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家庭是不是幸福百分之八十取決於子女教育是否成功!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如果教育得當,這個孩子在將來有出息,則會給家庭帶來幸福,如果教育不當,孩子沒有出息,甚至誤入歧途,則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災難,家庭有何幸福可言。

《馬卡連柯全集》寫道:"教育兒童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我們的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們將創造歷史。我們的兒童是未來的父親和母親,他們也將要成為自已兒童的教育者。我們的兒童應當成長為優秀的公民,成長為賢良的父親和母親。但是,這沒有概括一切,我們的兒童又是我們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確的教育是我們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們將來的苦痛、辛酸,是我們對其他的人們和整個國家的罪過。"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佔據相當的地位。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教育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啟蒙老師。所以家長對孩子所施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點和基點。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像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不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痴,

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作用是值得我們做家長的達到共識的。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家庭教育具有對孩子教育的連續性

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

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末《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家庭教育雖然很重要,但所有的家庭教育都得對對象有一個良好的預期,要不然,教育目的指向不明,也不可以培養出一個時代,或者是對於家庭來說有出息的孩子。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那麼孩子在將來的發展上,怎麼才算得上是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呢。我們針對現階段和未來十年發社會需求和發展,來看,應該符合一下五個維度。

  • 1、能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生理活動。情緒的變化會引起生理上的變化,大量事實表明,良好的情緒是維護人生理機能正常運行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在《內經·素問》中談道:"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而且呢,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對社會關係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經常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容易生氣,而且把脾氣經常散在別人身上,如果經常這樣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跟別人容易發生衝突,久而久之,身邊很可能就缺少朋友,身心就會受到影響。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是人生過程當中必澡或缺的人生技能。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2、有相當程 度的逆商。

能夠在遭受挫折時有而對的勇氣,並能堅持對抗的能力,就叫做逆商。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也就是逆商這三個因素,且前兩者我們大多數人之間相差不是很大,而逆商卻有著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的不同態度,比如,在遊樂園裡,孩子遇到不順時,有哭鬧不停地,但也有不哭不鬧試圖重新來過的。還有在學校學習的過程當中,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就不想學了,然而卻還有一些孩子碰到問題會慢慢鑽研,從不氣餒,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決不罷休的孩子。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蘇格拉底說:""逆境是磨鍊人的最高學府。

所以有一顆曠達、歡暢、自信的心,能夠笑對逆境,不管遇到任何的苦難和挫敗、仍然腳踏實地向前走,使逆境成為自己成功的奠基石才是是重要的。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3、有正確金錢觀的孩子

教育孩子如何認識錢,如何使用錢,直接關係著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因為這是一種基本的素質。

孩子一時形成錯誤的金錢觀,他們就會被"錢"控制。就會為了得到錢,不惜偷蒙拐騙。那些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等已然成了錢的奴隸,甚至惡魔。至於懂得金錢好,也懂得金錢壞的孩子,他們才會對金錢抱以敬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4、非常自信的孩子

每個人都要自信,孩子也不例外,只有自信,他們才會做得更好。所謂才能,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這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在《小市民》裡提到的一句話。

當孩子在人生的路作,面對陌生環境時,當一個孩子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時,比如來到學校,遇到很多新面孔,他們如果自信的話,就會收穫很多同伴,收穫很多快樂。

而一個自卑的孩了他們的心智發展會越來越低下,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辱。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愛樂蘭劇作家蕭伯納曾這樣說過。所以自信是一種強大的氣場,能激發出孩子無限的潛能。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5、獨立的孩子

不論是誰,總歸要一個人生活的,如果沒有不能獨立,需要父母養的話,只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說:"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父母可以對你愛,但是你最終重要走出這一份愛,去迎接更廣闊的時間,容納星辰大海。只有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才會書寫出自己人生輝煌的故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期望,而對於我們做家長或者家庭成員的份子,我們應該做到那些,才算給孩子有利的引導和幫助呢。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應該是身教大於言傳,如果我們能夠經營好家庭的方方面面,才能讓孩子在將來達到你所期望的模樣。那怎麼我們應該經營怎麼樣一個家庭呢。

  • 1、堅持培養孩子讀書的家庭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一個叫詹青雲的女孩子被加了優秀的標籤: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2018華語辯論世界盃"最佳辯手",《奇葩說》第六季冠軍……

能做到如此,全靠成長中他父母親的努力。不的家不富裕,爸爸是工人,媽媽是老師,他們明白強制學習是沒有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得,所以,書籍成了他們的選擇,讓她在各方面去涉獵知識,從中感受到讀書的魅力。

父母親從小就喜歡給小青雲買書,但買的不是那些課程教本,而是各類型的"雜書"。包括四大名著和武俠小說。週末父母都會陪著她去書店看書,讓她沉浸在書海里。

為了能讓女兒更好地感受到讀書的魅力,青雲的爸爸經常會騙她陪爸爸出差、旅遊,然後路上給女兒講書,講那些正氣的事,引得詹青雲非常的嚮往。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給孩子播種了一個讀書的好習慣,何來子女不夠優秀呢。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2、不過度溺愛孩子的家庭

著名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古人也說:"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愛之,其實仇之。"

著名詩人汪國真說:"愛有時候也是一種傷害。"從古至今,哪一個溺愛的例子不令人唏噓感慨呢?

大家都知道《傷仲永》的故事,聰慧過人的方仲永,在父母和他人無盡的誇獎和溺愛中,直至"泯然眾人矣"。

當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比比皆是,過度保護和寵愛,有時候只會害了孩子。如果一味的龐愛,呵護,溺愛,這個孩子將會成為父母一生的負擔,不溺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最好的愛。一個家庭很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嚴慈並濟。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3、不亂髮脾氣的家庭

去年很火的一個電視劇《少年派》中有一個江家的家庭破產了,然而他們並沒有相互埋怨,吵架,自暴自棄,相反的,擁有非常良好的心態,去思考解決問題,靠自己的雙手重新創業。連孩子的朋友都非常羨慕地說,他們家父母情緒穩定,太可貴了。也沒有影響到孩子,反而樹立起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那種極端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研究表明,小孩子在明事理的年齡之前,大都對所謂的觀念不太明白,只是很直觀地去接收大人傳遞的形象,家庭是什麼樣子的,小孩子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榜樣。所以上父母情緒上的穩定,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不亂髮脾氣,使家庭一派詳和,教育出來的孩子必定是謙遜有教養的。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4、勤於節儉的家庭

勵志書籍《羊皮卷》中提到過這麼一句話:"想一下造出大海是不可能的,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猶太人說:"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如果孩子希望得到一筆數額不小的錢,那你得先讓孩子學會最大限度的節省。"

政治家曾國藩說:"我這一輩都會教育自己家庭的子女,要勤儉節約。"

尤其曾國藩在自己的為人出事當中,還是在自己留下來的家訓當中,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修養,尤其特別告誡家人要節儉。不能大度揮霍。

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們的收入也逐漸提高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學習"節約"了。節約不意味著"摳門",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花得更有價值。

一個追求奢侈的家庭,家風一定充斥著好逸惡勞,甚至是非不斷。而好於勤儉的家庭,不管孩子是否成才,但絕不會養成鋪張浪費的惡習。

不亂花錢、勤勞節儉是一個家庭消費觀的基本根基,創造節儉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學會簡約生活,這對於孩子來說百利無一害。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5、整潔乾淨的家庭環境

《夷堅志》說:"高堂素壁,無舒捲之勞;明窗淨几,有坐臥之安。"從古至今,乾淨的房間都總是能看出一個人的心境與為人。

哈佛商學院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有強烈幸福感的傑出人士,居家環境總是十分整潔清爽;而對比之下不太幸福的人,往往生活在凌亂骯髒的環境中。

整潔乾淨的家庭,會給人一種良好的感覺,讓人心情充滿愉快,相反地,如果很凌亂,則會讓人感到壓抑,那種負能量,容易讓人變得暴躁易怒。《朱子家訓》的開篇,講的便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一個家庭如果總是很亂,勢必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情緒,影響孩子品行的發展,從小就會養成一種懶於整理的結果,也會讓其不注重人人的衛生習慣,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會優秀呢。

所以,做為家長,應該從小在家庭裡樹立榜樣和引導孩子,有一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思想理念,讓好的品性滲透到孩子的血液裡。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 6、有規有矩的家庭風貌

《荀子 · 性惡篇》裡說:"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意思是人沒有禮儀就會混亂,不知禮儀就會悖謬。

著名畫家施邦鶴先生曾說:"從小我家便有很多規矩,小時候覺得很受拘束,大了才理解正是這些規矩影響了我的一生。"

《家庭教育》一書中曾提到:"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規矩的自由叫放肆。"俗話說家有規矩,始成方圓,家無規矩不立。

孩子如果在沒有約束力的家庭中成長,勢必回讓孩子在混沌的觀念中生長一樣,他便不知道對錯,沒有立場,沒有原則,沒有邊界,對其是非觀念的判斷產生不良影響,不管我們怎麼對待孩子,必須要有規矩,這才是孩子做事的連界,如果有邊界概念的話,孩子則更容易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規矩,是孩子通往一個優秀成人的一把鑰匙。

所以如果真的愛孩子,請不要讓他放縱,應當讓其明白規矩。

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遠且深刻的,千萬不要認為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是一種無效行為,很多故事都告訴我們,良好的家庭是一個孩子通往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何為一個在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建造適合他成長的好的家庭環境


俗話講"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一個家庭是什麼樣的,那孩子就會是什麼樣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要先改變觀念,做孩子的榜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跟孩子一起成長。

親愛的讀者,我是無道貫風,有著十五年的班主任及語文教學經驗,如喜歡和想獲得更多信息請點擊關注,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