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家出面带货了


广交会,网上见


三月底我们曾关心过广交会的话题。那时候广交会只是刚决定要延期,这也可以被视为全球疫情控制远未胜利的一个侧面标志。但当时我们也表达了一个疑虑:延期之后什么时候再办?用什么形式办?毕竟广交会涉及众多外贸企业的生计,防疫情的同时也要保它们的生存。


就在最近,商务部宣布广交会将于6.15日~6.24日在网上举办。有着63年历史的广交会,这还是第一次在线上召开,颇有些不同寻常。

这次,国家出面带货了


当年非典时期,广东是疫情的正中心,广交会也还是坚持在线下召开了,穿过交易量的表象看本质,广交会在疫情中仍然举办,体现的是官方对广交会的高度重视。


那为什么这一次决定搬到网上了呢?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新冠病毒实在太能传播,防御要做得滴水不漏才叫人放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网上办大型展会的技术基础已经基本实现了


前一阵商务部已经完成了对线上广交会的初步规划,确定由腾讯提供整体技术支持,这也验证了过去几年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完成了互联网通信领域和云服务领域的大量基础建设,在软硬件设施基础和服务层面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一场国家级的网上带货


追溯到两年前,在人口红利明显放缓的中国互联网领域,传统的toC流量竞争也已经进入红海,把原来的那套基础设施转到toB的领域,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转型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必然的路径。


其实当时没什么人知道这种新业态的应用场景会是什么。很多传统行业用原来的模式运转得也好好的,甚至不太清楚自己有什么改进生产流程的需求,或者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拒绝参与。我曾经听说过一家石化行业的企业,上面和某互联网巨头说好了要做信息化改良,结果销售去了解情况时,基层故意创造不可能的需求,目的就是把对方吓跑,不要做数字化。


但是架不住互联网企业的火力太猛,逼得最后客户们都不得不认真思考产业互联网要怎么搞,愿意试试看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个服务门类才算是跌跌撞撞起步了。


就拿这次扛起线上广交会大旗的腾讯来说,2018年宣布要all in产业互联网的时候,网上质疑的声音可是不少,毕竟这是一家做toC业务起家的公司。腾讯的对公业务在起步时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做出了成果。现在腾讯云悄么声地崛起,和亚马逊云AWS、阿里云并列国内云服务三巨头,toB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只要布局,转换思维,就可以变成局中人。


结果今年疫情突发,突然所有人知道产业互联网该怎么玩了。两个月后的网上广交会,也可以被认为是过去疫情期间那些云办公、云上课、云商务服务的升级版——涉及的地域范围会更广,远达海外诸国;涉及的产业场景会更精细,牵扯百行百业;涉及的服务类别也更综合,音视频、翻译、会议功能都要堆上去。


所以这次线上广交会,名义上仍然是在推销原来广交会的传统工业品、小商品,却还有另一个隐藏的目的——把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服务和新基建的底座能力推销出去。


这次,国家出面带货了

1957年是广交会的起点,这次转到线上算是一个新的起点


这可是一场国家级的带货,如果真能成功,那线上广交会就是一箭双雕。


广交会怎么玩,靠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当然,要让外商用了国内推荐的产业服务都说好,供应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毕竟广交会是老朋友,线上广交会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原来在线下实现的跨文化、跨行业展示功能,要在线上复现出来还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是个新事物,其实没有人知道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对于腾讯来说,这是一个需要一些想象力的工作,也会是一次考验他们能不能在短期内完成迭代和优化的练兵。


昨天我问了在腾讯CSIG工作的朋友,答复是目前他们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根据他给我透的风,再加上我的一些添油加醋的想象,线上广交会可能会是这样的:


软件界面是线下广交会的平面图,原本应该参加路演的企业按照之前安排的品类分区和摊位在平面图上以色块形式呈现。外商点进首页之后,就可以像之前线下逛广交会一样,先看每一个供应商的介绍和样品。这对于参加过广交会的外商来说,会是一种有意思的体验,也方便他们快速找到自己最熟悉和需要的品类。


线上的摊位则是采取直播的形式向客商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力。之前广交会有一大亮点是有的厂商会请模特带动热度,这个办法在直播形式里其实依然能发挥作用。至于怎么优化表现形式,就要看各家自己大开脑洞了。

这次,国家出面带货了


如果对介绍感兴趣,或者是已经磨合过的老供应商,外商就可以点进摊位页面,和负责人详细交流。这时候被整合在软件里的腾讯会议和翻译君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双方可以用最简单的手机设备在线上进行互动,如果这时候有别的客商感兴趣点进来,也可以进行多对多的互动,仅就交流效果而言,和线下的差别不会太大。


敲定合作意向之后,双方可以借助企业微信进行合同跟进和细节确认。供应商和外商的销售和法务可以在同一个工作群里快速跟进,比传统的邮件来回更快捷便利。


另外还有一些腾讯领投布局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电子签名、电子加密、文件翻译等配套服务,一条龙完成签单,等于把脏活累活都干了,企业只要负责展示和生产即可,这对于生产力也是一大解放。


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外贸行业的一次突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会展和线下会展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产品的品质,光听生产商说是没用的,买手需要线下看一眼,摸一把才能知道;商务洽谈也不全是品质问题,双方三观是否适合,两个负责人是不是投缘,都是决定因素,这可能要吃个饭喝杯茶才能探出来;线下广交会的参展门槛也能筛选掉一批只是看热闹的人,让商家能专心接待最有可能转化的客人。

这次,国家出面带货了


这些,都是线上会展的短板,并非技术所能弥补。所以等疫情消停了,广交会可能还是会保持线下的状态,线上会展方案还会继续发展。


但至少,目前线上会展对于疫情中陪跑了中外两个半场的中国外贸行业来说,是一场久旱后的甘霖。现在大家至少能有一个盼头,期待一下6月份新到的订单能给厂子一个复工的机会,把这场会展办好,善莫大焉。


而在广交会之外,对那些没有拿到入场券的外贸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利好。


广交会是旗舰级的外贸会展,做它的配套设施就像造了一艘太空飞船,用的都是先进的技术,之后就可以变成实用的民用技术。同样地,把广交会的需求摸清楚了,大多数外贸洽谈的场景都不会比它更复杂,稍微降级就可以变成常态化的民用外贸软件,让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


往小了说,更多厂商可以被全世界看到,这将加速国内外贸马车的竞争升级;往大了说,林林总总的制造力被人看见,这对把制造业留在中国也有好处。


而通过线上广交会这个窗口,中国互联网企业从2018年到现在积累的产业互联网经验,也可以得到国际层面的展示。过去中国互联网企业一直被诟病是靠借鉴硅谷的模式创新而兴起,但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基于这些企业自身的技术力和中国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极高接受度,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互联网竞争力,只是还缺一个机会去颠覆传统的刻板印象。


当外国客商用着中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中国供应商相谈甚欢,并且得到商业保护的时候,这两种产品就变成了一套组合拳,能一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所谓祸福相依,危中有机,或许正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