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1.

在《倚天》的愛情中,殷素素生死相隨,趙敏一往直前,小昭不求回報,周芷若深藏執念。

唯獨有一個姑娘,巍然挺立。

就像三毛的《如果有來生》裡所寫——

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她是紀曉芙。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個人覺得《倚天》中,比起“張教主,趙郡主,周掌門的愛情三人轉”,“楊紀戀”值得玩味的多。

趙敏這個女子,我是佩服的,愛的決裂、英勇,她的愛情大部分是她自己爭取回來的。

若不是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向“無忌哥哥”暗示和剖白,我們的張教主永遠是一副謙謙君子樣,拱著手一臉淡定的叫她“趙姑娘”。

也亦被周芷若那句楚楚可憐的“無忌哥哥,我對你也是刻骨銘心的啊”感動過。

金庸筆下優柔寡斷、拖泥帶水的男一號絕對屬張教主“獨領風騷”。

最過分的時候還想“一人共擁四美,享盡齊人之福”,無忌,無忌,百無禁忌,真是糟蹋了這個名字。

而優秀的女人愛上了沒品的男人,這段情就沒什麼看頭了。

所以,楊紀戀在劇中雖然是插曲,其蕩氣迴腸程度卻勝過了主旋律。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2.

紀曉芙是個令人敬佩的女子,因為她寧願犧牲名聲,捨棄生命,也不肯做違背良心的事。

紀曉芙的堅持原則,對人對己真誠正直不屈,與後來周芷若的屈服成為強烈對比。

然而產生的效果不是使人因見紀曉芙之死而同情周芷若的屈服,反而是使人因紀曉芙甘願犧牲而對周芷若的懦弱感到失望。

關於《倚天》,紀曉芙和楊逍這段孽緣,大家都嘆紀曉芙為女取名“不悔”用情之深,還有人覺得她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我不敢苟同。

“不悔”這兩個字,應該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不後悔與楊逍產生感情;二是不後悔生下楊不悔。

這兩個字更代表紀曉芙的墓誌銘,是她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如果只強調對愛情方面的理解,好像有點浪費金庸先生對這個角色的愛惜。

兩人的孽緣,以及楊逍對曉芙的強逼,不是為了增加戲劇性而隨意潑灑的狗血,而是為了劇情需要而做的刻意安排。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只談我自己對於“楊紀戀”的觀點,無所謂正確與否,不喜請繞道,謝謝。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3.

紀曉芙和楊逍,一個風流倜儻,玉樹臨風,一個“出水芙蓉”,俏麗無雙。

俠客佳人,英雄美女,本就應在同一舞臺上“愛來愛去,禮尚往來”。

所以理性分析他為何愛她或她為何愛他其實有點無聊。

但從背景和性格來分析,紀曉芙愛上楊逍非常符合正常邏輯。

首先,紀曉芙是所謂的名門正派---“峨嵋派”的首席大弟子,從小在滅絕老尼身邊長大,而且深得其寵。

而楊逍是典型的“邪教人物”,江湖上對於他那些聲名狼籍的傳說從未停止過。

紀曉芙的那些所謂“名門正派”的長輩們對於她的教育類似“這丫的是個混蛋,專門幹一些我們江湖人士不齒的勾當,滅了他和明教的餘孽,才可永保江湖太平和江山社稷”,肯定是經常性的。

這可能讓紀曉芙潛意識對楊逍有點不屑。

但也無疑挑起了她的好奇心,讓她思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當一個女人開始對你好奇的時候,可以說你已經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

所以當楊逍第一次隆重登場的時候,紀曉芙會有意無意的朝他瞄上兩眼。

而這一瞄,又有新發現。

她日日從師傅口中聽到的那個應該千刀萬剮的“惡人”,傳說中的“邪教人物”,居然如此風流英俊、優雅迷人。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若我們最開始把一個人想得很不堪或第一印象極度不佳,而再次見面的時候,居然發現他的優點或迷人之處了,那這種落差一定讓我們對他印象大為好轉。

紀曉芙應該就有這種感覺,楊逍再次“版本升級”,她對他即便還未到牽腸掛肚的程度,但也給他在心裡留了一個角落。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張愛玲說過——“女人對於男人的愛,總帶點崇拜”。

紀曉芙從小在“峨嵋”這個正經嚴肅的地方長大。

身邊的那些“正派男士”都正襟危坐,不是聖人就是君子,天天板著個臉,皺著個眉,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偶爾不小心的接觸也被怒視為“男女授受不親”。

只有楊逍,他日日流連在“煙花巷陌”,夜夜繾綣“風月場所”,嬉皮笑臉,永遠那麼漫不經心,亦正亦邪。

紀曉芙遇到楊逍,也是十七八歲青春年華,同時也正是叛逆的年紀,只是她作為“峨嵋”的繼承人不敢放肆而已。

於是對楊逍更加另眼相看,在楊逍身上找到了自己不得不隱藏起來的影子,愛上另一個自己,理所應當。

哪個女人願意面對一塊無論你澆多少次水,施多少次肥也不會開一朵小花的大石頭。

像殷六俠這樣沒情調的石頭,我們有靈氣的“悟空”都不願意從裡頭蹦出來,怕沾上那股迂腐氣。(當然,除了楊不悔)

更何況是那般冰雪聰明的紀曉芙。

以上種種緣由,都埋下了紀曉芙愛上楊逍的伏筆。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但紀曉芙是一個挺矜持的女子,楊逍無數次逗她,她又怒又喜,粉面含羞。

可以說若楊逍不主動,紀曉芙哪怕愛他愛到生生死死那麼多,她也不會主動投懷送抱的。

而且,楊逍的灑脫不羈也不能消除她的不安定感和恐慌,每一個女人愛上楊逍那種人都會有“痛苦”加“痛快”的雙重感受。

從小在傳統的環境下長大,所以紀曉芙矜持;師傅對她寄託了很大的期望,所以紀曉芙謹慎。

於是即便她愛楊逍,也不會象紫霞仙子對至尊寶那樣愛得“飛蛾撲火”。

可是楊逍一直不停的“騷擾”她,“挑逗”她,於是牽出了楊紀戀的“導火線”。

一個“常在花叢走,花粉從不留”的浪子居然對你和別的女人不一樣。

他霸道的“搶婚”;黃昏時分,帶你到清幽的山谷裡捉蝴蝶;為了救你的命,他趕了三天三夜路,跑死了幾匹好馬;他讓你時時刻刻感觸到他溫柔的凝視......

如此種種,哪怕你對他沒什麼感覺,也足以被感動得無以復加,更何況紀曉芙面對楊逍從不曾做到 “心如止水”。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4.

而楊逍的強逼又含有幾分紀曉芙的順從?

金庸先生對這個分寸把握得十分巧妙。

既不能削弱紀曉芙的道德感,又不能令楊逍那麼不堪。

在此前提下,採取直接描寫的方法太難了,而且容易越描越黑,還不如大面積留白,只一句“弟子不能拒,失身於他。”

真真感嘆:妙哉!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一部小說,人物是核心,人物要立起來,需得神形兼備,立體統一。

關於紀曉芙的形象,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膚色雪白、長挑身材的美貌女郎”,“面容俏麗”,屬於高瘦白秀類型,並不美豔,更不算絕色。

性格方面,曉芙第一次出場是在張真人百歲壽宴,當時已生下楊不悔,但還如同少女般害羞:“低頭弄著衣角”,“低著頭剛好也斜了他一眼”,“羞的滿面通紅”整體氣質溫婉羞澀。

至於動不動眼淚流下來,一會兒心疼殷六俠,一會心疼張無忌,心軟得不得了。

不僅對朋友心軟,對敵人也心軟。

她不忍心丁敏君摧殘彭和尚,面對師姐的侮辱和以隱私要挾,三次出手阻攔,最終惹得師姐對她痛下殺手,但她從沒一句不敬之言。

丁敏君被制,她卻一句“她是我同門師姊,她雖對我無情,我可不能對她無義”放了丁敏君。

紀曉芙溫和仁慈卻不軟弱。

最後滅絕以掌門之位為籌碼要她設法殺害楊逍時,她“雙膝跪地,卻堅決的搖了搖頭。”

我認為無論要紀曉芙殺誰,她都會“搖搖頭”,因為她的仁慈是無差別的,倒不是因為楊逍本人。

孔子說“仁者愛人”,紀曉芙身上就體現了這種大仁。

山本耀司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碰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知道自己,碰上的東西越是厲害,就越能瞭解自己。

對於紀曉芙而言,碰上殘暴,她選擇善良;碰上嫉妒中傷,她選擇寬容;碰上強迫,她選擇節操;碰上愛慾,她選擇自控;碰上生死抉擇,她選擇正直赴死。

但即使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就叫“不悔”。

強者守道,令人敬仰,弱者守道則更是難能可貴善莫大焉。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5.

金庸小說裡,出色的女性太多。

男性視角,會津津樂道願娶哪一個做老婆,哪一個做妾。

但恐怕沒有人會想娶紀曉芙。

金庸先生筆下的紀曉芙是獨一無二的令人驚佩的存在。

論才貌,論武功,論成就,紀曉芙無疑都是平平。

可驚佩之處,在於她不服務於男性中心,不妥協於任何概念,也不投靠任何主義,在於她人格的矛盾能以個體的不屈來兼容。

這代價是慘烈的,但換了別人,誰能如此?

她的性格里完全沒有妥協二字。

她捨棄愛情、門派、婚姻、名門淑女的身份、江湖危亡的大義,她心中只有一種與世無爭的善。

她最後的死亡,誠如楊逍所言,她只要假意允諾上崑崙誘殺楊逍,就可以與之團圓,但她不願意。

既不願殺死心上人,也不願欺騙恩師。

為了這個兩難的不願意,她寧可鄭重地直面死亡。

真的剛毅驚人!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紀曉芙一生是悲劇,如果她禮教意識、自我尊嚴感稍微再薄弱一點點,也許她就能和楊逍成就姻緣。

如果她性格里的耿直忠厚稍微再少一點點,她也不至於當場被師父打死。

紀曉芙對每一個人都很好,唯獨對自己太“狠”。

如果和她同樣的遭遇,很多人做的選擇也許會完全不同。

選擇楊逍,可以在光明頂過隱居生活,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選擇殷梨亭,可以在武當山清靜度日,當殷六俠的妻子。

選擇滅絕師太,可以繼續在峨嵋派修煉,大概率接任掌門。

她身後有三把絕對強硬的保護傘,無論選擇哪一把,她都可以過世人眼中令人豔羨的生活。

簡直是“前途似錦,一片大好”。

但是,她就是——不願意。

不願意就是不願意,沒有二話。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06.

我一直覺得,青年楊逍,像極了一個人:楊過。

只可惜,紀曉芙死得太早,楊逍這一生沒辦法再從另一段深刻的兩性關係裡修補自己的人格缺陷了。

他只有越來越孤傲,越來越隔絕人情。

金庸寫楊逍晚年,用了四個字——年老德薄。

楊逍在明教人緣不好,並不完全是眾人想當教主、權力爭鬥的原因。

而是他為人清高自負,傲慢不群。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明教滅頂在即,楊逍正應合眾人之力退敵,生死關頭,他卻心胸狹隘,與五散人消磨起新仇舊恨來。

寧可孤軍奮鬥,不要政敵援手,置一教安危於不顧,絕非真英雄所為。

放到現代企業來說,就像公司有個同事,一直挑釁他,跟他比拼業績。

楊逍不想傷和氣,影響公司團結,所以一直隱忍實力,讓著他。

但他心高氣傲,既不跟對方溝通講和,也不屑於讓對方知道,直至雙方積怨甚深。

楊逍獨來獨往,待下屬冷血,心中手中,皆無人。

青翼蝠王韋一笑要殺人飲血,殺了他貼身書童,他眉頭不皺一下,亦無惋痛之情。

他對人是深防大備、心機深冷,待棄子冷漠無情,也是他天性裡缺乏情感能力,好像一條蛇。

楊逍任性使氣,一生驕傲,得罪人無數。

“年老德薄”,這四字總結了他一生,令人感嘆悲劇的一生。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結語:

金庸的武俠,告訴我們什麼是終極的正義、仁慈和大公。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上,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的時候,看一看金庸,也許能找到讓心靈安寧的答案。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這首歌叫“不悔”——楊逍&紀曉芙

(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

~END~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述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