時的放下一些工作,多陪陪孩子,擔負起一個父親應該承擔的責任,給予孩子該有的愛和陪伴,讓孩子在感受父愛帶來的安全感中幸福成長。


兒童的成長,需要一個“不缺席”的父親,別讓陪伴孩子,只出現在父親節。


陪伴,從現在做起!只有愛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愛。


爸爸缺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答案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