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進口糧食增加,小麥玉米大豆均增,是缺糧嗎?

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3月份我國糧食進口量為680萬噸,1-3月份為240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7%。

分品種來看,今年3月份我國進口小麥59萬噸,同比增107.6%;1-3月份累計進口小麥127萬噸,同比增23.1%。

稻穀及大米方面,3月份進口27萬噸,同比增加52.1%;1-3月份累計進口56萬噸,減少3.9%。

今年一季度進口糧食增加,小麥玉米大豆均增,是缺糧嗎?

今年第一季度主要農產品及肉類進口情況

從以上主糧數據來看,第一季度除稻穀及大米微降外,小麥、玉米進口均增,有人或許疑惑:此是否說明我們缺糧了呢?

這的確有些過慮了!

事實上,由於我國糧食連續豐收,供給充裕,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進口的大米、小麥數量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且這些進口主要為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屬於“調劑性”。從庫存情況看,目前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14億人一年的消費量。

今年一季度進口糧食增加,小麥玉米大豆均增,是缺糧嗎?

今年一季度小麥、玉米進口增加,主要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如玉米作為酒精、膠囊等醫用物品的重要原材料,酒精等需求激增帶來了玉米消費的增加,也帶動玉米進口短期需求出現增長。而目前小麥生產形勢總體良好,優質麥種植也不斷加大,再過1個多月既能收穫,即使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從農調來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全年糧食豐收可能性較大,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稻穀及大米方面,2016年我國實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稻穀及大米進口約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出口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已大於進口量,全年累計出口208.9萬噸,較2018年大增31.5%。今年3月份我國稻穀及大米出口34萬噸,增加78.6%;1-3月份出口52萬噸,累計增加8.8%,也體現了這一趨勢。

對於大家較為關心的大豆進口。1-3月份我國進口大豆177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豆油15萬噸,增長11.1%。近期新冠疫情在全球進一步蔓延,外界擔憂一些糧食出口國可能縮減出口進而影響糧食價格。不過,根據海關數據測算,3月份進口大豆平均價格約為2788.69元/噸,1~2月份的平均價格約2828.92元/噸。從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大豆價格保持相對平穩。

今年一季度進口糧食增加,小麥玉米大豆均增,是缺糧嗎?

值得一提的是,上週發佈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預測認為,大豆作為食用油和飼料原料的主要來源,受國內市場需求拉動,未來十年大豆依靠大量進口為主的格局基本不變。今年我國大豆消費總量將繼續增長,預計2020年大豆進口量將達到9248萬噸。其中,巴西以及美國或將成為我國擴大進口大豆的重要來源。兩大經濟體貿易恢復後,一季度自美國進口大豆781.4萬噸,同比增加2.1倍。

此外,1-3月份我國進口肉類(包括雜碎)217萬噸,增加85.6%。其中,進口豬肉95.1萬噸,增加170.6%;豬肉及豬雜碎124萬噸,增加112%;進口牛肉51.3萬噸,增加64.9%。現階段肉類進口保持穩中有增,有利於保障了國內肉類市場供應。受此影響,國內豬肉價格已連續8週迴落,相比兩個月前下降了近7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