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都市是喧譁的藏身地,鄉村是寂靜的駐足地,而位於貝森路上的西村,是糅合都市、鄉村元素塑造起來的建築。

遠離車水馬龍的喧囂,淺斟慢飲,隨意漫步在西村竹林之間,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白天,你可以喝一杯茶,逛一逛特色店鋪,抑或沉醉於手工創作的快樂,與前來打卡的遊客擦肩而過。

夜晚,你可以在空中跑道上揮灑汗水,在高低錯落的廊道上看上一場足球賽,抑或看一場電影享受視聽的盛宴,邀三五好友擼串暢談。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裡的工作和生活總能融為一體,熱鬧和靜謐總能相得益彰。

不用刻意挑選日子,來西村享受這裡的一天吧,一起安然體味,最生活,最成都,最青羊。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赤足花園茶室:


對我們影響不大


推開赤足花園的門,感覺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沒有疫情,沒有焦慮,三五好友捧一盞清茶,就是愜意生活。


“說實話,疫情對我們的影響真不算大,和之前比也沒啥差別。”茶室老闆暢姐閒聊間手上動作不停,沏泡品飲一套手法“玩”得行雲流水。暢姐介紹說,自家的店在西村開了六年,客人基本都是回頭客,來得多自然就成了朋友。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疫情期間不能對坐飲茶,但是對愛茶的人來說,茶已經融入生活,我們就網上下單發貨,讓客人們在家也能獨坐一隅,有茶相伴。”


3月中旬,茶室恢復營業,熟客們得知後紛紛前來再享雅趣。“品茶講究氛圍,品的是茶,靜的是心。”圍坐茶席前,暢姐和朋友們就著春日暖陽,看茶葉在杯中翻卷,滿室茶香。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造物圈:


線上線下齊“造物”


逛西村,就不得不去“造物圈”。4月3日,記者走進造物圈,感覺是到了一個小型的“加工廠”,皮藝、木工、陶藝、飲茶等區域都有顧客光臨,或是在製作皮質錢包,或是在修磨木塊,讓兩層的店面顯得充滿生機。


店內負責人鹿鹿告訴記者,在疫情期間,該店通過店鋪公眾號、朋友圈發佈相關產品,線上接單,把產品無接觸寄遞給顧客。造物圈於3月2日復工,因受疫情影響目前到店做手工的顧客較少,在上週五(4月3日)接了一個公司的分批團建活動,有七八個員工到店做活動,還有一些顧客在此喝茶談事,才顯得店內人氣較旺。正在製作木質燈具的顧客說:“又可以到店盡情享受創作過程,爽呆了。”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隨著店鋪復工,生意也在逐步恢復,造物圈在復工後,立即推出了200套絲網版畫手工體驗套裝,裡面有易操作的製作流程和方法。此外,店內還推出了絲網印刷的入門體驗活動,顧客可自備T恤、帆布袋、紙質物品等承印物於4月11日下午16:00-17:00到店參加活動。

鹿鹿說,隨著生意日漸恢復,店鋪也會根據顧客需求,開通陶藝課、木工課等課堂,並且在線上推出參與性高的互動話題和活動,和顧客們一起“造物”。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愛德米樂西村校區:


一直為開課做著準備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開課,但我們校區所有老師和員工一直都在為開課做著準備。”愛德米樂藝術學院·西村精品會員校區校長吳夢婷介紹,愛德米樂藝術學院在成都有20個校區,近2000個孩子在西村精品會員校區學習舞蹈、聲樂、鋼琴、戲劇表演等學科。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在疫情初期的2月份,愛德米樂就將2019年研發完成的線上課程緊急上線,一方面借線上課程豐富孩子們的宅家生活,另一方面讓孩子們通過線上學習保持住原有的學習水平。“雖然疫情給整個少兒培訓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但我們仍然堅持線上課程全免費,同時我們還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了學費減免的福利。”

目前中小學生正在陸續復學,培訓機構也在做著積極的準備。愛德米樂藝術學院·西村精品會員校區預計4月8日恢復線下辦公。“因為家長對我們教學和服務的認可,目前我們校區還沒有出現家長退費和教師流失的現象,相信我們很快會跨過這個難關。”吳夢婷說,很多人把疫情看成危機,但有危就有機,未來的藝術教育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去提升和精進,“我們有絕對的信心,能把更好的素質化教育帶給中國的千家萬戶。”

西村:一半理想 一半生活——“相信,很快一切就會過去”

紫龍燒烤:


期待早日回到以前的日子


“保證有30片,我們的黃喉絕對不會少量,放心,燒烤和堂食都一樣的……”4月3日下午不到6點,位於貝森路上的紫龍燒烤裡便忙碌起來。此時堂食的客人並不多,但外賣平臺不停提醒著有新的訂單,老闆娘也忙著在平臺上回復顧客的信息。

“現在晚上出門的人越來越多了,生意慢慢恢復了。”老闆娘告訴記者,她在貝森路上開燒烤店也有十多年了,從一個很小的門面,到如今200平米的大店,靠的不僅僅是燒烤的手藝,而是與很多老顧客之間朋友般的交情。老闆娘最喜歡夏天的夜晚,客人們三五成群,一邊喝酒,一邊“衝殼子”,高興時,她也會加入其中,談天說地。

“跟火鍋一樣,燒烤吃的也是一個氛圍。”雖然外賣平臺生意也不錯,但老闆娘總覺得店裡空蕩蕩的,沒有了面對面擼串的生活氣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點外賣,我不管疫情之後會有什麼轉變,我能做的就是把衛生細節做好。”老闆娘說,她相信,很快一切都會過去,期待早日回到和老朋友們喝酒聊天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