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小張最近憂心忡忡,因為單位年終考試就要來了。

年終考試成績不僅決定了小張的工資待遇,還會影響到她的升遷機會。

考試的時候,上百人擠在一個大廳裡,再加上時間緊難度大,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輕鬆不起來。

客觀的說,小張的水平還算可以,但是一旦緊張起來,她就會感到頭腦一片空白,手也會哆嗦,平時的水平根本發揮不出來,最後的成績也是慘不忍睹。

“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同單位的小王和小劉也面臨著同樣的考試,小王考試前也緊張,她會手心出汗。小劉考前也是如臨大敵,心裡發慌。雖然他們也很緊張,但是他們能發揮出平時的水平,甚至越緊張發揮的越好。

小張迷茫了,“為什麼你們跟我一樣緊張,還會發揮那麼好?”,她忍不住問道。

小王和小劉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說不出為什麼。


在所有公路里,高速公路的路況是最好的,沒有坑坑哇哇,也沒有紅綠燈。

但是跑過高速的人都會注意到,高速公路上總會有一些彎曲。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很多出現彎曲的地方也不是遇到了什麼障礙,反而更像是無理由的彎曲。

“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難道路修直一些不是更好嗎,省材料也省車主的時間。

不是路出了問題,是擔心你出問題

如果高速全部都修成筆直的,司機可能很久都不需要做出反應,漫長而單調的駕駛會讓司機的神經不斷鬆弛。

大腦就是這樣,它會找一切機會偷懶以節省能量。

偷懶的大腦警覺意識會下降,司機沒有足夠的警覺很容易出事。

所以,道路的彎曲是在不斷提醒司機:“集中注意力!”

適度的警覺是有必要的,它會提升你的能力水平。

過度的警覺會怎麼樣呢?


曾經有一個實驗,結果讓組織者自己都困惑不已。

實驗本來的主題是“酒精對神經系統的麻痺”。

這個主題大家都能理解,一個喝了酒的人意識會更不清醒。

然而一切都在朝不一樣的方向走。

實驗對象是一群志願者,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喝一些酒精飲料,另一組喝了只是口感像酒精飲料的飲料。

“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志願者們隨後被安排參加答題,這個過程被錄製成節目供觀眾們觀看。

按照設想,喝了酒精的那組答題結果會差一些。

這樣才能教育觀眾們遠離酒精。

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喝酒的那組答題結果比不喝酒的更好。

組織實驗的研究人員一時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一個個說不出話來。這個實驗在組織者看來並不成功,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節目錄制以後,大家都不知道該不該播出。不過,節目最後還是播出了。

心理學家首先看清了真相。

人的警覺水平跟能力水平的關係表現成“倒U型”曲線。隨著警覺水平的提高,能力水平會逐漸上升,越來越接近能力頂峰。達到能力頂峰之後,警覺水平如果繼續增加,能力水平就會逐漸下降。

“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在酒精實驗中,節目錄制現場的測試會令人緊張,過度的焦慮使志願者水平下降。喝一些酒會使人神經鬆弛下來,抵消掉部分焦慮,臨場發揮的水平也會提高。

最後一個問題出現了:“壓力與焦慮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芝加哥大學的貝洛克讓他的學生們做一套數學題,然後挑選了一些水平不錯的學生當做實驗樣本。同樣水平的學生,對自己的數學水平的焦慮程度大不相同。

學生們被分成“高數學焦慮組”和“低數學焦慮組”,然後兩組學生在觀眾面前心算數學題。兩組學生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都上升到差不多的水平。這說明,兩組學生都感到了壓力,壓力程度也大致相當。

“高數學焦慮組”學生壓力越大,完成題目的情況也越差。“低數學焦慮組”學生壓力越大,完成題目的情況就越好。

壓力不會摧毀你,對自己的懷疑和不自信才會。

如果你足夠自信,那麼你應該尋求更多壓力。很多運動員深知這一點,他們在比賽開始前如果感受不到緊張,那麼就無法發揮出最佳水平。

高爾夫頂級運動員泰格·伍茲曾說過:“當我無法感到緊張的時候,恐怕就是我退賽的時候了。那種心緒湧動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時刻。”

“我緊張就發揮失常,他緊張卻超長髮揮”:壓力對發揮的影響原理

壓力就像一匹烈馬,足夠自信的人才能駕馭它。

當你再次遇到壓力的時候,不要懼怕它,它不會傷害你。

你唯一該懼怕的,是對自己充滿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