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隔離的春天

正在法國諾曼底接受封鎖的大衛·霍克尼最近使用iPad畫了一系列春天。為陷在疫情中焦慮情緒的人灑上了春的色彩。

不被隔離的春天

“記住,它們不能取消春天”

不被隔離的春天

繼上一件溫暖人心的水仙后,另一件水仙作品

“我建議藝術愛好者們真正認真地觀察,考慮眼中真正所見並輔助筆端。材料無關緊要,鉛筆或iPad都可以。”他說,“使用 iPad 還有一個好處是,永遠不用擔心顏料不夠用。”

“我一向不喜歡喧鬧的人群”

“也許是因為聽力問題,我喜歡獨處。我很清楚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不被隔離的春天

2020年春天在“封鎖”中的法國諾曼底所繪

“為了描繪自然,我們只能嘗試。大自然沒有直線,也不遵守透視規則。”

不被隔離的春天

2020年春天在“封鎖”中的法國諾曼底所繪

他的作品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忠實記錄下樹木、花朵在天空之下的生命狀態。

“我們需要藝術,它可以緩解壓力。”

“壓力是什麼?是對未知將來的擔憂。但藝術就在當下。”

不被隔離的春天

2020年春天在“封鎖”中的法國諾曼底所繪

在霍克尼看來,藝術是現在的急需品,它重新粘合起自然帶給人們的親密感。

最貴的在世藝術家


不被隔離的春天

霍克尼位於諾曼底的住所

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1937年生於英國布拉德福德,他無疑是當今國際畫壇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被稱為"英國藝術教父"。他創作出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最有識別度的生動圖像。他的藝術生涯橫跨了多個領域,包括從拼貼攝影到歌劇舞臺設計,從用傳真機制作畫作,到深入研究藝術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學儀器進行創作。而他的作品也幾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畫、水彩、攝影、印刷版畫,並一直使用時代最前沿的科技參與創作,包括傳真機、激光影印機、計算機,以及近年來使用的視頻、iPhone手機、iPad等設備。


不被隔離的春天

《水花》

2020年2月11日,大衛·霍克尼卓絕鉅作《水花》以2,311.7萬英鎊成交(估價:2000 -3000萬英鎊),為霍克尼作品第三高拍賣成交價。此畫作於1966年,於倫敦蘇富比1973年首登拍場,其後再度於2006年以290萬英鎊成交,創當時藝術家拍賣紀錄。這一價格使他成為最貴的在世藝術家。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並非是件好事。”他說,“我每天都笑的很棒,你也需要這樣,這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力量。”

這位 81 歲的英國藝術家依舊保持旺盛的創作欲。樂觀並對生活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是霍克尼的人生信條。

在藝術上,霍克尼從未停止探索。


中國美術史中,春如何表達


不被隔離的春天

《遊春圖》 北齊 展子虔

中國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卷 ,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豔時人們春遊情景《遊春圖》是一幅春天的場景,四處點綴著春天點染出的綠色,那些尚未長葉的樹枝,也似乎感受到陽光的暖意,正欲萌芽。整幅畫浸透著一股陽光般的暖意。筆法細勁流利。在設色和用筆上,頗為古意盎然, 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但線條已有輕重、頓挫的變化。以濃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機,追求“畫外有情”的藝術境界。

不被隔離的春天

《虢國夫人遊春圖》 唐 張萱

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通過精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豔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全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遊春主題。畫家不著背景,只以溼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

不被隔離的春天

《踏歌圖》 南宋 馬遠

貌似山水畫,實際卻是風俗畫。“踏歌”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娛樂活動,人們口唱歡歌、兩足蹬踏,動作自由、活潑。

畫家表現雨後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時也反映出豐收之年,農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歡樂情景。 圖上段,畫奇峰對峙,和松林掩影中隱約的殿閣飛簷、曲折長廊。中段空白,雲煙迷漫,似乎表示山谷中還有濛濛細雨。下段近景,畫巨石、溪流、石橋、疏柳、翠竹,和低窪的稻田,還有踏歌而行的農人。宋寧宗趙擴把王安石的一首詩欣然抄錄在畫面上方:宿雨清磯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這首詩點明瞭畫的主題,也是宋朝皇帝對太平盛世的企盼。


不被隔離的春天

《富春山居圖》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72歲時為無用師所繪,用三、四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不被隔離的春天

《春風又綠江南岸》 吳冠中

江南是吳冠中的故鄉,是他的精神家園,更是他藝術靈感的無盡源泉。以自然為出發點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通過對自然精髓的提煉,以其整體構成和黑白灰、點線面的巧妙運用,令平凡的景色充滿盎然的意趣。他從寫生與抽象中表現中國文化的趣味與情調,以現代的形式賦予傳統新鮮的美感,使其水墨畫真正走向獨立與創造的現代之路。

不被隔離的春天

《杏花春雨圖》 張大千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使山水畫氣勢幻化撼人,色彩浪漫豔冶,其藝術特色與上世紀40年代的清麗稚色喜用積墨、積色等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終於站到了中國畫革新的最前沿。

《杏花春雨圖》章法採用傳統的平遠和深遠相結合的方式,用筆在傳統的技法上採用潑寫相兼的方法,讓畫面更顯氣勢靈動。樹木山體的施色已不作具體交代,青綠、汁綠、赭石、胭脂等色彩都是隨意潑染激情所致,在這心領神會的墨綵線塊裡,近旁秀木掩映的店肆與遠處淡煙輕籠的水村遙遙相對,中間錯落的屋舍和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石拱橋、木板橋牽聯著兩者的流動與生命。張大千以酣暢不失空靈的傳統構成和雄厚不失清麗的寫意精神,在大千世界的另一端成就了一幅可居、可遊,但似乎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江南夢中景象。

2020年春天不會被隔離,繪畫作品在世界焦慮之時,用歡快的色彩撫慰著疫情之下灰色的心靈,請珍惜與大自然的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