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實行教師“退出機制”,對教師影響大嗎?

小不溫柔


退出機制無非想引入競爭,但是對教育來說,競爭的標準是什麼?是考試成績嗎?唯分數論?師德?不體罰學生?不補課?讓學生,家長打分的那種?真正操作起來會很難!其實有一種辦法可以改善教育狀況,那就是引進高質量人才,不是說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嗎?那就引進人才啊!提高教師待遇,讓高質量人才願意進入這個職業領域,如果優秀人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必然會推高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那些不稱職的自然就無法進來。教師整體素質自然就會提高,教育的質量自然也會提高!不然,沒有優秀人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也不過是瘸子裡面選冠軍罷了!就如同在中國足球俱樂部選國家隊球員一樣,到了國際賽場還是不入流!你就是解散了它,下一波人還是那樣!解僱的教練也夠組成一支國家隊了吧?看到希望了嗎?這不,開始歸化巴西人了!教育如果不能從根本做起,任何折騰都於事無補!百年大計也就只能是說說而已!


月上柳梢54


退出機制不僅對教師影響大,對整個中小學教育行業也是影響很大的。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力圖打破所謂的鐵飯碗,教師隊伍本身肯定是有所牴觸,但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一樣,有進就有出,這樣才能形成競爭機制,確保隊伍的活力,這是必然的趨勢,牴觸和情緒都是沒有用的,未來已來,還是紮實工作避免淘汰為好。

首先,退出機制的途徑有哪些?

1、提前退休:由於歷史的原因,導致很多幹了幾十年的老教師仍然堅持在崗位上,雖然他們很辛苦,但實際教學效果並不好,這對於教育發展不是好事,所以需要退出,還有一些快到退休的年齡,由於身體條件較差,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這些人員提前退出教師隊伍,然後再補充年輕教師,對於優化教育資源非常有利。

2、實行教師註冊的退出機制:這就是要徹底打破鐵飯碗,每5年註冊一次,一旦註冊不合格或者暫緩註冊,就意味著要退出教師隊伍,這和過去是永久性的完全是兩個概念,相信大部分教師對此都會感到壓力,這是一條紅線,不管是教學還是師德,都可能會影響到教師註冊是否合格。

3、日常師德考核退出: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是否有違師德,比如體罰,違規補課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情節嚴重的,肯定會被計入師德考核中,屢教不改的,當然也會被清理出教師隊伍,而過去一旦有了編制,比什麼都穩。

其次,退出機制對教師和教育的影響在哪裡?

退出機制對老師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有了危機感,自己的工作表現,師德都將面臨考核,於是乎大家都開始注意自己的相關表現了。但我想說教師的危機感不應該是來源於教師的退出機制,更應是學生對於師德和教學能力的強烈要求。

那麼退出機制是不是教育部門特地為難教師呢,就是不願意給你安穩的工作,實際上退出機制的目的應該是給老師一定的職業危機感,雖然教育發展一路看好,但畢竟經濟在發展,教育要創新,教學要改善,這就需要教師隊伍充滿活力,而退出機制就將會徹底激活大家的鬥志,這對於教育本身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最後,退出機制形成後,還有沒有人願意進來?

教師隊伍有進有出機制的形成,會很大程度的改善教育教育,但教師所面臨的各方面的壓力也必須正視,待遇和福利,職業發展,職稱評定等都是需要攻克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跟上解決,單純的依靠退出機制來讓教師主動迎接挑戰,我看難度非常大。

現在的特崗教師,免費師範生實際上就已經在彌補教師隊伍不足的問題,配套政策沒有跟上,任何單方面的退出機制都會對大學畢業生從事教師職業的意願造成影響,雖然大家並不一定就是說自己不努力,甚至師德有問題,但是湧入教師隊伍的人大多還是看重教師職業的一個“穩”字,如果現在連“穩”都沒有了,還指望什麼呢?!

總結語:

教師隊伍的退出機制無疑是趨勢所在,不會因為一部分人的牴觸而止步,但是一定還要給教師隊伍一個“穩”字,這不僅僅是待遇和福利,還有職業的發展,職稱的評定,說白了,就是教師打心眼裡覺得:選擇教師行業,還是值得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激活教師隊伍,讓他們永葆活力。


美蛙英語


近年來,教育部一直試行教師”退出機制“。

所謂“退出機制”實則是為了打破教師職業“只進不出”的“鐵飯碗”狀態,一方面“能者上,庸者下”,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教師職業隊伍的流動,讓教師隊伍變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目前試行“退出機制”的方式有三種:

一、相當於“末位淘汰制”,即對長年教學成績不好,或者師德師風有問題的教師進行“淘汰制度”。

二、通過五年一考核,重新註冊教師資格證,考核不合格的,將撤銷該老師的教師資格。

這種退出機制難在如果考核上,如果是一紙成績定論,但考試很難反應一個老師的工作狀態和教學能力。如果看日常考核總結,又因難以量化教師工作中的隱形成績而造成異議,同時因沒有統一的標準又怕滋生F敗。

三、提前退休制度,即讓無法從事一線繁重教學任務的老師,提前退休回家休養,這樣既尊重了在教學工作崗位奉獻終身的老教師合法權益,又能空出崗位,為學校補充新鮮血液。

“末位淘汰制”在某些私立學校一直無形的存在,私立學校會給長年教學成績不少的教師安排儘可能少的課時,一旦課時少,工資就低,這部分老師就會主動辭職。但是在公立學校目前試行的並不多,原因在於:

1、一所學校的老師教學水平相當,基本在教學成績上沒有“常勝將軍”即使有差異大的時候,大多也是在學生分班造成的,教學成績低的老師換一屆學生也有可能成績優秀。因此,很難因一時的教學成績排在末位而淘汰誰。

2、末位淘汰制,還造成有些老師拼命擠佔學習課外時間,拖堂,搞“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成績,這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3、末位淘汰制,造成師生壓力太大,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4、對於嚴重缺乏老師的經濟欠發達地方,同樣無法執行——招都招不來,何談“末位退出制”?

拿小徐老師所在地來說,農村鄉鎮中小學,還存在一大批代課教師,在編教師供不應求,又何談讓這些相對專業的老師退出呢?2013年至2016年我地實行過一段,中學教師中教學成績多年較差的老師被淘汰到小學任教,2016年之後,這種退出機制也就不了了之了,真正受影響的老師很少很少。

提前退休制度的執行比較順利,在甘肅、寧夏等已執行多年,拿寧夏來說,近幾年來,已經為6155名教師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騰出的編制全部用於補充年輕教師。

同時,這項提前退休式的“退出”制度,得到了很多教師的響應,很多老師正企盼著這一退出機制早日執行,能讓一些身體有疾病,不能勝任教學任務的老教師及時離開教師隊伍,並且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教師加入到甚層教育浪潮中來。

那麼,推進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後,對中小學教師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影響一定是有的,退出機制打破了教育行業的“鐵飯碗”,老師們為了防止自己被淘汰, 一定會讓自己工作積極起來。但是至於,這種“退出機制”將會影響老師工作上的哪些方面?這還要看具體的考核辦法。

目前,從我國的教育改革方向來看,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斷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進更多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打破老一套死板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做一個師德高尚的,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相信末來的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會在如果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師德上下功夫,從而引領的教師隊伍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和德行。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雖好,但在執行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運作還不成熟,特別是“末位淘汰制度”利弊同時存在,不可輕易執行。另一方面年邁的老教師因勝任不了教學任務,或者因個人身體原因等,可以申請提前退出這一制度,還是值得大範圍推廣的。但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先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方可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老師吸引力,吸引優秀人才發展基層教育,那時方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指尖教育帝國


中小學教師實行“退出”機制,相當於砸了教師職業的鐵飯碗,您說對教師影響大不大?

“退出”分兩種情況:主動退出和被動退出。主動退出是指一些滿足年齡、教齡條件而又主動申請的教師,可以提前退休,騰出編制。被動退休就是如果你連續考核不合格、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不合格者,或者你不能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師德師風問題嚴重,則有可能會被要求“強制退出”。不管哪種情況,“退出”機制是一次重大改革,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


1.教師“鐵飯碗”被打破,客觀上會促進教師隊伍向更優更好發展。原來的制度下,教師職業幾乎是終身制,只要你有了編制,基本能完成教學任務,學校能奈我何?長此以來,個別教師確實會形成一些壞毛病:懶散、不思進取、有工作躲著走。“退出制度”的建立,相當於有了淘汰機制,教師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會加重,客觀上會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2.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年輕教師有活力有激情有想法,是教師隊伍的新鮮血液。可在原來的體制下,很多學校老教師不退(其實有些老教師也有提前退休的想法),就不能招新教師,有的學校多年沒法招聘新教師,教師“老齡化”嚴重。有了“退出機制”,就可以騰出編制,招聘年輕教師,維持教師隊伍的活力。


3.“退出機制”決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實解決好退出者的保障問題。“退出”決不能就是野蠻的清退開除,要有循續漸進的過程,要給那些個別教師改過的機會。否則生硬的執行,只會擾亂教學環境,不利於學校的工作。

4.誰不合格、誰退出,由誰定?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滋生新的腐敗?教育和人社部門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要陽光透明,否則只會增加當權者滋生腐敗的機會,只會更傷廣大教師的心。


5.“退出機制”的出現,意味著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教師們面臨更大的壓力和競爭。如果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則此次改革必然會再次淪為笑柄,引起廣大教師的強烈不滿,尊師重教將無從說起。

“退出制度”想法是很好的,關鍵在於如何制定合理又可行的辦法,如何去落實實施,這也是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智慧的考驗。對於教師們來說:苦練內功、擁有良好的學科素養和業務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優秀的教師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搶手的。


章不才


中小學教師實行教師“退出機制”,對教育環境影響非常大,這種競爭機制的引進不應從基層做起,而是要從管理層做起。

教師雖屬於事業編制,屬於傳統行業中的“鐵飯碗”。但在組織群體類屬於弱勢群體,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地區和學校整體氛圍高度相關,一個業績平平的合格老師在衡水中學去上課,教學成績差不到那裡去,但換到整體教學質量差的鄉鎮級學校,教學質量再好,也無法與省市級重點中學比。

決定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師雖然是重要因數之一,但教學環境、學風、校風、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家長的支持度、社會環境等因素是教師無法控制的。

而對上述因素有較大影響的教育中基層領導的勝任力起重要作用,因此引入教師退出機制,先應引入校長、教育局長、等行政分管領導的退出機制,還權於教師,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古道明雪兒001


關於教師退出機制,於2018年末發佈的《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有這樣的表述:

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

暫行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規定,教師需滿足師德、年度考核、繼續教育、身心健康等幾個方面的條件,才能註冊。否則,將失去教師資格,自然也就不能從教,只能退出。

這樣,教師的退出,就有法可依,而不是當權者“政由心生、令由口出”,可以隨意開革。或者有些教師,既無師德,又懈怠工作,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卻依舊在體制的庇護下混吃等死。

給教師適度的壓力,促使教師努力工作、不斷進步,這是建立和完善教師退出機制的意圖。

但有一些人,卻片面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以為打破教師鐵飯碗,就是要讓老師們更服從管理,不能表達異見。個別教育行政管理者斷章取義,將這句話奉為圭臬,大會小會引用,以恐嚇其“治下”的教師,希望他們變得更“聽話”。

這讓我想起九十年代廣州的一些工廠,牆上通常寫著大幅標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工人只要犯下一個微小錯誤,甚至上廁所的時間長了些,就會被開除。每天過著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日子,不但沒有安全感,也毫無人格尊嚴。

教育行政管理者不是血汗工廠的老闆,教師也不是技術含量非常低的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兩者更不是簡單的勞動與金錢交換的關係。建立教師退出機制,既是為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也是為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媒體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某教師因並非重度的體罰學生,或向學生推薦教輔資料,被教育人事部門開除公職。

教師違規,是應該受到處分。但現有的相關法規和條例,給了教育主管部門太大的自由裁量權,一些踩在風口浪尖上的教師被頂格處理,而一些違法甚至犯罪的教師,反倒繼續潛藏在教師隊伍中。

有了完善的教師退出機制,才不會冤枉每一個好人,不會放過每一個壞人。

對政策解讀偏頗,還體現在教師縣管校聘的實施過程中。

有些地方的縣管校聘實施辦法規定,教師在兩輪競聘後落聘的,待崗學習一年。下一年度仍未競聘成功的,啟動教師退出機制。

這種做法,完全背離了縣管校聘制度的初衷——優化師資配置,而不是為了優勝劣汰。

如果採取這種做法,必定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優秀教師扎堆優秀學校,不合格教師全被趕去薄弱學校,城鄉教育發展更不均衡。

上面是從教育資源配置角度看的,具體到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同樣極為有害。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慢工細活,需要靜待花開,急不得躁不得。如果用競聘的鞭子在老師們屁股後面鞭打,老師們難免急功近利,窮盡所有手段壓榨學生的時間汗水,以取得成績保住飯碗。

工廠流水線可以以這種手段提高生產效率,學校卻不能按這樣的思路辦教育。因為學校的任務是育人,不是生產產品。如果育人者每天都生活在憂懼中,很難想象他們能培養孩子們成為樂觀向上自信自強的人。

教師這個職業,也不宜有太大流動性。無恆產者無恆心,教師對學校沒有歸屬感,就無法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不會對學校的發展前景有任何期許,自然也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教學上,也容易採取激進的方式,殺雞取卵,為了成績不擇手段,不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我這樣說,不是為教師的鐵飯碗辯護。教師這個職業很特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教師都是終身聘任制。我們應該基於這個前提,來探索如何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比如,不能成功註冊的教師,依法退出;不思進取的教師,縮小其生存空間,使自動退出。

同時,全面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引入更多優秀人才;改革分配製度,讓越優秀的人、貢獻越大的人得到更多。如此,就能建設好新時代優秀的教師隊伍。


毫米


從長遠來看,實行教師退出機制影響非常大,能形成競爭,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也是教師隊伍管理的必然趨勢。但從短期來看,我倒認為退出機制的實行,影響並不會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大。理由如下:

一、退出機制如果推出,為了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對中老年教師肯定有一定的保護措施。不會貿然就將為教育事業貢獻了一輩子大半輩子的人推出去,否則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二、就目前而言,因為各種原因,教師行業的吸引力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大。當然有人會反駁我說,你看現在教師招聘紅火的場面,你就知道教師這個職業的吸引力有多大。這我不否認,中國目前就業的壓力仍然很大,即使待遇更低的環衛工也是有人搶著做,更何況相比優點更多的教師呢?尤其是對女孩吸引力更大。就我瞭解的情況,有的地方近年招聘的年輕教師,大多安排在條件較好的鎮上。如果調到下面偏僻的教學點,很多年輕老師二話不說就辭職。


想走的樹0423


目前,中國教育的嚴重問題是,學校硬件高大上了,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嚴重下降了!

高中以下,各類學校男教師越來越少,有的初中小學幾乎全部是女老師,更別說幼兒園了。

基本待遇低、社會地位低,教師無法安心執教,導致當今當教師不是一個能養家並有尊嚴的好職業,忙、累、清苦,理想目標不明伴隨整個人生,所以沒有多少優秀的年輕人特別是男青年願意進入,教師隊伍知識水平和基本素質都急劇下降,低素質教師做的垃圾事情不時曝光,再被只為吸引眼球的媒體和無良家長、網民無限放大,進一步惡化了教師隊伍的師道尊嚴的形象,毒化了人們對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認知!有真才實學有理想有抱負的優秀青年更加不願意進入這樣一個行業,在職的部分優秀人才,在不斷轉行或辭職,由此逐步大大降低了整體一線師資水平!

看看近些年都是些什麼樣的學生報考師範院校,很多不入流的甚至垃圾大學的“大學畢業生”排隊報考教師資格證就明白了。

讓培養下一代的教師隊伍如此衰落下去,中華民族還能一代更比一代強嗎?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呼籲,“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再窮也不能窮老師”。

只有擁有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辦好良好的教育。

中小學教師行業准入門檻應提高,基本待遇要優厚,才能吸引優秀青年進入,基本工資根據教齡、學歷、“德能勤績”等(積分終身制)綜合評價決定。

學校通過評估設崗審批,因崗設人,全員競聘,崗位津貼超過基本工資,多勞多得。

引入競爭機制,讓在崗人員有了危機感,主觀能動性才會大大激發,最起碼,學校裡的怠惰現象會大大減少;教師隊伍基本素質水平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推行落實,各種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模式才能得以貫徹落實!

教師職業成為了“香餑餑”,整體素質水平提高了,社會地位自然就會提高,教育內部目前存在的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例外旁觀者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目前已知執行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提前退休,在寧夏試點執行,甘肅蘭州市部分中小學校也有試點,兩地的試點,都規定教齡滿30年,或者距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中小學教師,因身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適合從事教學工作,可以申請提前退休。從2011年試點至今,寧夏申請提前退休的教師總共才6155人,每年不足一百人,可見此舉對中小學教師吸引力不大,對寧夏教師隊伍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另一種是中小學校教師資格和職稱不再是“鐵飯碗”,打破教師資格和職稱終身制。江蘇、福建、安徽、北京、浙江、湖北等地,中小學教師資格不再搞“終身制”,實行5年一週期的定期註冊,註冊結論分為“合格”、“暫緩註冊”、“不合格”三種,不再是一經註冊終身不變。部分省市還取消了教師職稱終身制,對不符合職稱要求的,即使已經取得某一級職稱資格,也堅決予以清退,空出名額,讓更為適合的教師使用。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目前只是在部分地區探索改革,包括縣管校聘、提前退役、打破教師資格和職稱終身制等。其目的是為了增強中小學教師的主動能動性,促進中小學教師群體不斷向前發展,打破“大鍋飯”、“鐵飯碗”機制,促進公平公正競爭。

適宜開展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的,目前也只有基礎教育高度發展的省份和一二線城市,對於中西部地區,或者偏遠地區、鄉村中小學校,目前還不適合。基礎教育的不均衡發展,以及鄉村教師的不合理流動,使得偏遠地區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依然是重中之重,還沒有發展到可以推行退出機制的時機。通俗點講,基層學校教師還大量缺乏的情況下,怎麼可能談得到退出呢。


職言管語


我覺得所謂的“退出機制”是非常科學的,是對學生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對那些成天混日子的老師是一種很好的制約手段,讓所謂的“鐵飯碗”變成隨時可以變動的“移動飯碗”。



總所周知,教室行業通過招教或者特崗考試成為一名真正的在編教師。由於工作比較穩定,永遠都不會失業,讓很多人都掙著搶這份工作。“只進不出”的性質讓很多別有用心的老師擾亂了這個職業的秩序,讓很多同學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這也是網絡上為什麼出現很多對老師不滿之聲的原因。



我一個同事,擔任一所鄉鎮的七年級地理老師。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好,他從來不在乎教師的工資,上課更是我行我素,遲到早退現象經常發生。雖然校長找他談過幾次話,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學校沒有任何權利開除他。後來他乾脆不來學校了,找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代他上課,他自己出去做生意了,每個月一樣領取工資,除了給別人的代課費,他依舊可以剩下一部分。



“退出機制”就能有效的治理一部分違反校規校紀的老師。一旦查出收取紅包,私自有償補課等嚴重情況立馬開除老師隊伍。碰到教育質量低下,學生反應極差的老師,也一樣清理出教師隊伍,能夠有效的打造和諧高效的教育環境。打破了教師行業“只進不出”的用人常規。



所以“退出機制”如果真能實施,我是完全贊成的,一方面促進了教師的教育積極性,讓那些混日子的老師儘早清除教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職業的公平性。更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任,能夠讓教育更加有效果,學生的成績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