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是“上河”,不是“下河”,看這幾個細節

關於《清明上河圖》『上河』之本意,最早的解釋見於明代李東陽第二次對該作的題跋:『上河雲者,蓋其時俗所尚,若今之上塚然,故其盛如此也』,但李氏的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後世的認同。李氏之後至今,有關『上河』之意,可謂眾說紛紜。筆者研揣畫中所繪之船舶與河段,並證以相關文史記載,認為『上河』即上汴河,即大客船、大漕船在河工引導、拖拽下奮力向汴河前行,形成一種奮發之氣。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是“上河”,不是“下河”,看這幾個細節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圖》中間兩艘被拉縴的大客船與大漕船與虹橋下遇到麻煩的船不是要靠岸,而是要出發去往汴河。首先,橋下遭遇麻煩的大客船的右後方有一個空的泊位,如果它要靠岸,根本不必過橋,可見它是在準備出發。

其次,被拉縴的大客船有兩個木板窗被打開,靠中間窗戶出現的是一對母子,靠後窗戶出現的是一位青年男子,三人都在看風景,那位母親似還帶著憂愁。如果說此客船即將靠岸,此時總要作一番離船的準備。蓬頂上的四個人正作著過虹橋的準備,最前端那個人已準備用長篙撐住前面的橋拱,最靠近船蓬頂上的那個人準備放下活動桅杆以便客船過橋。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是“上河”,不是“下河”,看這幾個細節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局部 被拉縴的大客船、引導船(河工船)

最後,最遠處的被拉縴的大漕船,其前方有一片空曠地帶,若要停泊靠岸,儘可不用再拉縴了,而畫中縴夫們仍在盡力拉縴,船上持篙者還在指點並配合著,且其右側的水岸突入水中,顯然,此大漕船此刻是要向更高處出發,且前進得十分吃力。所有停泊著的船隻都與正在行駛的船方向一致,表明別浦水運必有行規,且此地為大碼頭,不是一般的渡口,有專業引導船舶上汴河的業務。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是“上河”,不是“下河”,看這幾個細節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局部 虹橋下遇麻煩的大客船、引導船(河工船)

畫中所有停泊的船,無論在岸的左側還是右側,無論正卸貨、裝貨還是上客、下客,其船頭方向都與正在行駛的船保持一致,說明這樣停泊最為有利,除了方便離開外,筆者認為,主要與這條河與汴河之間存在水面落差有關。儘管畫中沒有畫順流而下的船,但正常航行中是不會少的,即有停靠規範和專業的河工,可使體量巨大的碼頭運行有序。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是“上河”,不是“下河”,看這幾個細節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被拉縴的漕船、引導船(河工船)

既然有『上河』者,則亦當有『下河』者,但遍觀全卷,竟無一『下河』者,這自然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畫家所著力表現的正是上汴河的三艘大船:首先是卷中心過虹橋遇到麻煩的一艘大型客船;其次是卷右正要出發的另一艘大型客船,它已作好過虹橋的準備;再次是河段遠處被拉縴駛往遠方的一艘大漕船。

縱觀全卷,一股奮發之氣撲面而來,畫卷之命意蓋在此乎?

​內容整編自:黃傑《『上河』即『上汴河』———《清明上河圖》之『上河』命意考》《榮寶齋》2019年9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