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你的强势,我们做朋友吧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小树》。

有一棵大树,很爱自己的小树,它希望小树能够章程参天大树,所以费时费力的去栽培它。大树觉得这里的阳光好,就会让小树去这里,大树觉得那里的土壤肥沃,就会让小树去那呆。每次小树和自己的朋友还没相识,就已经换坑了,以至于小树从小到大都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小树心里觉得很遗憾,但是它并不抱怨大叔,因为它知道大树也是为了它好。

小树慢慢长大了,它有喜欢的大森林,但是大树不喜欢,所以小树也放弃了,去了大树指定的地方,小树觉得自己总是在大树的庇护下才能成长,这不是它想要的。因此当小树长得足够大的时候,它就想逃离大树安排的森林,同时也要远远逃离大树,小树想自己去寻找阳光和营养。

这个故事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小树就是我们的孩子,大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在教育方面,中国的父母最喜欢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你好”,诚然,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巴不得付出全部,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他们好,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问过:我们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这种好?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不是这种爱?

作者的朋友就是在父母这种观念下教育的。他的爸爸是一位高中老师,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所以从学生时代,他的“悲剧”生涯就开始了。小学时代他在学校里很受老师的照顾,因为这些老师都是妈妈的同事。所以一旦他有什么不好的表现,他的妈妈准会很快就知道,等待他的便是一顿打骂,童年时代他就这样在母亲的打骂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了,说真的,很多孩子对于自己的童年总是有美好的回忆,但是他说他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别人都是在被童年治愈,而他是不断的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到了中学时代,他又开始在爸爸的阴影下成长了,他的爸爸就是他的班主任,但是在班级里,他却没有受到任何一丁点的照顾,反而,最先被爸爸当作反面教材,可能爸爸觉得自己的孩子更好下手一点。他的学习兴趣就在父母的特殊“关照“下消磨殆尽了。 所以在高考时,他不得不选择了走艺术生这条路,当时高考完他有自己理想的学校,虽然也是一个专科学校,但是是他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可是当他填了这个学校之后,他的爸爸却动用他所有的关系给他退了档,选择了一个本地的非常非常普通的大学。他的大学就像是为父母读的,就当完成任务一样的读着。直到大学毕业后,他就飞似的逃离了父母,逃离了从小生长的城市。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家庭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要么就是信奉”放任不管,任其生长“,这两种教育方式截然相反,第一种是管得太严,第二种是管得太松。

收起你的强势,我们做朋友吧

我认为父母和孩子最理想的相处方式就是像朋友一样,作为家长必须要学会取得孩子的信任,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自己做父母的威严,父母只有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了,孩子有什么才会愿意告诉自己的父母,才会愿意听父母的意见。现在常常会听说哪里发生了”校园霸凌“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作为父母的却不知道,这不得不说是父母的失职,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把自己的遭遇告诉父母,是很有可能避免自己受到更深的伤害的。

收起你的强势,我们做朋友吧

父母不仅要学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父母无限的爱和信任中建立了自信,同时又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着美好的品行。这样的孩子他的成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勇敢,自信,德行,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壤,只有良好的土壤才会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