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晉宋年間詩詞風格多變,也出現了很多新興詩派。而在當時較為著名的便有“山水詩”。我們都知道山水詩是由謝靈運首創的,“山水詩”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多文人雅士紛紛效仿,但是也引來了不少非議。謝靈運的“山水詩”瞬間陷入熱潮,被抨擊成了“空洞創作”,沒有意義的詩歌。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今天針對這點來進行分析。

謝靈運的代表創作有《登池上樓》中“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這首詩是詩人久病初登樓眺望時的所見所感,整首詩的情境沉悶;也有《七里瀨》中“羈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是描述詩人在一個清爽的秋日早晨遊眺之所見,語言則是比較艱澀難懂;還有《入彭蠡湖口》中“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片面賞詩是不合理的,謝靈運的詩歌到底有沒有意義,到底是不是“空洞創作”,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他的詩詞中大量都是山水詩,是有原因的。

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一方面便是因為謝靈運顯赫的出生。

謝靈運自出生便不平凡,他出生在當時最為顯赫的士族之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淝水之戰主將軍謝玄,曾祖是安西將軍謝弈,而謝奕是當時名相謝安的親兄弟;他的叔叔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大官僚謝混。謝靈運降生的時期是謝家的鼎盛之時,謝家涉及多個領域,可謂是有財有勢,在朝廷上都擁有者一定的話語權,一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謝家是功臣世家。

謝靈運自小便天賦異稟,《宋書》中記載本謝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謝靈運少年才俊,因為天賦與自身努力,深受家族鍾愛,也得到了祖父謝玄的欣賞,經過精心培養,謝靈運在年少時就繼承了謝玄的封爵一康樂郡公,稱為“謝康樂”。謝靈運21歲時成為了將軍劉毅的記室參軍,作為“烏衣子弟”,擁有著堅實的後盾,但是因為將軍劉毅在與劉裕爭奪政權時失敗,導致謝靈運的仕途之路開始坎坷,被不斷排擠,沒有辦法“負荷世業,尊主隆人”。謝靈運一直未曾受到劉裕的重用,空有才華無施展之地,讓他開始絕望。

為了保住家族曾經的輝煌,他開始另闢出路,在劉裕登基以後,結識了劉裕次子劉義真。但是太子劉義符登位以後,以“構扇異同,非毀執政”的罪名將謝靈運逐出京師,這無異於是對謝靈運的一次重擊。謝靈運出京以後,開始學著放下往事,永嘉的奇山秀水格外出名,謝靈運開始學著欣賞山水,沉迷其中,也無心再關注朝廷。永嘉轉一年後,謝靈運見仕途無望,於是託病辭職,回到了故鄉始寧。

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始寧是謝靈運童年的居住地,是他的故鄉,情感意義非凡,是他精神的寄託。謝靈運在始寧一待便是三年,而這三年,他完成了一幅鉅作,《山居賦》。謝靈運在當時是遠近聞名的才子,他的詩風被極大推崇,是當時的標尺,根據《南史》記載:“靈運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文帝稱為二寶。”謝靈運創作之前風靡的詩派是“玄言詩”,“玄言詩”佔據了當時詩詞風格中的統治地位,謝靈運出現以後,開創的“山水詩”風靡當時,實現了歷史上從“玄言詩”到“山水詩”關鍵性的演變,謝靈運也被公認為“山水詩”的開山鼻祖。他的主要創作便是“山水詩”,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為代表的便是《山居賦》。《山居賦》中洋洋灑灑四千多字,在格式上追求句式上的整齊絢麗,以及聲韻格調的自然流暢;在內容上則是通過自然景觀,山水風景來寄託自身的情感,也點出了在仕途上失意之後,迫於無奈才寄情于山水,緩解壓抑的心境,文學價值極高。首先,謝靈運在《山居賦》裡描繪了一個理想世界,處處寫景但是也處處抒情,情景交融,令人感觸。詩中山環水抱:“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還汀。”“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而生漣。”詩中也有奇觀,“山竟奇秀,湖漾碧波,泉瀉素流”

,也有著風水特有的幽雅寧靜“竹緣浦以被綠,石照澗而映紅。月隱山而成陰,木鳴柯以起風。”在詩中,白天可以遇見綠竹紅石,夜晚可以傾聽棲鳥啼鳴,“敞南戶以對遠嶺,闢東窗以矚近田。”身居山野卻也著迷於山野。

因為自家顯赫的身世,才可以在謝靈運仕途失意以後,仍然有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可以供他欣賞。也正是因為山水迷人的環境才使他可以創作出“山水詩”這一大詩詞流派。

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另一方面便是外界的影響,即佛教與《楚辭》對他的詩詞觀念的改變。

先來看佛教的影響。佛教思想對謝靈運的影響深遠,這在他的作品中都是有體現的。我們通過細讀謝靈運的詩詞便可以發現佛教不僅對他詩詞內容產生了影響,甚至於影響了詩詞的結構。

我們先來看佛教對詩詞內容的影響。黃節的《(謝康樂詩注)序》中曾經記載“康樂這詩,合詩易聘周騷辯仙釋以成之。其所寄懷,每寓本事,說山水則苞名理。”當中的“理”主要指的是佛理,就是在間接表明謝靈運的創作中充滿了佛理色彩。他的“山水詩”中也是大量運用了佛教作為題材,有《過瞿溪山飯僧》、《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等,在詩文中大量在其詩文中常 引用佛教典故和術語,如《過瞿溪山飯僧》就引用“四等觀”、“靈鷲山”、“三界苦”等典型的佛教故事。有的詩中穿插了僧人的生活情境,比如

《過瞿溪山飯僧》中,上闕是寫謝靈運在遊山玩水中的所見所聞,是瞿溪山清閒樸實的生活方式,斷木取火、自給自足,讓謝靈運無比羨慕,中間則是在讚賞僧人的修行;也有的詩是在通過闡述佛理與山水結合,比如《石壁立招提精舍》

謝靈運的“山水詩”不是簡單的描繪山水,而是藉助佛理來賞景,把簡簡單單的景物寫的形象化,賦予它們生命。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詩人描繪芰荷相互照映,蒲稗相倚,具有強烈的佛教色彩。

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另一點是佛教對詩歌結構的影響,謝靈運“山水詩”結構的特點便是先寫景敘事後說理,這一點則是因為受到了“觸象而寄”,“即色遊玄”以及“頓悟說”的影響。《萬佛影銘·序》中曾說過世間萬物包括山水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可以寄託人類感情的。他的詩歌結構便是受到佛教影響,先解釋出行原因,再敘述一路經過,所見風景,最後以理作結。這是他的詩歌固定結構,也是對詩歌流派的貢獻。也可以揭秘他的詩詞並非空洞不堪,實則情感豐富。

另一個影響因素便是《楚辭》。

《楚辭》影響了謝靈運詩歌的語言及風格。方東樹的《昭昧詹言》中有“康樂固富學術,而於《莊子》郭注及屈子尤熟,其取用多出此。”黃節曾說“康樂之詩,合詩易聃周騷辯仙釋以成之”。根據統計,在謝靈運的詩歌中,有40首詩中都曾引用過《楚辭》,大部分是用詞方面。這樣可以增加了詩句的感染力以及詩歌本身的擴張力。

謝靈運的抒情風格借鑑了《楚辭》的風格,曲折跌宕並非簡單直接的抒情方式。體現極為明顯的是《郡東山望淇海》,在這首詩中,幾乎整體都運用了《楚辭》的句意,剛開始的“開春初發歲,白日出悠悠。蕩志將愉樂,瞰海意忘憂”,便是出自《楚辭》中的《九章》,再往後的“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將蕩志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策馬步蘭皋,鏢控息椒丘”則是轉換於《離騷》中的“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被譽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為何會被文人抨擊為“空洞創作”?

白居易曾經說過“吾聞達士道,窮通順冥數,通乃朝廷來,窮及江湖去。謝公才闊落,遇事不相遇。壯士鬱不用,須有所瀉處。瀉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這段話完整地指出了謝靈運的詩詞創作是與世不遇之後遨遊世事之後的產物,而《楚辭》中的屈原也是因為命運坎坷而寄情于山水,兩者都是“憂愁幽思之作”,也證明了謝靈運的創作思緒極大一部分借鑑了《楚辭》。

詩人謝靈運對詩壇的貢獻巨大,他創作的“山水詩”在如今依然風靡,並非如同傳言般不堪。“山水詩”雖然是在遊山玩水,但是大多都是無奈所致,是在追求另一種精神境界,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傳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