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藝術。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Oh Jeff I love you but 1964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East 1980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Balloon Dog 1994-2000



以上這三件經典的當代藝術作品分別來自堪稱波普藝術鼻祖的美國當代藝術大師 Roy Lichtenstein(1923-1997),愛研究史前壁畫的德國藝術家 A. R. Penck(1939-2017),還有持有在世藝術家拍賣紀錄的美國當代藝術家 Jeff Koons(1955-)。

三位不同流派,不同國籍,不同年代的藝術家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聯繫,但是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時代背景下,都做了同一件事——創作一部寶馬藝術車。

除此以外,還有Andy WarholDavid Hockney等傳奇當代藝術大師,都曾參與過寶馬藝術車的創作,是汽車將這群藝術家們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以汽車的外觀塗裝為載體,藝術家們都創作出了怎樣不同風格的作品?

BMW的文化事業總監Thomas Girst按照藝術車項目的訴求,將這項藝術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與世界知名的當代藝術大師跨界合作,在賽車場上展示速度的藝術。第二階段,是讓BMW參與到現代藝術的發展中,融入藝術史。第三階段,是對未來視覺藝術與交通方式結合的探討。

接下來,筆者將以寶馬藝術車的創作時間為座標,逐一翻閱藝術家們留下的時代遺產與痕跡,也試圖為讀者勾勒出一部車輪上的當代藝術發展史。


1

賽車場上的速度藝術

一階段。

No. 1 1975年

第一位參與寶馬藝術車創作的,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雕塑大師,Alexander Calder。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動態雕塑 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 1939



他擅長於將抽象繪畫的平面元素引入到立體雕塑中,利用懸掛的動態結構使作品隨氣流不斷變換形態。這種對空間及時間性的獨特思考開創了“動態雕塑”的全新創作理念。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Hervé Poulain與Alexander Calder(左)正在餐桌上討論BMW藝術車的創



1975年初夏,受好友勒芒賽車手Hervé Poulain邀請,Alexander Calder要在一輛即將參賽的BMW 3.0 CSL賽車上進行藝術創作。Alexander Calder畢生都在尋求不穩定與穩定間的微妙平衡,用動態去打破既有藝術形式上的侷限是他獨有的創作風格。在一輛即將馳騁勒芒24小時耐力賽場的賽車上創作,簡直是Alexander Calder藝術訴求的完美契合。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創作完成後,這臺車按計劃參加了1975年的勒芒24小時大賽,由美國車手Sam Posey、法國車手Jean Guichet與創作牽頭者Hervé Poulain本人駕駛。

這項連結藝術以及賽車的完美創舉社會反響十分熱烈,寶馬決定將這項實驗繼續下去,這個橫跨兩個世紀的文化跨界項目正式開啟。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如果世事皆完美,就沒有實現夢想的樂趣。 ​Alexander Calder


No. 2 1977年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少年成名的美國的版畫藝術大師Frank Stella是第二位參與到寶馬藝術車項目的藝術家。1936年出生的他,23歲時就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展覽。他善於將繪畫和現代印刷工藝完美結合,以其在極簡主義和後繪畫抽象領域的作品而聞名。他的繪畫作品長這樣: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Harran II 1967



1976年,BMW決定邀請這位來自紐約的藝術家來創作第二輛BMW藝術車。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類似平面印刷方格紙的方格圖騰是Frank Stella晚期作品的重要元素,他想要從這些遍佈車身的方格與點線中,表達他要將車輛的形體切割再重新塑形的概念,讓作品進入三維時代。

這輛BMW 3.0 CSL藝術車同樣參加了當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之後還參加了在法國第戎舉行的500公里賽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我的設計就像藍圖上的圖樣轉印到車身一般。Frank Stella


No. 3 1977年

對於現代藝術界,Roy Lichtenstein的大名如雷貫耳,他被認為是波普藝術之父,美國藝術扛鼎人。 在1977年,他也參與了一輛全新寶馬藝術車的創作。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Whaam! 1963



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常以卡通人物如米老鼠、唐老鴨、大力水手等作為畫中主角,後又模仿通俗連環畫,創作了一批以少女為主題的愛情畫和以空戰為內容的戰爭畫。包括文章開頭提到的畫作,他“波點”漫畫風的金髮少女角色在今天依舊常常作為時尚元素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Roy Lichtenstein以線條當成賽道,為車輛指引前進的方向,同時展現出沿途的景色。他說:

“你可以看到天空、陽光等所有駕駛時會經歷的一切事物。這輛藝術車的不同之處,就是它能讓你在還未上路前,即可先從車身上看到即將經歷的沿路景緻。”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麼一看,這臺藝術車的個人風格體現可以說是非常醒目了。特大號的波點圖案輕而易舉的就讓人聯想到他那些著名的漫畫作品。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我絞盡腦汁,全力以赴。Roy Lichtenstein


No. 4 1979

第四位參與寶馬藝術車創作的藝術家,是大名鼎鼎的Andy Warhol。如果說Roy Lichtenstein是波普“教父”,那Andy Warhol則可以被稱作是波普藝術的代言人。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你在電視上看到可口可樂時,你可以知道總統喝可口可樂,利茲·泰勒喝可口可樂,你也可以喝可口可樂。你喝的可口可樂和別人喝的一樣,沒有錢能使你買到比街頭流浪漢喝的更好的可口可樂。所有的可口可樂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可口可樂都是好的。Andy Warhol

他倡導的自由平等的藝術形式和抽象複製、重複排列消費品的創作理念讓波普藝術形式廣泛傳播。他筆下的金寶罐頭和夢露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2017年,他的畫作《毛主席》在香港拍賣,更是以9850萬港元(約1260萬美元)成交,刷新了當時西方當代藝術品在整個亞洲的拍賣紀錄。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Campbell’s Soup Cans 1962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Shot Marilyns 1964



相比之前幾位大師在創作藝術車之前都會在模型車上繪製草稿,Andy Warhol則直接上手繪製了這臺BMW M1。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他說:“我試著將速度的感覺畫出來,如果一輛車高速急駛,所有的線條和顏色都會模糊不清的。”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臺藝術車同樣經歷了賽場的實戰,由Hervé Poulain駕駛參加了1979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我喜歡這輛車,它比藝術品更加迷人。 Andy Warhol


2

藝術歷史的文化符號

著時間的推移,寶馬藝術車項目進入了Thomas Girst口中的“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藝術車開始向規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賽車也不再是藝術車的必須元素。

No. 5 1982

第五臺寶馬藝術車的創作,是由奧地利藝術家Ernst Fuchs完成的。

作為維也納神奇現實主義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繪畫作品以宗教人物形象為主,但充滿幻想和詭秘色彩。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Crucification 1950



Ernst Fuchs說,在他五歲時有一次被注射麻醉藥,在甦醒過來以前做了一個夢:有一道閃電差點擊中一輛正在暴風雨中行駛的汽車,產生向前衝刺所伴隨的速度感,如同想要超越時空的極度慾望。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個夢境,成為了Ernst Fuchs創作藝術車的基礎,然後他在這個基礎上虛構出一個極具畫面感的故事——夜晚時一隻野兔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並且躍過一輛燃燒中的汽車。

最終,這臺車被收藏在了位於慕尼黑的BMW博物館。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輛車不需要任何裝飾,它的獨特魅力不言而喻。Ernst Fuchs


No. 6 1986

美國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以他開創的“融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聞名於世。什麼叫“融合”?

用非傳統材料作畫,並將畫作與物體組合,像這樣: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Canyon 1959



於是,Robert Rauschenberg創作的藝術車,車身左側是攝影作品“年輕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Man),車身右側則是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繪畫“大宮女”。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車身上部是Robert Rauschenberg本人的樹與草的攝影作品,輪轂蓋則由古董瓷盤的照片組成。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我認為移動博物館的創意太棒了。對我來說,這輛車的誕生就如同美夢成真。 Robert Rauschenberg


No. 7 & No. 8 1989

1989年,BMW邀請了同樣來自大洋洲澳大利亞的兩位藝術家,利用同樣一款BMW M3賽車,分別創作藝術車來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當BMW請悉尼動力博物館(Powerhouse Museum)館長Terence Measham推薦一名當地的藝術家創作藝術車時,館長不假思索地想到了Michael Jagamara Nelson。

澳大利亞的土著藝術距今已有3萬多年的發展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之一。而土著藝術中最典型的風格就是圈點藝術。Michael Jagamara Nelson作為澳大利亞土著畫家,以祖先們流傳的古老繪畫技巧為基礎,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Possum Dreaming 1985



而另一位藝術家是澳洲最著名的畫家之一Ken Done。在悉尼、紐約和倫敦做了20年的商業廣告設計師的他,則代表了最典型的西方現代藝術理念。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Sydney blue



看完他們的繪畫作品,分辨他們誰創作了哪一輛藝術車也就不難了。

最後,這兩輛BMW M3 藝術車,都由澳大利亞本土賽車手駕駛,角逐澳大利亞錦標賽。 自此,寶馬藝術車項目也開始設計更加廣闊的領域,探索世界藝術的文化多樣性。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輛車就像是從飛機上俯瞰的風景 - 我把水、袋鼠和袋貂都畫進去了。Michael Jagamara Nelson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我畫了鸚鵡和鸚哥魚。這兩種動物都很漂亮,並且行動速度驚人。我希望我創作的BMW藝術車可以表現出同樣的特質。Ken Done




No. 9 1990

加山又造(Kayama Matazo),日本20世紀著名的日本畫(Nihonga)畫家,與東山魁夷、高山辰雄一起,被稱作日本畫壇的“三座大山”。這位大師還曾分別在1983年和1987年兩次應邀,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講學,並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屏風 月光波濤



當加山又造接受BMW的委託時,他希望能夠一方面表達出自己對BMW科技的著迷,另一方面又能融合日本當代人文精神的構想。於是加山又造重拾早期的主題“雪、月、花”,卻利用當時先進的噴繪技術,以全新的手法完成這項作品。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首先,他在銀色的BMW車型外部噴塗細微的藍色陰影,除了可形成強烈的對比外,更襯托出車輛的高貴氣質。接著運用正統、嚴密的日本工藝,像是“Kirigane”(金屬切削)與“Arare”(燙箔)等技術,切割小片的銀箔、金箔與鋁箔,並將其貼附於車身上。美輪美奐。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當這輛BMW完全被顏料覆蓋後,讓我更清楚地感受到其與眾不同的輪廓。 加山又造(Matazo Kayama)


No.10 1990

1990年的第二輛藝術車,出自西班牙藝術家César Manrique之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Manrique於1919年出生於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島的蘭薩羅特島,在美國學習了一段時間的他在20世紀60年代回到蘭薩羅特。在目睹了西班牙其他地區的旅遊勝地逐漸淪為模式化建設的“炮灰”後,他與當地政府合作,用建築和雕塑項目為小島創作與眾不同的景觀。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蘭薩羅特島壁畫



Cesar Manrique 對汽車有精闢的見解:汽車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塑造了城鎮的形象,並深深地影響了我們觀察周遭世界的方法,所以,當他開始創作BMW藝術車時,嘗試將速度與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與藝術的概念結合在同個物體上。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他利用鮮豔的顏色、粗線條及颳風手法勾勒出汽車輪廓,營造出汽車快意馳騁的模樣。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這解釋了我在BMW車上的繪畫構想,它彷彿很順暢地流過空間,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阻力。César Manrique


1975年至今,寶馬和當代藝術家們合作,共創作了19輛形式各異的塗裝藝術車。

受篇幅所限,本期的10位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就介紹到這裡。文章開頭提到的另外兩位藝術家究竟創作出了怎樣不同風格的作品?接下來的9輛又還有哪些藝術家參與了車輛塗裝的創作?

關注我們,下回再表。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 偉大的當代藝術家都做過這麼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