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傈僳族的服飾,從頭到腳串了很多五彩的珠子,姑娘們跳起舞來裙襬蹁躚,彩珠飛揚……張小倩、吉小英、吉雪麗、吉雪燕、蘭小翠,幾個10幾歲的傈僳族小姑娘,在葫蘆苼的節奏下整齊地跳了起來,群山環繞,流雲浮光,空氣中有一種不可言狀的美。

舞蹈或許是傈僳族根植於血脈的遺傳基因,所以姑娘們自豪地說,他們從小都會跳,舞蹈的天賦是與生俱來,在寨子裡,不管大人們跳什麼舞蹈,只要看一遍就會跳了。

傈僳族的舞蹈基礎的也許只有一種,但是姑娘們憑著感覺,跟著音樂能自己編出幾十種跳法。真應了那句話,傈僳族是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融洽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德昌縣寬裕鎮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德昌縣寬裕鎮,這裡分佈著一個少有的民族傈僳族,除了山上散居的五戶,其餘的十八戶就集中住在山下的寨子裡,一路相隔的是漢族的村子。

據說當年下山的時候,是政府出資幫助蓋的房子,漢人們就把自己的田地拿出一部分給傈僳族,所以這麼多年山下的漢族和傈僳族相處得還是很融洽的。

漸漸的漢人們也知道了,傈僳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在德昌縣的這個寨子居住的傈僳族算是很少了。村民們大概知道這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流傳自己的文字。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傈僳族姑娘

寨子裡的傈僳族大多數是內部通婚,但是也願意女兒嫁給漢族,只是漢族的女兒大多不願意嫁給傈僳族的小夥子,主要的原因除了習慣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看得見的貧困。

沉浸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傈僳族的寨子

八月的雨季,進入傈僳族的寨子,偶爾會看見直接坐在地上,或者靠在牆上玩手機的少年,大人們基本上都下地或者上山幹活去了,種玉米和洋芋,再去摘青椒,山上的核桃和板栗也很多。

靠山吃山,寨裡的男人們也會從事藥材生意,所以傈僳族的孩子們認識很多種山上的藥材。

到下午五六點忙完後,大家常會聚在寨子裡的空地上唱歌跳舞。遇到寨子裡辦喜事嫁女兒,那可以說是傈僳族最熱鬧的時候,他們也會邀請漢族一起喝酒唱歌跳舞。據說,這個時候也是最體現傈僳族的民族特點,平時羞澀的男孩子們也會熱情地跳起來,整個寨子就沉浸在音樂和舞蹈的世界裡。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傈僳族的小孩子也是能歌善舞

吉從芬家從山上搬下來也有3年了,在山上他們一家大概住了30年,從穿著上看,似乎漸漸被漢化,唯一能代表傈僳族身份的,是大家都喜歡出門挎著的一個彩色的手工包。

吉從芬說傈僳族的姑娘從小受影響,針線活都是一把好手。

歸屬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美麗的傈僳族

吉從芬的這個包也是她自己純手工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做好的,花紋和用料都比較考究,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裝東西的實用性。所以這個包男女都喜歡出門挎著,更重要的是,很多傈僳族平時雖然穿的是漢族的衣服,但是這個包,卻是傈僳族的典型標誌。

只有在重要的節日和村子裡辦喜事的時候,傈僳族才會穿起自己特別的服飾跳舞慶祝。

傈僳族的服飾也是純手工的,姑娘們的彩色百褶裙,是買來彩色綢布後,用線縫起來,再包好用開水燙出來的,至於衣服上的彩飾更是講究。寨子裡的人說一套這樣的衣服在市面上的售價是三千多。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84歲的傈僳族婆婆

84歲的傈僳族婆婆,平時就喜歡穿著自己民族的服飾,不用怎麼勞動,晚年的時候,這種服飾對她來說,也許是對這個民族最樸素的認同和歸屬感。

霧氣氤氳,笙樂悠揚,大涼山裡的傈僳族,神秘也耐人解讀。

大山裡的傈僳族,一個跟著音樂就能跳起來的民族

▲ 傈僳族婆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