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柳江是江名,也是地名。

柳州城依盤繞如龍的柳江而建,故史上又有龍城別稱。緊鄰柳州城的叫柳江區,原是縣名,縣改區後仍沿用。兩者都姓柳名江,形成重名。

更巧合和值得尋味的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在這裡任刺史,並逝於柳州任上,讓斯人嘆感,不由得對這柳城、柳地、柳人也情有所寄,另眼相待。

在受邀為柳江區做全域旅遊規劃中,曾專門到市裡的柳候祠拜謁了這位早就敬仰的先賢,看到其為柳州的卓著貢獻,敬意倍增,同時對己也是一種感召,既受命於此地,更應兢業有成,不敢懈怠。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柳州柳宗元塑像

柳江區轄八鎮,均屬農業鄉鎮。區內無國內知名景區景點或名勝古蹟,要發展旅遊產業,實際就是打好鄉村旅遊這張牌。恰逢近年來中央一直高度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遊和第三產業,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事關民族復興大業,便不再是小事。自治區也很重視這項工作,把柳江區列為廣西全域旅遊的示範區,這既是柳江區的一種歷史機遇,也是對規劃者的一種更高要求。

我們把全域旅遊規劃作為縣域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一個縣(區)不是隻有旅遊一項工作,但旅遊抓好了,卻能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規劃其實就是提出和設置任務,規劃先行就是一種思路的明確和依循,更要靠各相關部門和各種力量形成共識、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的把鄉村振興的這一戰略任務落到實處。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成團會議舊址考察

另一個深思的問題,便是中國要美,首先鄉村要美!從美麗中國的要求提出,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任務,這一脈相承的思想和政策,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中國農村又一次新的變革。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只是一種牆白路淨的面貌改變,而是一種從生活環境到生活方式,從思想意識到產業調整和升級等更深層次的轉變。

鄉村美了,鄉村旅遊的基礎和機會就有了,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就大了。如何把這環環相扣的工作統為一體,甚至在整個鄉村振興戰略任務中,都面臨著如何把各司其職的部門,整合在一個目標上。這是柳江,也是中國很多地方都面臨和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三都鎮“蔥滿幸福”現代農業基地標誌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進德鎮晉航農業生態園考察

其實柳江的鄉村,在外地人看來已經很美,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使這裡的山水如畫、田園如詩。也是很契合中國傳統審美文化與情調的一種畫意景觀。過去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源於此地貌。可以說,這也是柳江最大的自然旅遊資源。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百朋鎮荷田(圖片選自網絡)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百朋鎮荷田和遊客棧道

但問題的矛盾在於鄉村旅遊的第一市場,首先是本地的城市居民,第二市場便是周邊區域和城市的度假者,第三市場才是外省的旅遊者。這需要有一個逐步遞進和產業培育的過程。久居於此的居民,對山形地貌的特色已見慣不驚,審美疲勞帶來的就是要在特色與需求上做更多的鄉村文章。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廣西與柳江旅遊分析圖

總體定位,各具特色指導思想下,我們對柳江全域做了多番實地考察和認真梳理。以鄉村旅遊為主題,是一個符合當地實際、不言而喻的事實與定位。

其實,最形象的是在總體規劃之前,當地領導就已為連續舉辦了七屆柳江荷花文化旅遊節的百朋鎮及其蓮藕產業,提出了一個很富詩意的形象口號鄉約藕遇, 成了百朋鎮的一個吸引力和特色魅力。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百朋鎮 荷花節圖景(圖片選自網絡)

記得剛到柳江,這鄉約一詞就讓人印象深刻難忘。早在先秦的《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鄉思之句,這句詩也由此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思鄉之情的代表名句,傳誦千古。

後來的臺灣詩人余光中,一首含著深深鄉思之情的《鄉愁》,讓全中國人也由此認識了這位身居海島的著名詩人。

鄉情,自古就是中國人文精神中最富詩意的情感凝結……

鄉約,也是一種鄉情的深切呼喚和邀約。一個約字,包括了鄉情、鄉愁、鄉思的種種內涵。為此,我們把“鄉約 ”昇華為對整個柳江全域旅遊的總體定位,輻射全區八鎮。在承繼和延伸“鄉約藕遇 ”的基礎上,提出了詩畫田園,鄉約柳江

的形象定位。

前一句是自然環境的貼切描繪,後一句是人文情懷的深切傳遞。兩句彼此呼應,構成柳江鄉村旅遊一個很好的形象宣傳。我以為比起浙江顯得籠統和模糊的“詩畫浙江”口號,要更顯精準和特色。

詩畫田園,鄉約柳江,就是一種以鄉為題的核心打造與鄉魂再造。就是一種大自然賦予柳江的特殊地貌和人文情懷的融和與推出。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同時根據八個鎮的環境、區位、旅遊資源的分佈情況,按照“一鎮一特”的要求,提出了“柳江八景”的特色佈局,其實也是對八個鎮的一種特色定位。


柳江八景

拉堡新城來尋寶 百朋相約去賞荷

休閒養性須進德 鄉味美食薈成團

三都幸福充滿園 穿山越嶺做露營

避暑納涼找土博 裡高有戲逛梨園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成團鎮核心區域規劃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攝於柳州菜飲食文化博物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域旅遊不是遍地開花,一哄而上。真正的全域規劃是主次、先後、輕重的合理佈局與推進。在規劃思路上,提出了以點帶面的重點突破,以近為先的先期拉動,以特為主的特色打造

。希望用這“ 三以為原則,形成一區三鎮八特色的帶動效應。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柳江與廣西大學教授等專家座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柳江與當地老幹部、老同志座談

如果說,全域旅遊規劃更多的還是偏於宏觀層面或整體性的佈局與思考,那麼,在承接全域規劃的同時,我們也承接了成團鎮單獨的建設性規劃任務。作為八鎮中的首個單項任務,這既是一種示範鎮的要求,又是如何做好“一鎮一特”的真正檢驗。我們把“ 做好八個起來 ”,作為全區、全鎮的工作重點,把超出規劃的策劃創意和思路融入規劃之中,讓其可以因地制宜,挖掘潛力,利用現有優勢,調動各方力量,迅速改變目前狀況。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規劃中提出的一些建議與思路

例如成團鎮有一過去留下的大型水利工程渡槽,拆掉可惜,擺著無用。如何讓歷史留給成團的這份特色遺產活起來,我們做了一個大膽的創意,把渡槽亮起來,讓這一歷史遺物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重放異彩。也為成團鎮隨著核心區域的改造,把鄉村旅遊向夜晚延伸,做好了準備。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成團鎮遺留下來的歷史水利工程 渡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為渡槽所做的一些創意性規劃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為渡槽所做的一些創意性規劃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例如成團的舟村,經過改造建設,已經以其“慢生活”的度假口號,吸引了不少的城市居民來此度假。當前面臨的問題是要提升檔次和品位,利用環境資源,突出主要特色,成為全區鄉村旅遊中的靚點之一,實現真正的鄉村慢生活。我們提出 “ 靠水、靠花、靠文化 ” 的三靠元素,如果做到了,相信會使現在的舟村更加美起來,躍上一個新臺階。(詳見《成團鎮建設性規劃》)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為舟村所做的一些規劃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規劃的前期調研中,我曾提出了資源好、環境美、基礎差、起點低、分佈散、交通弱 的一個“ 兩好四弱 ”現狀分析。但隨著工作的逐漸深入,發現真正制約或困擾柳江旅遊產業發展的,一是人的問題,二是產業的問題。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土博鎮 琴懷村巖洞實地考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與廣西大學專家和當地老人在進德實地考察

鄉村旅遊和產業調整,說到底,是要靠廣大鄉村農民群眾的真正參與和受益。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反覆強調的內容和精神。同時需要有一批帶頭人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旅遊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系統工作,從餐飲到住宿、從營銷到宣傳,從項目管理到網絡運用,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其服務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產業,更需要有新興人才的培養與湧現。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在進德鎮 樂山產業園實地考察

而產業作為一種支撐體系,更為重要。沒有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再好的規劃都會像建在沙灘上。調整產業結構、扶持新興產業,也是中央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規劃中也提出了“產業公園”等一些建議和設計,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探索發展。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為成團特色產業發展做的局部規劃

我們深知,規劃只是為柳江的全域旅遊邁出的第一步,隨著這項工作的逐步落實和推進,還會有很多的問題和困難,當前中國的農村,也正面臨著新一輪更深層次的改革,柳江的鄉村旅遊,某種意義上就是美麗中國在柳江的具體實踐。如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句寫滿鄉村牆壁上的口號,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形象指導。

而文明,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要求和體現。鄉村旅遊的發展,就是一種從自然美到精神美的需求與體現。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新階段。隨著鄉村建設的日益美麗,這種逆城市化進程的鄉村旅遊,會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相信柳江的鄉村旅遊發展,在各級政府和廣大鄉村群眾及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呈現出一個美麗悅人新天地。

當年柳宗元在柳州做官時,曾寫過一首《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 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 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 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 慚無惠化傳。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柳宗元在柳州事蹟

柳宗元在柳江邊種的柳樹,今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無法再尋,但這位先賢偉人留下的思想和精神,卻應該延續和繼承。希望能在時間的推移中,我們對柳江所做的工作和貢獻,也會像種下的一棵柳樹,以後也會垂柳覆地,濃蔭後人。 為此,也可說句

思鄉之情柳依依 ……”

此為結語。

鄉思之情柳依依   |  柳江全域旅遊規劃中的深度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