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對於祖屋,每個人都有一份眷戀之情。

我家祖屋位於瓊海市北部,一個叫青天的村莊裡。聽父親說,祖屋是上世紀40年代末,我的祖父拆了曾祖父從其親人那裡承繼下來的老祖屋後重建起來的。至於老祖屋建造於何年何月,父親也不知道。掐指一算,祖屋也有70多年的歷史了。我是個外嫁的孫女,不能天天守望著祖屋,但會經常回去,一來看望父母,二來看看祖屋。由於年久失修,祖屋已經傷痕累累,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了。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今年年初,家族做出了重建祖屋的決定,我的心海倏然泛起一抹濃濃的鄉愁波瀾,記憶的匣子也隨之打開。

祖屋跟村子裡的老房子一樣,青瓦蓋頂,土木磚石結構,中間為廳堂,兩邊為廂房。外牆由規格不一的石頭壘砌,為了整齊美觀,內牆則用青磚砌築而成(俗稱“牆兜”)。祖屋屋簷很窄,沒有柱子,主次梁都是直接擱在牆體上。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廳堂前門寬敞,兩邊靠近屋簷處各開兩扇八角窗。“公閣”上擺放著香爐,“破四舊”運動時曾經被拆除過,後來重新恢復。廂房的前後門連通廳堂,前面有窗戶,屋頂有天窗,清風徐來、陽光徐入,明亮而溫暖。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屋脊上兩隻翹首以待的鳳凰灰塑,有“梧桐樹招鳳凰,金屋子喚媚娘;鳳凰屋頂坐,日子好好過”之寓意。我家的祖屋確實迎來很多美娘子,有來自廣東羅定,本地和島內定安、澄邁、儋州。且都過上好日子。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祖屋低矮樸實,冬暖夏涼,一磚一瓦、一梁一椽都凝聚著祖輩們的心血和汗水。以前物資匱乏,蓋一座屋子,光準備材料就要十年八年。石頭要自己挖鑿,磚瓦要自己開窯,梁椽門窗都是前代人種樹,為下代人準備。木匠、泥匠都是鄉里鄉鄰,互助互利,不要工錢,只管吃飯。沒有機械化,靠的是雙手和肩膀。工具是鋤頭、鐵鍬、錘子、鋸子、畚箕、扁擔等。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祖父祖母共生育八個子女,養活四男一女。修建祖屋時,我的父親還不到十歲。祖父年輕力壯,雖然個頭瘦小,但聰慧能幹,除了與祖母一道耕作農田之外,還會打鐵、雕刻碑文、土木建築、挑擔做買賣等,用柔軟的肩膀撐起一個家。

上世紀60年代末,祖父祖母省吃儉用,又帶領家人在祖屋的後面蓋起了一間屋子和三間小屋(俗稱“橫廊”)。祖屋、新屋和“橫廊”便構成了庭院,和村裡其他人家的屋子形成了門對門,一字排開的格局。此外,還將剩餘的石頭磚塊鋪設庭院地板,雖然凸凹不平,但整潔乾淨,下雨天行走不再粘土帶泥。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按家鄉的習俗,我的父親與小叔居住祖屋,二叔與三叔住新屋。由於捱得很近,幾個家庭其樂融融,和睦相處。我和堂妹堂弟,還有村裡的小夥伴們捉迷藏、跳“飛機”、找蟈蟈,在祖屋裡度過了快樂有趣的童年時光。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的父母經過努力蓋起了新房子,我們搬出了祖屋。幾年後小叔也蓋起了自己的屋子搬了出去,從此祖屋裡便無人居住了。唯有逢年過節時,子孫們在此歡聚一堂,追思懷遠,祭祀祖先。祖屋的榮耀,祖輩勤勞儉樸的美德,給子孫後代樹立了榜樣。

祖屋情結(作者:金龜)

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雖然新的祖屋己經在原址上崛起,但老祖屋始終是我揮之不去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