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菲贝利说过:"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

。"

在第55届金马奖上,台湾影片《谁先爱上他的》一举拿下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歌曲三个奖项。影片脱离了如法炮制的三角恋,选用同志题材的爱情,引出了别样的纠葛。

《谁先爱上他的》是一部极富有戏剧冲突的电影。狄德罗曾说过:"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而这部电影的冲突正是在小三、小王与儿子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影片开始于丧偶女人刘三莲向丈夫宋正远的同性恋人阿杰争夺丈夫的保险金,但却因为与儿子的争吵,导致儿子与"敌人"越走越近,迫不得已与阿杰联系,而在相互联系和了解的过程中,愈合了几颗受伤的心灵......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叙事方式与创意元素

影片用"杂而不乱"的叙事方式,首先出发于儿子宋呈希的视角出发,以儿子的心理咨询为线索,引出单纯的孩子通过自己与阿杰的相处,得到了心中疑问"他真的是坏人吗"的答案。通过儿子对于阿杰与父亲的关系、阿杰与母亲的关系、母亲与父亲的关系的洞察,来推动整部影片的发展。

影片的首尾,以儿子的视角叙事,而中间则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着男人阿杰对宋正远的回忆以及女人刘三莲在回忆中的诉苦,在舞台剧的戏份中,回忆将阿杰、宋正远和刘三莲的关系串联起来,也揭开了谜底,解开了心结。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相比起同类型蒙太奇手法的《后来的我们》,《谁先爱上他的》采用多条线的回忆组接叙事,更加形象清晰得表达出了影片中每个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影片具有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阿杰对于宋正远的感情,也由一种别人眼中的"对于宋正远的死毫不在意"呈递进趋势得发展为动人的爱情,从而得到了刘三莲的理解。

此外,影片富有新意得加入了动漫手绘以及画外音的元素,在展现孩子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与了解时,灵动的手绘像融化影片沉重感情线的音符,轻松的画外音似乎缓解了阿杰与刘三莲的关系。有时手绘的转场,甚至以一种上帝视角模拟了孩子父亲宋正远的存在。这里的新意,既符合了影片喜剧的外衣,又强化了儿子看世界的内心,为影片添加了一丝诙谐。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潜移默化的视听语言表达

在电影的情节结构之外,视听语言的运用会以潜移默化甚至冲击性的刺激牵动观众的感情。

电影色调表现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对的影片把握,更是导演的心理及其风格构成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影片基本以类似于《重庆森林》的色调贯穿,通过昏暗又不乏色彩的滤镜暗调,蕴意了深沉的感情,在影片的色调中,能够找到一种氤氲在空气中的暧昧与浪漫,使人感受到爱情带给人的充实感。

但《谁先爱上他的》的导演在色调的把控上,又显示出了独特的韵味。看完全片可以感受到,影片在表达现实和回忆时,进行了明显的色调区分。当镜头转向回忆时,色调产生了一种浅色调下朦胧的复古感。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这一特点在起到区分过去和现实的作用之外,更加贴近了主人公的情感关系,也使观众感受到过去时感情的美好,但终究是遗憾的,已逝的过去呈现出来的,只是模糊的记忆。

举两个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例子:身患绝症的宋正远与阿杰在镜子面前,两人无奈相拥,近景的面部凸显融合着蓝黑的色调,充分的体现出了两人的悲伤绝望、心灰意冷;相比之下,当回忆起两人弹吉他时,红色的背景映出的暖黄色色调配上阿杰面部特写的长镜头,爱意的流露,热恋的氛围环绕。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在色调的巧妙运用之外,影片的摄影和剪辑,绝对是行业的"技术流"。影片中,有三次现实与过去的在一个镜头中巧妙转场:

第一次,刘三莲回忆起自己一家三口在租车上的甜蜜,转场后,现实中的自己撞上了路上的一辆出租车;

第二次,阿杰回忆自己在医院照顾病重的宋正远,镜头移出病房后,医院走廊坐着现实中等待阿杰包扎的刘三莲;

第三次,在舞台上,正在表演的剧团的侧台,蹲着多年前的阿杰。

角色的巧妙设定

同志电影在多年来被看做是电影界的禁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的日渐开放,同志题材开始慢慢进入观众的视野。对于一个反传统题材的设定,影片也十分具有针对性的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同志爱情所存在的问题:同性恋者究竟应该追寻自己心仪的对象还是遵循传统成家立业?

《谁先爱上他的》在喜剧的幽默轻松的外表下,包裹着相当严肃的主题,为影片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厚度,但看完之后又不会给予观众过度的沉重感。导演在影片人物的塑造上,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放大人物个性中的不完美,借此凸显角色的特质。这样的过程彷彿自我对话,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对人的体恤。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对于刘三莲这一角色,她既是一个叛逆孩子的唠叨母亲,又是一个执着于爱情奋力挽留的卑微妻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竟是同性恋,并且要离开她时,她颤抖着问心理咨询师:"全部都是假的吗?一点爱都没有吗。"她无助的问庙里的菩萨:"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简单的两句话,将委屈与爱汹涌的表露了出来。谢盈萱的演技也将刘三莲这一角色塑造的十分到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十分符合人物内心,将不幸婚姻与被隐瞒真相下心酸的女人形象完整丰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两场交错复杂的爱情中,没有人是错的。只不过,刘三莲对宋正远的爱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宋正远对刘三莲的感情,则更像他的世界里的亲情。看完影片后,我们不禁发问:"谁先爱上他的真的那么重要吗?",显然,故事的答案已经从探寻"谁先爱上他的"、"谁更爱他"渐渐地变成了"我们都爱他"。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心仪之物,但在甜美的同时,它也是危险的。在爱情中,存在众多既定的却无法察觉的未知性。但在追求爱情的旅途上,不管是同性之爱还是异性之爱,都是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同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也注定其中一方会遭受到直击心灵的打击与无法接受的事实。

同样是表达同性恋人的人际关系,《谁先爱上他的》相比于《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莫里斯》等影片,在角色的设定上更加富有新意。通过小三与小王的斗争不仅仅表达出对于爱情的重新定义,更揭示了同性恋者面临的社会关系的尴尬处境。同性之恋与婚姻悲剧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同性恋者受到社会与父母的压力后,对于婚姻进行选择后,看似和谐的婚姻关系,也许经不住任何风吹雨打。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在影片的结尾,通过一个长镜头拍摄了儿子与母亲和解后,一起在路上唱歌,在儿子和母亲的歌声之外,阿杰的歌声也以画外音的形式融合了进来。这,也许就是理解后的最好的结局。

纵观台湾电影发展历史,以乡土台湾为起点的侯孝贤、立足于城市的杨德昌;从武侠片到写实主义电影再到琼瑶的爱情片;从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的崛起,到逐渐没落,再到现在的后新电影时代,新导演的异军突起。综上所述,台湾电影几经曲折,记载着从繁华到沉寂的过程。写实主义的影片一直是台湾电影的重点追寻。从早期的对于家族宗族的体现到如今反映社会问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台湾观众和电影界的认可与夸赞。适用于大多数台湾文艺片的描述,则是"小众"一词。像电影《阳光普照》,十分写实主义的描写了社会底层市民的艰辛与生活不易。

《谁先爱上他的》:一场心灵的相互救赎

在台湾电影的发展中,《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等青春爱情主题题材的台湾电影在市场上是较为受欢迎的,但在笔者看来影片《谁先爱上他的》中,作者想表达的社会问题是高于影片中的爱情因素的。

2018年,台湾举行的婚姻平权公投,虽然以保守派胜利告终,但像《谁先爱上他的》这种同志题材的电影,会将它的主题精神缓缓渗透。笔者相信,在看完电影之后,没有人会纠结于它究竟是一场婚姻悲剧还是真爱抵达,人们会被同性与异性的爱恋所打动。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不要互相打扰就是最好的祝福。"所有爱,都值得不被打扰,都值得得到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