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我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和黑泽明的忠实粉丝,我对二位电影导演的艺术哲学一直很感兴趣。他们除了电影艺术成就卓越,一直为后辈和影迷称道以外,从剧本、拍摄到剪辑的全过程,他们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也是登峰造极,影史留名,甚至留下不少骂名。恐怖片《闪灵》家喻户晓,女主角在片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拍摄期间为了逼出女主演谢莉·杜瓦尔的“演技”,库布里克随时随地以任何理由对她表示不满,甚至口吐莲花,杜瓦尔在片场几近崩溃,大把掉头发,库布里克甚至对工作人员说:“不要同情谢莉”。黑泽明拍摄《八月狂想曲》不满意86岁资深女演员村濑幸子的表演,对她大喊大叫,反复拍摄同一场戏,最后仍不满意,宁可剪辑时插入几帧电闪雷鸣的画面,打散村濑幸子的表演,也要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否定。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库布里克和谢莉·杜瓦尔

即便如此,库布里克和黑泽明还是有非常忠实的长期合作者,那些小插曲没影响他们连续拍出影史经典作品,不管和谁合作,他们都能很好地掌控拍摄,贯彻自己的理念。这些与他长期合作的人并非对他们完全认同,有些甚至在他们过世之后,谈起当年工作的细节,多少还有些抱怨的情绪。然而他们还是选择了和库布里克、黑泽明开展合作,也承认自己从中收获良多。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黑泽明

很明显并不是所有人表现得很霸气,就一定能掌控全局,合作伙伴就一定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以往我只觉得他们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是库布里克和黑泽明”,这当然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解释,等于没解释。直到最近阅读一些书籍,不约而同指向古希腊哲学,我又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何以成为库布里克和黑泽明?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德能”论

这些书籍不约而同指向一个概念:德能(virtue),或者叫做美德。在古希腊文明最璀璨的年代,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从他自己的角度,对德能这个关乎人性的概念给出解释。“德能”和我们时常谈论的“道德”(ethics)不同,但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德能和道德长久以来也是古希腊知识分子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议题。

和亚里士多德同时期有不少推崇自然主义的人,将哲学当中的道德和人类现实生活准则相结合进行探讨。彼时的古希腊人对什么是道德,日常行为怎样做才算有道德,有两种不同看法:

  1. 义务道德论(deontological ethics),顾名思义,道德是法律法规赋予人的义务,合规即道德,做到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人可以被称作有道德。
  2. 目的道德论(teleological ethics),指的是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应当从他的所作所为所达到的目的结果判定,如果他做的事产生好结果,那么他就是有道德的人。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上述观点代表非常朴素的自然主义思想,它将道德和人的日常行为相联系。然而这两种观点都不乏片面之处,谁都没法说服另一方成为压倒性的思潮。睿智的亚里士多德主张万事皆有因,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主义者对现实的过度关注,导致他们没能探寻导致现实世间万物的本源,亚里士多德将其称作“存在”。他综合自然主义者对道德的上述两种理解,借鉴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对“德能”的阐释,将“德能”作为道德之源和道德建立联系,总结出折中的道德观,为“德能”这个概念加入自己的烙印。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不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假设式的思维方式,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知晓,需要观察他做了哪些行为,以及他的德能如何影响了他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话语体系对实证主义的倾向和支持比同时期哲学思想要更进一步。然而请注意:亚里士多德没有说只有服从普遍意义的规则才算有道德。他也没有说为人处世一定导致普遍意义的好结果才算有道德。他说道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德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里,德能是中性的,道德和普适的“好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我不主张把“德能”和“美德”划等号,因为后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德能的人有很多种,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那么美。

强势领导: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弗格森的曼联帝国

古希腊文化对西方世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各行各业很多睿智的人都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实用于自己所在行业的改良“德能论”。其中一位解读德能的高手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这位15、16世纪之交的意大利思想家已经成为政治权术的代名词,他主张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简而言之就是“政治无道德”。他名垂青史,或者很多人认为臭名昭著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中,集中探讨了一位初登大位,或者征服异族的新君主,如何能够抓稳手中的权力长治久安,不会遭到臣民的反叛。他的论述非常显眼地引用了将近2000年前古希腊哲人所提及的“德能”:

在全新的君主国中,他在维持统治中遇到的困难是大还是小,取决于他拥有的德能是多还是少。

从平民跃升君主,要么以德能要么以机遇为前提条件。然而,他越不倚靠机遇,他就越是能够维护自己的地位。

除了机会之外,他们从机遇那里一无所获;机会给他们提供质料,他们想把它塑造成什么形式就是什么形式。

机会使人功成名就,而他们卓越的德能使他们能够洞察到这种机会;而他们的祖国也由此日月重光,变得极为繁荣昌盛。

——《君主论》第6章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马基雅维利

在马基雅维利眼中,最优秀的君主具备常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和执行力,他们的成功在于具有抓住机遇的德能,缺乏这种德能的人遇到再好的机会也不会成功。德能和成功在马基雅维利的唯结果论里互为充要条件,一个人只要获取他所渴望的成功,无论这会给别人带来美好还是苦难,他就是有德能的人;如果没有穷尽一切手段获取成功,他就不具备德能。马基雅维利建议的手段都比较毒辣,想要攻占统治一个君主国就必须让原君主的血脉世系灭绝,攻占统治一个诸侯国就要用挑拨边境诸侯倒戈的方式循序渐进。他把政治权术中最血淋淋的部分,用朴实扼要的话语表达得一清二楚。

现代足球史上最成功的教练之一、前曼联队主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运用类似的执行力,铸造了他长达26年的曼联帝国。法国前锋埃里克·坎通纳转会曼联之后,表现神勇战绩卓著,被队友和球迷尊为“曼联国王”。然而弗格森是注重纪律的人,不管威望有多高,只要不服从弗格森的纪律,他就用铁腕政策把他拿下。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弗格森

1995年坎通纳在赛场上飞踹球迷,英足总的禁赛还没来,弗格森在明知坎通纳缺席可能导致联赛夺冠无望的前提下,仍然决意主动对坎通纳实施4个月禁赛,随后英足总将禁赛期延至8个月,最终曼联以1分之差失去联赛冠军。这个决定严重打击坎通纳的信心,他差点因此而提前退役。多年之后弗格森在自传中表示“不后悔禁赛坎通纳的决定”,因为纪律能为球队带来长远的利益,它比眼下坎通纳的心情,以及联赛是否拿冠军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弗格森反复强调,一位成功的教练应当把七情六欲从工作中剔除,一位球员不管以往给球队做出多大贡献,不管他和自己关系如何,只要他不再胜任球队技战术水平的要求,他就会毫不留情让这位球员离队。弗格森的德能完全由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定义,一切不能帮助他赢得比赛的做法都不受他的认可。

谈判高手:海因里克斯当代谈判理论和特朗普的实用交易哲学

德能论的另一支衍生理论出现在谈判界。毫不夸张地说,亚里士多德让谈判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古希腊人所说的谈判和我们日常理解的有所不同,它和“修辞”(rhetoric)是同一个词,为了和当代的谈判有所区别,也有人将其翻译成“雄辩”。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雄辩的艺术》一书中再次引用“德能”这一概念,他认为雄辩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人格(ethos)、理性(logos)和情感(pathos),其中人格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而决定一个人是否有魅力,形象和可信度是否有助于他的辩论,这些人格基本组成部分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德能。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海因里克斯

亚里士多德的雄辩理论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被美国谈判专家杰·海因里克斯发展为当代谈判理论体系。在海因里克斯的理论体系里,谈判的艺术属性被大幅度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实用主义,也就是德能论如何帮助谈判者实现自己的目的,与对方达成一致。海因里克斯同样认为德能是谈判中最重要的因素,谈判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采用一切手段让对方认为你有德能,提升你的可信度。比如:

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彬彬有礼,让对方喜欢你。

然后要让对方觉得你和他们的价值观等同,这不一定是真的等同,而是让对方这样去认为。

适当展现自己的弱点或者表达自己愿意做出的牺牲以获取同情;如果某个谈判节点你无法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那么应当坦诚果决地接受对方观点。

对方的价值观核心是谈判的高地,你必须要占领这个高地,即便是假的你也要表达出接受对方价值观,而不是站在敌对价值观上,后者永远无法让对方认同你的德能,无法帮你达成协议。

如果是与原则问题或者对方价值观无关的谈判节点,适当违反既定规则有助于对方认可你的德能。但是必要时应当采取折中主义,比起两极化的决定,人类社会在任何年代都更倾向于中间路线。

——《Thank You for Arguing》

海因里克斯话语的直白赤裸程度毫不逊于马基雅维利:他人眼中你的德能可能是真也可能有假,重要的是穷尽可能的谈判技术,即便完全是伪造出来的,也要让对方相信你是有德能的人。海因里克斯德能论里体现出的折中思想,也与亚里士多德在义务道德论和目的道德论之间开辟中间路线的思路互相照应。

“德能”从何而来:强势领导和谈判专家的启示

特朗普

美国地产商人、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看法非常简单。他自称“谈判爱好者”,在他职业生涯进行过的无数商业谈判中,他只有在拥有筹码和资本,确保自己能硬的谈判的前提下才会展开谈判。他不玩海因里克斯那一套技术性的,甚至是虚伪的假扮德能,他只要实在的筹码,他不在乎对方是否觉得他可信,谈判筹码和资本就是他的德能,即便对方不信任他,他也可以设法动用自己的筹码赢得谈判。

“德能”从何而来

从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到海因里克斯,“德能论”随着人类文明的繁衍,其含义也在逐渐变化。在后人的话语中,改良后的德能论成为人们合理化自己行为的理论依据,说得通俗点就是:不会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符合所有人的道德标准,能被所有人认可为美好,收获成功的同时总会以收获几个敌人、几段不光彩的经历为代价。在不违反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只要达到他自己的目标,帮助他在协商合作中与对方达成一致互惠互利,他就是有德能的人。

回看库布里克和黑泽明的电影生涯,他们的每部作品,和工作人员的每次合作,都在展现“德能论”的思想。他们通过自己的强势领导力执行力完成伟大作品,他们也能和持有各种价值观的人协商一致,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开展长期合作,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共创佳绩。如果你去寻找库布里克和黑泽明当年拍电影的故事,你可以找到很多不愉快的过往,从过程到结果,从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让所有参与者满意而归,有些做法甚至是你无法想象,甚至于让你厌恶。然而如今没有人怀疑库布里克、黑泽明的成绩,以及他们和同事的伟大合作,他们的德能来自对于信念和结果一如既往的追求,以及在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商合作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