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如果是一部新電影,它還會成為經典嗎?

在十月份的時候,全國院線推介會就傳出消息,《海上鋼琴師》將有望被大陸引入重映,而且是4K修復版,當時就引起了影迷們的歡呼,後來終於確定了11月15日的上映檔期。與此同時,豆瓣也在上映日期那裡做了修改。

該片系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於1998年拍出,《海上鋼琴師》原片時長165分鐘,這次大陸引入的為125分鐘,有刪減。這部電影與託納多雷的另外兩部經典作品《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時空三部曲"。三部電影均屬於文藝鉅作,且在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海上鋼琴師》裡天才的宿命孤獨則讓片子比其他兩部多了一絲餘味悠長。

影片背景發生在1900年的美國,得益於當時美國經濟的崛起,幾乎所有人都對紐約有著熱烈的嚮往,不少人乘坐Virginian號這艘豪華郵輪去美國追夢。在片頭,主人公被遺棄在這艘船的頭等艙裡,後被煤礦工丹尼收養並起名1900。

因為1900對音樂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他順利成為這艘船上的鋼琴師。在這艘人來人往的郵輪上,他為頭等艙彈交際與探戈,為下等艙彈塔朗泰拉。

從未離開過大海和鋼琴天才這兩個標籤讓他揚名四海,聞名而來的爵士創始人上船與他鬥法,最終敗北離去,這也是該片最為拍案叫絕的段落之一。遇見愛情是必然的,但下船後所面對的太多未知讓他選擇退卻。所以,到死,他只在那艘船上,他的孤獨似乎是成為天才的代價也似乎是宿命。

另外,1900作為主人公的名字也有其特殊含義,託納多雷通過1900及其身邊人的故事來隱喻20世紀這個大動盪的年代,當時歐洲文明衰退,美國文明崛起的西方文明發展狀況也被巧妙地揉進了Virginian號。

1900拒不登陸的絕世獨立,音樂的自由和精神的孤獨無疑戳進了21世紀初期高速經濟發展下每一個疲憊不堪的美國人的心,再配上莫里康內的音樂,都使影片從一部海上烏托邦變為20世紀末期下的“被髮展者”言。

所以,《海上鋼琴師》是經典這點毋庸置疑,但時隔21年,刨除資深影迷和電影研究者外,又有多少人能吸收影片所傳遞的哲理與孤獨尚且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事情。畢竟在快節奏的當下耐下性子去電影院看一部大悶片並不容易,那不妨提出一個有趣的假設:倘若這部電影在11月15號是首映呢?那它還會是經典嗎?

《海上鋼琴師》拍於20世紀末期,同樣與船有關的電影——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餘熱還未消,而整個1990-2000年的電影基本上佔據了豆瓣Top10的一半以上,如93年《辛德勒的名單》《霸王別姬》,94年《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阿甘正傳》,97年《美麗人生》。

縱觀這些影片不難發現其共性,即基調中都充滿了濃郁的文學氣息和隨手捕捉的人文關懷。而《海上鋼琴師》也是如此。

究其原因,這與當時的創作背景有關,在互聯網還沒進入到每一戶的二十世紀末,獨立個體的精神交流載體大抵就是文學,而這些出色的影片將其具象化自然大獲好評。

當下,流量、碎片化閱讀和短視頻都已經脫離了文學的整體趣味性,無論文字還是電影,其內涵的深度和接收者的自我思考變成了一個比較難的事情。

此前 ,馬丁·斯科塞斯發表“漫威不能稱為真正的電影”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馬丁後出面解釋說,“電影是關於美學、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他不是不承認漫威,只是漫威與他認為的電影相距甚遠,一部部漫威電影的續集不過是同質精神的反覆。

在筆者看來,馬丁有此言論不足為奇。作為曾執導出《出租車司機》和《憤怒的公牛》的一流導演,看到大聲叫囂著“我是超人,我能拯救世界”的漫威電影時,必然會覺得太淺太兒戲,這不能怪馬丁,也不能怪漫威,時代不同,每個時代的觀眾訴求和文化環境也不同。

所以回到一開始關於《海上鋼琴師》11.15首映的假設,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經典,《海上鋼琴師》放在當下不一定成為經典,但要說明的是,它絕對是一個好電影。

另外,幾年後重看《海上鋼琴師》,筆者恍惚間能更深入的感悟到1900在用一首首曲子表達什麼,那是一種無奈的,驕傲的,不屑道出的孤獨。

電影裡的1900是個一輩子只有音樂的鋼琴天才,他沒有愛人,沒有知己,僅有一位理解他的好友麥克斯,且最終在勸說不得後含淚離去。在影片前半部分1900曾回答過麥克斯他為什麼不下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害怕冬天將至,這就是為什麼你不會厭倦,永遠在追尋著,哪裡是夏天,我並不羨慕”。

他對下船後太多做選擇的事情無法控制,走哪個岔路口,選哪個女人,住哪棟房子,這統統都不是他會彈的曲子。所以最不濟他可以結束他的生命,因為他不為任何人存在。

就像1900所說的,去他媽的規矩,去他媽的爵士,應該還有一句沒說出口,去他媽的世界。

那我們這些生活的陸地上的人呢?當下微信好友遍天下能如何,走遍世界看花開花落又如何,不是還有一句話叫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嗎,1900困在88個音符鍵盤裡,我們困在“嗯嗯”“好的”的26字鍵盤裡;1900困在船頭到船尾可丈量的船裡,我們困在腳步能踩到的土地裡;1900困在只容納定數兩千人的人群中,我們困在上億人口裡......

這沒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囿於這世界。閒敲棋子落燈花的孤獨感,或許歷經一個多世紀都未曾變過,只不過有的是孤獨的天才,有的是孤獨的群體。1900選擇和他的世界一齊消逝,而我們,活著就要與這孤獨常伴。

《海上鋼琴師》如果是一部新電影,它還會成為經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