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出乎意料之外,一個小小的維權事件,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西安女研究生買奔馳被逼哭,事件持續發酵。

從剛開始一家4S店的問題,上升到對奔馳中國的責問,從發動機漏油到不清不楚的金融服務費,揭露的不僅是奔馳一個品牌的傲慢,甚至帶出了整個汽車行業的潛規則。

而近幾天,包括央視和人民日報在內的各大官媒也紛紛發聲,驚動的不僅是西安當地的執法部分,甚至連稅務局和銀保監會都開始介入。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這樣的局面,是這位女車主一開始怎麼也想不到的!

以一己之力,撼動了整個汽車銷售行業的根基!

達成和解協議

而目前最新的消息是,昨天晚上,在市場監管局和各方媒體的參與下,達成最終和解協議。

女車主和西安利之星奔馳4S店達成和解協議:接受奔馳道歉,換一臺新車,退還金融服務費,補過生日,十年VIP等

和解協議主要內容包括:

1、更換同款的奔馳新車,但依舊是以貸款的方式購買;

2、對該車主此前支付的1萬餘元“金融服務費”全額退款

3、奔馳方面主動提出,邀請該車主參觀奔馳位於德國的工廠和流水線等,瞭解相關流程;

4、贈送該車主十年“一對一”的VIP服務;

5、為女車主補辦生日,費用由對方全額支付;

6、雙方對原車輛發動機機油滲漏問題的分歧全部得以解決。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雖然奔馳的解決方案得到了女車主的認可,

但是這件事情並不算完,

據瞭解,涉事車輛有關質量問題已進入鑑定程序,該事件涉及的涉嫌違法違規問題,仍將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處理。

奔馳方面相關負責人再次向車主道歉,並表示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

西安利之星落得關門的下場

4月16日,在上海國際車展期間,戴姆勒中國區主管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在展會期間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回應表示,就中國客戶投訴梅賽德斯金融部門一事表示道歉。

唐仕凱稱,客戶事件的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正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對目前情況他還透露,涉事經銷商已經被暫停資格,並可能是永久性的

同樣是在上海車展期間,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愷(Nicholas Speek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為西安女車主的遭遇公開道歉。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而始作俑者,西安利之星的下場自然也好不了!

16日晚,北京奔馳發佈第二封官方聲明

北京奔馳聲稱,公司代表與西安車主進行了溝通,並協調其與相關授權經銷商達成了諒解共識。對工作流程上所存在的問題吸取深刻教訓並將立即採取整改措施,對經銷商網絡進行合規審計。

即日起西安利之星奔馳暫停運營,如調查結果顯示該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存在不合法不合規的經營行為,其銷售運營授權將被終止。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當然,這份聲明也有明顯“甩鍋”的味道,

幾乎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經銷商,甚至用

“汽車廠商不得干預經銷商自主經營活動”來徹底撇開與經銷商的關係,而所有的處罰也是針對經銷商,一出活生生的“捨車保帥”。

要問的是,好好的一輛奔馳新車,為啥會漏油?奔馳官方不解釋一下嗎?

另外,是給消費者“換車”還是“換髮動機”,奔馳中國完全沒有決定權嗎?

“金融服務費”水落石出

另外,對於銷售過程中出現的“金融服務費”問題,

調查也有了結果!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16日晚間,據央視新聞報道,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西安女車主所交的“金融服務費”,是女車主與4S店的第三方簽訂的墊資服務協議,女車主要在銀行貸款,銀行貸款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第三方則替車主向4S店進行墊資、擔保,產生的費用。

金融服務費實際上是第三方陝西元勝公司派駐在西安利之星4S店的工作人員收取的

而在這份維權女車主與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的墊款服務協議上,顯示獲批的貸款為419160元,其中3%,計12575元,為車主向元勝公司支付的報酬。

元勝公司只留貸款金額的1%,另外2%打入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的賬戶。而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以信息技術服務的服務費為名,為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開具發票。

也就是說,西安利之星與第三方公司協作,收取貸款3%服務費,利之星獲得其中2/3

目前,

銀保監會已要求奔馳汽車金融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對其經銷商是否存在類似違法違規收費問題進行排查,並進一步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明確要求經銷商不得以為汽車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名義收取費用。

奔馳道歉!涉事4S店關門!女車主和解內情曝光!

金融服務費,顯然不是西安利之星一家店的問題,也不是奔馳一個品牌的問題,據車主們反應,基本上是行業的潛規則,這樣不規範的做法能一直延續,難道僅僅是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是否也反應消費者

在購車過程中的被逼無奈,或者是投訴渠道的不暢通?

這件事件的熱度會很快退去,

但這可能是汽車消費史上最具“里程碑”式的事件,

影響深遠!

以往車企的傲慢和4S店的橫蠻,該收收了!

為防失聯,新號上線,多一個人關注我們,我們就多一份吶喊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