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大西洲“致敬生命”人類數字化身公益項目,用影像與虔誠,向生命致敬。


今年已73歲的李潤添長者,依然精神矍鑠。習武一生的他,對武術痴迷不悔,把它當作自己一生的信仰。


在武術中,李潤添長者不僅收穫了強健的體魄,還從中領悟到了為人處世的信條。在接受“致敬生命”公益團隊的採訪時,他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歷程,說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感恩”和“傳承”。


—苦難少年 心懷感恩



李潤添1946年生於廣東中山石岐,家中共有九個兄弟姐妹。戰爭動亂讓這個家庭沒有5個孩子,只剩下他以及另外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成了家中最小的孩子。


四歲時,他和兩個姐姐隨父母一起移居到了香港,哥哥因為當時在海南島做生產隊做工,婚後留在了當地。後來哥哥三十多歲時,遇到火災,救了老婆孩子(4個),自己沒有逃生成功,不幸遇難了。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長者,葉問系再傳第三代弟子


一家人歷經顛沛輾轉,在香港暫時安定下來。但由於家境貧寒,他們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苦。生活再苦,孩子總歸是要讀書的。兩個姐姐為了貼補家用,沒能讀書,和父母一起辛苦地供養李潤添讀書。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黑社會”盛行。年少的李潤添沒少受人欺負,學業僅到中學二年級就中斷了。隨後,十幾歲的李潤添開始為生計在社會上打拼。當時幾乎什麼事都做,四處打雜工,幾年後終於在九龍巴士公司找到了相對穩定的一份工作,先任售票員,後任巴士司機。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青年時期,李潤添曾一邊做貨櫃司機,一邊堅持練詠春


李潤添在少年時期就嚐遍了生活的艱辛,但家庭的溫暖給他年幼的心靈巨大的安慰。“家裡人對我影響很大,很善良,盡心盡力去教導我,給錢給我用。當時我上學雖然只需要幾毛錢,但對我們家來說,也是不小的開銷,所以姐姐和我都很節儉,我們很小就非常懂事了。” “媽媽對我的影響很大。因為我媽媽很仁慈、心善,見到乞丐或者沒錢的人,她都會給予幫助。有時候自己不吃飯也給別人吃的。她也很疼我,所以她後來年紀大了有病我也盡心盡力醫治她。”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師傅公益訪談進行中


正是家庭的溫暖讓李潤添慢慢開始找到生活的信心,從而加倍努力打拼。這也讓他從小內心就充滿感恩之情,多年後堅持武術教學,懷抱感恩之心也成為他最重要的人生信條之一。 生活的歷練也讓李潤添愈加奮發、堅韌。在我們的採訪中,回憶起這段少年經歷時,年已七旬的李潤添還不無感慨地說:“十幾二十歲很困難的時候從來都沒想過明天怎麼樣,後天怎麼樣,不會想這些東西,反正就是一步步去做。”看似平淡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李潤添師傅歷經七十年風雨人生之後的豁達與智慧。


結緣武術 一生志向


早年身材瘦弱的李潤添有過不少受人欺負的經歷,這促使他萌生了習武的念頭。他回憶說道:“我當時很膽小,那時候還沒開貨車,還在做雜工,就發覺原來有什麼事別人欺負我,我都不敢出聲。尤其見到別人這麼大個頭,頂嘴都不敢,像縮頭烏龜一樣縮在一邊了。最後想想,做人不可以這麼沒鬥志,這麼膽小。這些困難都是要面對的,不能像縮頭烏龜一樣。這樣想不如去學功夫吧,然後就開始自學,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後來就走去學洪拳,當時是比較流行洪拳的,就去東安街學。我還記得第一天上學,師傅叫我扎馬步,‘阿添,來,開個四平大馬,我沒叫你起來你就別起來’。”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在學習詠春拳之前,李潤添已經習洪勝蔡李佛和洪家拳5年


李潤添當時也就真的這麼聽話,不起來,一紮就紮了大半個小時,結果下樓梯時候兩腿發軟只能扶著樓梯慢慢走下去。這是李潤添第一次接觸武術的記憶。雖然很辛苦,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一邊打雜工,一邊學武術。就這樣練了兩年洪拳,後來又轉去練蔡李佛。漸漸地,李潤添開始走進武術這扇大門,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早年習武的這段經歷,讓李潤添學習到了武術背後所蘊含的為人之道。“最初學武術,師傅是非常嚴厲的,而且要尊師重道。拜師一定要跪下斟茶給師傅,給封利是,然後說誓詞。要遵從師傅教導,不可以做為非作歹的事情,如果做錯事情,隨時要逐出師門。這樣才叫傳承了中國的武術傳統,玩功夫要認真,不可以嬉戲。”這份尊師重道的禮儀讓李潤添受益一生,不僅夫妻相處幾十年,一直互相尊重,相敬如賓,此後他開館教學,師徒關係也非常好。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武術之路的一個重要轉折緣於李小龍的橫空出世。“當時大概1971年,李小龍演的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上映,我看完後就覺得李小龍特別厲害,非常好奇他練的功夫,當時我就發現和我們練的功夫不太一樣。後來一查,原來他是向葉問宗師學的,然後我就馬上去學詠春了。”練習詠春之後,李潤添真正找到了武術的樂趣,也更加堅定了他將武術作為自己人生志向的信心。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收藏的李小龍簽名海報


洪拳到蔡李佛,再到詠春,李潤添的武術之路越走越寬,也越走越堅定。他在談到自己練習詠春之後的轉變時說道:“當初學了洪拳和蔡李佛實際對我影響不大,我見到那些大塊頭或者黑人我還是害怕,閃閃縮縮,不知道打不打得過他。後來學了詠春呢,就覺得自信心強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自然的,反應快了,近距離接觸的時候,一碰到對方就可以反擊了,整個人都非常開心。”七十三歲的李潤添講到這裡時,臉上還忍不住流露出少年般的頑笑。


“其實學洪拳的時候最辛苦的,因為要付出很大體力。但是練詠春付出的體力不大,我就喜歡它這點,就算練一天也不累,不辛苦。因為它依靠內氣來練習功力,是一種柔力,所以我學詠春能堅持到現在。”正是領悟到了詠春的精髓,李潤添的武術功力突飛猛進。


有一次,外甥在街頭無端被酒後的的士司機欺負,李潤添憑藉自己的詠春拳術,瞬間制服了的士司機,讓一旁的路人都覺得很神奇。儘管李潤添對自己的詠春拳術越來越有信心,但他也一直秉承習武之人的信條:武術不是用來惹事打人的,制止防衛,點到為止即可。


開館授徒 傳承武術



李潤添的詠春功夫了得逐漸在工友當中慢慢傳開了,不少學過一點其它功夫的工友前來找他切磋功夫,但大多都敗下陣來。李潤添的名聲也因此越來越響,開始有工友慕名前來希望向他學習詠春。隨後,他一邊工作,一邊教拳。就這樣業餘兼職教拳,一教就是二十年。其中培養出了不少徒弟,後來他們也成了李潤添一生的朋友。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2005年,李潤添在電視臺推廣詠春拳


到了1995年,李潤添所服務的公司因為要降低人力成本,他被公司遣散,於是他索性走上了全職教拳的道路。一開始他並沒有開設拳館,而是去學校、去企業教,當時教學的場地也是臨時租用。一直到了2004年,李潤添的徒弟們覺得師傅這樣教拳太辛苦,於是大家一起商議,就找了一塊場地,共同出錢租了下來,以供李師傅教課授徒使用。於是李潤添就有了固定的場地正式開始開館授徒了。對這一點,李潤添一直對自己的徒弟心懷感恩,“今時今日能夠支持到現在,全靠這些學生,所以我很感恩。”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師傅與太太蔡秀霞


李潤添開館授徒得到了太太蔡秀霞的大力支持。後來,在太太的提議之下,他順勢成立了“李潤添詠春拳術推廣學會”。李潤添對太太起的這個名字非常滿意,講到這裡,他還頑皮地學著太太的腔調給我們模仿道:“老公,推廣學會就好啦,別寫什麼拳術總會、搏擊拳會啊,斯文點,給人一種文化傳承的感覺。”講完,他還略帶得意地笑了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太太的感激和欽佩之情。


隨著拳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李潤添在武術圈裡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徒弟也越來越多,甚至也不乏很多外國人慕名前來拜師學拳。李潤添堅持教拳至今46年,教過的徒弟過萬,各個年齡階層都有,其中有一位十三歲就跟著他學,堅持學了二十幾年,現在三十六七歲了,成為了李潤添最為得意的徒弟。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師傅和他的“洋”徒弟們


在教拳的過程當中,李潤添不斷鑽研,教學相長,不斷髮展創新詠春拳。他以李小龍為自己的精神導師,激勵自己在武術探索的道路上不斷精進。

的最高境界,他把它總結成了一句口訣:“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最高境界是妙法自然。”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師傅佩戴VR設備,體驗“時空穿越”之旅


在談到自己的子女學習武術的問題時,李潤添顯示出了一位父親的慈愛和寬容。“我的子女在中學時代一開始也是有練過詠春的,練第一套拳小念頭,之後就沒繼續了。當時可能因為讀書忙沒有心思堅持,他們出來工作後更加忙。我不會強迫我的子女練拳,他覺得喜歡的就讓他繼續下去,不喜歡就隨他了。”對於自己的兒子不能傳承自己的功夫,李潤添雖然略顯失望,但也對此表示出一種豁達的心態。“當然啦,兒子能傳承到自己的功夫肯定開心,但是他不一定喜歡,自己徒弟能傳承也是一樣的,不能太固執。”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師傅教授公益志願者夥伴詠春拳法


年過七旬的李潤添師傅現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將自己的詠春拳傳承下去,他夢想著能教出100位師傅,從而讓詠春拳發揚光大。隨著年歲日高,李潤添也明白這個夢想面臨著很多困難,但他依然不放棄朝著這個夢想努力。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自從四歲從故鄉赴港後,再也沒有回過故土的李潤添師傅,因為這個夢想,於2014年第一次回到故鄉中山石岐。現今,他一邊在香港開館授課,同時每週持續回中山授課,希望能在自己的故鄉傳承畢生所學的功夫。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李潤添詠春拳術推廣學會現今年齡最小的學員


李潤添長者把一生奉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武術,不僅徒弟滿天下,自己也獲得眾多的榮譽。


李潤添:以武立身,情繫“詠春拳”

大西洲公益團隊與李潤添師傅師母及李師傅徒弟們合影


作為葉問系再傳第三代弟子,李潤添表示自己身上有一份責任,為詠春一路傳承,發揚光大儘自己的力量。“我喜歡詠春,會一直繼續教,不會退休;貢獻社會,幫到人我自己也開心。希望假以時日詠春能發展得更好,走向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