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建管”兩手抓 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章尚輝 鄧祖利)走進新田縣龍泉鎮黃沙溪村,400畝高標準農田平整方正,機耕道路筆直延伸,大小溝渠縱橫交錯,雪白的木耳菌包擺放整齊,一望無邊、長勢喜人。

“工作一天可以拿到90元工資”,貧困戶張小生樂得合不攏嘴,“以前全家3畝地,純收入也就兩三千元,現在我把土地流轉給村委會,不用種地,每年有400塊一畝的租金,兩口子在食用菌基地務工,收入每個月也有5000多元。”

“去年全村流轉了400畝農田,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平整後,再流轉給湖南遠鴻食用菌公司,加上去年新建的12個食用菌大棚,每年村集體經濟收益可以超10萬。”黃沙溪村支書鄧水發說。

過去田塊小、雜、亂、差,現在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良田在手,收成不愁。

黃沙溪村的變化是新田打造可供複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該縣以規劃為統領,用佈局促建設,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水、路、林、電、技和綠化等設施配套,做到了土地平整肥沃,基礎設施完善,並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機械化服務。2019年該縣投資81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安裝噴灌設施1200畝,新增耕地2800畝,項目區內土地流轉率達70%,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達45個,惠及23個行政村1150戶貧困戶。

“建好是基礎,用好才長久。”縣委書記唐軍表示,針對過去重建輕管的問題,該縣高規格推動,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產業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制定出臺辦法,進一步明晰產權歸屬、落實管護責任、籌集管護資金、健全管護機制,提高了財政資金的投資績效,保證了項目工程能夠長期發揮作用,這一“模式化”管理體系全省領先,受到省農業農村廳和省政府的表彰,真正做到了實施一個項目、建好一片農田、興旺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