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揭祕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我家在農村,每到寒冬臘月的季節,吹風下雨落雪冷的莫奈何的時候,烤火就是必須的,一家人坐在電視前,圍住一圓盆炭火,炭火上架個桌子,再蓋上烤火被,就是最溫馨的了。現在科技發達,電火取暖很方便,可是總感覺烤不上身,面前烤焦了,後背還是涼颼颼的,環報炭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木炭火。

要烤火,就要有炭,以前烤火的炭都是要自己去燒的,我就總想起以前在老家王家溪,爹帶我們一家人去燒炭出窯的情景。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打窯,一般都選擇在稍微有斜坡的土坡上,這樣就可以藉助地勢,往裡面挖一個兩米見方、八十釐米高的洞,洞口稍大,要方便人進去裝窯和出窯,再在另一側開個小口,用來燒火引燃,然後在窯頂打一個不大不小煙囪,就大功告成了,說起來簡單,其實這是一個絕對的技術活,窯的好壞決定你燒炭的質量。一個窯可以燒到三五百斤炭甚至更多。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因為父親打窯技術不過關,我家基本都是借用別人家的窯,因為要借用別人家的窯所以我們只有將砍好的木材背到窯前面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父親將砍好背來的材一堆放在窯門口,母親就幫忙砍成一截截的,整齊擺放到窯門口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父親貓著腰,把截好的硬木材一根根地豎著密密麻麻裝進窯裡,一般是中心位置裝最粗的,四周稍微細一點,引火口放一些稍微幹一點的,然後把洞用泥土毛草封好,再加上一層泥巴,並用木棍把洞口的泥土拍打的嚴嚴實實的,不能漏氣更不能垮塌。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

接下來就是在燒火口燒火了,最好的引火材料就是幹樅光,樅樹裡面有油,點燃的時候吱吱著響還冒著黑煙,然後將乾草樹枝小心的搭在上面,再慢慢的加上生材,慢慢的引燃窯裡面的木材,沒多久,煙囪冒出的濃煙滾滾隨風四處飄散,燻的我也黑乎乎的。整個燒窯的時間差不多要一天一夜,在荒山野嶺的寒夜裡守一天的窯,對於我來說是萬萬不敢的,而且,燒好以後還要閉窯一天一夜,讓裡面的木材完全炭化和冷卻,這是燒窯的關鍵,沒有完全燃燒,那麼木炭的兩頭就會有很長的菸頭,收成就很不好。而如果燃燒過頭,一窯炭就會化為灰燼,白忙活一場,所以值守的人可以烤著火,卷一個喇叭筒菸捲,但是要時刻觀察燒炭的進度。

冬天來了,揭秘南方的冬天人們靠什麼取暖出窯了,終於出窯了,父親估摸著兩天兩夜的時間差不多到了,又看了看煙囪裡煙的顏色差不多清了,還爬到煙囪口聞了聞,決定出窯,拆開出窯口的泥巴,可以看見一根根夾生的木材,已經變成了黑漆漆的木炭,再慢慢試探著木炭的溫度,就可以貓腰進去出窯了,父親把窯裡面的炭慢慢的遞出來,媽在外面小心翼翼的把一根根完整的木炭用篾簍子裝好。把窯裡的碳出完爹從窯裡爬出來,窯裡面的溫度還非常高,一身都溼完了,頭頂上全是白白的炭灰,臉上的汗水混著灰塵流下來,再順手一抹,就是標標準準的漆黑的燒炭的炭骨佬的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