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業變革催生新崗位,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

書業變革催生新崗位,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

本文約6000字,預計8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直播的火爆,讓出版機構開始物色這方面的人才,如磨鐵圖書正在招聘淘寶直播實習生。其實,除了圖書主播之外,近一年來出版業還出現了很多新崗位,比如書店美陳師、成長顧問等,為何會一下子出現這麼多新崗位,他們究竟是何時出現的,未來對行業會有什麼影響?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圖書選題不再更多地依賴於策劃編輯的經驗,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更精準地定位讀者。

除了紙質書與電子書這兩種內容呈現形態,有聲書在場景化閱讀中越來越受讀者歡迎。

童書市場的大熱,使得該領域的競爭呈現白熱化,同時,兒童閱讀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日漸迫切。

新零售背景下,書店更多以文化空間的概念融入讀者生活,“顏值”成了讀者走進書店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90後、00後互聯網原住民購物習慣的改變催生了更多視覺化營銷手段,圖書營銷也一天一個新花樣,通過直播購買書籍,視頻主播應運而生。

新的變化在固有的產業鏈上“撬”開一個縫隙,塞進來一顆新的“螺絲釘”,於是新的職業誕生了。今年年初,人社部擬發佈了16個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而對於出版業來說,數據分析師、有聲書編輯、閱讀規劃師、書店美陳師、視頻主播等新職業顛覆了人們對於出版人的認知,一切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一切都是為了讓整個產業更加高效、更加健康地向前發展。

數據分析師,大數據時代的出版“智囊團”

雖然出版業是一個人才密集型產業,圖書選題的市場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編輯的個人經驗,但在讀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時代,大數據有著人力無可比擬的作用。

出版業的數據分析始於上世紀末。1998年,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歐商學院EMBA的蔣晞亮率先意識到了數據分析對於出版業的作用,創辦了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開卷”)。經過20多年的發展,開卷的數據庫日漸龐大和完整,旗下的數據分析師也從無到有,形成了一支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的“智囊團”。

成立於2017年9月的中金易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金易雲”)是行業內另一家以數據分析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畢業的王夢瑤於去年入職中金易雲,她本來在深圳的一家制造業公司從事統計分析工作,後與在阿里工作的男朋友一起來到杭州,因為喜歡閱讀、熱愛出版業而加入了中金易雲。行業跨度並沒有讓王夢瑤覺得有什麼不適應,在她看來,不管是製造業還是出版業,都需要對數據進行蒐集、整理,並針對數據撰寫分析報告,為行業做出機會預判或風險預警。唯一不同的是,出版業的數據分析更多地面向出版選題策劃、精準發行、門店銷售、讀者分析等場景,如中金易雲會根據大數據算法為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旗下的實體書店細化讀者畫像,使圖書產品更快更精準地觸達用戶。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王夢瑤

據中金易雲創新應用中心總經理俞國忠介紹,中金易雲共有4-5位數據分析師,他們來自於應用數學、計算機等專業,負責數據的日常統計、處理分析、公開數據的查重、數據可視化、輿論數據在平臺上的應用等工作。基於這些數據及分析,中金易雲可以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各種服務。如為出版機構的決策層梳理核心指標及同類型出版機構的市場競爭情況;為選題策劃部門提供該類別、該作者的市場表現及讀者評價;為發行部門提供產品上市後的銷售情況及競品的銷售情況,“一般當天產生的數據第二天就能查詢到。”大數據在出版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不少出版機構都構建了自己的數據中心、運營中心,選題決策、印數決策“拍腦袋”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

“在萬物互聯時代,下一個內容風口就是有聲產業。”京東數字閱讀業務部總經理魏建明曾這樣闡述他對於有聲內容前景的看法,“5G時代以及未來將有更多創新場景,越來越多的人在忙碌、多場景的生活中選擇用新科技來享受多樣形式的內容。如何讓內容實現全場景的滲透,讓用戶參與其中,是需要我們考慮的。”

當有聲內容成為人們生活場景下的一種背景音或一種陪伴時,聽著“舒服”成了對它的最高褒獎。而在其製作傳播過程中,編輯的附加功能一定要蘊含其中。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鄒積川認為,有聲書編輯扮演的是“導演”或“製作人”的角色,要有複合的評判能力,不僅要評判內容好壞,也要評判聲音的優劣。“比如在錄製凡爾納的作品時,有聲書編輯要考慮劇情,從整體編排的角度著眼,哪裡應該快一點,哪裡應該慢一點,而不是主播把作品全部讀一遍就可以了。”

目前,不少出版機構都設置了有聲書編輯一職。通常情況下,幾名有聲書編輯共同組成了有聲出版部,他們將本版書進行有聲化處理,再將之以獨立產品的形式分發到音頻平臺。一方面為紙質書、電子書及其他產品形式引流,形成內容矩陣;另一方面探索付費模式,增加新的業務增長點。

劉恩凡是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經典”)有聲書出版部門主編。2019年7月,這個擁有近十年經驗的紙質書編輯轉到有聲書部門,並與團隊一起推出了新經典打開有聲書市場的第一部作品——《百年孤獨》。截至目前,該有聲書在喜馬拉雅FM的累計收聽量達599.6萬。在這部有聲書作品的製作中,劉恩凡及團隊中的其他編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策劃編輯魏小滿準備了兩萬字的人物大綱,幫助演播人王明軍捋清了《百年孤獨》中七代人錯綜複雜的故事線索和人物關係;製作編輯楊陽在錄製過程中全程監棚,必要時,還要和王明軍一起停下來分析情節並隨時查閱詞典,修正口誤。作品上線後,劉恩凡提前準備了多篇不同維度的軟文,投放在不同平臺上,引導聽眾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來龍去脈、文學價值,立體地瞭解作品,消解聽眾對名著閱讀的畏難情緒。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劉恩凡

這樣看來,有聲書編輯的工作簡而化之就是將視覺化的文字信息用音頻的方式講述出來,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湛廬閱讀App有聲書團隊負責人馬惠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近3年了,她監製的有聲書作品以非虛構類居多,在如何將書面化、文字化表達轉為有聲化講述方面,可謂經驗豐富,但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需要重新錄製的情況。如《十二個明天》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現在手裡拿的這本書”,這樣的句子放在有聲書裡無疑是不合邏輯的,馬惠在重聽中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連夜聯繫演播人,將這句話改成“你現在聽到的這本書”後又重錄了一遍。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馬惠

懂書、懂聲音、懂運營,有聲書編輯其實與紙質書編輯異曲同工,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內容,以滿足讀者的場景化閱讀需求。

閱讀規劃師,兒童閱讀需要整體解決方案

兒童成長是需要規劃的,美國的頂尖貴族私立學校都會配有成長規劃師(Advisor)這一角色,他們根據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幫助孩子做好未來規劃。成長規劃教育從8個維度入手,涉及兒童心理發展、社交力、遊戲力、創造力、閱讀力、潛能智力、親子關係、有效溝通等多方面。其中的閱讀力,以及能通過閱讀獲得滋養的部分為少兒出版領域的閱讀規劃師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海豚國際兒童之家宜昌店店長蘇萌萌曾在成長顧問崗位工作了很長時間,雖然在海豚國際兒童之家,成長顧問是最一線、最基礎的工作,但想要做好並不容易。蘇萌萌說,很多家長知道閱讀對孩子有好處,但有什麼好處、應該讀什麼、怎樣閱讀,家長基本是沒什麼概念的,這時就需要成長顧問發揮作用。“我們要將蘊含良好教育理念的圖書講給孩子們聽,並幫助家長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與孩子一同成長。”蘇萌萌曾碰到過小朋友和奶奶一起來書店,小朋友很喜歡一本圖畫書,但奶奶覺得圖畫書都是圖沒有字,特別不划算,不肯給孩子買。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為家長普及兒童閱讀的相關知識,也是成長顧問的應盡之責。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蘇萌萌

在海豚國際兒童之家的人才培養體系裡,懂書、懂孩子、懂家長之後,成長顧問才能進一步熟悉並參與專業兒童書店的運營。與之存在一定區別的是悠貝親子圖書館的合夥人模式,“悠貝”致力於通過線下實體空間的加盟,為0-8歲兒童家庭提供專業的親子閱讀諮詢服務和豐富的閱讀解決方案。

分佈在全國31個省市的3000多家悠貝親子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閱讀規劃師。他們中有曾經的全職媽媽,也有自主創業多年、“家裡有礦”的企業家,這些人因兒童教育和親子閱讀走上了同一條路。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閱讀規劃師到底是做什麼的,“悠貝”於2012年成立了閱讀學院,邀請業內專家、著名閱讀推廣人及內部富有研發實踐經驗的資深推廣人組成講師團隊,從閱讀推廣人素養、閱讀活動執行、親子閱讀規劃指導、閱讀行業營運管理等方面提升閱讀規劃師的專業度。

生活在深圳的汪麗麗加入悠貝親子圖書館已經2年了,從館長到區域代理,從1家館到16家館,從抑鬱的全職媽媽,到被小聽眾質疑的“菜鳥”,再到深圳“最會講故事媽媽大賽”冠軍,她從閱讀規劃師這一職業中收穫的不僅僅是一份能夠實現經濟獨立的工作,更是一種在平凡生活中前行下去的勇氣和希望。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汪麗麗

書店美陳師,視覺化空間展示的魅力

人是視覺動物,我們的生活正在形成一個越來越視覺化的環境,“顏值即正義”在文化產業中的適用範圍逐漸擴大。具體到出版業,圖書設計越來越美,新書實拍圖越來越有時尚大片的水準,書店常常以“最美”為標籤吸引讀者。正如文軒BOOKS九方店總經理佘攀所說:“在一個‘看臉’的時代,書店的主題打造,展臺、書架陳列,都需要給讀者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文軒BOOKS九方店是少數有專職美陳師的書店之一,書店自2017年7月正式營業開始,就聘請了室內設計專業、曾在設計公司就職的曹中雪為美陳師。佘攀說:“實體書店最大的優勢就是體驗,我們希望這種體驗是美的,也就是要用美來打造競爭力。”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曹中雪

曹中雪的主要工作包括書店日常場景的設計搭建、大型活動的場景效果設計、獨立項目的主題設計等,“日常場景設計指的是暑期、元旦等固定時間節點時書店的現場佈置,活動場景設計依託於文軒BOOKS九方店的各種文化活動提前呈現效果圖,獨立項目則是書店為出版機構等客戶提供的額外服務。”佘攀進一步解釋說,“比如某出版機構有重點品上市,希望在地面店做一些重點陳列,經過前期的溝通後,我們會製作完整的美陳方案。”這個方案具體包括:在書店的什麼位置進行重點陳列,整體空間設計需要怎樣做,效果圖如何,預算是多少,這本書預計能售出多少冊,“也就是美陳的效果如何”。而這個方案完全是免費的,只需要出版機構承擔一些落地的物料成本。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主題圖書美陳:解憂雜貨店

在美陳師的崗位上工作了近3年,曹中雪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我最開始做的設計基本都是以純粹的美的追求為主,忽略了圖書的商品屬性;現在會更注重在場景設計中突出圖書產品,提高轉化率,增加銷售。”畢竟在美陳地點停留的客群,以及場景設計能實現的銷售轉化,與她的績效考核直接相關。

美陳只是吸引讀者走進書店的方式之一,是書店引流的一個環節,佘攀將其形容為書店營銷的“螺絲釘”。只有在實現美觀效果的基礎上,兼顧檢索性和漫步感,強化美陳的實用性,促成人與書的完美邂逅,並提高書店的專業能力、服務能力,加強會員營銷,才能鞏固讀者黏性,讓書店更好地活下去。據瞭解,言幾又等民營連鎖書店也在積極招聘與美陳師類似的崗位。

視頻主播,萬物皆可播時圖書如何自處

3月以來,出版業的直播開始層出不窮,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十幾張直播海報。這些直播有出版機構自己操刀策劃製作的,也有與薇婭、李佳琦等網紅主播合作推出的。直播講究“人貨場”的統一,而人就是在直播風口被帶火的職業——視頻主播。縱觀出版機構的直播,出鏡者包括社長、編輯、營銷編輯等,基本很難有固定的主播或人設。而在圖書視頻營銷方面領先一步的出版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完成了人員配備,如果麥文化和掌閱科技。

據果麥文化新媒體總監吳壯壯介紹,果麥文化很早就成立了視頻組,但當時這個小組的主要工作是拍攝圖書視頻,為電商的商品展示頁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內容。抖音、直播等視頻營銷模式興起後,視頻組此前打下的基礎就顯露出來了。果麥文化旗下目前有3個抖音、快手賬號:好書博物館、好書電臺和小嘉說書,其中小嘉說書的負責人小嘉之前就是視頻組的成員。從幕後轉向臺前,喜靜的小嘉做過一番心理建設,但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挑戰。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小嘉

與小嘉經歷類似的是掌閱科技的抖音短視頻矩陣負責人都靚,2016年底入職掌閱科技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靚從事的都是品牌經理的工作,主要負責大型品牌活動。那時,一直播、花椒、映客等第一批直播App興起,掌閱科技也曾在直播方面進行了嘗試,“效果還不錯,單場觀看最好的有百萬量級”,但“千播大戰”後,直播行業迅速進入瓶頸,掌閱科技的直播便也告一段落。2019年,抖音等短視頻火爆起來,掌閱科技及時佈局,創建了抖音賬號“掌閱讀書實驗室”,並在短時間內裂變出面向細分人群的“掌閱親子”“掌閱職場”“Amber的生活碎片”等。掌閱科技品牌總監範彬彬透露,團隊中目前有十來個人負責視頻方面的業務,“都靚是去年3月開始做視頻主播的,本來當時我們有合作的主播,但他突然要求更高的費用,談不攏,視頻上線又不能斷檔,正好都靚本科的專業是播音主持,就說服了她臨時頂替一下,沒想到一下子做成了爆款。”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都靚

回憶第一次錄製短視頻的情景,都靚還歷歷在目。“當時沒有更多預算也沒有人,我很忐忑不安地開始試鏡。錄製之前有點玻璃心,怕自己上鏡不好看,怕網友語言暴力。第一次錄製時很端著,像新聞主播,語速很快,字正腔圓。後來慢慢地優化改進,逐漸會根據圖書的類型調整自己的感覺,比如介紹情感類圖書時,就會在文稿和語言方面加強共情。”

3月下旬,都靚嘗試了第一次直播,推薦了一本自己很喜歡的書——《芬蘭人的噩夢》。在直播之前,無論是都靚還是範彬彬,都沒有對這次直播的帶貨效果有多高的期望,甚至都沒有在直播間掛購物車,其主要目的是試水,然而直播結束後發現櫥窗裡的這本書被點擊了5萬次。範彬彬表示,團隊中的好幾個視頻主播都在嘗試,“客單價在100元以內的成套系童書帶貨效果好一點,有時候一場直播能售出五六十套”。

未來已來,風口已至。視頻營銷在出版業的應用還有更多的可能。範彬彬認為,閱讀類短視頻賬號可以像此前公眾號的運營一樣,組成一個聯盟,共同為圖書營銷貢獻力量;而直播也可以不侷限在圖書產品,“圖書的利潤率比較低,如果能切入文創、母嬰、玩具等領域,拓展類別,收益會更高”。

更多“出版業的新職業”相關內容請看第522期《出版商務週報》: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數據分析師,出版業的“智囊團”》

《有聲書編輯,用聽覺化邏輯釋放聲音的洪荒之力》

《有聲書主播,做孩子耳邊的故事精靈》

《成長顧問 “此老師非彼老師”》

《書店美陳師,用“美”來打造競爭力》

《視頻主播,絕不只是賣書》

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书业变革催生新岗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