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真香


半導體,真香

中國科技的價值能夠在更長時間維度上進行重估

判斷行業邏輯的真假,有個簡單方法:看邏輯的發散和延展性。

一個過硬的邏輯,能夠在行業的上下游不同分支上,按照一定的次序得到體現,原因在於大邏輯對應行業系統性機會,系統性機會體現為首先出現標杆性龍頭股,並逐漸帶動大行業下的子行業輪動。比如5G這個系統性機會,領漲核心從PCB切換到智能硬件,再到半導體。

半導體是個大級別硬邏輯,昨天領漲的,是與消費電子直接相關的半導體;今天領漲的,是設備類、封測類半導體。從看得見的消費環節,到不太常見的生產環節,從整體(5G)到局部(手機、耳機),從局部到細微(芯片半導體),從消費到生產,這種輪動體現了大級別行業邏輯與行業系統性機會的正反饋。

今天,半導體設備龍頭股北方華創大漲,賣方火速推票,一張圖在圈裡傳開了——


半導體,真香

要啥有啥,幹啥啥行。

北方華創2018年半導體設備銷售20億元國內領先,0.5μm~14nm製程硅刻蝕機及PVD、CVD設備、清洗機、氧化/擴散爐等多品類設備國內一流,特別是硅刻蝕機、PVD設備、氧化擴散設備,國內第一。公司與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半導體、華力微、合肥長鑫等本土晶圓廠長期緊密合作,14nm的刻蝕、PVD、CVD、氧化爐等設備進入中芯國際產線。(中信證券)

這段賣方研報摘要,有個點信息量很大——

14nm:nm數越小越精密,代表技術水平越高。單純看這個數字,北方似乎並不是絕對領先,中微半導體的5nm刻蝕機都已經通過臺積電認證。按照北方董秘的公開回復,北方是硅刻蝕,中微半導體是介質刻蝕。但問題關鍵不在技術路線,在於市場相信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需求量起來了,而且是國產化主導的需求,而國產廠商的服務能力恰好在線。

北方華創卡位多品類半導體設備國內一流,以北方華創為代表的國內高端半導體設備價格通常較海外廠商低30%左右,且具有本土服務優勢,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國內核心晶圓廠正持續導入國產設備,預計公司未來三年集成電路設備收入保持年均80%增速高速增長。公司擬募資20億元,佈局28nm以下設備產業化及5/7nm先進設備研發項目將佈局業界最先進工藝,長期持續提升公司競爭力。

這段描述的意思是,北方即使沒有全球最頂尖的技術,當前的技術也很不賴,而且與當前的需求很匹配,技術很好用,未來還有希望再上個臺階。


半導體,真香

封測行業也有類似的邏輯。摩爾定律遇到7nm後開始放緩,先進封測行業的投資更具有性價比了。

需求端以華為舉例,華為海思加速自主化,華為芯片自給速度加快,依據BernsteinResearch數據,2007年海思營收僅為2億美元,2018年營收則為75.73億美元,海思未來3年到5年營收可望維持較高成長速度。根據SEMI數據,預計到2023年海思採購成本約160億美元,其中封測成本約佔採購成本25%,即2023年海思封測訂單市場空間可望達到40億美元。

5G手機、蘋果Air Pods等爆款新物種,需要在更小空間內集成更多零部件,對射頻SIP封測需求清晰可見。AirPods Pro主動降噪功能採用了SiP技術,有望帶來數十億美元的SiP需求。因此,長電科技的股價也走出了趨勢

未來很美好,現實也很美好。所以,半導體看起來估值不便宜,但全場還在搶。

過去對科技股有一種流行的偏見:中國沒有真正有技術的科技股,所謂科技,不過是做配套的、做代工的。

固然是事實,也需要用動態眼光和相對標準去衡量。

動態眼光,是指要看到國產替代能力的提高確實已經發生。儘管水準依然達不到國際頂尖水平,但已經在中檔水平上確定了全球產業位置,這種中國科技的價值能夠在更長時間維度上進行重估,以往那種炒政策炒短景氣週期的波動,可能會越來越不明顯。也就是現在機構圈裡流行的科技藍籌白馬的說法。

相對標準,是指要看到產業大趨勢的級別,在一輪數量級變化的產業景氣週期中,即使是做代工,也會獲得巨大的利潤增長,而且像蘋果、華為硬件屬於迭代變化,相應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標準也有很大變化,這種背景下的代工廠,也應該以科技股來衡量。

而且,為蘋果、華為配套代工,本身就是一種背書,或者也可以理解為護城河,在技術標準、生產規模上可以遠遠甩開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