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心理学家告诉你

橙全心理


冥想 | 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心理学家告诉你


满意来自内心,那些对人性一无所知的人总是妄图通过改变外在而不是内在的性情来追求幸福,结果总是徒劳无功,而本来想摆脱的痛苦却会与日俱增。- Samuel Johnson 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作家,批评家)


成长有一个公式:人生 = 觉察+选择+发展。


我们只有首先清醒地觉察到当下的状态,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从而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连接你我的时代,媒体和各种信息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媒体的影响,其实我们更容易变得焦虑与不自信。


觉察,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当一个人学会觉察当下,他就已经无坚不摧。如果说,修行有什么法门的话,那一定是真实的觉察。保持你对情绪、对欲望的觉察,从最真实的觉察出发,你才能获得超越的力量与勇气。


如果你观察的仔细点,就会发现世界级领军人物中很多都有每天做冥想练习的习惯。


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的很多大公司从谷歌到亚马逊,都在公司内部推崇冥想文化。


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冥想,西点军校专门开设了冥想课程。牛津大学专门成立冥想研究中心。


雷·达里奥《原则》的作者,美国亿万富翁、全球对冲基金巨头雷·达里奥说:“在我所有一切的成就中,冥想是帮助我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之一。”


“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的作者,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每天冥想2个小时,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他说如果没有冥想,他不会如此高产地完成自己的创作。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一直强调冥想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并鼓励每个人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冥想。


冥想(Meditation)原本是古老的东方修行方式,印度僧侣传入西方,受到西方精英阶层的推崇,最近几年才在国内慢慢开始流行开来。


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冥想,大都属于正念冥想。


我是十多年前开始接触正念的。当时还只是一种非常小众的冥想方法,在美国也远远称不上流行。我的师兄,现在在北大心理学院任教的刘兴华教授,是国内第一批从事正念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我还记得他在闲聊时随意提到这个方向,说:「来,我们感受一下。」就开始了,没有刻意雕琢的环境或环节。


我就在那样的随意中,踏入了正念的门。


时至今日,正念冥想越来越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变成了一种带有宗教氛围的,需要庄重对待的仪式。每人一张瑜伽垫,一个蒲团,这是最基本的。还要有布置整洁的精舍,安静不受打扰的时间,如果能焚香沐浴,那自然更好。


正念也被渲染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乔布斯和马云都是在正念时得到的灵感,也有人用正念治好了几十年未曾疗愈的顽疾。这是一种源自东方的,古老的神秘智慧(有趣的是,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很迷恋蕴藏在「东方」这个概念里的神秘感)。人们一边练习正念,一边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神启。


但我天生不容易受这些「神秘体验」的影响。我也不相信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些玄之又玄的体验(如果只是如此,那它跟嗑药有什么区别?)。


我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正念是什么。


正念,就是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坐着,坐着……觉察自己的呼吸。


如此而已嘛!


要说放松,当然是放松了一点,可能对健康会有好处吧。但深呼吸不就是能让人放松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久坐不动,也没那么舒服……


我会冒出很多负面的感想。腿坐久了会酸,屁股会痛。身上会发痒,老是忍不住克制自己挠一下扭一下的念头。比起身上这些感觉,心里的想法也许更为烦躁:「坐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我明明有那么多事没做,却在这里呆坐!」


并没有获得什么神奇的体验,仍旧是一地鸡毛。也许是我缺少正念的慧根?


一种自我怀疑的念头油然升起。尤其再看身边其他人,端坐时是那么沉浸,那么肃穆,那么放松。我感到很羞愧:也许只有我是这样的一个俗人?


我要怎么样才能感受到「正念」呢?


2013年,正念减压项目的创始人,美国麻省医学院的卡巴金教授来中国。我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让我很震动。他说:你这样就是正念了。


我愣了,以为他是在随便敷衍。


我说:正念不应该是很深层的内在体验的吗?

他说:正念没有「应该」什么样,正念是「本来就有」的样子。


像废话一样的真理,但我还是有哪里没想通。


我问:但我平时生活也是这样的啊。为什么现在就是正念,平时就不是?

卡巴金说:因为你平时很少觉察。


「觉察」这个词,他一直挂在口头上。听起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觉察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觉察到我那些庸碌和琐碎。


对啊……这就是「我」啊!


很烦躁对不对,这就是我啊。

难过对不对,这就是我啊,我就是难过啊!

对自己失望对不对,这也是我啊,我没法不失望啊!


那些烦躁的,不安分的,不断涌动的心念,本来就是「我」的样子。


没有好不好,该不该,就是本来的样子。


当我看到这一点,反倒安静下来了。


这是我自己正念的体会。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对正念感兴趣,这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希望的是通过正念练习,「达到」某种更好的状态。我想说,这种希望刚好不在正念里。


正念就是现在,就是此刻,就是自己如实的样子。


你可以不用特意焚香沐浴,去追求一种正念的状态,只要你回到当下,看到自己这一刻在干什么,想什么,感受什么,头脑里涌动着多少杂念,包括自我怀疑,包括对当下的不满……那么,这一刻就已经是正念的状态了。


听上去并不难,对吗?


难就难在,我们都太想摆脱当下了。


我在人生实验室里加入了正念训练,每天两场。每一场几乎都是爆满。我们请到的老师叫贾坤,他是一个非常有禅宗气质的正念练习者。有时候他会说一些看似奇怪,但很有深意的话。参加实验室的学员,经常记下他的「金句」。


有一天他说,正念没那么复杂,学会一个字就够了。


什么字?

他说:就是「哦」。


「哦」就是觉察。我看到了,很温和。任何时候回过神来,看一眼自己的状态,都可以说一声「哦」。


哦,我刚刚走神了。

哦,我的胳膊有点酸痛。

哦,我又在怀疑自己能不能坐得住了。

哦,我又沉浸在过去了。

哦,我开始期待明天了……


这就够了。把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每一次觉察都带着慈悲。不必自责,更不必疾言厉色。当然自责也只能随他去,哦,我又对自己凶了……


这就算是正念冥想了吗?会不会想得不对?


哦,我刚刚又在怀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