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半導體收購Synaptics亞洲TDDI業務,這個市場前景如何?

韋爾半導體收購Synaptics亞洲TDDI業務,這個市場前景如何?

日前,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將通過現金增資方式收購Synaptics公司亞洲地區的TDDI業務,交易總價格1.2億美元。TDDI的市場有多大?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產值10億美元且市場仍在成長

TDDI即整合顯示驅動IC和觸控IC的集成芯片。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髮展,觸控顯示裝置得以廣泛應用,TDDI芯片將面板驅動IC和觸控面板IC集合到一顆芯片當中,可以有效提高觸控顯示裝置的集成度,使移動電子設備更輕薄、成本更低、顯示效果更好。

Synaptics公司於2015年率先推出兩款TDDI解決方案ClearPad 4191和Clear Pad 4291,受到行業認可。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TDDI技術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顯示及觸控領域的主流技術之一。根據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TDDI驅動芯片出貨規模超7億顆,產值在10億美元左右。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周華分析指出,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主流技術為AMOLED、LTPS LCD和a-Si LCD。TDDI技術主要搭配在LTPS LCD上,在AMOLED上短期內無法實現觸控顯示一體化驅動,且必要性不如LCD面板。a-Si目前使用TDDI技術的滲透率非常低,且並非未來主流趨勢。隨著未來智能手機市場上AMOLED滲透率快速提升,將明顯擠佔LCD市場,短期內LTPS LCD還可以進一步擠佔a-Si LCD的市場維持其市場份額,中長期來看勢必會受到影響,市場份額將逐步降低,同時考慮到TDDI芯片價格的持續走低,CINNO Research認為TDDI市場至2021年仍將繼續上升,2022年開始市場規模會逐步下降。

此外,中國臺灣地區顯示芯片大廠聯詠總經理王守仁認為,部分低階智能手機及過去採用分離式解決方案的機型2020年會轉而採用TDDI,比如功能型手機亦將逐漸改為TDDI,這也將極大促進TDDI芯片的出貨量。

中國臺灣廠商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目前的TDDI市場上,中國臺灣廠商佔據較大優勢。2019年,聯詠在該領域的市佔率相較2018年增長了10%,達到4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Synaptics則從2018年的25%下降到15%的份額。這也成為Synaptics選擇剝離旗下TDDI芯片業務的主要原因。

根據周華的介紹,目前TDDI業務的主要廠商為中國臺灣地區廠商,包括聯詠科技、敦泰科技等。現在中國大陸廠商也投入這一領域積極發展。除韋爾半導體通過收購進入該市場外,此前集創北方與晶門科技均推出相關產品。

集創北方推出的觸控顯示驅動單芯片方案ICNL9911,支持面板減光罩方案,並減少下邊框400μm~500μm,具有卓越的顯示、觸控性能,實現了1+1>2的效果,性能較分立式方案有了顯著提升,能夠更好地支持全面屏設計。晶門科技TDDI芯片SSD2092獲得HTC智能手機U12 Life所選用,該產品在柏林IFA(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2018上發佈。

有專家指出,通過上下游的產業互動,將會有效帶動本土顯示IC在技術上的提高。因為品牌廠商面對客戶,對於市場需求有著更加到位的掌握,他們可以提出需求,有利於顯示IC廠商進行產品的定義與開發。通過這些具有差異化的產品,中國大陸廠商有機會追趕國際廠商。

TDDI在AMOLED面板中試水應用

從TDDI的技術趨勢上看,LCD的驅動芯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未來還是持續在低功耗、低成本方面做努力。目前,芯片廠商們在TDDI芯片的量產上正在從80納米陸續向55納米轉變。集邦諮詢研究協理範博毓指出,IC廠商開始將TDDI的生產從集中在80納米節點,改為向不同晶圓廠的55納米節點移轉。

此外,2020年隨著越來越多5G網絡服務在各個區域陸續展開運營,更多手機品牌廠商把高刷新率(90Hz以上)面板作為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重點,IC廠商也開始在55納米節點重新打造90Hz/120Hz用的TDDI IC,全力在傳統TFT-LCD機種上推升新的需求。

TDDI在AMOLED面板的應用也是今後的一個觀察點。雖然目前AMOLED採用TDDI的動力不足,這與AMOLED主要採用On-cell技術製造有關,使用TDDI並不會大幅降低面板成本。但有消息稱,三星Galaxy Note 10+ 5G的super AMOLED屏幕上就採用了TDDI技術。蘋果也有望在今年的某款手機AMOLED屏幕上試水TDDI。這些舉動均有可能推動TDDI在AMOLED市場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