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男孩子的名字,教育家的長女,十幾年留學經歷,立志成為中國的達芬奇,藝專西畫受愛戴的女教授,卻像流星一般劃過天空,三十餘歲死於產褥熱,剩下一堆畫和六個孩子,這就是蔡威廉的一生,著實令人嘆息!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威廉


留法學畫 立志成為中國的達芬奇

1904年6月3日,教育家蔡元培和他的第二個夫人黃仲玉在上海生下長女,取名蔡威廉。這一名字源於德語“Wilhelm”,這個德國男孩式的名字,寄託著蔡元培赴德國求學、教育救國的嚮往。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元培一家合影(左二:蔡威廉)


1913年9月5日蔡元培攜夫人及長女威廉、次子無忌、三子柏齡從上海赴法國,到巴黎後,9歲的威廉被送入當地的教會學校讀書。1916年冬隨父母親回國,入北京孔德學校唸書,成為該校首屆畢業生。1923年,威廉又隨父母前往比利時,進入布魯塞爾美術學院學習繪畫。自1914年至1927年,蔡威廉先後多次隨父親蔡元培出國。十幾年的遊歐生活,使她接受了良好的歐式教育,通曉了法、德等國語言,遍覽了西方藝術精華,為她以後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不久,她接受父親的建議,再次前往法國,就讀於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專習油畫。記憶中的歐洲,異國的建築風景多年以後就出現在蔡威廉的畫布上。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威廉 1928年作《異國憶想》 拍賣15.4萬元成交


留學期間,蔡威廉崇拜繪畫巨匠達·芬奇,立志成為中國的達芬奇。她努力把西方現代派精神化入自己的創作之中,畫風也越來越接近法國後印象派。她擅長畫人物畫,不僅善於描繪人物的外貌特徵,而且能細膩表現人物的內心情緒。蔡威廉的肖像畫用色以黑、白、灰為主調,側重人物臉部刻畫,結構結實,造型準確,充滿情趣意味。代表作品有《音樂家李樹化像》《丁玲像》《農民肖像》等。在中國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中,她的肖像畫曾引起畫壇轟動。她特別擅長畫大主題和大場面的作品,創作過人物眾多的情節性大幅油畫《秋瑾紹興就義圖》和《天河會》等。這兩件作品分別以現實和神話中的女性為題材,一是表現大義凜然、為革命捐軀的女英雄,一是借神話題材表現女性追求自由與解放的人文主題,取意宏偉,情感強烈,既具有時代特徵,又不乏古典意蘊,是早期西洋畫創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型油畫《秋瑾紹興就義圖》,是大場面、大主題,十分震撼人心。

國立藝術院教授西畫 吳冠中是她的學生

1928年,時年24歲的蔡威廉回國。當時中國的最高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在杭州西湖創立,林風眠任國立藝術院院長,他聘請林文錚為教務長,蔡威廉則是西洋畫教授。在蔡威廉等一批留洋教師先進開放的教學下,塞尚、馬蒂斯、畢沙羅、凡·高、畢加索等一批歐洲現代派藝術大師成為國立藝專學生的偶像。蔡威廉對西方現代派藝術在中國的啟蒙和傳播。在學校期間,蔡威廉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工作中。她教學審慎,愛護學生,講話少而啟發多,但又嚴格要求,一絲不苟。這位風度秀雅、沉默寡言、教學勤慎的年青女教授,立即贏得了學生的好感和尊敬。她認為,作畫不要一味追求“形似”,而應該力求“神似”,就像翻譯一樣,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而且意譯會更生動。“不要胡畫!”是蔡威廉輕柔和悅的口頭禪。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威廉 《林風眠畫像》


這位年輕的女教授,雖然以畫人物畫著稱,可正是她的慧眼,她的西方現代派精神,影響一個青年學子繪畫一生,他就是以畫風景出名的著名畫家吳冠中。吳冠中的書中回憶:“七七事變”後杭州藝專遷至湖南沅陵時,他課外畫了大量水彩畫,在全校成績展中獲獎,蔡威廉很賞識,傳話要以她的一幅油畫換吳冠中一幅水彩,這使他備受鼓舞。當時的蔡威廉,吳冠中寫道:“她沒有在教室教過我,不相識,我只遠遠以尊敬的眼光看她。她是一個少婦,經常著黑衣,體態優美,少言語,顯得分外靜穆、內向。”

有緣千里來相會 十年生死兩茫茫

林文錚與蔡威廉在杭州的重逢,似乎是冥冥之中安排。

此前,兩人都曾在法國留學。林風眠、林文錚等中國畫家在法國藝術界十分活躍。才華出眾的林文錚深得蔡元培先生的賞識,並以佳婿視之,暗中為女兒蔡威廉和林文錚撮合。興許是緣分未到,兩人同在法國,卻整整三年未曾見上一面,但留給彼此的印象還是深刻的。此時既為同事,又得西子湖柔情催化,兩人的愛情才終於揭開序幕,並很快進入高潮。

1929年,蔡威廉與林文錚結婚。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威廉 林文錚《盆花》


婚後,他們用蔡元培給的陪嫁金及林文錚的積蓄,在西湖玉泉旁建造了一幢中式風格的小別墅。蔡元培親自為之題名:馬嶺山房

。蔡威廉曾在馬嶺山房費時三月,竭盡才智,傾注其全部的愛,為林文錚畫了一幅肖像畫;而在平時,她素以出手快而聞名。畫中,林文錚年輕英俊,神態堅毅,筆觸柔中有剛,形勢靜中有動,背景就是朝夕相見的美麗的西湖湖山。50年後,林文錚還動情地說:“我後來才明白她為什麼要把我的襯衫畫得像一副銀色的盔甲,為什麼要在我身後畫上開闊的湖山,因為她最懂得我,她是畫出了我的靈魂啊!”

1936年,蔡威廉在南京福昌飯店畫的一幅《奧地利跳舞女郎》,就被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高價訂購,作為送給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的重禮。原因倒不是她是蔡家千金,而是這位年紀輕輕的女教授,在首屆全國美展上,和另一位女畫家潘玉良展出的畫幅,皆一鳴驚人。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立藝專為避戰亂向內地遷移。首到浙江諸暨,繼至江西貴溪,又遷湖南沅陵、長沙、貴州貴陽,直到雲南昆明才勉強安頓下來。而蔡威廉夫婦一直隨校奔波。1938年,杭州藝專與國立北平藝專合併後,因校方內部發生矛盾,蔡威廉夫婦離開國立藝專。

只可惜愛情、婚姻都無法抵禦戰亂的蹂躪。

1939年5月,正值抗戰,蔡威廉在顛沛流離中不勝疲病,拋夫別子,不幸離世。臨終前,她寫下了四個沉痛的字:“國難,家難。”林文錚痛不欲生,揮淚自誓:終生不再續娶。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蔡威廉 蔡柏齡 蔡元培 林文錚 等 留法期間 往來書札


沈從文在《非夢集》書中記敘了蔡威廉之死:“前兩天聽家裡人說,才知道孩子的母親,在家生產了一個小毛毛,已死去三天了。死的直接原因是產褥熱,間接原因卻是無書教,無收入,怕費用多擔負不下,不能住醫院生產,終於死去。人死了,剩下一堆畫,六個孩子。死下的完了,三十多歲就齎志而沒,有許多理想無從實現。但人已死去,既不必為生活煩累,更不會受同行閒氣,或比生前安適,也未可知。”

蔡威廉去世時,蔡元培正在病中,親朋好友都不忍把這一不幸消息告訴他,女婿林文錚每次給蔡元培寫信,總是以威廉名義附筆問候相掩飾。但兩個月後,蔡先生終於從報紙上看到了昆明舉辦蔡威廉遺作展覽的新聞。悲痛欲絕的蔡元培於7月13日作《哀長女威廉》一文,傾訴失去愛女的剜肉之痛,蔡元培先生離世時是呼喊著威廉的名字離世的。

民國女畫家:留學十餘年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卻英年早逝的蔡威廉

談肖像之演化並論蔡威廉女士之畫

1939年《亞波羅》雜誌第8期發表顧之“談肖像之演化並論蔡威廉女士之畫”,同期雜誌還發表蔡威廉的作品《自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