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梵高:被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天才梵高:被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I want them to say:he feels deeply,he feels tenderly .

▼/01

梵高生前在人们的眼中算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没钱、没房子、去妓院、有梅毒,还专门画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当代艺术”。

再加上常年饱受精神分裂,燥郁,先天颠痫等疾病的纠缠,在世人眼中,除了是个屌丝,还是一个疯子,一个神经病,尽管生前画了有2000多幅作品,但只卖出了一幅叫做《红色葡萄园》画。

一个在暗夜中不被认可和理解的loser,最终在37岁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虽说电影《至爱梵高》 是所有关于梵高的影视作品中第一部表达出了对梵高是否自杀的怀疑的影片,但梵高英年早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天才梵高:被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02

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

—西班牙故事

梵高的死,像一个谜,牵动着后人的好奇心,在影片《至爱梵高》中,所有和梵高死亡有关的事被重新解构,进行了一次梵高死亡之谜的探索。

梵高出生时,取名为Vincent,(文森特)这是他刚出生就夭折了的哥哥的名字,梵高的生日就是哥哥忌日,这个出生注定让他蒙上阴影:他既要成为哥哥的替身,又因为自己活着而内疚、自责、羞愧。

电影中有一幕情节:

少年梵高追着出去,拉着站在哥哥坟墓面前的母亲的手,而他的母亲却松开了了他的手。

那一刻,母亲松开不仅仅是梵高的手,也是梵高的人生,于是少年梵高变得更加自卑,自闭和孤僻,这种类似被最亲近的人抛弃的感觉成了他悲剧一生的源泉。

无法真正被父母真正看见,被认可,被回应之痛,让他无法融入家庭,因为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只有夭折的哥哥才是完美,不会犯错的。

断断续续的学校生活,再一次将他掷入惶恐、孤独之境,害怕与人互动,而他因为红色的头发经常被别人嘲笑和戏弄,于是他只能逃回家中。

而他的父母却用尽心思把他推向社会,不断逃学回家又被父母驱赶回到学校伴随了他的少年时代,而青年时代的梵高做过画商,书商和传教士,均以失败告终,

当梵高再次失业回到家推开家门那个刹那,父亲那个冷漠、鄙夷的眼神,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他。

梵高的父母从未给过他温暖的回应,或者说没有回应。

天才梵高:被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03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孩子的心还没有关上,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或许直接会杀死他们。

梵高在父母身上得不到认可,得不到回应的失落让他在内心深处养了一只渴望被看见的困兽,这让他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性都有过联结的困难。

首先是对于在家里唯一支持他的弟弟提奥,提奥是梵高唯一的知音,在梵高写过的902封信里,有800多封都是写给弟弟提奥的,

作为梵高存活于世的重要经济来源,支持者和崇拜者,弟弟提奥这些无条件的资助和鼓励,也让梵高活在极度内疚与自责中,他的画无人问津,无力偿还弟弟的恩情,在心理上无法找到施与受的平衡。

甚至有人猜测梵高的死因是因为不想继续给弟弟增添麻烦了。

而梵高和他的挚友高更也只是碰撞过短短的两个月;

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争吵便是梵高与高更的争吵,两个在巴黎一开始惺惺相惜的人,慢慢地成为挚友,还一起居住过,但最后两人因为绘画风格不同而大吵一架后分道扬镳,梵高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了他喜欢的一个妓女。

曾和父亲发生激烈冲突的梵高本身是有虔诚的信仰的,但是虚伪的教条让他感到愤怒,正是如此,他与父亲之间的分歧难以跨越,在1881年的圣诞日,梵高被他的父亲赶出了家门。

在信中他告诉弟弟:

“真正的原因是我没有去教堂,如果去教堂是强制性的,而且他们强迫我的话,就算出于礼貌,我都绝对不会再去了。”

或许出走,才能摆脱父亲对他的精神世界的束缚。

天才梵高:被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04

梵高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在有生之年,梵高拼尽了全力,绘出自己心中的那团火,渴望被世人看见,而势利,迟钝的世人却错过了与这个天才同处一世的幸运。

食不果腹的贫穷、反复发作的重疾没有浇灭这团火,无人回应的绝望,沁入心骨的寒澈却浇熄了它。

然而这种绝望,是他母亲亲自埋下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