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這個妻子


假如我是這個妻子

一天午休,幾個女工圍在一起看手機上的諮詢。一篇諮詢吸引了她們的注意: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後,娶了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女孩。有人說他是“事業上理想,婚姻上遺憾”。他卻說:“我愛她那顆賢惠善良的心。”讀完這篇報道這些年輕的婦女議論開了。一個新婚不久的婦女說:“我要把這篇報道給我家那位看看,好好教育教育我家那位,這是糟糠之妻不下堂啊!”另一個說:“這個女孩好運氣,找了個有良心的丈夫。要是碰上個喜新厭舊的,還不早把她給扔了。”這時一個婦女站起來,緩緩的說:“假如我是這個大學生的妻子,我絕不滿足於這樣的愛情生活,我要把自己也提高到博士後的水平。”

假如我是這個妻子


她的話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的心,熱烈的討論氣氛頓時沉寂了下來。人們顯得心事重重。原來這句話觸動了她們最敏感的一根神經。這些少婦中,有幾個人的丈夫是技術員、車間幹部,文化程度都比這些做妻子的高得多。難道有大學文化水平的丈夫,一定要有大學文化水平的妻子,才能與之相匹配嗎?如此說來,文化懸殊的夫妻關係都有點“懸”了?有的人不禁暗暗想起:當自己熱烈地向丈夫訴說自己感興趣的一切話題時,丈夫卻露出了心不在焉或厭煩的神色。

假如我是這個妻子


現實的情況是,對相當一些做妻子的來說,已經不是假如我是這個博士後的妻子。醫生娶護士、工程師娶工人,這在我們的社會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與自己丈夫的文化相比,畢竟也存在著比較大的距離。婚姻的穩固,與夫妻間文化水平的高低到底是個什麼關係呢?這是一些與丈夫文化水平存在差距的妻子,不得不思索的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